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62990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4093.4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4343483A

公开日:

2015.02.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L 1/34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F01L1/34

主分类号:

F01L1/3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电装

发明人:

井熊友信; 高桥钦弥; 矶边英治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3-159070 2013.07.31 JP; 2014-116600 2014.06.05 JP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代理人:

陈珊; 刘兴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97)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止回阀(70)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76)向第二供油通道(38)的流动而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38)向第一供油通道(76)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设置在止回阀(7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将止回阀(70)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30)之间。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76)与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能够捕捉流过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90)的驱动轴(92)到从动轴(9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调节由从动轴(97)打开或关闭的气门(91)的气门正时,并且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包括:
壳体(20),所述壳体(20)能够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一个;
叶片转子(30),所述叶片转子(30)能够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叶片转子(30)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壳体(20)之间限定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所述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
方向切换阀(50),所述方向切换阀(5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的中心部分,其中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提前室(41)连接到一起,并且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延迟室(42)连接到一起;
止回阀(70),所述止回阀(70)被设置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朝向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上的流动而阻止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朝向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方向上的流动;
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被设置在所述止回阀(7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所述止回阀(70)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和
滤清器(84、107),所述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且能够捕捉流过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 112)的外来物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单元(60)包括第一板(81)和第二板(82);
所述止回阀(70)被夹紧在所述第一板(81)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和
所述滤清器(84)被夹紧在所述第二板(82)和所述第一板(81)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板(81)包括:
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在所述第一板(81)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一板(81)的壁部分延伸;和
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通孔(86)穿过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通;
所述第二板(82)包括:
第二周向凹槽(88),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在所述第二板(82)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二板(82)的壁部分延伸;和
第二通孔(89),所述第二通孔(89)穿过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连通;以及
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包括所述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和所述第二通孔(89)。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孔(86)定位在沿周向不同于所述第二通孔(89)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一个通过压配合到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另一个的配合孔(83)内而被固定到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另一个。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单元(100、120、130、140)包括基座元件(101、121、131、141)和形成元件(102、122、132、142);
所述止回阀(70)被固定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
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被设置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与所述第二轴之间;
所述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内;和
由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或所述第二轴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和由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或所述第二轴限定的径向间隙的径向距离中的至少一个等于或小于所述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包括:
配合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的配合凹部(104、123)内的环形配合部分(108、125、133、143);和
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径向向配合部分(108、125、133、143)外突出并且被形成为框架形状以在其中限定构成所述第三供油通道(112)的空间(109),所述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所述空间(109)。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02)的所述配合部分(108)包括多个压配合凸出部(113),所述压配合凸出部(113)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压配合到所述配合凹部(104)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元件(121)包括卷曲突出部(127),所述卷曲突出部(127)通过卷曲所述配合凹部(123)的边缘形成并且与所述配合部分(125)接合以防止所述形成元件(122)在所述形成元件(122)被分离的方向上的位移。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形成元件(132)的所述配合部分(133)包括径向向内可弹性变形的棘爪(135);和
所述基座元件(131)包括接合凸出部(136),所述接合凸出部(136) 与所述棘爪(135)接合以防止所述形成元件(132)在所述形成元件(132)被分离的方向上的位移。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42)的所述配合部分(143)的外周面被压配合到所述配合凹部(123)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4和6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内的滤清器(84、107)的总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和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

