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航道整治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江河航道整治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江河航道整治顺流沉排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从上个世纪开展长江航道整治以来,长江航道整治范围多限于大面积、浅水域、且河床相对平坦的区域,从设计到施工,均是针对垂直水流方向沉排施工方法而实施。截止目前,内河铺排船建造也是按垂直水流方向沉排施工工艺要求设计建造的,垂直水流方向沉排施工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工艺水平日渐成熟,工程效果良好。但是就航道整治效果而言,实践表明,排体尽可能沿河床冲刷变形方向铺设更有利于控制变形,尤其是潜坝护滩带的河床变形,一般表现在垂直坝轴线方向的破坏,从整治设计的角度看,施工中采用顺水流方向沉排可以避免这种破环。
顺水流沉排在长江航道是个全新施工工艺,与垂直水流沉排相比,在船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有较大区别。首先,由于船舶横泊江中,船体和排体必将大面积堵水而承受巨大的动水压力,给施工作业带来一定难度,主要表现为:①对排布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②给铺排船锚缆设施增加更大负载;③对铺排船舶稳性要求更高;④对船体、铺排机构结构强度要求更高;⑤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整治区域不同水深不同流速必将产生程度不同的缩排(横向变窄现向)现象,必须加以研究解决。其次,顺水流沉排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流沉排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如何保证船机设备安全等问题都需要加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需探索一种江河航道整治沉排施工方法,可顺利实现顺水流沉排施工,同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以达到更好的江河航道整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江河航道整治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通过该施工方法可顺利实现顺水流沉排施工,同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均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对江河航道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江河航道整治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沉排区域内的水下测图,并排除突出异状物;
b)记录水下测图测出的特征点坐标值,并根据坐标值拟定顺水流沉排轨迹线;
c)使沉排船船身垂直于水流,并定位在所拟定的沉排轨迹初始位置;
d)使用绳索将预先加工好的排布首尾相接,使排布一端平铺于工作平台上,并通过绳索绑在系排梁上形成排头,并将排布另一端与绳索连接形成排尾,使用卷排筒卷紧排布,然后向沉排船上搬运砼块,在工作平台上将砼块绑系于排布上形成砼块排;
e)松开卷排筒和用于卡住砼块排防止其滑落的卡排梁,校正沉排船位置使其按照沉排轨迹线移动,使砼块排平缓沉入河底直至到达护底边缘,最后由绳索牵引排尾缓慢沉放至设计位置。
进一步,步骤b中,所述铺排船采用6锚定位,上游方向设置两口主锚,船首和船尾分别设置呈八字分布且开口朝向上游的两口边锚,边锚与沉排轨迹之间的夹角为45~90°,下游方向设置两口呈八字分布且开口朝向下游的下边锚;
进一步,步骤b中,沉排船通过GPS定位;
进一步,步骤e中,通过GPS定位将排头沉入沉排轨迹线起始位置;
进一步,步骤d中,所述系排梁上绑系绳索,绳索长度为即将沉排位置水深的1.5倍,水深由水下测图计算得出;
进一步,步骤d中,所述排头系排梁的两端分别绑系浮标;
进一步,步骤e中,通过绞关和钢缆绳控制其定位和移动,并采用GPS跟踪沉排船的位置进行定位,实时绘出沉排轨迹,校核沉排船的移船距离与施放排布的实际长度是否相符合,同时控制沉排与设计轨迹一致,搭接宽度不大于5m;
进一步,步骤d中,绳索将排布首尾连接的连接强度不低于排布抗拉强度的85%。
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江河航道整治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通过沉排区域内的水下测图、拟定顺水流沉排轨迹线、沉排船定位、现场制作软体排、沉排等步骤,开创了护底系砼块软体排的顺水流沉排施工的先河;除此之外,通过合理设置铺排船船锚,可对铺排船进行准确和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另外,通过对软体排的排头、排尾进行精确定位,并对铺排船进行实时跟踪,进行比较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偏差,也有力的保障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现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现场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江河航道整治顺水流沉排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沉排区域内的水下测图,并排除突出异状物,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软体排不被破坏;
b)记录水下测图测出的特征点坐标值,并根据坐标值拟定顺水流沉排轨迹线,通过沉排轨迹线提供施工参照,有利于沉排施工的顺利进行;
c)使沉排船1船身垂直于水流,并定位在所拟定的沉排轨迹初始位置;
d)使用Φ20mm的尼龙绳将预先加工好的排布首尾相接,将排布一端平铺于工作平台上,并通过尼龙绳绑在系排梁上形成排头2,并将排布另一端与尼龙绳连接形成排尾,使用卷排筒3卷紧排布,然后在工作平台上将砼块4绑系于排布上形成砼块排,本实施例采用D型排(护底系砼块软体排);
e)松开卷排筒3和用于卡住砼块排防止其滑落的卡排梁5,校正沉排船1位置使其按照沉排轨迹线移动,使砼块排平缓沉入河底直至到达护底边缘,最后由尼龙绳牵引排尾缓慢沉放至设计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所述铺排船采用6锚定位,上游方向设置两口主锚6a,6b,由于受力不同,首先抛上游方向两口主锚,抛好后收紧钢缆使沉排船垂直水流,横于江面,定位在预定位置;船首和船尾分别设置呈八字分布且开口朝向上游的两口边锚7a,7b,边锚与沉排轨迹之间的夹角为50°,为了保证排布与排布之间的搭接,铺排船横于江面后,再抛船首和船尾边锚;下游方向设置两口呈八字分布且开口朝向下游的下边锚8a,8b,沉排船沉排时,向下游方向控制铺排船的移动轨迹,保证搭接尺度。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沉排船通过GPS定位,定位快捷、准确。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e中,通过GPS定位将排头沉入沉排轨迹线起始位置,准确定位排头位置,使软体排准确覆盖护底区域,以保障施工质量。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d中,所述系排梁上绑系尼龙绳,尼龙绳长度为即将沉排位置水深的1.5倍,确保系排梁能落到江底,能承受排头沉放时的拉力,不致于被拉动造成排头位置下移,水深由水下测图计算得出。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d中,所述排头系排梁的两端分别绑系浮标,以便施工中观测排头是否发生位移。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e中,通过绞关和钢缆绳控制其定位和移动,并采用GPS跟踪沉排船的位置进行定位,实时绘出沉排轨迹,校核沉排船的移船距离与施放排布的实际长度是否相符合,同时控制沉排与设计轨迹一致,搭接宽度不大于5m,同时与理论轨迹对照,出现偏差超出一定范围时,立即校正船位,防止沉排船偏离轨迹线,保证护底范围和搭接宽度满足不大于5m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d中,尼龙绳将排布首尾连接的连接强度不低于排布抗拉强度的85%,防止在顺水流方向水流产生的巨大压力使排布断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提高施工安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