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输系统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网络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光传输系统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 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通讯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通讯稳定性的依赖也随之增强, 由通讯中断 ( 包括业务瞬断 ) 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变得难以估量。
目前, 在通信系统中, 为了减少业务配置对业务瞬断的影响, 交叉芯片普遍采用翻 页机制 ( 先把时隙配置写入备用页面 Standby Page, 再将备用页面切换为主用页面 Active Page, 即完成翻页过程 ), 来确保业务配置过程中业务无瞬断。通常情况下传输网元会对交 叉系统采取 1+1 保护, 即插两组低 / 高阶交叉系统。单低 / 高阶系统指没有保护的情况, 只 插一组低 / 高阶交叉系统, 对于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独立运行的设备, 由于低阶 / 高阶交叉 系统翻页不同步, 所以仅仅采用独立的翻页机制仍然无法避免全量业务交叉配置对业务产
生的影响。
目前, 对于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独立运行的设备, 在业务交叉配置的过程中用于 减少对业务影响的方法不多, 对于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时保证业务无瞬断的专利更少。现有 方法中, 要么通过反复切换主备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 保证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无瞬断, 要么 通过对历史业务配置信息和当前业务配置信息的比较, 保证交叉关系不发生变化时, 业务 不受到瞬断影响, 但对于全量业务交叉配置不能保证业务无瞬断。 因而,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 方法, 均无法在单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中完成对全量业务交叉无瞬断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光传输系统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 和装置, 用于在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中完成对全量业务交叉无瞬断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量业务交叉配置装置, 包括 : 低阶交叉系 统、 高阶交叉系统、 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 其 中,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用于从网元控制单元接收业务配置信息, 将所述业务配置信 息配置到自身的备用页面, 在配置完成后, 通过所述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 述高阶交叉系统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用于从网元控制单元接收业务配置信息, 将所述业务配置信 息配置到自身的备用页面, 在配置完成后, 通过所述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 述低阶交叉系统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在门限时间内接收到 “翻页就绪信号” 时, 进行翻页操作。
进一步地,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进一步还用于在门限时间内没有接收到 “翻页就绪信号” 时, 停止等待接收所述翻页就绪信号, 各自独立执行翻页操作。
进一步地,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进一步还用于在执行完翻页操 作后, 分别向对方发送 “清除翻页就绪信号” 。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根据业务配置信息, 分别配置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各自的备用页面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在配置备用页面就绪后, 分别向对方发送 “翻页 就绪信号”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在门限时间内接收到对方发送的 “翻页就绪信 号” 时, 进行翻页操作, 将备用页面切换为主用页面。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在门限时间内未接收到对方发送的 “翻页就绪 信号” 时, 停止等待 “翻页就绪信号” , 独立执行翻页操作。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在各自完成翻页操作后, 分别向对方发送 “清除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通过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述高阶交叉系统发 送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通过所述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述低阶交叉系 统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在低阶交叉系统、 高阶交叉系统各自完成翻页操作后,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通过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述高阶交叉系统发 送 “清除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通过所述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向所述低阶交叉系 统发送 “清除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门限时间是根据交叉容量和 CPU 性能设定的。
本发明的光传输系统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光传输系统中全 量业务交叉配置瞬断问题, 针对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 分别根据配置信息配置备份页面, 备 份页面配置完成后向对方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各自在收到对方的翻 页就绪信号后, 启动翻页操作, 在操作完成后, 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分别指示对方清除翻页 就绪信号。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和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 可以在单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上 完成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无瞬断, 具有较佳的同步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全量业务交叉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地详细说明。本 发 明 涉 及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 步 数 字 体 系 )/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ing,光 纤 同 步 网 络 )/OTH(Optical Transport Hierarchy, 光传输体系 ) 传输领域, 具体涉及光传输系统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时处理业务瞬 断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针对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 分别根据配置信息 配置备份页面, 备份页面配置完成后向对方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各 自在收到对方的翻页就绪信号后, 启动翻页操作, 在操作完成后, 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分别 指示对方清除翻页就绪信号。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低阶 / 高阶交叉系统, 也适用于其他的 单路而无保护的系统。
如图 1 所示, 显示了本发明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该装置包括 : 低阶 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C、 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 直连线 D ; 其中,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A, 用于从网元控制单元接收业务配置信息, 将所述业务配置信 息配置到自身的备用页面, 在配置完成后, 通过所述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C 向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B 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B, 用于从网元控制单元接收业务配置信息, 将所述业务配置信 息配置到自身的备用页面, 在配置完成后, 通过所述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D 向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A 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A、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B, 用于在门限时间内接收到 “翻页就绪 信号” 时, 进行翻页操作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A、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B, 用于在门限时间内没有接收到 “翻页 就绪信号” 时, 则停止等待接收所述翻页就绪信号, 各自独立执行翻页操作 ;
所述低阶交叉系统 A、 所述高阶交叉系统 B, 用于在执行完翻页操作后, 分别向对 方发送 “清除翻页就绪信号” 。
如图 2 所示, 显示了本发明的全量业务交叉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该全量业务交叉 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 由网元控制单元分别对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下发业务配置信 息;
第二步 : 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收到业务配置信息后, 分别把业务信息 配置到各自的备用页面 (Standby Page)。此时业务工作在各自的主用页面 (Active Page) 上, 此步骤中, 对备用页面的读写操作不会对业务造成影响 ;
第三步 :
待低阶交叉系统 A 配置备用页面完成后, 通过低阶到高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C 向高阶交叉系统 B 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待高阶交叉系统 B 配置备用页面完成后, 通过高阶到低阶交叉系统通讯直连线 D 向低阶交叉系统 A 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
第四步 : 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分别在一个门限时间内等待对方发送到 “翻页就绪信号” ; 如果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在所述门限时间内接收到对方发送 的 “翻页就绪信号” 则转第五步, 否则转第六步。
其中, 为了达到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同步翻页, 这里的 “翻页就绪信
号” 通过通讯直连线 C、 D 传递, 在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发送 “翻页就绪信号” 的 同时, 高阶交叉系统 B 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低阶交叉系统 A 的 “翻页就绪信号” , 低阶交叉系统 A 也可以接收到来自高阶交叉系统 B 的 “翻页就绪信号” 。
其中, 所述门限时间是根据交叉容量, CPU 性能设定的。通常在相同 CPU 情况下, 交叉容量越大, 门限时间越长。以交叉容量为 40G 的低阶交叉系统为例, 门限时间可以设置 成 10s-15s 或者以上。
第五步 : 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在接收到对方发送到 “翻页就绪信号” 后, 进行翻页操作 ;
第六步 : 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在没有接收到对方发送到 “翻页就绪信 号” 时, 跳出等待 “翻页就绪信号” 的动作, 独立执行翻页操作。
第七步 : 低阶交叉系统 A、 高阶交叉系统 B 在各自完成翻页操作后, 分别通过通讯 直连线 C、 D 向对方发送 “清除翻页就绪信号”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