说明书

说明书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能够调节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例如,JP-A-2003-120231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包括能够与曲轴一体旋转的壳体、能够与凸轮轴一体旋转的叶片转子并且改变壳体内的提前室和延迟室的压力以相对地旋转叶片转子,从而调节气门正时。当提前室和延迟室不彼此区分时,其在下文中被称为“油压室”。
油压室的压力控制通过方向切换阀执行,所述方向切换阀被设置用于例如发动机的汽缸盖。这个方向切换阀将已经从油泵压力输送的机油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到油压室内。在JP-A-2003-120231中,滤清器被设置在油泵与方向切换阀之间。包含在从油泵压力输送的工作油中的外来物质被这个滤清器捕捉。
在JP-A-2003-120231中,流出方向切换阀的排放端口的工作油被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到油压室。因此,包含在上述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可能进入油压室。特别地,在汽缸盖的油通道与凸轮轴的油通道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凸轮轴的汽缸盖的支承部分。因此,在这个支承部分产生的磨损粉末可能进入油压室。
针对于此,可以采取措施以将方向切换阀设置在叶片转子的油通道处并且将滤清器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因此,方向切换阀和滤清器被设置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内侧。作为结果,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能够由滤清器捕捉。
然而,在止回阀被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上游侧以防止供应到油压室的机油回流的模式下,如果滤清器被设置在如上所述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外来物质经过止回阀。因此,止回阀可能由于外来物质卡在止回阀的 气门元件与阀座之间而不被关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延迟室、方向切换阀和止回阀内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的驱动轴到从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气门正时调节装置调节由从动轴打开或关闭的气门的气门正时并且包括壳体、叶片转子、方向切换阀、止回阀、固定单元和滤清器。壳体可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一个。叶片转子可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另一个,并且叶片转子限定叶片转子与壳体之间的提前室和延迟室。叶片转子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二供油通道。方向切换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的中心部分。方向切换阀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提前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和提前室连接到一起,并且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延迟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与延迟室连接到一起。止回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朝向第二供油通道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朝向第一供油通道方向的流动。固定单元被设置在止回阀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止回阀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之间。固定单元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与第二供油通道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滤清器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并且能够捕捉流经第三供油通道的外来物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的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应用于所述发动机;
图2是示出图1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在图2中的部分IV的放大视图;
图5是示出从箭头V的方向看的图4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从箭头VII的方向看,图6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
图8是示出图6中的部分VIII的放大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并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从箭头X的方向看,图9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部分XI的放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从箭头XIII的方向看,图12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
图14是示出图12中的部分XIV的放大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和
图16是示出从箭头XVI的方向看,图15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为了指示在实施例之间基本上相同的构造,相同的附图标记被使用以省略其描述。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图1的发动机90的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如图1所示,曲轴(驱动轴)92的旋转经由围绕链轮93、94、95缠绕的链条96传递到凸轮轴97、98,其中所述曲轴是发动机90的驱动轴。凸轮轴(从动轴)97是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门91的从动轴,并且凸轮轴98是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门99的从动轴。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与曲轴92一体旋转的链轮93沿着旋转方向旋转,以便使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从而以此方式使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被称为“提前”。此外,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链轮93沿着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便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 从而以此方式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被称为“延迟”。
将参考图2和图3描述气门正时装置10的总体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气门正时装置10包括壳体20、叶片转子30、方向切换阀50、衬套60和止回阀70。
壳体20包括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筒状元件21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并且包括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分24。链轮93与筒状元件21的外壁一体设置。前板22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一侧上。后板23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在后板23中心部分包括配合孔25。凸轮轴97配合到后板23的配合孔25内。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通过螺栓26固定到一起。壳体20可与曲轴92一体旋转。
叶片转子30被设置以在壳体20内可相对于壳体20旋转,并且叶片转子30包括轴毂部分31和叶片部分32。轴毂部分31被筒状地形成并且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每个叶片部分32径向突出以将在筒状元件21的两个突出部分24之间限定的空间分隔为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轴毂部分31在其内壁上包括三个环形凹槽33、34、35。环形凹槽33通过提前油通道36连接到提前室41。环形凹槽35通过延迟油通道37连接到延迟室42。环形凹槽34连接到在轴向朝向凸轮轴97延伸的供油通道38。叶片转子30被通过套筒螺栓51固定到凸轮轴97以可与凸轮轴97一体旋转。供油通道38可以连接到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76可以对应于“第一供油通道”。供油通道38可以对应于“第二供油通道”。
方向切换阀50包括套筒螺栓51、线轴52和弹簧53。套筒螺栓51包括在螺纹部分54与头部部分55之间的筒状套筒部分56。套筒部分56包括提前端口57、供应端口58和延迟端口59,所述端口是在径向穿过套筒部分56的孔。提前端口57与环形凹槽33连通,供应端口58与环形凹槽34连通,并且延迟端口59与环形凹槽35连通。线轴52能够在套筒螺栓51的套筒部分56内沿轴向往复移动,并且能够根据所述线轴的轴向位置而在套筒部分56的端口之间进行选择性的连接。线轴52的轴向位置通过由弹簧53产生的推力与由螺线管75产生的按压力之间的平衡而确定。
衬套60设置在凸轮轴97与叶片转子30之间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压配合孔39内。衬套60包括将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连接到一起的供油通道61。由油泵77排放的工作油通过 汽缸盖78的供油通道79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应到供油通道61。衬套60将止回阀70夹紧在叶片转子30与衬套60之间并且可以对应于“固定单元”。供油通道61可以对应于“第三供油通道”。
止回阀70是包括具有弹力的板状阀元件的簧片阀并且能够打开或关闭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当工作油从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朝向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流动时,这个阀元件打开,并且当工作油从供油通道38朝向供油通道61流动时,这个阀元件关闭。换言之,止回阀70允许在从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朝向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在这个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流动。因此,供油通道38内的工作油被阻止朝向供油通道76回流。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当旋转相位处于目标值的延迟侧时,提前室41被连接到供油通道38,并且延迟室42通过方向切换阀50被连接到外部排出空间。因此,工作油被供应到提前室41内并且在延迟室41内的工作油被排放到外侧,从而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
当旋转相位处于目标值的提前侧时,延迟室42被连接到供油通道38并且提前室41通过方向切换阀50被连接到外部排出空间。因此,工作油被供应到延迟室42并且提前室41内的工作油被排放到外侧,从而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此外,当旋转相位与目标值一致时,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通过方向切换阀50关闭。作为结果,叶片转子30以与壳体20相同的相位旋转。
