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4010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23989.8

申请日:

2014.01.20

公开号:

CN104635974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公布日:201505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4012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文俊; 周承毅; 洪钲杰; 张育诚; 吴育骅; 康恒达; 刘锦璋; 邓志容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102146232 2013.12.13 TW; 61/901,010 2013.11.07 US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代理人:

江耀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第一触控组件以及一保护层。覆盖板具有一侧面、一第一面以及一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触控组件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触控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中。保护层设置在覆盖板上并至少部分覆盖侧面。保护层包括一体射出成型的塑胶保护层。本发明利用在覆盖板的侧面设置保护层,借此提高覆盖板的机械强度,并进而提高触控装置的制造合格率与产品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位 于所述透光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一覆盖板,具有一侧面、一第一面以及一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一第一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一侧,并至少部分位 于所述透光区中;以及
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侧面,且所述保护 层包括一体射出成型的塑胶保护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设置在 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或所述第一面的一侧,且所述装饰层设置在所述 周围区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在一垂直投影 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垂直投 影方向上全面覆盖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在一垂直投影 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明薄膜,设置 在所述覆盖板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装饰 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侧,且所述装饰层设置 在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装饰 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至少部分设置 在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装 饰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侧,所述透明薄膜至 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装饰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且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装饰 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装 饰层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所述装饰层设置 在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覆盖板之间,且所述透明薄膜是至少部分设置在所 述第一触控组件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平坦层或一第 一粘合层,其中所述平坦层或所述第一粘合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透 明薄膜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明装饰保护 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上,其中所述透明装饰保护层与所述装饰层至少部 分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侧,且所述装饰层与所述保护层 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透明装饰保护层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装饰保护层在 所述透光区直接接触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至少 一阶级状结构,设置在所述周围区,且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阶级状结构。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至少 一孔洞,设置在所述周围区并位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上,且所述保 护层至少部分填入所述孔洞。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贯穿所述覆盖 板。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未贯穿所述覆 盖板。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至少 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周围区并位于所述侧面上,且所述保护层至少部分填 入所述凹槽。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一矩形凹 槽或弧形凹槽。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组件包括 多个彼此互相电绝缘设置的触控电极。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至少 一触控信号驱动电极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

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组件包括: 多条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多条第二轴向电极,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与所 述第一轴向电极电绝缘。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层,设置 在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之间,用以电隔离所述第一轴向 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轴向电极包 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 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子电极, 各所述第二轴向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所述第 二连接线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子电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两 相邻的所述第二子电极。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 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用以电隔离所述第一轴向 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

2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组件, 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透光区中。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组件设置 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侧。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下基底,与所 述覆盖板相对设置,所述下基底具有一第三面以及一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 第四面,所述第三面是面对所述覆盖板,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组件设置在所 述下基底上,且所述第一触控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基底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至少部分覆 盖所述下基底的所述第四面。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粘合层, 设置在所述下基底与所述覆盖板之间。

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模块,设 置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在一水平方 向上围绕所述显示模块。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粘合层, 设置在所述覆盖板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

3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一透明 保护层或一有色保护层。

36.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具有一下 表面背对所述覆盖板,所述保护层沿一垂直投影方向延伸用以围绕所述显 示模块并在所述垂直投影方向上突出于以所述下表面所形成的一平面之 外。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下机壳,设置 在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侧,其中所述下机壳与所述保护层沿所 述垂直投影方向延伸的部分相连。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子模块,设 置在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下机壳之间。

