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6386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6071.4

申请日:

2015.03.11

公开号:

CN104771570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8申请日:201503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A61K36/90;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68

申请人:

徐华

发明人:

徐华; 戴晓凤; 徐鹏

地址:

266042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12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猫爪草3-5份、水红花子4-6份、没药3-5份、冬凌草3-5份、青黛3-5份、山豆根5-8份、桔梗2-4份、丹皮2-4份、黄芪6-10份、太子参6-8份、灵芝1-3份、阿胶5-8份、合欢皮8-10份、夏枯草2-5份、黄岑2-4份、黄柏2-4份、连翘2-4份、蒲公英2-4份、山慈菇2-5份、败酱草3-5份、薤白2-3份、大蓟5-8份、海藻3-5份和昆布3-5份,根据中药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理论,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解散消肿,治疗胃体癌,标本兼治,疗效好,见效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 料配制而成:菱角壳2-3份、急性子2-3份、乌骨藤5-15份、茯苓5-15 份、生黄芪10-20份、八月札3-5份、半枝莲3-8份、连翘2-3份、白首 乌2-3份、七叶一枝花5-10份、藤梨根3-5份、喜树果2-3份、菝葜2-3 份、蒲公英3-5份、元参2-4份和麦冬2-4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 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菱角壳2份、急性子2份、乌骨藤10份、 茯苓10份、生黄芪15份、八月札4份、半枝莲6份、连翘2份、白首乌2 份、七叶一枝花8份、藤梨根4份、喜树果2份、菝葜2份、蒲公英4份、 元参3份和麦冬3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
背景技术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发生于胃体区粘膜者,称为胃体癌。 早期胃体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 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 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恶化进展为上 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晚期胃体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 不良甚至恶病质等症状。
在中国,胃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二位,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 命和健康。2012年,全国肿瘤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46.87/10万人,其中消 化系统的胃癌占12.67%,肠癌占10.30%,肝癌占10.04%,食管癌占7.74%, 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态。在我国,对于每个患者,抗肿瘤药物的费用都是一 项沉重的负担。除了常规的化疗药物外,人源化抗体药物、分子靶向药物、 新型靶向载体药物均十分昂贵。而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同时价格 低廉,适于推广。故如何挖掘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宝藏,更好地造福患者, 是每个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于胃癌的治疗,目前Ⅰ、Ⅱ期胃癌,以手术根治切除为主,术后Ⅱ期 胃癌可考虑进行化疗及中药治疗;Ⅲ期胃癌争取作根治切除术,如果确实不 能作根治术,作姑息性切除术;Ⅳ期胃癌而无明显远处转移者,其中部分病 例可作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术,不能切除者作短路手术,术后采用化疗 治疗。但手术和化疗治疗的方法均有缺陷性,手术治疗是局部治疗的手段, 对于转移到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的肿瘤细胞毫无作用;化疗可以有效伤癌细 胞,但是同时又会杀伤正常细胞而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被抑制,出现更多的 并发症,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通过中药的养阴生津、扶正固 本、消肿散结之效,抑制肿瘤繁殖,控制肿瘤扩散转移,增强免疫力,并能 够止痛消瘤,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本发明的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 料配制而成:菱角壳2-3份、急性子2-3份、乌骨藤5-15份、茯苓5-15份、 生黄芪10-20份、八月札3-5份、半枝莲3-8份、连翘2-3份、白首乌2-3 份、七叶一枝花5-10份、藤梨根3-5份、喜树果2-3份、菝葜2-3份、蒲 公英3-5份、元参2-4份和麦冬2-4份。
作为优选,按如下重量份数配制:菱角壳2份、急性子2份、乌骨藤10 份、茯苓10份、生黄芪15份、八月札4份、半枝莲6份、连翘2份、白首 乌2份、七叶一枝花8份、藤梨根4份、喜树果2份、菝葜2份、蒲公英4 份、元参3份和麦冬3份。
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组成:按上述重量份称取中药原料,加入冷水, 没过药材2-5cm,浸泡1-2个小时;然后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开,煮开后转 为文火熬煮20-40min;煮好后,滤出药汁作为头煎;将药渣重复上述步骤煎 煮,煮好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汁合并即可。
每次温服200-300ml,每日早、晚两次饭前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药理分析:
菱角壳:味甘、涩、性凉;功效补脾益气健脾,强股膝、健力益气,主 治泄泻、脱肛、痔疮、疗肿、黄水疮、天疱疮。现代药理学证明,菱角壳具 有防治食道癌、胃癌、宫颈癌、乳腺癌等作用,可用做抗癌药物。
急性子: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脾、肝经。功能败毒抗癌、散淤消 肿。破血软坚,消积。用于癓瘕痞块,经闭,噎膈。药敏试验证明其对胃淋 巴肉瘤细胞敏感;对肉瘤-37有抑制作用。
乌骨藤:味微辛、涩,性温;归肝经。功效祛风湿,通经活血,止血; 用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现代研究证明,乌 骨藤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乌骨藤 毒副反应很小。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 中,宁心安神。主治食少脘痞,呕吐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水肿胀满, 小便不利,遗精尿浊等。现代药理研究报道,茯苓有免疫增强、抗肿瘤、利 尿、镇静、提升白细胞、强心、抗衰老、保护胃肠、保肝和抗病原微生物等 作用。
