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方形纸管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类包装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螺旋式方形纸管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包装材料如木材、塑料等将会逐渐被淘汰,纸类包装的地位将日益显现。然而由于纸类包装有些技术还存在着不够成熟和完善。目前还仅在板式(如纸箱包装),圆形(如圆形纸管包装)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方形类纸管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尺寸精度,强度,硬度多方面还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当前生产方形纸管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圆管挤压方式,该技术特点是先制造出特定长度要求的圆形纸管,再用挤压方式挤压成方管。其致命的缺点就是扭曲变形大,工艺复杂,厚度变化难度大,对原材料如胶水,原纸的要求高,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益低;第二种是平卷式,即用纸在模具上平卷出方形纸管,但其成型尺寸精度差,长度尺寸受纸的幅宽限制,设备庞大,产量低。外表彩印纸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式方形纸管制造设备,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形状不规则,尺寸不准确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可解决现有技术制造方形纸管存在的长度受限制、扭曲变形、强度和硬度低、产量低、工艺复杂和投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螺旋式方形纸管制造设备,包括两个锥齿座、两个传动链轮、一个链轮座、两个被动锥齿轮、两个固定锥齿轮、一个方管内模、四个齿轮连接板、一个空心轴、两个压轮轴传动齿轮、两个压轮轴主动齿轮、八个压轮轴、动力装置;固定锥齿轮固定在锥齿座上,被动锥齿轮与固定锥齿轮啮合;传动链轮连接动力装置固定在空心轴上,空心轴则固定在链轮座上;方管内模穿过锥齿座及空心轴的空心夹持在压轮轴之间,齿轮连接板固定在传动链轮上;压轮轴主动齿轮穿过齿轮连接板固定在被动锥齿轮上且与之共中心线;压轮轴传动齿轮固定在齿轮连接板上与压轮轴主动齿轮相啮合;压轮轴固定在压轮轴传动齿轮上。所述方管内模一端还连接一个方管内模连接轴,方管内模连接轴固定在轴承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由于通过螺旋转动,钢性压轮轴推压一次性成形,其方管尺寸准确,方正有形,强度和硬度高,以82×95×6方管标准式样测纵向压力可达1595㎏.
2. 由于通过螺旋式生产,其方管的长度不受原纸幅宽的限制,同时断面的形状,可正方也可长方形。
3. 由于钢性推压成形,方管制成后反弹小,不会产生扭曲变形。
4. 由于对原材料如胶水,原纸无特殊要求,生产率较高。
5. 由于设备和工艺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
6. 由于尺寸精度高,强度硬度高,生产效率较高,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锥齿座,2. 传动链轮,3. 链轮座,4. 被动锥齿轮,5. 固定锥齿轮,6. 方管内模,7. 轴承座,8. 方管内模连接轴,9. 分条纸,10. 齿轮连接板,11. 空心轴,12. 压轮轴传动齿轮,13. 压轮轴主动齿轮,14. 压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锥齿座1、两个传动链轮2、一个链轮座3、两个被动锥齿轮4、两个固定锥齿轮5、一个方管内模6、两个轴承座7、一个方管内模连接轴8、一个分条纸9、四个齿轮连接板10、一个空心轴11、两个压轮轴传动齿轮12、两个压轮轴主动齿轮13、八个压轮轴14,其中压轮轴14在图中只显示四个,这八个压轮轴14中前四个压轮轴14挤压方形纸管的两个面,后四个压轮轴14挤压方形纸管剩余的两个面。固定锥齿轮8固定在锥齿座1上,被动锥齿轮4与固定锥齿轮5啮合;传动链轮2固定在空心轴11上,空心轴11则固定在链轮座3上;方管内模6穿过锥齿座7及空心轴11的空心夹持在八个压轮轴14之间,方管内模6一端连接一个方管内模连接轴8,方管内模连接轴8固定在轴承座7上;分条纸9贴附在方管内模6上;齿轮连接板10固定在传动链轮2上随传动链轮2一起旋转;压轮轴主动齿轮13穿过齿轮连接板10固定在被动锥齿轮4上随被动锥齿轮4一起旋转且与之共中心线;压轮轴传动齿轮12则固定在齿轮连接板10上与压轮轴主动齿轮13相啮合;压轮轴14固定在压轮轴传动齿轮12上随压轮轴传动齿轮12一起旋转。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是:电机首先带动两个传动链轮2旋转,传动链轮2接着带动齿轮连接板10旋转,由于齿轮连接板10上的压轮轴传动齿轮12固定有压轮轴14,使分条纸9在旋转时做径向运动,这样压轮轴14就能对分条纸的四个面进行挤压使分条纸成为方形纸管;由于齿轮连接板10上的压轮轴主动齿轮13固定在被动锥齿轮4上,当齿轮连接板10旋转时,由于固定锥齿轮5的反推动,使得被动锥齿轮4自身也旋转,进而也就带动着压轮轴主动齿轮13旋转,进而带动压轮轴传动齿轮12旋转,进一步的带动压轮轴14旋转,从而使挤压成型的方形纸管做轴向运动,从而完成方形纸管的制造。
以上是制造方形纸管的成型部分的描述,制造方形纸管的上纸部分、上胶部分、切管部分同圆形纸管生产方式一样。这里不再阐述。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很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教导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做各种改进、变形、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