将参考图2、4和5描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特征构造。如图2、4和5所示,衬套60包括两个环形板81、82。环形板(第一板)81是具有圆盘形状的板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压配合孔39内。止回阀70被夹紧在环形板81与压配合孔39的底壁之间。环形板81在其壁部分处在与止回阀70相反的那侧上包括配合孔83。
环形板(第二板)82是具有圆盘形状的板并且被压配合到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内。滤清器84被设置在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的底壁与环形板82之间。滤清器84被构造为金属网。环形板82将滤清器84夹紧在环形板82与配合孔83的底壁之间。
环形板81包括周向凹槽85、通孔86和在配合孔83的底壁上的第一定 位孔87。周向凹槽85是在周向延伸的凹槽以避开用于确定凸轮轴97和叶片转子30在旋转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销(未示出)。通孔86是在对应于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周向凹槽85的底部的一部分的孔。第一定位孔87是上述定位销被插入其中的孔。
环形板82包括周向凹槽88、通孔89和第二定位孔(未示出)。周向凹槽88是沿着周向延伸的凹槽以避开定位销,并且周向凹槽88与周向凹槽85相对而滤清器84在所述周向凹槽88与所述周向凹槽85之间。通孔89是在对应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周向凹槽88的底部的一部分的孔。第二定位孔是在对应于第一定位孔87的周向位置处形成的孔,并且定位销被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包括通孔89、周向凹槽88、周向凹槽85以及通孔86。供油通道61的通道截面积由通孔89与通孔86之间的周向凹槽85、88增加。因此,周向凹槽85、88限定扩大的油通道。滤清器84设置在供油通道61的这个扩大的油通道处。
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应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工作油首先通过环形板82的通孔89流入周向凹槽88内。然后,工作油从周向凹槽88流经滤清器84流入周向凹槽85内并且通过通孔86供应到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在供油通道61内的滤清器84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61和供油通道38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
在以上描述中,环形板81可以对应于“第一板”,并且环形板82可以对应于“第二板”。通孔86可以对应于“第一通孔”,并且通孔89可以对应于“第二通孔”。周向凹槽85可以对应于“第一周向凹槽”,并且周向凹槽88可以对应于“第二周向凹槽”。
将在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衬套6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凸轮轴97之间。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连接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并且被定位在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的上游侧。滤清器84被设置在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内并且能够捕捉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流入供油通道61内的工作油内包含的外来杂质。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限制外部外来杂质进入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内。
在第一实施例中,衬套60包括两个环形板81、82。环形板81能够将止回阀70夹紧在环形板81与叶片转子30之间。环形板82能够将滤清器84夹紧在环形板82与环形板81之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环形板81包括周向凹槽85和通孔86,并且环形板82包括周向凹槽88和通孔89。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包括通孔89、周向凹槽88、周向凹槽85和通孔86。周向凹槽85、88被构造为增加供油通道61的通道截面积的扩大油通道,并且滤清器84被设置在供油通道61的这个扩大油通道处。因此,由于滤清器84导致的压力损失能够被使得相对较小。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孔86被定位在不同于通孔89的周向位置。因此,通孔86相对于通孔89的周向位置能够根据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与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被适当改变。因此,共同的叶片转子30能够被用于具有在供油通道76与供油通道38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模型。
在第一实施例中,环形板82通过压配合到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内而被固定。因此,用于固定环形板82的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单独提供。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供油通道61内的滤清器84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61和供油通道38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因此,由于滤清器84导致的压力损失能够被使得相对较小。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方向切换阀50的套筒螺栓51的供应端口58的入口处的滤清器是不必要的。因此,常规地在套筒螺栓51的供应端口58的入口处形成用于布置滤清器的环形安装凹槽被使得不必要。作为结果,消除了鉴于在上述安装凹槽的位置上的应力集中设计套筒螺栓51的大外径的需要。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套筒螺栓51的外直径能够小于现有技术的外直径。因此,叶片转子30和壳体20的外直径能够小于现有技术,从而缩小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尺寸。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6至图8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的特征构造。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衬套100包括基座元件101和树脂形成元件102。
基座元件101是具有圆盘形状的金属板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 压配合孔39内。基座元件101包括套筒螺栓51被插入到其中的插孔103、在与止回阀70相反侧的壁部分上形成的配合凹部104、径向向配合凹部104外延伸的径向凹槽105和通孔106,所述通孔106在基本上对应于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径向凹槽105的底部。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径向凹槽105和两个通孔106被形成。
止回阀70被夹紧在基座元件101与压配合孔39的底壁之间,并且包括能够打开或关闭基座元件101的通孔106的阀元件。树脂形成元件102被设置在基座元件101与凸轮轴97之间,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到元件102内。具体地,树脂形成元件102包括:被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的环形配合部分108,套筒螺栓51被插入到所述基座元件101内;和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从配合部分108的对应于径向凹槽105的周向位置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形成为框架的形状以在其中限定空间109,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所述空间109。空间109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连通并且构成供油通道112。
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嵌入模压形成。具体地,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预先将滤清器107设置在模具中、将熔融的树脂注入这个模具内并且使得在模具内冷却并固化的树脂和滤清器107形成一体。树脂形成元件102可以对应于“形成元件”。
树脂形成元件102的配合部分108包括压配合凸出部113,所述压配合凸出部113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在这个实施例中,当树脂形成元件102被沿着径向看时,两个压配合凸出部113分别在两侧上形成而滤清器部分111介于两侧之间。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将每个压配合凸出部113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而被固定。在这个实施例中,配合部分108被形成为台阶形状,并且被压配合到配合凹部104内直到台阶部分被带至接触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的底部表面。由树脂形成元件102相对于基座元件101或凸轮轴97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
衬套100包括连接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供油通道112。这个供油通道112可以对应于“第三供油通道”,并且包括基座元件101的通孔106和树脂形成元件102的空间109。空间109具有大于通孔106和供油通道76的径向尺寸和周向尺寸。供油通道112的 通道截面积通过在通孔106与供油通道76之间的空间109而增加。因此,空间109被构造为扩大油通道。滤清器107被设置在供油通道112的这个扩大油通道内。在供油通道112内的滤清器107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38和供油通道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
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衬套10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凸轮轴97之间。滤清器107被定位在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的上游侧并且能够捕捉包含在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流入衬套100的供油通道112内的工作油内的外来物质。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能够限制外部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
在第二实施例中,衬套100包括基座元件101和树脂形成元件102。基座元件101将止回阀70固定在基座元件101与叶片转子30之间。树脂形成元件102被设置在基座元件101与凸轮轴97之间,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到树脂形成元件102内。因此,止回阀70可以由基座元件101固定,并且,此外,滤清器107能够固定在止回阀70的上游侧并固定在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下游侧。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树脂形成元件102相对于基座元件101或凸轮轴97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因此,能够防止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工作油不流经滤清器107而流入止回阀70内。因此,能够防止外部外来物质在所述物质不经过滤清器107的情况下而进入止回阀70内。
