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输送装置、 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排列用部件对介质进行排列而输送的技术。背景技术 通常, 已知有具备输送介质的输送机构、 在输送的介质上记录文字等图像的记录 头的记录装置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这种记录装置具备能够在进入介质的输送路径内 的进退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排列用部件, 用以防止介质相对 于记录头斜进入, 使介质的前端与该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在这种记录装置中, 需要准确判断介质是否通过排列用部件进行了排列, 因此, 在 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具备多个光学式 ( 透光形 ) 的介质检测传感器, 根据上述介质检测传 感器的检测结果, 判断出介质是否已排列整齐。 具体而言, 若至少相邻的两个介质检测传感 器检测到介质, 则判断该介质通过排列用部件已排列整齐, 另一方面, 在只有一个介质检测 传感器检测到介质的状态下, 判断该介质在输送路径内被倾斜 ( 偏斜 ) 输送。由此, 能够简 单且准确地判断是否通过排列用部件将介质排列整齐。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平 09-39322 号公报
然而, 在使用了上述透光形的介质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中, 能够简单地判断通常的 纸介质是否排列整齐, 但在例如像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那种在前端部分 ( 边缘部 ) 具有透 光性高的透明部分的介质中, 光透过该透明部分。 因此, 即使这种介质处于与排列用部件抵 接而排列整齐的状态, 也无法通过介质检测传感器判断介质排列整齐, 存在排列用部件的 下游侧的处理停滞等问题。相对于此, 考虑有另行设置用于判断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是否 排列整齐的传感器, 但该结构不可避免地导致设计变更或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课题, 提供一种即使是对前 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透明部分的介质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判断该介质是否排列整齐、 且能 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的排列输送装置、 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排 列输送装置。
为了达成所述目,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列输送装置, 其具备 : 输送机构, 其输送介质 ; 排列用部件, 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 避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行所述介质 的排列,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 多个该 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分别检 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 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 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 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机构进行如下控制 : 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 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 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根据该结构, 在输送了规定量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 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 在所有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介质的情况下, 能够视作已经 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排列整齐。 因此, 尚且不说通常的纸介质, 即使对于例如层 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 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断是否该介质是否排列整齐。 另外, 在视作 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 进行控制使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 径退避而将介质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因此, 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 停滞。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 列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 所述控制机构 利用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
