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6613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4014.9

申请日:

2003.03.20

公开号:

CN1531944A

公开日:

2004.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9/06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9/06

申请人:

深圳市亿胜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明人:

夏涵; 王炜; 刘敏敏; 颜胜利

地址: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南一道中国科技开发院办公楼二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涉及治疗痛风病中成药的制备工艺;其配方为:茵陈15-20%、虎杖15-20%、当归8-15%、羌活4-10%、独活4-10%、猪苓8-15%、防己5-10%、防风8-13%、苍术4-10%、甘草5-10%。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水煎煮提取,提取液离心,离心液浓缩,浓缩液醇沉,再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中加入可溶性淀粉,再喷雾干燥,加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得成品。本中成药治疗急性痛风见效快,药效久,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茵陈15-20%    虎杖15-20%    当归8-15% 羌活4-10%     独活4-10%     猪苓8-15% 防已5-10%     防风8-13%     苍术4-10% 甘草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各组份的最佳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 茵陈17%    虎杖17%    当归12%    羌活6% 独活6%     猪苓12%    防已7%     防风10% 苍术6%     甘草7% 3、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步骤: ①按比例称取上述十味原料,加水煎煮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量、8倍量,浸泡2小时,分别煎煮2小时、
2: 5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转速为16000r/min离心分离得离心药液备用。 ②离心药液温度50-80℃,真空度为-0.07~-0.09Mpa下减压浓缩,至相比密度60℃时为1.18~1.22,得减压浓缩药液; ③将上述减压浓缩药液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进行醇沉,静置12小时,分离上清液,沉淀以60%乙醇洗涤,洗涤液进行离心,与上清液合并,得醇沉药液备用; ④将醇沉药液在温度50-70℃,真空度-0.06~-0.08Mpa下减压回收乙醇后,继续在60-80℃,真空度-0.07~-0.09Mpa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60℃时为1.10~1.15,得稠膏备用; ⑤将稠膏中加入其重量25-35%的可溶性淀粉,充分搅拌混匀,在进风温度160~170℃,出风温度85~90℃条件下喷雾干燥,得药粉; ⑥将上述药粉,以90%浓度的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粒,所得颗粒于温度50-70℃下干燥,使其含水率小于5%得成品。

说明书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 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组份及生产工艺,特别涉及痛风病治疗用药物的配制技术。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痛风在世界各地均可发病,其发病率的高低受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在西方及日本早已成为常见病,据资料报道,欧美地区痛风的发病率为0.5~1.8%,日本为1.0%,在我国1958年以前仅有25例痛风报道,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食物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著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90年代北京、江苏等地有几千例报告,因痛风住院人数直线上升,南方上升趋势比北方更明显,根据估计,国内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而血中尿酸值过高者约有1.2亿(约人口的10%),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有5%~12%会得痛风。

    由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基础为体内尿酸过饱和,高尿酸血症是其生化指征,至今为止还彻底治愈高尿酸血症的方法,致使痛风难以治愈,容易急性复发,西医至今还认为其是终生性疾病。所以,急性痛风治疗特性为屡发屡治,终生治疗。目前治疗的西药主要有三类,首选秋水仙碱,次选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后选激素。这些药物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如前两类有剧烈的肠胃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激素副作用更大。其治疗的另一个缺陷为作用不持久,病情极易复发,目前许多病人不愿意接受西药。

    技术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发明一种治疗急性痛风具有见效快、药效久,无毒副作用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本发明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所述药物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茵陈15-20%         虎杖15-20%       当归8-15%

    羌活4-10%          独活4-10%        猪苓8-15%

    防已5-10%          防风8-13%        苍术4-10%

    甘草5-10%

    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所述药物各组份的最佳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

    茵陈17%        虎杖17%      当归12%      羌活6%

    独活6%         猪苓12%      防已7%       防风10%

    苍术6%         甘草7%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步骤:

    ①按比例称取上述十味原料,加水煎煮,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量、8倍量,浸泡2小时,分别煎煮2小时、1.5小时提取,合并提取液,转速为16000r/min离心分离得离心药液备用。