在第二实施例中,树脂形成元件102包括:环形配合部分108,所述环形配合部分108被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和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111从配合部分108的对应于径向凹槽105的周向位置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形成为框架的形状以在其中限定空间109,所述空间109构成供油通道112,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空间109。因此,作为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02固定到基座元件101的装置的配合部分108和作为用于保持滤清器107的滤清器部分111是分开的。作为结果,当配合部分108被固定到基座元件101时施加到配合部分108的力不容易传递到滤清器部分111。因此,因为这个力施加到滤清器部分111和滤清器107之间的界面而导致的滤清器107的保持力的减小能够被限 制。
在第二实施例中,树脂形成元件102的配合部分108包括压配合凸出部113,所述压配合凸出部113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因此,树脂形成元件102可以固定到基座元件101。而且,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02固定到基座元件101的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单独提供。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供油通道112内的滤清器107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38和供油通道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因此,由于滤清器107导致的压力损失能够被使得相对较小。
在第二实施例中,供油通道112的通道截面积通过通孔106与供油通道76之间的空间109增加。滤清器107被设置在空间109内。因此,在供油通道112内的滤清器107的总开口面积能够被使得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38和供油通道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
在第二实施例中,空间109具有大于通孔106和供油通道76的径向尺寸和周向尺寸。因此,通孔106相对于空间109的周向位置能够根据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与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被适当地改变。因此,共同的叶片转子30能够被用于具有在供油通道76与供油通道38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模型。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9至图11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将在下面描述第三实施例的装置的特征构造。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衬套120包括基座元件121和树脂形成元件122。基座元件121的配合凹部123的内直径与插孔103的内直径相同。在轴向穿过基座元件121的径向凹槽105的底部的通孔124的位置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基座元件101的通孔106。
如图10所示,凹部126在树脂形成元件122的配合部分125的凸轮轴97侧的壁部分上形成两个滤清器部分111之间。如图9至图11所示,基座元件121的配合凹部123包括卷曲的突出部127,所述突出部127的周向位置对应于凹部126并且所述突出部127通过将凹部123的边缘径向向内卷曲而形成。卷曲的突出部127与配合部分125接合以防止树脂形成元件122在元件122被分离的方向的位移。因此,卷曲的突出部127是用于限制树 脂形成元件122分离的限制装置。
现在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基座元件121包括卷曲的突出部127,所述卷曲的突出部通过将配合凹部123的边缘卷曲而形成并且与配合部分125接合以防止树脂形成元件122在元件122被分离的方向的位移。因此,树脂形成元件122可被固定到基座元件121。而且,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22固定到基座元件121的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单独提供。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2至图14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将在下面描述第四实施例的特征构造。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衬套130包括基座元件131和树脂形成元件132。如图12至图14所示,凹部134在树脂形成元件132的配合部分133的凸轮轴97侧的壁部分上形成在两个滤清器部分111之间。这个凹部134包括从凹部134的底部表面朝向凸轮轴97突出并且径向向内可弹性变形的棘爪135。
径向向内突出的接合凸出部136在两个径向凹槽105之间在基座元件131的配合凹部123的边缘部分形成。这个接合凸出部136与棘爪135接合以防止树脂形成元件132在其分离方向的运动。棘爪135和接合凸出部136用作用于限制树脂形成元件132的分离的限制装置。
下面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树脂形成元件132的配合部分133包括径向向内可弹性变形的棘爪135。基座元件131包括与棘爪135接合的接合凸出部136以防止树脂形成元件132在其分离方向的运动。因此,树脂形成元件132可固定到基座元件131。而且,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32固定到基座元件131的固定元件不需要单独提供。
(第五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5和图16描述第五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将在下面描述第五实施例的特征构造。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衬套140包括基座元件141和树脂形成元件142。
除了缺少卷曲突出部127以外,基座元件141被与第三实施例的基座元件121相似地构造。树脂形成元件142通过将配合部分143的外周面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41的配合凹部123内而固定。
将在下面描述第五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五实施例中,树脂 形成元件142的配合部分143的外周面被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41的配合凹部123内。因此,树脂形成元件142可被固定到基座元件141。而且,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42固定到基座元件141的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单独提供。
下面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修改。在修改中,构成衬套的两个环形板的叶片转子侧环形板可以被压配合到凸轮轴侧环形板内,并且凸轮轴侧环形板可以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内。在修改中,构成衬套的两个环形板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使用专用紧固工具)而不是压配合被一体固定。在修改中,衬套可以由一个环形板组成,并且滤清器可以被固定在环形板的通孔内。
在修改中,构成衬套的基座元件和形成元件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专用紧固工具被一体固定。在修改中,构成衬套的形成元件和滤清器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造。例如,形成元件和滤清器可以由金属形成,并且滤清器可以通过在其具有相对较小厚度的部分处磨边或激光加工产生孔而被形成。在修改中,滤清器可以不仅仅由金属形成还由例如树脂形成。在修改中,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可以用于调节发动机排气门的气门正时。在修改中,壳体和凸轮轴可以被设置为可一体旋转,并且叶片转子和曲轴可以被设置为可一体旋转。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被体现在各种模式中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总之,上述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能够被以如下方式描述。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适合于被设置在从发动机90的驱动轴92到从动轴9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调节由从动轴97打开或关闭的气门91的气门正时并且包括壳体20、叶片转子30、方向切换阀50、止回阀70、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和滤清器84、107。壳体20可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驱动轴92和从动轴97中的一个。叶片转子30可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驱动轴92和从动轴97中的另一个,并且叶片转子30在叶片转子30与壳体20之间限定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切换阀5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的中心部分。方向切换阀50在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时使第二供油通道38与提前室41连接到一起,并且在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时使得第二供油通道38与延迟室42连接到一起。止回阀70被设置在叶片转 子30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76朝向第二供油通道38的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38朝向第一供油通道76的方向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被设置在止回阀70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止回阀70固定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与叶片转子30之间。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76与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滤清器64、107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且能够捕捉流经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从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供应的工作油被通过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止回阀70、叶片转子30的第二供油通道38和方向切换阀50以这个顺序供应到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内。滤清器84、107被设置在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的上游侧。因此,能够限制外部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内。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和构造。本发明旨在覆盖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此外,尽管各种组合和构造,包括更多、更少或仅仅单个元件的其他组合和构造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门正时调节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348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CN104343483A(21)申请号 201410374093.4(22)申请日 2014.07.312013-159070 2013.07.31 JP2014-116600 2014.06.05 JPF01L 1/34(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井熊友信 高桥钦弥 矶边英治(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代理人陈珊 刘兴鹏(54) 发明名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57) 摘要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9。

