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动力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脚动力自行车.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6686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09CN101966862A*CN101966862A*(21)申请号 200910304865.6(22)申请日 2009.07.27B62M 1/12(2006.01)B62M 9/02(2006.01)(71)申请人皮惊天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北宜路一段105巷36号3楼(72)发明人皮惊天(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代理人何为 李宇(54) 发明名称手、脚动力自行车(57) 摘要一种手、脚动力自行车,包括一脚踏动力机构作为驱动力来源,利用脚踏踏板来驱动前链轮,且藉由链。
2、条带动后轮转动;及一把手动力机构包含一把手结构作为驱动力来源,一动力传动组合作为传递动力至自行车的前链轮,据以带动前链轮转动,当连续转动把手结构时,可驱动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前链轮,并藉由第一链条带动后轮转动;就驱动方式而言,本发明可用手及/或脚来驱动自行车前进。(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0 页CN 101966862 A 1/2页21.一种手、脚动力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具有一前管,该前管的顶端连接有一套管;一前、后轮可用以支撑车架;一后链轮连结于后轮的转轴上;一脚踏动力机构位于车架下方,作为驱动力。
3、来源,该脚踏动力机构具有一前链轮安装于曲柄轴上,一第一、第二踏板安装于曲柄轴末端,及一第一链条连接于前、后链轮;利用双脚踩踏踏板以驱动前链轮,且藉由第一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更包括一把手动力机构,具有:一把手结构,具有第一、第二曲臂,第一曲臂的前端具有一管状端部插入车架的套管并伸出一适当长度与第二曲臂连结,该第一曲臂以可回转方式与套管连接;及一动力传动组合,具有一第一传动装置,一中间链轮位于前管的底部,及一第二传动装置;转动把手结构可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中间链轮,中间链轮再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装置,最后,则经由第二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脚踏动力机构的前链轮;当。
4、连续转动把手结构可藉由动力传动组合来传达动力,并将动力传递至自行车的前链轮,且藉由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结构具有一将第一、第二曲臂定位的锁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锁定结构具有一开口压缩管与套管末端结合,并使第一曲臂的管状端部插入开口压缩管与第二曲臂连结;及一凸轮扳手可控制开口压缩管与第一曲臂的管状端部压紧或松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开口压缩管的开口处向外延伸有一上舌片及一下舌片配置在U型固定座内,该凸轮扳手置于上舌片上方,利用一支轴插入固定座及凸轮扳。
5、手中,使凸轮扳手以支轴为中心转动,压下该凸轮板手可使开口压缩管的直径变小,迫使开口压缩管与管状端部间形成压缩紧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装置具有一主动链轮固定于第一曲臂上;一从动链轮固定在接近于前管底部;及一第二链条连接于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当转动把手结构时,可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经由第二链条使从动链轮同步转动,从动链轮可将动力传递至中间链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机构具有一第一链轮与中间链轮形成连动关系;一第二链轮设置在曲柄轴上与前链轮形成同轴组合配置而为连动关系;及一第三链条连接于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上,第一。
6、链轮的转动可经由第三链条来驱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可驱动前链轮转动并经由第一链条将动力传递至后轮使自行车前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结构更包含一定位结构位于第一曲臂与第二曲臂的连接部分,使第二曲臂可自由旋转并与第一曲臂为一上一下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具有一弹簧设于第一曲臂的管状端部内;及一柱形件可通过管状端部及第二曲臂,压下柱形件,使第二曲臂可自由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脚踏动力机构的曲柄轴具有一方形部,第一、第二踏板具有一踏板连接部,其设有一方形孔可接纳曲柄轴的方形。