说明书

说明书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层覆盖在覆盖板的 侧面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感应技术迅速地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 (mobile phone)、全球定位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 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机(laptop PC)等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 产品推出。在触控板的结构中,位于外侧的覆盖板由于需具有高机械强度用 以形成保护、覆盖或是美化对应装置的效果,故一般常以玻璃形成覆盖板。 然而,若考量机械强度,则玻璃覆盖板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但过厚的玻璃覆 盖板不但造成重量加重,还会影响触控板的整体厚度。此外,若直接以塑胶 基底形成覆盖板则有不耐高温工艺等问题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利用在覆盖板的侧面设置保护层, 借此提高覆盖板的机械强度,并进而提高触控装置的制造合格率与产品可靠 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 光区的至少一侧。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第一触控组件以及一保护层。 覆盖板具有一侧面、一第一面以及一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触控组件 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触控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中。保 护层设置在覆盖板上并至少部分覆盖侧面。保护层包括一体射出成型的塑胶 保护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触控组件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触控组件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触控组件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触控组件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7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8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9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0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4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5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6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7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8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9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0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1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2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3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102、201、202、301、302、401~409 触控装置
501、502、601~603、701~704、801~809 触控装置
110             覆盖板
110A            第一面
110B            第二面
110S            侧面
120             第一触控组件
120C            走线
120R            触控信号感测电极
120S            触控电极
120T            触控信号驱动电极
120X            第一轴向电极
120Y            第二轴向电极
125             绝缘层
125P            绝缘块
130             保护层
140             装饰层
150             透明薄膜
151             平坦层
155             第一粘合层
160             第二触控组件
160Y            条状电极
165             第二粘合层
170             下基底
170A            第三面
170B            第四面
170S            侧面
180             显示模块
180B            下表面
180H            平面
185             第三粘合层
190             透明装饰保护层
830             下机壳
880             电子模块
H               水平方向
R1              透光区
R2             周围区
S1             阶级状结构
S2             孔洞
S3             凹槽
X              第一方向
X1             第一子电极
X2             第一连接线
Y              第二方向
Y1             第二子电极
Y2             第二连接线
Z              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 列举本发明的数个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触控装置101具有一透光区R1以及一周 围区R2,周围区R2位于透光区R1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周围区R2 优选是围绕透光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触控装置101包括一覆盖板110、 一第一触控组件120以及一保护层130。覆盖板110具有一侧面110S、一第 一面110A以及一与第一面110A相对的第二面110B。换句话说,第一面110A 与第二面110B是在一垂直在覆盖板110的垂直投影方向Z上相对的两表面, 而侧面110S是覆盖板110的侧向表面,且侧面110S的面积远小在第一面110A 与第二面110B的面积。第一触控组件12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 的一侧,且第一触控组件120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R1中。在本实施例中,第 一触控组件120也可视需要部分延伸到周围区R2,但并不以此为限。保护层 130设置在覆盖板110上并至少部分覆盖侧面110S,借此提高覆盖板110的 机械强度。换句话说,保护层130在一水平方向H上覆盖侧面110S,而水平 方向H优选是与垂直投影方向Z正交,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优选是延伸用以覆盖第一面110A。换句话说,保护层 130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覆盖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而本实施 例的保护层130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全面覆盖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用 以进一步提高覆盖板110的机械强度,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 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保护层130仅部分覆盖第一面110A。