2、7)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止回阀(70)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允许从第一供油通道(76)向第二供油通道(38)的流动而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38)向第一供油通道(76)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设置在止回阀(70)与第二轴(97)之间并将止回阀(70)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30)之间。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76)与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能够捕捉流过第三供油通。

3、道(61、112)的外来物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6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3483 ACN 104343483 A1/3页21.一种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90)的驱动轴(92)到从动轴(97)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调节由从动轴(97)打开或关闭的气门(91)的气门正时,并且所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能够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所述驱动轴(92)。

4、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一个;叶片转子(30),所述叶片转子(30)能够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所述驱动轴(92)和所述从动轴(97)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叶片转子(30)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壳体(20)之间限定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所述叶片转子(30)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76)的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切换阀(50),所述方向切换阀(5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的中心部分,其中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提前室(41)连接到一起,并且在所述叶片转子(30)相对于所述。

5、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时,所述方向切换阀(50)将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与所述延迟室(42)连接到一起;止回阀(70),所述止回阀(70)被设置在所述叶片转子(3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朝向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方向上的流动而阻止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朝向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方向上的流动;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被设置在所述止回阀(70)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所述止回阀(70)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所述固定单。

6、元(60、100、120、130、140)包括将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61、112);和滤清器(84、107),所述滤清器(84、107)被设置用于所述固定单元(60、100、120、130、140)并且能够捕捉流过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外来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单元(60)包括第一板(81)和第二板(82);所述止回阀(70)被夹紧在所述第一板(81)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和所述滤清器(84)被夹紧在所述第二板(82)和所述第一板(8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

7、置,其中:所述第一板(81)包括: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在所述第一板(81)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一板(81)的壁部分延伸;和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通孔(86)穿过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连通;所述第二板(82)包括:第二周向凹槽(88),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在所述第二板(82)的周向沿着所述第二板(82)的壁部分延伸;和第二通孔(89),所述第二通孔(89)穿过所述第二周向凹槽(88)的底壁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连通;以及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包括所述第一通孔(86)、所述第一周向凹槽(85)、所述第二周权 。

8、利 要 求 书CN 104343483 A2/3页3向凹槽(88)和所述第二通孔(8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孔(86)定位在沿周向不同于所述第二通孔(89)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一个通过压配合到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另一个的配合孔(83)内而被固定到所述第一板(81)和所述第二板(82)中的另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单元(100、120、130、140)包括基座元件(101、121、131、141)和形成元件(1。

9、02、122、132、142);所述止回阀(70)被固定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与所述叶片转子(30)之间;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被设置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与所述第二轴之间;所述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内;和由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或所述第二轴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和由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相对于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或所述第二轴限定的径向间隙的。

10、径向距离中的至少一个等于或小于所述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02、122、132、142)包括:配合在所述基座元件(101、121、131、141)的配合凹部(104、123)内的环形配合部分(108、125、133、143);和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径向向配合部分(108、125、133、143)外突出并且被形成为框架形状以在其中限定构成所述第三供油通道(112)的空间(109),所述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所述空间(10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

11、述形成元件(102)的所述配合部分(108)包括多个压配合凸出部(113),所述压配合凸出部(113)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压配合到所述配合凹部(104)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元件(121)包括卷曲突出部(127),所述卷曲突出部(127)通过卷曲所述配合凹部(123)的边缘形成并且与所述配合部分(125)接合以防止所述形成元件(122)在所述形成元件(122)被分离的方向上的位移。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32)的所述配合部分(133)包括径向向内可弹性变形的棘爪(135);和所述基座元件(131)包括接合凸出部(136。

12、),所述接合凸出部(136)与所述棘爪(135)接合以防止所述形成元件(132)在所述形成元件(132)被分离的方向上的位移。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形成元件(142)的所述配合部分(143)的外周面被压配合到所述配合凹部(123)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43483 A3/3页4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和6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内的滤清器(84、107)的总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76)、所述第二供油通道(38)和所述第三供油通道(61、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权 利 要 求 书CN 。