7、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6862 A 2/2页3使第一、第二踏板与曲柄轴形成连动关系,在前链轮上施加一拉力,迫使第一踏板的踏板连接部的方形孔与曲柄轴的方形部分离,让第一踏板呈自由状态而下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踏板附着有一黏扣带结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结构包括有一握把以回转方式套在第一、第二曲臂末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中间链轮为双排链轮,其中有一为飞轮。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从动链轮为双排链轮,其中有一为飞轮。14.根据权利。
8、要求6所述的手、脚动力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链轮为双排链轮,其中有一为飞轮;该第二链轮为单排链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6862 A 1/4页4手、 脚动力自行车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脚动力自行车,尤指一种利用手及/或脚来驱动自行车前进的手、脚动力自行车。背景技术0002 传统自行车,包括一车架,一把手结构位于车架的前端;一用以支撑该车架的前轮及后轮;一前链轮;一后链轮与后轮连结;及一链条连接于前、后链轮。骑乘者用脚踏踏板可驱动前链轮,且由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并利用把手作左右转动而使前轮改变方向,以控制自行车的行进方向。0003 由于,现代人多以乘车代。
9、步普遍运动量不足,如藉由骑乘自行车代步可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传播媒体不断的宣传爱护地球、节能减碳,更使自行车受到重视,促使更多人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就驱动方式而言,仅以脚部来驱动自行车前进,其运动部位只在于脚、腿,而未及手、手臂,是为最大缺失。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手、脚动力自行车,它利用手转动把手结构及/或脚踏踏板来驱动前链轮且藉由第一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进而使手及/或脚达到运动目的。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脚动力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具有一前管,该前管的顶端连接有一套管;一前、后。
10、轮可用以支撑车架;一后链轮连结于后轮的转轴上;一脚踏动力机构位于车架下方,作为驱动力来源,该脚踏动力机构具有一前链轮安装于曲柄轴上,一第一、第二踏板安装于曲柄轴末端,及一第一链条连接于前、后链轮;利用双脚踩踏踏板以驱动前链轮,且藉由第一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该自行车更包括一把手动力机构,具有:0006 一把手结构,具有第一、第二曲臂,第一曲臂的前端具有一管状端部插入车架的套管并伸出一适当长度与第二曲臂连结,该第一曲臂以可回转方式与套管连接;及0007 一动力传动组合,具有一第一传动装置,一中间链轮位于前管的底部,及一第二传动装置;转动把手结构可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中间链轮,中。
11、间链轮再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装置,最后,则经由第二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至脚踏动力机构的前链轮;当连续转动把手结构可藉由动力传动组合来传达动力,并将动力传递至自行车的前链轮,且藉由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通过一把手结构作为驱动力来源;及一动力传动组合作为传递动力至自行车的前链轮,据以带动前链轮转动;当连续转动把手结构时,可驱动自行车的前链轮,并藉由第一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同时本发明把手结构以可回转方式与前管的套管连结,其具有第一、第二曲臂,可藉由一锁定结构使第一、第二曲臂被定位而无法转动。该第一、第二曲臂间藉由一定位结。
12、构让说 明 书CN 101966862 A 2/4页5第二曲臂自下垂位置位移至上升位置。从而使本发明既可用脚驱动,也可用手驱动,还可用手和脚同时驱动。本发明第一、第二踏板可自一上一下的安装方式调整成同向且等高形式,且在第一、第二踏板上附着有一黏扣带结构,可绑住使用者的脚掌,使第一、第二踏板在双脚的踏转下而随之转动,使双腿合并抬高,从而达到塑腹效果。0009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附图说明0010 图1为本发明手、脚动力自行车的立体图。0011 图2为本发明手、脚动力自行车的前视图。0012 图3为本发明手、脚动力自行车的右侧视图。0。
13、013 图4为本发明手、脚动力自行车的立体分解图。0014 图5为本发明把手结构可被连续转动的断面图,其中凸轮扳手位在张开位置。0015 图6为本发明把手结构不可被连续转动的断面图,其中凸轮扳手自图5的张开位置压下,使把手结构被固定。0016 图7为本发明把手结构的第一曲臂、第二曲臂以一上一下方式设置,且脚架被撑起的立体图。0017 图8、图9为图7的第二曲臂自下垂位置位移至上升位置的步骤示意图。0018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踏板自上方位置(虚线表示)位移至下垂位置的示意图。0019 标号说明:0020 车架10 前轮110021 前管111 套管1120022 连接部113 方形孔114002。