根据该结构, 例如在视作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 下, 向光学读取部输送该介质, 由该光学读取部读取该介质的表面, 因此, 能够迅速地进行 排列及读取这一系列的处理动作。
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 侧的位置具备以光学方式读取所述介质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 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 在只有一个所述 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 避并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并且, 通过所述光学读取部读取所述介质 的表面, 基于该读取的图像判断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排列整齐。
根据该结构, 在只有一个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介质的情况下, 即, 在像现有技术 中判断介质发生了倾斜那样的情况下, 将该介质向光学读取部输送, 基于该光学读取部读 取的图像判断所述介质是否排列整齐, 因此, 能够准确判断如下等理由 : 例如, 该介质实际 上被倾斜输送, 或者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的前端的局部因污垢等透光性降低。 由此, 无需将 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提高到必要以上, 就能够实现装置结构及排列检测处理的简单 化。
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 在只有一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输送机构而反复执行规定次数的所述介质的排列。
根据该结构, 通过驱动输送机构来消除介质轻微的倾斜, 因此, 能够迅速地进行排 列处理。
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 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的比所述排列用部件的排列位置靠下游 侧的位置具备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机构, 在所述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 所 述控制机构允许所述记录机构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
根据该结构, 在介质已经排列整齐的情况下, 允许向所述介质记录图像, 因此, 即 使对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 例如通过设置能够在该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区域, 从而能够 容易地在所述介质上记录图像。另外, 在介质被倾斜输送之际, 由于没有向该介质记录图 像, 因此, 能够防止图像向所述介质的记录不良。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具备 : 输送机构, 其 输送介质 ; 排列用部件, 其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使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来进 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所述排列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 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 通过在所述排 列用部件的上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 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前端部分, 在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都没有检测 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 介质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 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所述介质。