13、104343483 A1/9页5气门正时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气门正时调节装置。背景技术0002 已知一种能够调节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例如,JP-A-2003-120231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包括能够与曲轴一体旋转的壳体、能够与凸轮轴一体旋转的叶片转子并且改变壳体内的提前室和延迟室的压力以相对地旋转叶片转子,从而调节气门正时。当提前室和延迟室不彼此区分时,其在下文中被称为“油压室”。0003 油压室的压力控制通过方向切换阀执行,所述方向切换阀被设置用于例如发动机的汽缸盖。这个方向切换阀将已经从油泵压力输送的机油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

14、到油压室内。在JP-A-2003-120231中,滤清器被设置在油泵与方向切换阀之间。包含在从油泵压力输送的工作油中的外来物质被这个滤清器捕捉。0004 在JP-A-2003-120231中,流出方向切换阀的排放端口的工作油被通过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供应到油压室。因此,包含在上述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可能进入油压室。特别地,在汽缸盖的油通道与凸轮轴的油通道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凸轮轴的汽缸盖的支承部分。因此,在这个支承部分产生的磨损粉末可能进入油压室。0005 针对于此,可以采取措施以将方向切换阀设置在叶片转子的油通道处并且将滤清器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因此,方向切。

15、换阀和滤清器被设置在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内侧。作为结果,汽缸盖的油通道和凸轮轴的油通道内的外来物质能够由滤清器捕捉。0006 然而,在止回阀被设置在方向切换阀的上游侧以防止供应到油压室的机油回流的模式下,如果滤清器被设置在如上所述方向切换阀的供应端口处,外来物质经过止回阀。因此,止回阀可能由于外来物质卡在止回阀的气门元件与阀座之间而不被关闭。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延迟室、方向切换阀和止回阀内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0008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适合于设置在从发动机的驱动轴到从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气门正时。

16、调节装置。气门正时调节装置调节由从动轴打开或关闭的气门的气门正时并且包括壳体、叶片转子、方向切换阀、止回阀、固定单元和滤清器。壳体可与第一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一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一个。叶片转子可与第二轴一体旋转,所述第二轴是驱动轴和从动轴中的另一个,并且叶片转子限定叶片转子与壳体之间的提前室和延迟室。叶片转子包括可连接到第二轴的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二供油通道。方向切换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的中心部分。方向切换阀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提前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和提前室连接到一起,并且在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朝向延迟侧旋转时将第二供油通道与延迟室连接到一起。止回阀被设置在叶片转子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允许从第一。

17、供油通道朝向第二供油通道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从第二供油通道朝向第一供油通道方向的流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2/9页6动。固定单元被设置在止回阀与第二轴之间并且将止回阀固定在固定单元与叶片转子之间。固定单元包括将第一供油通道与第二供油通道连接到一起的第三供油通道。滤清器被设置用于固定单元并且能够捕捉流经第三供油通道的外来物质。附图说明0009 从下面的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0010 图1是示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的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应用于所述发动机;0011 图2是示出图1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纵向截面图;001。

18、2 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的横截面图;0013 图4是示出在图2中的部分IV的放大视图;0014 图5是示出从箭头V的方向看的图4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0015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0016 图7是示出从箭头VII的方向看,图6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0017 图8是示出图6中的部分VIII的放大视图;0018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并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0019 图10是示出从箭头X的方向看,图9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0020 图11是示出图9的部分XI的。

19、放大视图;0021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0022 图13是示出从箭头XIII的方向看,图12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0023 图14是示出图12中的部分XIV的放大视图;0024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的气门正时装置的衬套和滤清器的截面图;和0025 图16是示出从箭头XVI的方向看,图15的衬套和滤清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为了指示在实施例之间基本上相同的构造,相同的附图标记被使用以省略其描述。0027 (第一实施例)0028 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用于调。

20、节图1的发动机90的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如图1所示,曲轴(驱动轴)92的旋转经由围绕链轮93、94、95缠绕的链条96传递到凸轮轴97、98,其中所述曲轴是发动机90的驱动轴。凸轮轴(从动轴)97是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门91的从动轴,并且凸轮轴98是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门99的从动轴。0029 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与曲轴92一体旋转的链轮93沿着旋转方向旋转,以便使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从而以此方式使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3/9页7得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提早,被称为“提前”。此外,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使得凸轮轴97相对于链轮93沿着与。

21、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便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相对地旋转凸轮轴97从而以此方式推迟进气门91的气门正时,被称为“延迟”。0030 将参考图2和图3描述气门正时装置10的总体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气门正时装置10包括壳体20、叶片转子30、方向切换阀50、衬套60和止回阀70。0031 壳体20包括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筒状元件21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并且包括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分24。链轮93与筒状元件21的外壁一体设置。前板22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一侧上。后板23设置在筒状元件21沿轴向的另一侧上并且在后板23中心部分包括配合孔25。凸轮轴97配合到后板23的。

22、配合孔25内。筒状元件21、前板22和后板23通过螺栓26固定到一起。壳体20可与曲轴92一体旋转。0032 叶片转子30被设置以在壳体20内可相对于壳体20旋转,并且叶片转子30包括轴毂部分31和叶片部分32。轴毂部分31被筒状地形成并且与凸轮轴97同轴设置。每个叶片部分32径向突出以将在筒状元件21的两个突出部分24之间限定的空间分隔为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轴毂部分31在其内壁上包括三个环形凹槽33、34、35。环形凹槽33通过提前油通道36连接到提前室41。环形凹槽35通过延迟油通道37连接到延迟室42。环形凹槽34连接到在轴向朝向凸轮轴97延伸的供油通道38。叶片转子30被通过套筒螺。

