热带淡水鱼制备的鱼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热带淡水鱼生产和制造鱼粉和动物饲料。将热带淡水鱼加工为鱼粉和动物饲料。它将被用作传统鱼粉和市售动物饲料的代用品。
背景技术
大多数动物饲料成份,如谷物、豆类,甚至鱼粉仍然依靠进口。马来西亚的动物饲料的费用在1998年达四十亿,并将继续增加,除非采取有力的措施。传统鱼粉几乎全部从不能吃的多骨远洋鱼加工而来。全世界每年大约捕三千万吨这种工业用鱼,并被加工成为鱼粉和鱼油。鱼粉和鱼油是畜牧业不可缺少的饲料成分。然而是否有足够的供产业用的鱼用于生产鱼粉和鱼油,值得怀疑。在捕获这些远洋鱼的过程中,其它鱼也被捕捞。这样对于人类的食用鱼的贮存造成影响。
最近由贸易自由化导致的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专区的金融危机已经使市场流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影响到了国家的食品供应。
假定由于外部因素影响到了国家的食品供应,必须保持农业作为提供食品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样,饲料与食品供应有着重要地联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热带淡水鱼生产及制造的鱼粉。
马来西亚技术园(Technology Park Malaysia,简称TPM)多年来一直从事大量的Keli养殖。Keli是一种热带淡水鱼。也称作非洲鲶鱼,学名是Clarias Gariepinus。在进行本发明实验时,Keli被作为基本的热带淡水鱼。所用的其它种类的热带淡水鱼包括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 spp.)和Patin(学名:Pangasius pangasius)。Keli几乎不能经受低氧及高浓度的氨。
在世界上所有蛋白粉的生产中,鱼粉约占到6.5%,而大豆蛋白粉占65%。但由于鱼粉已被认为是一种比大豆粉更为高级的蛋白源,尽管目前未被使用,但有着更大的潜力。使用这种鱼粉可避免受感染动物的肉和骨粉作为饲料引起的牛海绵组织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因此是更安全和更好的蛋白源。
制备方法的说明
在TPM的池塘中养殖了大量用作基础热带淡水鱼的Keli,作为计算机整合农牧体系(Computer 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简称为′CIF′)的部分。利用CIF,在池塘水质标准的连续监测时,大量生产的Keli是高度有效的。CIF体系对大量供应用于生产Keli鱼粉所需的Keli提供了可能。
在养鱼的池中使用传感器监测水中氧和氨的量、pH和水温。
通过用计算机处理体系,监测160天重的鱼的多种形式生长参数,如外皮、骨与肉比例、矿物质、能量和蛋白含量、毒素浓度和疾病状况。
制备过程是将热带淡水鱼进行蒸或煮,使蛋白凝固。然后压成粗粉、干燥后研磨。
【附图说明】
图1是Keli鱼粉的生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Keli鱼粉的生产过程见附图1。
如图1(a),从池中获得鱼。然后,如图1(b),用池水煮,使蛋白凝固,这是一个关键步骤,为灭菌并除去液体(一种油、水和蛋白的混合物)。而后将煮过的鱼进行螺杆压制(screw press),如图1(c),将该液体离心,以提取油。然后将煮过的鱼的固体残渣进行干燥,如图1(d)所示。在干燥过程中,压制的饼状鱼被干燥成为粗粉状,水分应低,足以使此粗粉便于贮藏和运输,不会生长霉菌或真菌。一旦煮过的鱼干燥,进行研磨处理,如图1(e)所示。在研磨过程中,煮过的干鱼被磨为粉,过筛并贮藏。 这样生产鱼粉。
热带淡水鱼生产的鱼粉比其它蛋白源,尤其是比大豆粉含有更高比例的蛋白质。
其高质量蛋白质促进改善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禽类的综合生物学性能。本发明是禽类生长与保持健康所必需氨基酸的丰富来源,尤其富含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这些氨基酸以容易消化的形式存在。
表1描述了keli和选择的饲料成分中化学成分的对比。表2显示keli和选择的饲料成分中必需氨基酸的大致含量。
表1 Keli鱼粉和选择的饲料成份生化组分的比较 % Keli鱼粉 大豆粉 小麦 玉米 水分 18.50 15.20 11.20 15.00 粗蛋白 60.68 47.50 14.10 8.00 灰分 7.75 6.10 2.00 2.00 总脂肪 1.20 6.40 1.50 3.00 总碳水化合物 11.87 24.80 71.20 72.00
表2 Keli鱼粉和选择的饲料成份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g/16g N) %Keli鱼粉 %大豆粉 %小麦 %玉米 精氨酸 3.5 3.53 4.5 4.6 胱氨酸 1.2 0.6 # # 组氨酸 1.1 1.26 2.1 2.7 异亮氨酸 2.7 2.03 3.7 3.7 亮氨酸 3.3 3.5 6.6 11.5 赖氨酸 6.3 2.85 2.8 2.9 蛋氨酸 2.1 0.7 #3.8 #3.9 苯丙氨酸 2.1 2.0 - - 苏氨酸 2.1 1.79 2.9 3.5 色氨酸 0.7 0.55 1.3 0.6 缬氨酸 3.0 2.22 4.5 4.5
注:#为蛋氨酸+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