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可包括玻璃基底、陶瓷基底、塑胶 基底、塑胶薄膜或其他适合材料所形成的覆盖板。当覆盖板110是玻璃基底 时,此玻璃基底可以是经化学或是物理强化的强化玻璃,具有高机械强度用 以保护第一触控组件120与搭配的显示器,且厚度可介在0.25毫米到2毫米 之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优选为一体射出成型的塑胶保护层,但本发明 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是一体成型且全面覆盖覆 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与侧面110S。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 要以其他方式例如点涂、喷涂或浸泡等方式形成保护层130,且也可用其他 适合的材料形成保护层130。此外,保护层130优选可包括一透明保护层或 一有色保护层。举例来说,在保护层130全面覆盖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 的结构下,保护层130优选为一透明保护层,用以维持透光区R1的透明状态。 此外,如图1所示,触控装置101可还包括一装饰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 的第二面110B的一侧,且装饰层140设置在周围区R2中,用以在覆盖板110 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形成装饰效果。装饰层140可由单层或多层堆栈的装饰 材料例如彩色油墨、彩色光致抗蚀刻剂或其他具有颜色或材质效果的材料所 形成。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将装饰层140设 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用以避免第一触控组件120的相关工 艺对于装饰层140造成影响。
关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组件120的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到图5。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组件120可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20S以及多 条走线120C。各走线120C与对应的触控电极120S电连接。各触控电极120S 彼此互相电绝缘设置,用以进行一自电容式(self-capacitance)触控检测,但并 不以此为限。各触控电极120S的形状可为矩形、菱形、三角形或其他适合的 几何形状。此外,如图3所示,触控电极120S可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驱动电 极120T以及至少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120R彼此互相分离设置,用以进行一 互电容式(mutual capacitance)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第一触控组件120也可包括多条第一轴向电极120X以及 多条第二轴向电极120Y。第一轴向电极120X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 二轴向电极120Y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 电极120Y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互相重叠,且第二轴向电极120Y与 第一轴向电极120X电绝缘。第一方向X优选是大体上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 直,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可分别为一 触控信号驱动电极或一触控信号感测电极,用以互相搭配进行互电容式触控 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装置101可还包括一绝缘层125,设置 在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之间,用以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 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
如图5所示,各第一轴向电极120X也可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X1以及至 少一第一连接线X2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X1之间,且第一连接线X2 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一子电极X1。各第二轴向电极120Y也可包括多个第二子 电极Y1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线Y2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Y1之间,且 第二连接线Y2电连接两相邻的第二子电极Y1。此外,触控装置101可还包 括至少一绝缘块125P,设置在第一连接线X2与第二连接线Y2之间,用以 电隔离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 明的是,上述的触控电极120S、走线120C、第一轴向电极120X、第二轴向 电极120Y、第一子电极X1、第一连接线X2、第二子电极Y1以及第二连接 线Y2优选可分别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 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金属或其 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所形成。上述的金属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铜、银、铬、 钛、钼的其中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 为限,且其型态可以为网格状,例如金属网格。上述的导电材料可包括导电 粒子、碳纳米管或纳米银丝,但并不以此为限,且其型态可以为网格状,例 如导电网格。此外,本发明的第一触控组件120并不以上述图2到图5所示 的型态为限,而上述图2到图5所示的各种第一触控组件120的型态也可视 需要应用在后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下文将针对本发明的触控装置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 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的部分作重 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 用以方便在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触控装置102。与上述实施例1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 侧。本实施例的结构可避免第一触控组件120的相关工艺对于装饰层140造 成影响,故可增加装饰层140的材料选择性。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触控装置201。与上述实施例2不 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201还包括一透明薄膜150设置在覆盖板110上。 透明薄膜150优选为一膜片,而装饰层140可先形成在透明薄膜150,再以 贴附方式贴在覆盖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至 少部分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且装饰层140设置在透明薄 膜150与覆盖板11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透明薄膜150 与装饰层140优选设置在保护层130与覆盖板110之间。