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203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0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3208.0

申请日:

2004.09.29

公开号:

CN1605540A

公开日:

2005.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L3/02

主分类号:

B62L3/0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鹿兼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0.10 JP 352960/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樊卫民;郭国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停车控制杆的周围的占有空间小,使操纵性和操纵感更为提高。从另体架(18)的一部分向车辆上方安装托坐(53),从托坐向车辆右侧突出地安装拉条(62),在拉条(62)的顶端部,从铅垂方向上方向只倾斜θ,安装控制杆座部(77),在控制杆座部(77)具有由控制杆轴(78)、停车控制杆(63)、弹簧(79)等构成的停车控制杆机构部。停车控制杆(63),配置于距车体中心线CL只偏离W的位置OL的同时,停车控制杆的轴线XL,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OL只倾斜θ而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所述车辆具有为停车等而具备的,进行使车轮成闭锁状态的操纵的停车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杆配置于偏离车体中心线的位置的同时,操纵方向指向前后方向,停车控制杆的轴线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倾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杆配置在头管的近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用前罩包围所述头管,在此前罩的侧面设置控制杆箱,使所述的停车控制杆的上部从此控制杆箱向上方突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平面视比驾驶者乘坐的座位的宽度窄幅地形成。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正面视将下方形成得狭窄。

6.
  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的外侧面,相对于所述停车控制杆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形成。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杆的轴线,指向主汽缸。