另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 其具备 : 输送机构, 其输送介质 ; 排列用部件, 其 能够在进入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进入位置和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 动; 记录机构, 其在由所述排列用部件排列后的介质上记录图像, 所述记录装置的特征在 于, 具备光学式的介质检测传感器和控制机构, 该介质检测传感器在所述排列用部件的上 游侧沿所述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 分别检测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接的介质的 前端部分, 在输送了规定量的所述介质而足以使该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述介质 排列整齐之际, 当所有的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机 构进行如下控制 : 将所述介质视作边缘部的透光性比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的透光性高的介质 并使所述排列用部件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 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 部件等间隔设置。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 传感器检测出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 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 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 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 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 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多个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沿所述排列用 部件等间隔配置。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在相邻的两个以上的多个所述介质检测 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将所述介质判断为纸介质并且判断为已经通过所述排列 用部件完成了所述纸介质的排列。
另外, 以所述结构为基础, 也可以构成为, 还具备检测所述介质是否已经插入了所 述输送路径的插入检测传感器, 在所述插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情况下, 所述控 制机构使所述排列用部件进入所述输送路径内而使所述介质的前端与所述排列用部件抵 接来进行所述介质的排列。
根据本发明, 在输送了规定量介质而足以使所述介质与排列用部件抵接从而使所 述介质排列整齐之际, 在所有的介质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出介质的情况下, 能够视作前端 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已经排列整齐。 因此, 即使对于例如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而言, 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判断是否对该介质进行了排列。另外, 在视作已经对前端具有透光性 高的部分的介质进行了排列的情况下, 进行控制使排列用部件从输送路径退避而将介质向
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输送, 因此, 能够防止排列用部件的下游侧的处理的停滞。 附图说明
图 1 是实施方式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 2 是表示打印机主体的立体图。 图 3 是打印机主体的侧视剖视图。 图 4 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 5 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6 是表示插入边缘部透明的介质时的排列检测动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外观的主视立体图。图 2 是表示打印机主体 11 的外观立体图。图 3 是表示图 1 的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侧视剖视图。
图 1 所示的点击式打印机 10 中, 将记录头 ( 记录机构 )18( 参照图 3) 所具备的多 个记录针隔着从色带盒 ( 省略图示 ) 抽出的墨液带 ( 省略图示 ) 按压到记录介质 ( 介质 ) S, 在该记录介质 S 的记录面上形成点, 由此记录包含文字的图像。
作为点击式打印机 10 能够使用的记录介质 S, 已知有以规定长度切断的切断介 质、 连接有多张的连续纸。作为切断介质, 除例如单张纸或单张复写纸等以外, 还包括存折 或明信片、 信封等, 连续纸包括连续复写纸。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记录介质 S, 例举了使用金融机构等发行的支票或票据 ( 以 下, 总称为支票 ) 的情况来进行说明。所述支票是利用磁性墨液在其表面的局部区域 MA 印 刷有使用者的账号和该支票的序号等的 MICR(Magnetic 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 磁性 墨液字符识别 ) 信息的单张纸。
另外, 在点击式打印机 10 中, 作为记录介质 S, 不仅可以使用支票, 还可以使用存 折。这里所说的存折形成为装订有多张记录用纸的册子形态, 打开该册子后的内侧的面成 为记录面。在与存折的表背纸相当的面的后部设有磁条。
如图 1 所示, 点击式打印机 10 具备作为外装体的上部罩 12、 上部箱体 13 及下部 箱体 14。在上部箱体 13 及下部箱体 14 的前面开设有将记录介质 S 插入或排出的手动口 15。将该手动口 15 开口的一侧即图 3 中的左侧作为前方 ( 前 ) 侧, 将图 3 中的右侧作为后 方 ( 后 ) 侧。