换句话说,保护层 130优选是在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贴附在覆盖板110上之后才形成, 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先形成保护层 130之后再贴附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此外,透明薄膜150与覆盖板 110之间也可视需要设置平坦层(未图示)或粘着层(未图示)。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触控装置202。与上述实施例3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 第二面110B的一侧,装饰层140设置在透明薄膜150与覆盖板110之间,且 透明薄膜15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触控组件120与覆盖板110之间。换句话 说,第一触控组件120优选是形成在透明薄膜15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此 外,触控装置202可还包括一平坦层151或一第一粘合层155设置在覆盖板 110与透明薄膜150之间,借此补偿因装饰层140所造成的地形起伏,但并 不以此为限。第一粘合层155优选可包括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固态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其他适合用以进行粘合的材料。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触控装置301。与上述实施例2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向下延伸用以至少部分覆盖覆盖板110 的第二面110B,用以进一步加强覆盖板110的机械强度,且也可同时加强保 护层130与覆盖板110的结合状况,防止保护层130脱离覆盖板110。换句话 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覆盖覆盖板110的 第二面110B。
实施例6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触控装置302。与上述实施例6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上, 且保护层130向下延伸用以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140。
实施例7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一触控装置401。与上述实施例5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还包括至少一阶级状结构S1设置在周 围区R2,且保护层130覆盖阶级状结构S1。明确地说,阶级状结构S1可由 部分的侧面110S以及部分的第二面110B向内凹陷所形成,但本发明并不以 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以部分的侧面110S以及部分的 第一面110A向内凹陷来形成阶级状结构。此外,阶级状结构S1可视需要环 绕覆盖板110的四周或以分段形式仅设置在覆盖板110部分的边缘区域。通 过使保护层130覆盖阶级状结构S1,可使保护层130嵌合包覆住覆盖板110, 进而增加覆盖板110与保护层130之间的结合强度。
实施例8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一触控装置402。与上述实施例7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的一 侧,并设置在阶级状结构S1上,而保护层130至少部分覆盖装饰层140。在 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40优选可填入阶级状结构S1内,借此使得第一触控组 件120可比较不受到装饰层140厚度所造成的地形起伏影响,但并不以此为 限。
实施例9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一触控装置403。与上述实施例8不 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阶级状结构S1与第二 面110B上,且装饰层140优选是与阶级状结构S1具有相似的表面起伏状况, 借此确保保护层130嵌合覆盖板110的状况与结合强度。
实施例10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一触控装置404。与上述实施例5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还包括至少一孔洞S2设置在周围区 R2并位于第二面110B上,且保护层130至少部分填入孔洞S2,借此增加覆 盖板110与保护层130之间的结合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孔洞S2可贯穿覆盖 板110,而装饰层140可在第一面110A的一侧覆盖孔洞S2。此外,触控装置 404也可包括多个孔洞S2设置在周围区R2并围绕透光区R1,借此确保覆盖 板110与保护层130之间的结合强度,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1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一触控装置405。与上述实施例10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4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上 并覆盖孔洞S2。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孔洞S2可视为位于第一面110A上且 贯穿覆盖板110。
实施例12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一触控装置406。与上述实施例2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还包括至少一凹槽S3设置在周围区 R2并位于侧面110S上,且保护层130至少部分填入凹槽S3,借此达到增加 覆盖板110与保护层130之间的结合强度的目的。凹槽S3可包括一矩形凹槽 或其他适合形状的凹槽,且凹槽S3可视需要环绕覆盖板110的四周或以分段 形式仅设置在覆盖板110部分的边缘区域。
实施例13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一触控装置407。与上述实施例12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凹槽S3可为一弧形凹槽,借此改善保护层130 在射出成形时填入凹槽S3的状况。
实施例14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一触控装置408。与上述实施例13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可包括多个凹槽S3设置在周围区 R2并位于侧面110S上,借此可增加覆盖板110的侧面110S的表面粗糙度, 用以进一步提高保护层130与覆盖板110之间的结合强度。
实施例15
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一触控装置409。与上述实施例11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孔洞S2优选是未贯穿覆盖板110,故本实施例 的孔洞S2可视为一位于第一面110A的盲孔。此外,触控装置409也可包括 多个孔洞S2设置在周围区R2并围绕透光区R1,借此确保覆盖板110与保护 层130之间的结合强度,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16
如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一触控装置501。与上述实施例13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还包括至少一孔洞S2设置在周围区 R2并位于第二面110B上。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可同时包括凹 槽S3与孔洞S2设置在周围区R2并位于不同面上,而保护层130可至少部 分填入孔洞S2与凹槽S3,借此达到进一步提高覆盖板110与保护层130之 间结合强度的目的。
实施例17
如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7提供一触控装置502。与上述实施例15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可还包括至少一凹槽S3设置在周围 区R2并位于侧面110S上。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可同时包括设 置在侧面110S的凹槽S3与设置在第一面110的孔洞S2,而保护层130可至 少部分填入孔洞S2与凹槽S3,借此达到进一步提高覆盖板110与保护层130 之间结合强度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各类的孔洞S2与凹槽S3可视需 要进行不同搭配组合并设置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用以达到所需提高结 合强度的目的。