说明书

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对于具有为停车而具备的,进行使车轮成闭锁状态的操纵的停车控制杆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用前罩覆盖用于支持把手的头管,在前罩的下部配置停车控制杆以及握柄的车辆停车装置已被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54469公报(图5)
根据附图对专利文献1进行说明。
图11是说明以往的技术的基本构成的图,将停车控制杆365以及握柄366收纳在形成于前罩331的凹部373中,将这些停车控制杆365以及握柄366配置得不从前罩的面374突出。
由于将停车控制杆365以及握柄366配置在与节流阀握柄386相同的右侧,右手不需勉强伸出就可以操纵停车控制杆365。
然而,停车控制杆365偏离车体中心而配置,其轴线大致垂直,由于操纵机构存在于车体宽度方向,因而在车体宽度方向需要有收纳操纵机构的空间。特别对于没有前罩331的车辆,由于在这样的车体宽度方向上配置具有操纵机构的停车控制杆365,产生头管周围的占有空间扩大,伴随在空间上受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使停车控制杆周围的占有空间变小,使操纵性以及操纵感更加提高。
特别适用于在前叉的前后左右不具有外罩的类型的车辆。
技术方案1的发明,对于具有为停车而具备的,进行使车辆成锁闭状态的操纵的停车控制杆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停车控制杆配置于偏离车体中心线的位置的同时,操纵方向指向前后方向,停车控制杆的轴线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倾斜。
技术方案2的发明,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杆配置在头管的近旁。
技术方案3的发明,特征在于:通过前罩包围所述头管,在此前罩的侧面设置控制杆箱,使所述的停车控制杆的上部从此控制杆箱向上方突出。
技术方案4的发明,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平面视比驾驶者乘坐的座位的宽度还窄幅地形成。
技术方案5的发明,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正面视将下方形成得狭窄。
技术方案6的发明,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箱的外侧面,相对于所述停车控制杆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形成。
技术方案7的发明,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控制杆的轴线,指向主汽缸。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停车控制杆配置于偏离车体中心线的位置的同时,操纵方向指向前后方向,停车控制杆的轴线,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倾斜而配置,因而具有很大地提高操纵感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停车控制杆配置在头管的近旁,因而配置在把手周围附近,手从把手向此停车控制杆的移动距离短,具有很大地提高了停车控制杆的操纵性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用前罩包围头管,在此前罩的侧面设置控制杆箱,使所述的停车控制杆的上部从此控制杆箱向上方突出,因而具有可以很快地握住停车控制杆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控制杆箱平面视比驾驶者乘坐的座位的宽度窄幅地形成,具有可以避免在宽度方向扩大占有空间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控制杆箱,正面视将下方形成得狭窄,具有可以使控制杆箱变得紧凑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由于控制杆箱的外侧面,相对于所述停车控制杆的轴线大致平行地形成,具有可以进一步使控制杆箱的占有空间变得紧凑的优点。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于使停车控制杆的轴线指向主汽缸,可以形成离开把手向停车控制杆可自然地伸手,或者容易伸手地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为变更为一人乘坐方式的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架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体架的作用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架的侧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停车控制杆安装部的侧面图。
图7为图6的7方向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前部的平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前部的透视图。
图10为停车控制杆的作用说明图。
图11为专利文献1的图4的重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施的方式进行以下说明。并且,图面是在标号的对面看到的。
在本实施的方式中,低床式车辆以小型摩托车为例进行说明。然而,低床式车辆可以是2轮车、3轮车、4轮车的任何一种。总之应该是在车体架的前后具备前轮以及后轮,在车体架中,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侧面视为V或U形,驾驶者可以容易地跨越主架的构成的车辆,不管种类。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小型摩托车10基本构造如下:在车体架11的前部的头管12上可自由操纵地安装操纵把手13,在与操纵把手13连接的前叉14上,安装前轮15以及前挡泥板16。
此外,在车体架11上,安装另体架18,在此另体架18上安装前照灯19、方向指示灯21等,在下管17上安装踏板22,在车体11的后部可上下自由摆动地安装动力单元23,在此动力单元23的后部安装后轮24,对着后轮24的前方在斜上方设置驾驶席25,在后轮24的上方设置助手席兼座背26,是可供2人乘坐的轻便车辆。
特殊的外观,是具有在前叉的前后侧面等,不具备遮盖叉周围的外罩的前部周围的外观的低床式小型摩托车,前部周围的轻快感良好。车辆受行驶风等的影响小,操纵感觉良好,但控制杆的配置、确保置货空间等也有困难。
图中,27是把手筒状外罩,28是侧罩,29是后缓冲器,31是支架,32是扶手。
图2是变更为一人乘坐方式的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侧面图,由于基本的构成和图1相同,沿用其标号省略说明,但是表示使助手席兼座背26立起,模样替换成驾驶者M的靠背,即座背。另外,表示在另体架18的前部装载帐篷等的物品33。
此外,其特征还在于,不仅使操纵把手13以及扶手32,也使另体架18、下管17、从此下管17延伸出的底管34以及后架35露出。
在以往的小型摩托车中,一般用车体外罩覆盖车体架,使车体架的大部分不露出。与此相对,本发明,使车体架的大部分露出,发挥迄今未有的外观的特点。