23、栓51固定到凸轮轴97以可与凸轮轴97一体旋转。供油通道38可以连接到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76可以对应于“第一供油通道”。供油通道38可以对应于“第二供油通道”。0033 方向切换阀50包括套筒螺栓51、线轴52和弹簧53。套筒螺栓51包括在螺纹部分54与头部部分55之间的筒状套筒部分56。套筒部分56包括提前端口57、供应端口58和延迟端口59,所述端口是在径向穿过套筒部分56的孔。提前端口57与环形凹槽33连通,供应端口58与环形凹槽34连通,并且延迟端口59与环形凹槽35连通。线轴52能够在套筒螺栓51的套筒部分56内沿轴向往复移动,并且能够根据所述线轴的轴向位置而在套筒部。

24、分56的端口之间进行选择性的连接。线轴52的轴向位置通过由弹簧53产生的推力与由螺线管75产生的按压力之间的平衡而确定。0034 衬套60设置在凸轮轴97与叶片转子30之间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压配合孔39内。衬套60包括将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连接到一起的供油通道61。由油泵77排放的工作油通过汽缸盖78的供油通道79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应到供油通道61。衬套60将止回阀70夹紧在叶片转子30与衬套60之间并且可以对应于“固定单元”。供油通道61可以对应于“第三供油通道”。0035 止回阀70是包括具有弹力的板状阀元件的簧片阀并且能够打开或关闭衬套。

25、60的供油通道61。当工作油从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朝向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流动时,这个阀元件打开,并且当工作油从供油通道38朝向供油通道61流动时,这个阀元件关闭。换言之,止回阀70允许在从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朝向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方向的流动并且阻止在这个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流动。因此,供油通道38内的工作油被阻止朝向供油通道76回流。0036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当旋转相位处于目标值的延迟侧时,提前室41被连接到供油通道38,并且延迟室42通过方向切换阀50被连接到外部排出空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4/9页8间。因此,工作油被供应到提前室41。

26、内并且在延迟室41内的工作油被排放到外侧,从而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提前侧旋转。0037 当旋转相位处于目标值的提前侧时,延迟室42被连接到供油通道38并且提前室41通过方向切换阀50被连接到外部排出空间。因此,工作油被供应到延迟室42并且提前室41内的工作油被排放到外侧,从而叶片转子30相对于壳体20朝向延迟侧旋转。此外,当旋转相位与目标值一致时,提前室41和延迟室42通过方向切换阀50关闭。作为结果,叶片转子30以与壳体20相同的相位旋转。0038 将参考图2、4和5描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特征构造。如图2、4和5所示,衬套60包括两个环形板81、82。环形板(第一板)81是具有。

27、圆盘形状的板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压配合孔39内。止回阀70被夹紧在环形板81与压配合孔39的底壁之间。环形板81在其壁部分处在与止回阀70相反的那侧上包括配合孔83。0039 环形板(第二板)82是具有圆盘形状的板并且被压配合到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内。滤清器84被设置在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的底壁与环形板82之间。滤清器84被构造为金属网。环形板82将滤清器84夹紧在环形板82与配合孔83的底壁之间。0040 环形板81包括周向凹槽85、通孔86和在配合孔83的底壁上的第一定位孔87。周向凹槽85是在周向延伸的凹槽以避开用于确定凸轮轴97和叶片转子30在旋转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销(未示出。

28、)。通孔86是在对应于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周向凹槽85的底部的一部分的孔。第一定位孔87是上述定位销被插入其中的孔。0041 环形板82包括周向凹槽88、通孔89和第二定位孔(未示出)。周向凹槽88是沿着周向延伸的凹槽以避开定位销,并且周向凹槽88与周向凹槽85相对而滤清器84在所述周向凹槽88与所述周向凹槽85之间。通孔89是在对应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周向凹槽88的底部的一部分的孔。第二定位孔是在对应于第一定位孔87的周向位置处形成的孔,并且定位销被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0042 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包括通孔89、周向凹槽88、周向凹槽8。

29、5以及通孔86。供油通道61的通道截面积由通孔89与通孔86之间的周向凹槽85、88增加。因此,周向凹槽85、88限定扩大的油通道。滤清器84设置在供油通道61的这个扩大的油通道处。0043 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供应到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工作油首先通过环形板82的通孔89流入周向凹槽88内。然后,工作油从周向凹槽88流经滤清器84流入周向凹槽85内并且通过通孔86供应到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在供油通道61内的滤清器84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61和供油通道38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0044 在以上描述中,环形板81可以对应于“第一板”,并且环形板82可以对应于“第。

30、二板”。通孔86可以对应于“第一通孔”,并且通孔89可以对应于“第二通孔”。周向凹槽85可以对应于“第一周向凹槽”,并且周向凹槽88可以对应于“第二周向凹槽”。0045 将在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中,衬套6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凸轮轴97之间。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连接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并且被定位在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的上游侧。滤清器84被设置在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内并且能够捕捉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流入供油通道61内的工作油内包含的外来杂质。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限制。

31、外部外来杂质进入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5/9页970内。0046 在第一实施例中,衬套60包括两个环形板81、82。环形板81能够将止回阀70夹紧在环形板81与叶片转子30之间。环形板82能够将滤清器84夹紧在环形板82与环形板81之间。0047 在第一实施例中,环形板81包括周向凹槽85和通孔86,并且环形板82包括周向凹槽88和通孔89。衬套60的供油通道61包括通孔89、周向凹槽88、周向凹槽85和通孔86。周向凹槽85、88被构造为增加供油通道61的通道截面积的扩大油通道,并且滤清器84被设置在供油通道61的这个扩大油通道处。