实施例18
如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8提供一触控装置601。与上述实施例5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可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仅部分覆盖 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换句话说,保护层130可部分暴露出覆盖板110 的第一面110A而仅环绕覆盖板110的四周。
实施例19
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9提供一触控装置602。与上述实施例8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可未覆盖第一面110A而完全暴露出 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
实施例20
如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0提供一触控装置603。与上述实施例19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可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未覆盖第一 面110A与第二面110B而仅覆盖覆盖板110的侧面110S。
实施例21
如图2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1提供一触控装置701。与上述实施例2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701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组件160至少部分设置在 透光区R1中。第二触控组件160可视需要与第一触控组件120进行搭配用以 进行触控检测,或者是第二触控组件160可与第一触控组件120分别进行独 立的触控检测。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组件120可包括上述的第一 轴向电极120X,而第二触控组件160可包括多个条状电极160Y与第一轴向 电极120X交错设置(如同上述图4中第二轴向电极120Y的分布状况),用以 互相搭配进行触控检测定位,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 组件16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22
如图2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2提供一触控装置702。与上述实施例18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组件120可包括第一轴向电极120X 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堆栈设置在覆盖板110上,且通 过设置在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之间的绝缘层125电隔离 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轴向电极120Y。关于第一轴向电极120X与第二 轴向电极120Y的特征已在上述图4对应的说明内容中详述,故在此并不再 赘述。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层130也可视需要延 伸到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的一侧,用以至少部分覆盖第二轴向电极 120Y。
实施例23
如图2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3提供一触控装置703。与上述实施例21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703还包括一下基底170,与覆盖板110相对设 置。下基底170具有一侧面170S、一第三面170A以及一与第三面170A相 对的第四面170B。第三面170A面对覆盖板110,第二触控组件160设置在 下基底170上,且第一触控组件120设置在下基底170与覆盖板110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组件160设置在下基底170的第三面 170A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将第 二触控组件160设置在下基底170的第四面170B上。此外,触控装置703 可还包括一第二粘合层165设置在下基底170与覆盖板110之间,用以黏合 下基底170与覆盖板110。
本实施例的下基底170可包括薄型基底例如薄玻璃基底(厚度为0.25毫米 以下)、薄塑胶基底、薄玻璃-塑胶复合基底或其他适合材质所形成的薄型基底、 一般厚度(例如厚度为0.25毫米到1毫米)的基底例如玻璃基底、陶瓷基底与 塑胶基底或显示模块的基底。上述的显示模块可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有机发 光显示模块、电湿润显示模块、电子墨水显示模块、等离子体显示模块或其 他适合的显示模块。举例来说,下基底170可为液晶显示模块的彩色滤光片 基底、阵列基底或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封装盖板。此外,第二粘合层165的 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粘合层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还请注意,本实施例 的保护层130优选是至少部分覆盖下基底170的侧面170S以及覆盖板110的 第一面110A,但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保护层130仅覆盖下 基底170的侧面170S与覆盖板110的侧面110S,而暴露出覆盖板110的第 一面110A。
实施例24
如图2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4提供一触控装置704。与上述实施例23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延伸到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的 一侧并至少部分覆盖下基底170的第四面170B,借此加强对于下基底170的 保护效果。
实施例25
如图2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5提供一触控装置801。与上述实施例3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801还包括一显示模块18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 第二面110B的一侧,且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覆盖板 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透明薄膜150至少部分设置在装饰层140与覆盖 板110之间,且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保护层130与覆 盖板110之间。换句话说,保护层130优选是在透明薄膜150与装饰层140 贴附在覆盖板110上之后形成。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装 饰层140以及透明薄膜150优选沿垂直投影方向Z向下延伸,用以覆盖覆盖 板110的侧面110S且在水平方向H上围绕显示模块180。换句话说,本实施 例的保护层130可延伸用以形成触控装置801周缘的部分机壳,借此达到美 化外观以及保护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80可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有 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电湿润显示模块、电子墨水显示模块、等离子体显 示模块或其他适合的显示模块。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组件120可先形 成在覆盖板110或显示模块180上再进行组合。值得说明的是,显示模块180 可具有一下表面180B背对覆盖板110,保护层130可沿垂直投影方向Z延伸 用以围绕显示模块180并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突出于以下表面180B所形成 的一平面180H之外。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可延伸用以形成电 子装置的侧边机壳并超越显示模块180的厚度。