如图 2 所示, 点击式打印机 10 具有被上部罩 12、 上部箱体 13 及下部箱体 14 覆盖 的打印机主体 11。该打印机主体 11 具备下主体部 11A、 通过轴 11C 支承在该下主体部 11A 的后端部的上主体部 ( 省略图示 )。通过操作设置在上主体部的左侧面的开闭杆 ( 省略图 示 ) 来旋转上主体部, 而使打印机主体 11 内部露出。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打印机主体 11 具备基底框架 16、 在该基底框架 16 的两端分别 竖立设置而固定的右侧框架 17A 及左侧框架 17B。在上述两侧框架 17A、 17B 的外侧具有上 主体部的两侧框架 ( 省略图示 ), 滑架引导轴 31 架设在上主体部的两侧框架之间, 并且, 在 两侧框架 17A、 17B 之间固定设置平坦面形状的前方介质引导件 24 及后方介质引导件 25。在上述前方介质引导件 24 与后方介质引导件 25 之间配置平面形状的压板 21, 记录头 18 以 与压板 21 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该压板 21 的上方。
记录头 18 搭载于滑动自如地插通在滑架引导轴 31 上的滑架 19。通过驱动该滑 架 19 的滑架驱动电动机 56( 参照图 4) 的正转或反转, 经由同步带 ( 省略图示 ) 驱动该滑 架 19, 使其被滑架引导轴 31 引导而往复移动。
滑架 19 的移动方向是与图 1 中符号 X 所示的方向、 即滑架引导轴 31 的轴向及压 板 21 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主扫描方向。另外, 滑架 19 的移动 ( 扫描 ) 范围在一对上主体部 两侧框架之间。此外, 将与滑架 19 的主扫描方向 X 正交的方向、 即图 1 中符号 Y 所示的方 向作为副扫描方向。
在搭载于滑架 19 的记录头 18 与滑架 19 一起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 在记录头 18 的前端面使记录针从与压板 21 对置的针突出部 ( 省略图示 ) 突出而接触到墨液带, 而使该 墨液带上的墨液附着于在压板 21 与记录头 18 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 S, 在记录介质 S 上记录 包括文字的图像。该墨液带折叠收纳于在上述主体框架或滑架 19 上安装的色带盒 ( 省略 图示 ) 内, 随着滑架 19 的扫描而被送出。另外, 如图 3 所示, 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以位于压 板 21 的上方的方式配设在记录头 18 的后方侧。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搭载于滑架 19 且与滑 架 19 一起在压板 21 上扫描, 用于求解记录介质 S 的侧端的位置和记录介质 S 的宽度。 如图 2、 图 3 所示, 压板 21 沿滑架 19 的扫描方向延伸而形成平面形状, 其两端通过 施力弹簧 41 被朝向记录头 18 施力且弹性支承。施力弹簧 41 是压缩螺旋弹簧, 通过该施力 弹簧 41 的作用力支承记录头 18 的记录动作时记录针的突出力。另外, 在记录介质 S 的输 送中该记录介质 S 的厚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或者在厚度不同的记录介质 S 被搬入到压板 主体 11 的情况下, 压板 21 克服施力弹簧 41 的作用力, 从而在记录头 18 的前端的按压作用 下向远离记录头 18 的方向移动。由此, 无论记录介质的厚度如何, 都能够将记录头 18 的前 端与记录介质 S 的记录面之间的间隙确保为固定。
如图 3 所示, 打印机主体 11 具有 : 介质输送机构 ( 输送机构 )100, 其输送记录介 质S ; 排列机构 28, 其与由该介质输送机构 100 输送的记录介质 S 的前端抵接而使所述记录 介质 S 排列整齐 ; 磁数据读写部 29, 其具有读取设于支票的 MICR 信息、 对设于存折的磁条 进行磁信息的读取或写入的磁头 34 ; 介质按压部 30, 其在该磁数据读写部 29 的磁头 34 执 行包括 MICR 信息的读取在内的磁信息处理时, 从上方按压记录介质 S 来抑制记录介质 S 的 浮起。
另外, 打印机主体 11 具备读取记录介质 S 的表面的光学读取部 110。该光学读取 部 110 具备 : 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 S 的上表面侧的信息的第一扫描器 111 ; 与该第一扫描器 111 对置配置、 读取印刷在所述记录介质 S 的下表面侧的信息的第二扫描器 112。所述第一 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均为光学图像传感器, 例如具备 : 将从荧光管或 LED 输出的白 色的可见光照射到记录介质 S 的读取区域的照射部 ( 省略图示 ) ; 沿主扫描方向 (X 方向 ) 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受光传感器 ( 省略图示 ) ; 按规定的顺序输出来自受光传感器的信号的 输出部 ( 省略图示 )。
如图 2、 图 3 所示, 介质输送机构 100 具备压板 21、 第一驱动辊 22A、 第一从动辊 22B、 第二驱动辊 23A、 第二从动辊 23B、 第三驱动辊 124A、 第三从动辊 124B、 前方介质引导件 24、 后方介质引导件 25、 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及驱动轮列部 27。另外, 在本结构中, 在前方介
质引导件 24 及后方介质引导件 25 上形成有输送记录介质 S 的输送路径 P。
在本结构中, 第一驱动辊 22A、 第一从动辊 22B 相对于压板 21 及记录头 18 配置在 打印机主体 11 的前方侧, 第二驱动辊 23A、 第二从动辊 23B 及第三驱动辊 124A、 第三从动辊 124B 相对于压板 21 及记录头 18 顺次配置在打印机主体 1 的后方侧。
另外, 上述光学读取部 110 和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配置在第二驱动 辊 23A、 第二从动辊 23B、 第三驱动辊 124A、 第三从动辊 124B 之间。
