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口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特别涉及一种下水管口组件。
背景技术
下水管道是用于市政路面等进行管道下水的,现有的下水管道口通常是与路面齐
平的,下水管道口上面有滤板,能够阻碍大颗粒的杂质等进入到下水管道内。但是很多情况
下水流会将杂质带入到滤板的滤孔,从而影响水流的流入,使得高效、稳定的进行下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的下水管口
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水管口组
件,包括用于与下水管道连接的承接管、固定在承接管上面的顶罩,所述顶罩呈圆环状且与
承接管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罩的侧边沿圆周设有多个用于过滤的通水槽,所述通水槽
呈长条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延伸的通水槽在下水的过程中,水流能够通过通水槽进
入到承接管内部,这样一旦有杂物被挡在通水槽槽口之后,只要水流停止进入到通水槽之
后,杂物就会从通水槽上面自行脱落,不会长时间的将通水槽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槽位于下方的一端的槽宽小于位于上方一端
的槽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杂质大多沉积在底部,因此下方的槽宽较小能够确保将
杂质有效的挡在外面,而且水流能够较为快速从上方的槽口流走,这样能够保证过滤的同
时加快水流的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管、顶罩均是由铁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铁质的结构价格较为便宜,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的保证下
水管口组件长时间的稳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管一端用于与下水管连接,另一端上设有圆
锥状的扩口部,所述扩口部内壁上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顶罩内壁上面设有与所述螺钉孔
对应的引脚,所述引脚上穿设有与螺钉孔配合的螺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扩口部的结构能够便于水流快速的流入到内部,引脚能够通
过螺钉孔相互固定连接,这样能够确保承接管与顶罩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钉孔与引脚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沿扩口部与
顶罩的圆周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个连接位置能够保证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连接数量最少,
减少了拆卸过程中的复杂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螺钉之后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底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承接管;11、扩口部;12、螺钉孔;2、顶罩;21、通水槽;22、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或者图3所示,一种下水管口组件,包括承接管1、固定在承接管1上面的顶罩
2,承接管1、顶罩2均是由铁制成,铁质的结构价格较为便宜,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的保
证下水管口组件长时间的稳定使用。在安装的时候是竖直安装的,承接管1下面一段是圆柱
形的管状且其是用于与下水管道连接的。而承接管1上面的一段是为圆锥状的扩口部11,圆
锥形的结构扩能够便于水流快速的流入到内部,然后经过下方的一段进入到下水管道内。
而顶罩2呈圆环状,其顶罩2的底部是用于安装密封板,由于密封板可以根据需求
配套设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说明,顶罩2的侧边沿圆周设有多个用于过滤的通水
槽21,通水槽21呈长条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通水槽21位于下方的一端的槽宽小于位
于上方一端的槽宽。竖直延伸的通水槽21在下水的过程中,水流能够通过通水槽21进入到
承接管1内部,由于杂质大多沉积在底部,因此下方的槽宽较小能够确保将杂质有效的挡在
外面,而且水流能够较为快速从上方的槽口流走,这样能够保证过滤的同时加快水流的通
过。这样一旦有杂物被挡在通水槽21槽口之后,只要水流停止进入到通水槽21之后,杂物就
会从通水槽21上面自行脱落,不会长时间的将通水槽21堵塞。
如图2所示,在扩口部11上面设有环槽,能够让顶盖正好卡在环槽里面,基本能够
保证顶盖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也便于后续的安装定位。扩口部11内壁上设有多个螺
钉孔12,螺钉孔12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沿扩口部11圆周分布,顶罩2内壁上面设有与螺钉
孔12对应的引脚22,引脚22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分别沿顶罩2的圆周分布,引脚22上穿设有与
螺钉孔12配合的螺钉。引脚22能够通过螺钉孔12相互固定连接,这样能够确保承接管1与顶
罩2的稳定连接,人们在清洗更换顶罩2的时候较为的方便,只需要将顶罩2上面的盖子打
开,然后将螺钉拆卸出来便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