实施例26
如图3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6提供一触控装置802。与上述实施例25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透明薄膜150与覆 盖板110之间。装饰层140可先形成在透明薄膜150上,然后再将形成有装 饰层140的透明薄膜150以装饰层140朝向覆盖板110的方向贴附在覆盖板 110上。
实施例27
如图3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7提供一触控装置803。与上述实施例26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至少部分设置在装饰层140与覆盖 板110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优选是先形成在覆盖板110 上,然后再将形成有装饰层140的透明薄膜150以装饰层140朝向保护层130 的方向贴附在保护层130上。
实施例28
如图3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8提供一触控装置804。与上述实施例27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804还包括一透明装饰保护层190而不包括上述 实施例的透明薄膜。透明装饰保护层190设置在覆盖板110上,透明装饰保 护层190与装饰层140至少部分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的一侧,且 装饰层140与保护层130至少部分设置在透明装饰保护层190与覆盖板110 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装饰层140以及透明装饰保护层 190优选是依序形成在覆盖板110上。此外,透明装饰保护层190优选是沿 垂直投影方向Z向下延伸,用以覆盖覆盖板110的侧面110S且在水平方向H 上围绕显示模块180。换句话说,透明装饰保护层190可延伸用以形成触控 装置804周缘的部分机壳,借此达到美化外观以及保护的效果。透明装饰保 护层190优选是由高压转印的方式形成在覆盖板110上,故与上述的透明薄 膜不同的地方在于,透明装饰保护层190可在透光区R1直接接触覆盖板110 的第一面110A,而不须另外设置平坦层或粘合层。
实施例29
如图3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9提供一触控装置805。与上述实施例25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805中并未设置上述实施例的装饰层与透明薄膜, 而仅通过设置在周围区R2的保护层130来形成装饰效果。因此,本实施例的 保护层130优选为有色保护层,且保护层130暴露出位于透光区R1的覆盖板 110的第一面110A,用以避免影响显示效果。
实施例30
如图3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0提供一触控装置806。与上述实施例28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806还包括一第三粘合层185设置在覆盖板110 与显示模块180之间,用以粘合覆盖板110与显示模块180。第三粘合层185 的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粘合层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显 示模块180可视设计需要先贴合在覆盖板110上再形成保护层130,或者也 可先形成保护层130后再将显示模块180贴合在覆盖板110上。此外,本实 施例的第三粘合层185可全面覆盖显示模块180面向覆盖板110的表面,但 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31
如图3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1提供一触控装置807。与上述实施例30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三粘合层185可仅部分覆盖显示模块180面 向覆盖板110的表面的边缘区域,借此可用例如口字贴的方式粘合显示模块 180与覆盖板110,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32
如图3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2提供一触控装置808。与上述实施例26 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装置808还包括一下机壳830以及一电子模块880。 下机壳830设置在覆盖板110的第二面110B的一侧。下机壳830与保护层 130延伸形成的侧边机壳相连用以构成触控装置808的外部机壳。电子模块 880设置在下机壳830与覆盖板110之间,且电子模块880也可设置在显示 模块180与下机壳830之间。
电子模块880可视触控装置808的功能需求而包括主机板、通讯模块、 电池模块或其他适合的电子模块。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下机壳830与 电子模块880也可视需要设置在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用以与保护层130延伸 形成的侧边机壳相连用以构成触控装置的外部机壳,但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33
如图3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3提供一触控装置809。与上述实施例32 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覆盖板110还包括至少一阶级状结构S1设置在 周围区R2,且保护层130覆盖阶级状结构S1。明确地说,本实施例的阶级 状结构S1可由部分的侧面110S以及部分的第一面110A向内凹陷来形成阶 级状结构所形成。值得说明的是,触控装置809中并未设置上述实施例的装 饰层与透明薄膜,而仅通过设置在周围区R2的保护层130来形成装饰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层130优选为有色保护层,且保护层130暴露出位于 透光区R1的覆盖板110的第一面110A,用以避免影响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利用在覆盖板的侧面设置保护层,借此提 高覆盖板的机械强度,并进而提高触控装置的制造合格率与产品可靠性。本 发明的保护层也可延伸至少部分覆盖或全面覆盖覆盖板的表面,借此达到进 一步的强化效果。由于保护层形成保护效果,故原本覆盖板的厚度可因此减 薄,进而达到轻薄化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保护层延也可延伸用以形成触 控装置周缘的部分机壳,借此达到美化外观以及保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触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触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触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装置.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具有一透光区以及一周围区,周围区位于透光区的至少一侧。触控装置包括一覆盖板、一第一触控组件以及一保护层。覆盖板具有一侧面、一第一面以及一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一触控组件设置在覆盖板的第二面的一侧,且第一触控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区中。保护层设置在覆盖板上并至少部分覆盖侧面。保护层包括一体射出成型的塑胶保护层。本发明利用在覆盖板的侧面设置保护层,借此提高覆盖板的机械强度,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