第一驱动辊 22A 和第一从动辊 22B 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成对, 第二驱动辊 23A 和第 二从动辊 23B 沿上下方向配置而成对, 第三驱动辊 124A 和第三从动辊 124B 沿上下方向配 置而成对。
第一驱动辊 22A、 第二驱动辊 23A 及第三驱动辊 124A 是被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及驱 动轮列部 27 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 第一从动辊 22B、 第二从动辊 23B 及第三从动辊 124B 是 被弹簧 42A、 42B、 42C 以规定的按压力分别向第一驱动辊 22A、 第二驱动辊 23A 及第三驱动辊 124A 侧弹性施力的从动辊。由此, 第一驱动辊 22A 和第一从动辊 22B 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 旋转, 第二驱动辊 23A 和第二从动辊 23B 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旋转, 第三驱动辊 124A 和第 三从动辊 124B 被向相反方向驱动而旋转。
如图 2 所示, 驱动轮列部 27 配置在右侧框架 17A 的外侧。该驱动轮列部 27 具备 一体旋转地固定在能够正转或反转的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的驱动轴上的电动机小齿轮 51。 来自该电动机小齿轮 51 的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 52 向安装在第二驱动辊 23A 的第二驱动轴 33 上的第二驱动齿轮 53B 传递, 进而, 从该第二驱动齿轮 53B 经由中间齿轮 54 向安装在第 一驱动辊 22A 的第一辊轴 32 上的第一驱动齿轮 53A 传递。另外, 第二驱动辊 23A 的第二辊 轴 33 的旋转力例如通过驱动带 ( 省略图示 ) 向第三驱动辊 124A 的第三辊轴 134 传递。由 此, 图 3 所示的第一驱动辊 22A、 第二驱动辊 23A 及第三驱动辊 124A 向同一方向旋转, 能够 将记录介质 S 输送到打印机主体 11 内。即, 当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正转时, 图 3 所示的第一 驱动辊 22A、 第二驱动辊 23A 及第三驱动辊 124A 沿着副扫描方向如图中符号 A 所示将记录 介质 S 输送到打印机主体 11 内, 当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反转时, 如图中符号 B 所示, 将记录 介质 S 向从打印机主体 11 内排出的方向输送。
排列机构 28 在记录头 18 向记录介质 S 记录或者光学读取部 110 读取记录介质 S 的表面之前, 对该记录介质 S 进行排列。该排列机构 28 设置在第一驱动辊 22A 及第一从动 辊 22B 与记录头 18 及压板 21 之间, 具备能够在进入输送路径 P 内的进入位置与从输送路 径 P 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多个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张 ) 排列板 ( 排列用部件 )38、 驱动该排列板 38 的排列板电动机 ( 参照图 4)。如图 2 所示, 多张排列板 38 并列设置在输 送路径 P 的宽度方向 ( 滑架 19 的主扫描方向 ), 通过使记录介质 S 的前端部与上述排列板 38 抵接来改变记录介质 S 的方向, 从而能够对该记录介质 S 进行排列。
另外, 如图 2 所示, 打印机主体 11 具备在输送路径 P 的排列板 38 的上游侧附近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各排列板 38 的侧方部 ) 检测有无记录介质 S 与这些排列板 38 抵接的 多个介质检测传感器 39。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是分别具备隔着输送路径 P 而对置的发光部 (LED 等 ) 和受光部 ( 光敏晶体管 ) 的透光型传感器, 从该发光部发出的光由受光部接收或 被记录介质 S 遮挡, 由此检测有无记录介质 S。
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分别沿排列板 38 大致等间隔配设, 因此, 根据介质检测传感器39 的各输出 ( 检测结果 ) 能够判断排列板 38 排列后的记录介质 S 相对于输送方向的倾斜 是否在允许的倾斜范围内。例如, 当沿输送路径 P 的宽度方向 ( 滑架 19 的主扫描方向 ) 并 列的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中相邻的两个同时检测出记录介质 S 时, 判断为排列完成。
另外, 如图 2 所示, 打印机主体 11 在第一驱动辊 22A 的前方侧并列设置有检测记 录介质 S 向输送路径 P 的插入的多个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这些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是具备朝向输送路径 P 发光的发光部、 检测其反射光的受光部的光反射 型传感器。此外, 作为插入检测传感器, 也可以使用发光部与受光部隔着输送路径 P 对置配 置的透光性传感器。在本结构中, 当从所有的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的受光部受光的状态变为 任意一个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的受光被遮挡时, 判断记录介质 S 被插入输送路径 P 内。
图 4 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功能的结构的框图。