    ②离心药液温度为50-80℃,真空度为-0.07~-0.09Mpa下减压浓缩,至相比密度60℃时为1.18~1.22,得减压浓缩药液;

    ③将上述减压浓缩药液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进行醇沉,静置12小时,分离上清液,沉淀以60%乙醇洗涤,洗涤液进行离心,与上清液合并,得醇沉药液备用;

    ④将醇沉药液在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06~-0.08Mpa下减压回收乙醇后,继续在温度为60-80℃,真空度为-0.07~-0.09Mpa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60℃时为1.10~1.15,得稠膏备用;

    ⑤将稠膏中加入其重量25-35%的可溶性淀粉,充分搅拌混匀,在进风温度为160~170℃,出风温度为85~90℃条件下喷雾干燥,得药粉;

    ⑥将上述药粉,以90%浓度地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粒,所得颗粒于温度为50-70℃下干燥,使其含水率小于5%得成品。

    本发明技术进步在于治疗急性痛风见效快,药效久,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表1为用药对照表。

    具体实施方法

    一、处方:

    茵陈1060g     虎杖1060g      当归725g      羌活360g

    独活360g      猪苓725g       防已435g      防风605g

    苍术360g      甘草435g

    二、制法:

    1、取以上十味,加水煎煮提取两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量、8倍量,浸泡2小时,分别提取2小时、1.5小时,合并提取液,离心(管式离心机,转速16000r/min),得约90L药液。

    2、上述药液减压浓缩(温度约70℃,真空度为-0.07~0.09Mpa),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得浓缩药液约4L。

    3、上述浓缩药液加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60%,进行醇沉,静置12小时,分离上清液,沉淀以少量60%乙醇洗涤,洗涤液进行离心,与上清液合并,得约7.5L药液。

    4、上述药液,减压(温度60℃,真空度为-0.06~0.08Mpa)回收乙醇后,继续减压浓缩(温度约70℃,真空度为-0.07~0.09Mpa),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得稠膏约1.5L。

    5、上述稠膏中加入可溶性淀粉约440克,充分搅拌混匀,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170℃,出风温度80℃~90℃),得药粉约1.1kg。

    6、上述药粉,以9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粒(12目筛),所得颗粒于约60℃干燥后,至含水量小于3%,进行整粒(14目筛去粗粒,60目筛去细粉),得约1000g颗粒,用铝塑复合薄膜包装,每袋装8g,即得。

    临床资料:150例均为痛风专科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法(开信封法),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见表1)。其中治疗组男女之比约24∶1;年龄最大83岁,最小32岁,平均66.47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2天,平均28月。对照组男女之比约16∶1;年龄最大85岁,最小38岁,平均67.21岁;病程最长34年,最短1天,平均27月。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内服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三次;对照组内服秘水仙碱(0.5mg/片),每次1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停止服用其他治疗急性痛风的药物,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疗效。疗效标准为症状的消失程度,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以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等,共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进行统计,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该药疗效显著,起效时间快,无毒副作用,受患者好评,有利临床推广使用。

    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以当归拈痛汤化裁,方中茵陈以苦泄之,清热利湿,治肢节肿痛。当归温以散之,活血通络止痛。防已苦辛,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关节消肿,乃湿浊壅积,中医认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取猪苓甘平,淡以渗之,利水消肿。诸药相配,有清热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一般服药后2~3天症状缓解,重者1周内缓解。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虽抗炎消肿作用较快,但多见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患者难以忍受,严重毒性反应有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中枢神经障碍、低血钙、蛋白尿、脱发等等。而该药为纯中药制剂,应用临床几十年,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较对照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失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好药,值得广泛应用。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痛风病症药物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涉及治疗痛风病中成药的制备工艺;其配方为:茵陈1520、虎杖1520、当归815、羌活410、独活410、猪苓815、防己510、防风813、苍术410、甘草510。其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水煎煮提取,提取液离心,离心液浓缩,浓缩液醇沉,再减压浓缩得稠膏,稠膏中加入可溶性淀粉,再喷雾干燥,加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得成品。本中成药治疗急性痛风见效快,药效久,无毒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