图3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架的分解图,车体架11,由从头管12延伸的,侧面视呈V或U形的主架43、构成此主架43的后部或者将其向后方延伸的后架35,从头管12垂下的下管17、紧接着此下管17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底管34、从此底管34的后段立起的中心架44,和连接中心架44和后架35的支柱45构成。
在图中,在上方分离表示的简单形状的架是另体架18。
另体架18的详细内容接下来说明,车体架11的详细内容参照下述的图5中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另体架的作用说明图,另体架18,是平面视呈U形的管材架,可以在灯类支持托坐48上安装方向指示灯21、21、前照灯19,可以在置货管47上安装仪表单元61,在托坐53的右边通过拉条62安装停车控制杆63,是很有用处的架。
此外,例如在另体架18上,预先组装方向指示灯21、前照灯19,仪表单元61、停车控制杆63等的车辆部件(这称为小组装),通过将此小组装(图4本身)安装在图3所示的头管12以及主架43上,可以缩短组装线上的组装所需时间。
另体架18,在前部上面具有置货管47,在前部下面具有灯类支持托坐48以及挂物钩49,在下面具有罩固定板51、51的同时,在前部上面具有带孔52的托坐53,在后部下面具有U形托坐54。
另一方面,在图3中,在头管12的前面具有带孔56、56的前部板57,在后架35的前部上面具有带孔58的后部板59。
此后部板59,配置于主架43和后架35的结合部55的近旁。此结合部55是1根的主架43和2根的后架35的集合部分,刚性大。如果在这样的高刚性的结合部55的近旁(在实施例中为后方)设置后部板59,对于支持另体架18在强度方面是有利的。
并且,通过将托坐53螺栓连接于前部板57上,将U形托坐54螺栓连接于后部板59上,可以使另体架18与头管12、主架43连为一体。对连为一体后的形态说明如下。
图5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车体架的侧面图,表示在头管12以及后架35上安装另体架18,覆盖一体地具有把手筒状外罩27的中心外罩64,通过螺栓65将侧面外罩28安装在另体架18和底管34之间,在底管34上安装踏板22。
并且,如图所示,把手筒装外罩27的前面是平坦面,采用可确保前面的装货台空间的构造。
此外,在把手筒状外罩27的后部以及上部,形成降低一层的搁板部27a,在此搁板部27a上安装双锁紧装置70。
图6是本发明的停车控制杆安装部的侧面图,图箭头FR方向表示车辆前进方向,图箭头T方向表示车辆上方向。并且,为了容易理解停车控制杆63的配置位置,省略托坐53等(参照图4)。
停车控制杆63,从另体架18的一部分,通过未图示的托坐53(参照图4)安装拉条62,在拉条62的顶端部设置凸缘部76,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安装控制杆座部77,通过控制杆轴78将停车控制杆63安装在此座部77。79是在控制杆侧安装部63a和控制杆座部的顶端部77a之间配置的弹簧。通过从图6的停车状态再向后方牵引控制杆,而产生使控制杆向前方回复用的自动回复力。
63b是设置在控制杆63上的停车制动缆固定部,通过未图示的缆操纵设置于后轮的制动器,锁住后轮。
停车控制杆63,使控制杆轴78指向中心,以便于沿车辆前后方向操纵。即,通过操纵握柄81,可使停车控制杆63在前后方向移动。
图7是图6的7方向视图,表示从另体架18的一部分,向车辆上方安装托坐53,从托坐向车辆右侧突出地安装拉条62,在拉条62的顶端部从车辆上方向只倾斜θ而安装控制杆座部77,在控制杆座部77具有停车控制杆63、弹簧79等的停车控制杆机构部。
停车控制杆63特征在于,配置于距车体中心线CL只偏离W的位置OL上的同时,停车控制杆的轴线XL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OL只倾斜θ而配置。
θ大约为30度,可同时满足操纵性和箱的宽度方向的突出程度。
由于使停车控制杆63的轴线指向主汽缸401,可以形成离开把手13可以自然地把手搭在停车控制杆63上,或者容易伸手的角度。
图8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前部的平面图,停车控制杆63的握柄81配置在头管12的近旁。即,表示配置在从位于车辆的中心线CL上的头管12向左右方向的右方向只偏离W1的位置上。
回到图6,同样的,由于配置使得头管的上端部12T和握柄81的位置为大致相同,在高度方向上,可以说停车控制杆63的握柄81配置在头管12的近旁。
由于将停车控制杆63配置在头管12的近旁,因而配置在把手13(参照图8)周围附近,从把手13向此停车控制杆63,手的移动距离短,具有很大地提高了停车控制杆63的操纵性的优点。
回到图8,控制杆箱82,平面视比驾驶者乘坐的座位的宽度2×W3还窄幅地形成。
即,从车体中心线CL至控制杆箱的外侧面83的长度W2,相对从车体中心线CL至驾驶者座位25的外侧面84的长度,形成W2<W3的关系。
其结果,可以避免控制杆箱82的宽度方向的占有空间的扩大。
图9是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的前部的透视图,表示用把手筒状外罩27包围头管12(参照图8),将控制杆箱82设置在此把手筒状外罩27的侧面,使停车控制杆63的上部从此控制杆箱82向上方突出,接着在停车控制杆63的上部安装握柄81。
由于使停车控制杆63的上部从设置于把手筒状外罩27的侧面的控制杆箱82向上方突出,在停车控制杆63的上部安装握柄81,因而可以快速地握到停车控制杆63。
此外,由于正面视将控制杆箱82的下方85形成得窄些,可以使控制杆箱82变得紧凑。
其结果,可以抑制把手筒状外罩27对周围空间的占有。
在图7中,由于控制杆箱82的外侧面83,和停车控制杆63的轴线XL大致平行地形成,进一步使控制杆箱82的占有空间变得紧凑。
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回到图7,由于停车控制杆63,配置于偏离车体中心线CL的位置的同时,操纵方向指向前后方向(图里外方向),停车控制杆63的轴线XL,相对于和地面垂直的铅垂线OL只倾斜角度θ而配置,因而可以很大地提高停车控制杆63的操纵感。
图10是停车控制杆的作用说明图。
图(a)表示驾驶者M停车,将手从把手13移至停车控制杆的握柄81,抓住握柄81。在此状态下,停车控制杆处于OFF的状态。
在图(b)中,抓住停车控制杆的握柄81的驾驶者M,接着将停车控制杆的握柄81向自己前方牵引,使停车控制杆63成ON状态,完成操纵。
通过适当地设定停车控制杆63的配置位置、配置方向、以及配置角度等,可以很大地提高操纵感以及操纵性同时,达到停车控制杆63的紧凑性。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拥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二轮车,但也可适用于三轮车,也可适用于一般车辆。
本发明的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适用于二轮车。

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停车控制杆的配置构造,停车控制杆的周围的占有空间小,使操纵性和操纵感更为提高。从另体架(18)的一部分向车辆上方安装托坐(53),从托坐向车辆右侧突出地安装拉条(62),在拉条(62)的顶端部,从铅垂方向上方向只倾斜,安装控制杆座部(77),在控制杆座部(77)具有由控制杆轴(78)、停车控制杆(63)、弹簧(79)等构成的停车控制杆机构部。停车控制杆(63),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