32、。因此,由于滤清器84导致的压力损失能够被使得相对较小。0048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孔86被定位在不同于通孔89的周向位置。因此,通孔86相对于通孔89的周向位置能够根据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与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被适当改变。因此,共同的叶片转子30能够被用于具有在供油通道76与供油通道38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模型。0049 在第一实施例中,环形板82通过压配合到环形板81的配合孔83内而被固定。因此,用于固定环形板82的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单独提供。0050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供油通道61内的滤清器84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61和供油通道38的最窄。

33、部分的通道截面积。因此,由于滤清器84导致的压力损失能够被使得相对较小。0051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方向切换阀50的套筒螺栓51的供应端口58的入口处的滤清器是不必要的。因此,常规地在套筒螺栓51的供应端口58的入口处形成用于布置滤清器的环形安装凹槽被使得不必要。作为结果,消除了鉴于在上述安装凹槽的位置上的应力集中设计套筒螺栓51的大外径的需要。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套筒螺栓51的外直径能够小于现有技术的外直径。因此,叶片转子30和壳体20的外直径能够小于现有技术,从而缩小气门正时调节装置10的尺寸。0052 (第二实施例)0053 将参考图6至图8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气门正时调节装置。下面将。

34、描述第二实施例的装置的特征构造。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衬套100包括基座元件101和树脂形成元件102。0054 基座元件101是具有圆盘形状的金属板并且被压配合到叶片转子30的压配合孔39内。基座元件101包括套筒螺栓51被插入到其中的插孔103、在与止回阀70相反侧的壁部分上形成的配合凹部104、径向向配合凹部104外延伸的径向凹槽105和通孔106,所述通孔106在基本上对应于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的周向位置轴向地穿过径向凹槽105的底部。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径向凹槽105和两个通孔106被形成。0055 止回阀70被夹紧在基座元件101与压配合孔39的底壁之间,并且包括能够。

35、打开或关闭基座元件101的通孔106的阀元件。树脂形成元件102被设置在基座元件101与凸轮轴97之间,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到元件102内。具体地,树脂形成元件102包括:被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的环形配合部分108,套筒螺栓51被插入到所述基座元件101内;和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从配合部分108的对应于径向凹槽105的周向位置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形成为框架的形状以在其中限定空间109,并且滤清器107被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6/9页10插入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所述空间109。空间109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连通并且构成供油通道112。0056。

36、 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嵌入模压形成。具体地,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预先将滤清器107设置在模具中、将熔融的树脂注入这个模具内并且使得在模具内冷却并固化的树脂和滤清器107形成一体。树脂形成元件102可以对应于“形成元件”。0057 树脂形成元件102的配合部分108包括压配合凸出部113,所述压配合凸出部113径向向外突出并且被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在这个实施例中,当树脂形成元件102被沿着径向看时,两个压配合凸出部113分别在两侧上形成而滤清器部分111介于两侧之间。树脂形成元件102通过将每个压配合凸出部113压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而被固定。在这个实。

37、施例中,配合部分108被形成为台阶形状,并且被压配合到配合凹部104内直到台阶部分被带至接触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的底部表面。由树脂形成元件102相对于基座元件101或凸轮轴97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0058 衬套100包括连接叶片转子30的供油通道38和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供油通道112。这个供油通道112可以对应于“第三供油通道”,并且包括基座元件101的通孔106和树脂形成元件102的空间109。空间109具有大于通孔106和供油通道76的径向尺寸和周向尺寸。供油通道112的通道截面积通过在通孔106与供油通道76之间的空间10。

38、9而增加。因此,空间109被构造为扩大油通道。滤清器107被设置在供油通道112的这个扩大油通道内。在供油通道112内的滤清器107的总开口面积大于供油通道76、供油通道38和供油通道112的最窄部分的通道截面积。0059 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衬套100被设置在叶片转子30与凸轮轴97之间。滤清器107被定位在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50和止回阀70的上游侧并且能够捕捉包含在从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流入衬套100的供油通道112内的工作油内的外来物质。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能够限制外部外来物质进入提前室41、延迟室42、方向切换阀。

39、50和止回阀70。0060 在第二实施例中,衬套100包括基座元件101和树脂形成元件102。基座元件101将止回阀70固定在基座元件101与叶片转子30之间。树脂形成元件102被设置在基座元件101与凸轮轴97之间,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到树脂形成元件102内。因此,止回阀70可以由基座元件101固定,并且,此外,滤清器107能够固定在止回阀70的上游侧并固定在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下游侧。0061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树脂形成元件102相对于基座元件101或凸轮轴97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轴向距离S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滤清器107的网眼尺寸。因此,能够防止凸轮轴97的供油通道76的工作油不流经滤清器107而流入止回阀70内。因此,能够防止外部外来物质在所述物质不经过滤清器107的情况下而进入止回阀70内。0062 在第二实施例中,树脂形成元件102包括:环形配合部分108,所述环形配合部分108被配合到基座元件101的配合凹部104内;和滤清器部分111,所述滤清器部分111从配合部分108的对应于径向凹槽105的周向位置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形成为框架的形状以在其中限定空间109,所述空间109构成供油通道112,并且滤清器107被插入所述滤清器部分111内以覆盖空间109。因此,作为用于将树脂形成元件102固定到基座元件101的装置说 明 书CN 104343483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