14、3 方形部115 后轮120024 后链轮13 转轴140025 脚踏动力机构15 前链轮160026 曲柄轴17 第一踏板18a0027 第二踏板18b 链条19、36、390028 把手动力机构20 把手结构210029 第一曲臂22 第二曲臂230030 管状端部24 握把250031 定位结构26 弹簧270032 柱形件28 动力传动组合300033 第一传动装置31 中间链轮320034 第二传动装置33 主动链轮340035 从动链轮35 第一链轮370036 第二链轮38 锁定结构400037 开口压缩管41 舌片420038 固定座43 凸轮扳手44说 明 书CN 10196。
15、6862 A 3/4页60039 连接部45 脚架500040 黏扣带结构60具体实施方式004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手、脚动力自行车,包括一车架10,该车架10设有一前管111,其顶端设有一T型套管112;一前、后轮(11、12)可用以支撑车架10;一后链轮13连结于后轮12的转轴14上;一脚踏动力机构15位于车架10下方,该脚踏动力机构15具有一前链轮16安装于曲柄轴17上,一第一、第二踏板(18a、18b)安装于曲柄轴17末端,及一链条19连接于前、后链轮(16、13);及一把手动力机构20。本发明可利用传统自行车以双脚踩踏第一、第二踏板(18a、18b)驱动前链轮16,且藉由。
16、链条19带动后轮12转动而使自行车前进。0042 本发明也可利用把手动力机构20作为驱动力来源,该把手动力机构20具有一把手结构21及一动力传动组合30。把手结构21位于车架10前方,具有第一、第二曲臂(22、23)其方向向下且相互对应,第一曲臂22的前端具有一管状端部24与第二曲臂23成为结合,第一、第二曲臂(22、23)以回转方式与T型套管112连结,并藉由锁定结构40使第一、第二曲臂(22、23)被定位而无法转动。把手结构21更包括有一握把25以回转方式套在第一、第二曲臂(22、23)末端,如图5所示。本发明利用把手结构21的转动而使前轮11改变方向,以控制自行车的行进方向。0043 锁。
17、定结构40具有一开口压缩管41、一U型固定座43及一凸轮扳手44。开口压缩管41与套管112的管端形成连结,并使第一曲臂22的管状端部24通过开口压缩管41与第二曲臂23稳固结合。开口压缩管41的下方开口处向外延伸有一连接部45与U型固定座43连结,及开口压缩管41的开口处向外延伸有包括一上舌片及一下舌片的舌片42,该舌片42配置在U型固定座43内,该凸轮扳手44设置在上舌片上方,并利用一支轴插入固定座43及凸轮扳手44中,使凸轮扳手44以支轴为中心转动。当凸轮扳手44以支轴为中心张开位置(如图5所示)压下(如图6所示),可使舌片42向下位移,迫使开口压缩管41的直径变小与管状端部24间成为压。
18、紧状态,迫使第一、第二曲臂(22、23)被固定而无法转动。0044 动力传动组合30包含一第一传动装置31,一中间链轮32位于前管111的底部,及一第二传动装置33。其中,第一传动装置31具有一主动链轮34固定于第一曲臂22上;一从动链轮35固定在接近于前管111的底部;及一链条36连接于主动链轮34及从动链轮35。当转动把手结构21时,可驱动主动链轮34转动,经由链条36使从动链轮35同步转动,由于,从动链轮35与链条36及中间链轮32相互啮合,使从动链轮35将动力传递至中间链轮32。实质上,从动链轮35及中间链轮32为双排链轮,其中有一为飞轮。0045 第二传动机构33具有一第一链轮37藉。
19、由中间链轮32来驱动第一链轮37转动;一第二链轮38与前链轮16结合并以同轴组合配置安装在曲柄轴17上;及一链条39连接于第一链轮37与第二链轮38上,第一链轮37的转动可经由链条39驱动第二链轮38转动,第二链轮38可驱动前链轮16转动并经由链条19将动力传递至后轮12使自行车前进。实质上,把手结构21可作为驱动力来源,把手动力机构20则作为传递动力至前链轮16,据以带动前链轮16转动而可驱动自行车前进,所以,连续转动把手结构21可驱动把手动力机构说 明 书CN 101966862 A 4/4页720传达动力,并稳固确实的将动力传递至自行车的前链轮16,并藉由链条19带动后轮12转动而使自行。
20、车前进,所以,就驱动方式而言,本发明可选择以手及/或脚来驱动自行车前进,其运动部位可包含脚或手等部位。实质上,第一链轮37为双排链轮,其中有一为飞轮;第二链轮38为单排链轮。0046 第一、第二曲臂(22、23)位于下垂位置,藉由一定位结构26可让第二曲臂23自下垂位置(图1)位移至上升位置(图7)。如图7、图8及图9所示,该定位结构26包含一弹簧27设于管状端部24内;及一柱形件28可通过管状端部24及第二曲臂23的穿孔,压下柱形件28,使第二曲臂23可自由旋转,直到柱形件28通过管状端部24及第二曲臂23上的另一穿孔,促使第一、第二曲臂(22、23)为一上一下的位置,此时将脚架50撑起,使。
21、本发明自行车作为健身或复健器具用;当骑上自行车时,可利用双手连续转动把手结构21及配合双脚踩踏第一、第二踏板18a、18b,而能达到双重运动效果。0047 另外,本发明自行车作为健身、复健器具使用时,亦可将第一、第二踏板(18a、18b)自一上一下的安装方式调整成同向且下垂的模式,如图1及图4所示,在前链轮16上施加一拉力,使踏板连接部113的方形孔114与曲柄轴17的方形部115分离,此时第一踏板18a呈自由状态而向下垂放与第二踏板18b同向且等高,紧接着,将前链轮16重新装回曲柄轴17,使连接部113的方形孔114套在曲柄轴17的方形部115上,使第一踏板18a再度与曲柄轴17成为连动关系,如图10所示。实质上,在第一、第二踏板(18a、18b)上附着有一黏扣带结构60,可绑住使用者的脚掌,使第一、第二踏板(18a、18b)在双脚的踏转下而随之转动,双腿合并抬高的动作会让腹部达到塑腹效果。说 明 书CN 101966862 A 1/10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66862 A 2/10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66862 A 3/10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