点击式打印机 10 具备 : 根据控制程序控制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整体的 CPU( 控制机 构 )40 ; 存储通过 CPU40 执行的控制程序或处理的数据等的 EEPROM42 ; 暂时存储通过 CPU40 从 EEPROM42 读出的控制程序或数据等的 RAM41 ; 改变与控制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主机 200 之 间发送接收信息时的数据形式的接口 (I/F)43。
记录头 18 及磁头 34 经由门阵列 (G/A)45 连接到 CPU 40。门阵列 45 根据 CPU40 的控制向记录头 18 输出驱动电流, 使记录针突出。另外, 门阵列 45 根据 CPU40 的控制, 在 磁信息读取时, 对磁头 34 输出读取用电流, 另一方面, 将从磁头 34 输入的信号电流数字化 后向 CPU40 输出。 另外, 在门阵列 45 连接有上述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介质宽度 传感器 55、 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及 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在从门阵列 45 输入的驱动电流的作用下动作, 而向门阵列 45 输出与检 测值相当的模拟电压。门阵列 45 将从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及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输入的模 拟电压量化后生成数字数据, 向 CPU40 输出。
第一扫描器 111 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 S 的上表面 ( 例如, 印刷有 MICR 信息的面的 相反侧的面 ) 的信息并向门阵列 45 供给。第二扫描器 112 读取印刷在记录介质 S 的下表 面 ( 例如, 印刷有 MICR 信息的面 ) 的信息并向门阵列 45 供给。门阵列 45 将从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供给的模拟电压量化后生成数字数据, 向 CPU40 输出。
进而, 在门阵列 45 连接有电动机驱动器 48。电动机驱动器 48 与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滑架驱动电动机 56、 磁头驱动电动机 64 及排列板电动机 65 连接, 向上述各电动机供给 驱动电流或驱动脉冲, 使这些电动机动作。
CPU40 根据存储于 EEPROM42 中的控制程序, 经由门阵列 45 控制记录头 18 或电动 机驱动器 48, 并且, 取得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及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的检 测结果。然后, CPU40 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使记录介质 S 沿符号 Y 所示的副扫描方向输 送, 驱动滑架驱动电动机 56 使滑架 19 沿符号 X 所示的主扫描方向扫描, 进而, 驱动磁头驱 动电动机 64 使磁头单元 62 沿符号 X 所示的主扫描方向扫描。另外, CPU40 控制门阵列 45, 从而驱动记录头 18 使记录针突出, 通过磁头 34 进行磁信息处理或者通过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进行印刷在记录介质 S 的表面上的信息的读取处理。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点击式打印机 10 配置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窗口, 用于作为记 录介质 S 的存折的结算等时。具体而言, 当从手动口 15 插入记录介质 S 时, 该记录介质 S
被夹在第一驱动辊 22A 及第一从动辊 22B 之间而沿箭头 A 方向输送至压板 21 跟前。此时 为了校正记录介质 S 的输送方向的倾斜 ( 偏斜 ), 排列板 38 向记录介质 S 的输送路径 P 内 突出, 在记录介质 S 与该排列板 38 抵接的状态下进一步输送, 由此, 修正记录介质 S 的倾斜 而使其排列整齐。
接下来, 排列板 38 从输送路径 P 退避, 记录介质 S 被输送到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能 够检测宽度的范围内, 滑架 19 沿主扫描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检测记录介 质 S 的位置。接着, 记录介质 S 被输送到磁数据读写部 29 能够读取记录有 MICR 信息的区 域 MA 的位置。之后, 驱动磁数据读写部 29 的磁头驱动电动机 64, 磁头单元 62 支承于上述 磁头引导轴 60、 61 而沿符号 X 所示的主扫描方向移动, 由此, 该磁头单元 62 的磁头 34 对记 录介质 S 的 MICR 信息进行磁信息读取。此外, 此时参照由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检测出的记 录介质 S 的位置, 扫描适当的范围。通过磁头 34 读取的信息被门阵列 45 数字化并向 CPU40 输出。CPU40 根据从门阵列 45 供给的数据, 解析文字信息将其变换成文本信息。在能够解 析出记录为 MICR 信息的文字信息的情况下, 将得到的文本信息向主机 200 发送。