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功效补气升 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脱毒生肌。主治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 肺虚咳嗽,内脏下垂,脾不统血之出血,自汗,盗汗等。古籍《本草经》述: “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本草汇言》曰:“补肺健脾,实卫 敛汗,祛风运毒。”《衷中参西录·药物》述:“善利小便”,“善治肢体痿废。” 现代药理研究报道,黄芪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功能、保护心肌、保护和改善造 血系统、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利尿保肾、调节血糖、调节神经系统、 抗菌、抗病毒和促进消化功能等作用。
八月札: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功能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 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 子宫下坠。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其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半枝莲:辛,平。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治 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 疗,跌打肿痛等症。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痈散 结,不但能散气血凝聚又能消痈散结,用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白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功效滋补肝肾,强 壮身体,养血补血,乌须黑发,收敛精气,生肌敛疮,润肠通便。主治久病 虚弱,慢性风痹,腰膝酸软,贫血,肠出血,须发早白,神经衰弱,阴虚久 疟,溃疡久不收口,老人便秘。现代药理学证明,白首乌总甙多种癌株均有 明显的抗癌作用。
七叶一枝花:苦微寒小毒,入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 定痉;主治消化道癌瘤,肺癌、脑肿瘤及恶性淋巴瘤,临床多用于热毒雍滞 的恶性淋巴瘤、肺癌、鼻咽癌、脑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肝 癌等。
藤梨根:功能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防肿瘤抗癌,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解毒消肿,主治消化不良、呕吐、风湿痹痛、风湿骨痛、消化道癌肿、消化 道肿瘤、痈疡疮疖、风湿骨痛及黄疸等症。
喜树果:性寒,味苦、涩,有毒。功能抗癌,散结,破血化瘀,用于多 种肿瘤,如胃癌、肠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菝葜: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 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解毒,驱风,疮科要药,有发汗,驱风,利尿及 治淋病,癌症,消渴症的功用.其中以胃癌和食管癌效果较好;叶捣烂外稃 治恶疮。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归肝、胃、肾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 结,除湿利尿。主治一切热毒所致之痈疮肿毒,痄腮,瘰疬;热邪所致之咽 痛,目赤,胃脘疼痛,泄泻痢疾,黄疸,尿频尿痛,噎嗝癌肿,虫蛇咬伤等。
元参:味咸性寒;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 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 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麦冬:性微甘味苦,寒;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心烦失眠,内热消渴。
本发明的复方药物,急性子软坚散结、消肿;菱角壳、茯苓、生黄芪、 白首乌补益肝肾、滋阴生津;半枝莲、连翘、七叶一枝花、藤梨根、蒲公英 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选用乌骨藤、八月札、喜树果、菝葜四味抗肿瘤药 物;诸药配伍,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解散消肿,治疗胃体癌, 标本兼治,疗效好,见效快。
疗效判断:
胃体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表现轻重不等的腹痛、胃出血、腹部肿块及 体重减轻等;恶性肿瘤的症状较多、较重,良性肿瘤的症状较轻或根本无症 状;CT显示有瘤体。
显效:体质增强,肢体有力,腹部不适消失,肿瘤瘤体缩小,其它部位 未见新生肿瘤。
好转:瘤体缩小,体征及症状有改善。
无效:体征及瘤体大小如前或瘤体增大。
治疗结果:胃体癌患者100例,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按上述重量份称取 中药原料,加入冷水,没过药材2-5cm,浸泡1-2个小时;然后进行煎煮,先 用武火煮开,煮开后转为文火熬煮20-40min;煮好后,滤出药汁作为头煎; 将药渣重复上述步骤煎煮,煮好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汁合并即可,每次温服 200-300ml,每日早、晚两次饭前温服。显效63例,占63%,好转20例,占 20%,有效率为83%。
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病例1:戚某,男,40岁,2013年7月来诊,自述突发胃部疼痛,一般 在晨起后,以及下午五点出现。胃镜显示:胃体:上端小弯后壁可见一巨大溃 疡,底深凹,表面覆有污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活检5块,质硬,活检 弹性消失;数日后再次胃镜检查显示胃体肿瘤呈不规则腺管状,片状排列, 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深染,并见肿瘤倾润间质。病理诊断为胃体腺癌。给予 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半年后肿瘤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2:姜某,男,39岁,2013年5月来诊,自述突发恶心、呕吐、腹 痛,病理诊断为胃体腺癌,胃体粘膜色泽苍白,大弯侧巨大溃疡,周边结节 新生物,反流性食管炎,胃角粘膜色泽苍白,幽门孔呈椭圆形,收缩较差, 给予本发明药物,使用2个疗程后上述不适症状缓解,3个疗程后显效,随 访半年肿瘤无增大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菱角壳2-3份、急性子2-3份、乌骨藤5-15份、茯苓5-15份、生黄芪 10-20份、八月札3-5份、半枝莲3-8份、连翘2-3份、白首乌2-3份、七 叶一枝花5-10份、藤梨根3-5份、喜树果2-3份、菝葜2-3份、蒲公英3-5 份、元参2-4份和麦冬2-4份。
制备方法是由以下步骤组成:按上述重量份称取中药原料,加入冷水, 没过药材5cm,浸泡1.5个小时;然后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开,煮开后转为 文火熬煮40min;煮好后,滤出药汁作为头煎;将药渣重复上述步骤煎煮, 煮好后,将两次煎煮的药汁合并即可。
每次温服250ml,每日早、晚两次饭前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体癌的复方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猫爪草3-5份、水红花子4-6份、没药3-5份、冬凌草3-5份、青黛3-5份、山豆根5-8份、桔梗2-4份、丹皮2-4份、黄芪6-10份、太子参6-8份、灵芝1-3份、阿胶5-8份、合欢皮8-10份、夏枯草2-5份、黄岑2-4份、黄柏2-4份、连翘2-4份、蒲公英2-4份、山慈菇2-5份、败酱草3-5份、薤白2-3份、大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