接下来, 将记录介质 S 输送到第一扫描器 111 第二扫描器 112 的位置。然后, 对记 录介质 S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光学扫描, 将得到的信息在门阵列 45 中变换成作为数字数 据的图像数据, 供给到 CPU40。CPU40 将供给来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图像数据向主机 200 发 送。代替输送实物存折对其进行处理, 而是在主机 200 中, 通过从接收银行向支付银行传送 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电子结算。 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完成扫描处理时, 记录介质 S 被输送到压板 21 上的记录位置。 然后, 根据磁数据读写部 29 读取到的磁信息, 在记录头 18 及滑架 19 沿上述 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 在记录介质 S 的记录面上记录例如表示已经使用过该存折的信息。 最后, 通过第一驱动辊 22A 及第一从动辊 22B 将记录介质 S 向箭头 B 方向输送, 将记录介质 S 从手动口 15 排出。
其中, 近年来, 在对作为记录介质 S 的存折进行电子结算时, 为了进行该手续的本 人进行确认, 尝试有如下方法 : 在存折后, 将 ID(Identification) 卡 ( 介质 ) 从点击式打印 机 10 的手动口 15 插入, 由光学读取部 110 的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扫描显示 在该 ID 卡上的信息并将其保持为图像数据。这种情况下, 优选与存折同样, 也通过排列板 38 对 ID 卡进行排列, 由此在没有倾斜的状态下通过光学读取部 110 执行扫描。
然而, 对于例如卡主体通过层压加工而成、 且在前端部分 ( 边缘部 ) 具有透明 ( 透 光性高 ) 的部分的 ID 卡而言, 由于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的光透过该透明部分, 因此, 即使在 排列板 38 完成了排列的状态下, 也无法通过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判断是否对 ID 卡进行了排 列, 设想会存在光学读取部 110 的扫描处理发生停滞等问题。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即使 是层压加工而成的 ID 卡, 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该 ID 卡进行排列, 防止光学读取部 110 的 扫描处理的停滞。
接下来, 说明介质插入时的点击式打印机的动作。图 5 是表示点击式打印机的动 作的流程图, 图 6 是表示插入 ID 卡后的排列检测动作的示意图。
从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手动口 15 手动插入介质 ( 步骤 S1) 时, CPU40 判断插入检 测传感器 47 是否检测到介质 ( 步骤 S2)。具体而言, CPU40 在至少一个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的受光部没有检测到来自发光部的光的情况下, 检测为插入有介质。
在该判断中, 若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没有检测到介质 ( 步骤 S2 为否 ), 则反复执行 处理直到检测到介质为止。 另一方面, 若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检测到介质 ( 步骤 S2 中为是 ), 则 CPU40 驱动排列板电动机 65, 使排列板 38 进入输送路径 P 内 ( 步骤 S3), 并且, 驱动介质 输送电动机 26 来使所述第一~第三驱动辊 22A ~ 124A 旋转, 将介质沿输送路径 P 输送规 定量 L+α( 步骤 S4)。
这种情况下, 规定量 L+α 是指对于使介质与排列板 38 抵接而对介质进行排列而 言充分的距离。具体而言, 如图 6 所示, 从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到排列板 38 的距离 L 作为每 个装置预先规定的距离, 在该距离 L 上加上作为通过实验等修正介质的倾斜的距离而设定 的规定量 α, 限定规定量 L+α。
接下来, CPU40 取得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中检测到与排列板 38 抵接的介质的传感 器的数量 ( 步骤 S5)。 在该结构中, 通过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就能够感官上判断该介 质的种类及是否完成了排列。
当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在至少两个以上时, CPU40 判断该介质为通常的记 录介质且已经通过排列板 38 完成了该记录介质的排列 ( 步骤 S6)。因此, CPU40 等待接收 来自上述主机 200 的信号, 根据该信号控制点击式打印机 10 的动作 ( 步骤 S7), 完成处理。 另一方面, 在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为 0 个时, CPU40 判断该介质为层压加工 而成的介质 ( 例如 ID 卡 )70 且已经通过排列板 38 完成了该 ID 卡 70 的排列 ( 步骤 S8)。 这种情况下, ID 卡 70 通过对卡主体 71 实施层压加工而形成, 在周围具有透明的边缘部 ( 前 端部分 )72。该边缘部 72 的透光性高, 因此, 即使介质检测传感器 39 没有检测到介质的存 在, 由于在步骤 S4 中将该介质输送了充分距离从而使该介质排列整齐, 因此 CPU40 也能够 判断该介质为边缘部 ( 前端部 ) 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由此, 通过使用介质检测传 感器 39 的检测结果, 不会使装置结构复杂, 即使对于层压加工而成的 ID 卡 70 而言, 也能够 以简单的结构判断该 ID 卡 70 是否排列整齐。
接下来, CPU40 对像 ID 卡 70 这样层压加工而成的介质执行处理。 具体而言, CPU40 驱动排列板电动机 65, 使排列板 38 从输送路径 P 内退避 ( 步骤 S9), 并且, 驱动介质输送电 动机 26 使上述第一~第三驱动辊 22A ~ 124A 旋转, 将介质输送到排列板 38 的下游侧的光 学读取部 110( 步骤 S10)。由此, 如上所述, 能够防止介质在排列板 38 停滞, 迅速地进行处 理。
接下来, CPU40 通过光学读取部 110 的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对 ID 卡 70 上下两面的整个面进行扫描 ( 步骤 S11)。在该结构中, 当 ID 卡 70 从手动口 15 插入时, 由排列板 38 对该 ID 卡 70 进行排列, 并且, 由光学读取部 110 的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 描器 112 对该排列后的 ID 卡 70 进行扫描, 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介质的排列及读取这一系 列的处理动作。
另外, 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主机 200 并由主机 200 保存 ( 步骤 S 12)。因 此, 例如将进行过存折的电子结算的使用者信息与存折一起保存在主机中, 因此, 能够可靠 地进行手续者的本人确认。
接下来, CPU40 允许对 ID 卡 70 记录图像 ( 步骤 S13)。然后, 当从主机 200 发送图 像记录的信号时, 根据该信号控制动作, 完成处理。根据该结构, 由于允许对排列后的 ID 卡 70 记录图像, 因此, 即使对于层压加工而成的 ID 卡 70 而言, 例如通过设置在能够对该 ID 卡
70 进行记录的区域, 能够容易将图像记录在该 ID 卡 70 上。另外, 当介质被倾斜输送时, 不 会向 ID 卡 70 记录图像, 因此, 能够防止图像向该 ID 卡 70 的记录不良。
另一方面, 当检测到介质的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时, CPU40 判断没有完成该介质的 排列处理 ( 步骤 S14), 并判断该介质的排列检测动作是否小于规定次数 ( 例如三次 )( 步 骤 S15)。在该判断中, 当小于规定次数时 ( 步骤 S15 中为否 ), CPU40 使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向反方向驱动而将介质向 B 方向 ( 图 6) 输送 ( 步骤 S16)。然后, 处理返回到步骤 S4, 反复 执行介质的排列处理。 根据该结构, 通过反复进行介质的排列处理, 能够消除介质的轻微倾 斜, 从而迅速地进行排列处理。
另外, 在该判断中, 当达到规定次数时 ( 步骤 S15 中为是 ), CPU40 驱动排列板电 动机 65, 使排列板 38 从输送路径 P 内退避 ( 步骤 S17), 并且, 驱动介质输送电动机 26 使 上述第一~第三驱动辊 22A ~ 124A 旋转, 将介质输送到排列板 38 的下游侧的光学读取部 110( 步骤 S18)。
CPU40 通过光学读取部 110 的第一扫描器 111 及第二扫描器 112 对介质的上下两 面的整个面进行扫描 ( 步骤 S19), 判断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是否发生歪斜 ( 步骤 S20)。具 体而言, 通过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边缘部或文字列的延伸方向是否与副扫描方向一致来 进行判断。由此, 根据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 能够准确判断介质实际上发生歪斜、 或者例如 ID 卡的边缘部的局部因污垢而导致透光性降低等理由, 并且, 不需要将基于介质检测传感 器 39 的排列检测的精度提高到必要以上, 能够实现装置结构及排列检测处理的简单化。
在该判断中, 当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发生歪斜 ( 步骤 S20 中为是 ) 时, CPU40 以使 该图像数据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方式修正该图像数据的倾斜 ( 步骤 S21), 将该图像数据保存 在 RAM41 中 ( 步骤 S22)。
另一方面, 当扫描得到的图像没有发生歪斜 ( 步骤 20 中为否 ) 时, CPU40 直接将 该图像数据保存在 RAM41 中而完成处理。
以上说明是对存折作为记录介质 S 插入后插入 ID 卡 70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也 可以单独插入该 ID 卡 70。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前端具有透光性高的部分的介质, 例 示了 ID 卡 70 进行说明, 但只要是前端具有透明部分的物质即可, 当然不局限于 ID 卡 70。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点击式打印机 10 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局限于此, 也可以 使用例如喷墨式的打印机或通过加热热敏介质来记录图像的热敏式打印机。 特别在热敏式 打印机中, 当在层压加工而成的卡表面记录图像时, 不需要预先设置能够记录图像的区域, 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动作的自由度。
另外, 插入检测传感器 47 或介质宽度传感器 55 的具体结构为任意, 只要是通过硬 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实现图 4 的框图中的各功能块的传感器即可, 具体地, 硬件的安装方 式或软件的规格等为任意, 其他的微细结构也可以任意变更。
进而, 并不局限于作为像点击式打印机 10 那样独立的打印机使用的设备, 也可以 装入其他设备 (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自动取款机 )) 或 CD(Cash Dispenser 现 金提款机 ) 等, 能够适用于多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