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1332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82721.X

申请日:

2016.07.02

公开号:

CN205713837U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6B7/10; E06B7/26

主分类号:

E06B7/10

申请人:

滁州市金鹏新型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文忠; 褚小朋

地址: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开发区花山东路2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的下端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第二组件,便于对该型材的生产,生产难度大大降低,第二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下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有挡雨板,使挡雨板与底板流出一端间隙,便于通风孔的进风工作,底板和第一组件上均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挡雨板的一侧位于通风孔的下方,用于通风孔的挡雨工作,底板下端的另一侧和中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挡雨板留有用于进风的间隙,便于通风孔的正常进风,该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门窗型材的通风工作而且解决了防雨的工作,且造型美观,生产难度低,有很高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包括第一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1)的下端
两侧通过连接件(3)安装有第二组件(2),所述第二组件(2)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
下端左侧通过第一连接臂(22)连接有挡雨板(23),所述底板(21)下端右部的左右两侧分别
通过第二连接臂(24)和第三连接臂(25)连接有固定板(26),所述第一组件(1)的下端中部
与底板(21)的中部均设有通风孔(4),且所述通风孔(4)位于挡雨板(23)右侧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1)的
下端两侧和第二组件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固定槽,且所述连接件(3)与固定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24)
呈斜坡状安装于底板(21)的下端,且所述底板(21)的右侧与第二连接臂(24)的角度为五十
到八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2)为
一体式浇筑结构。

说明书

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型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住宿
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门窗型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门窗的要求也不仅仅只
是款式新颖质量上乘这么单一,通风性能优良的门窗型材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选择,但
是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可以通风的门窗型材,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通风效果
差且不具备一定的防雨性能,导致虽然通风但不防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此我
们推出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包括
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的下端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的下端左侧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有挡雨板,所述底板下端右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
过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组件的下端中部与底板的中部均设有
通风孔,且所述通风孔位于挡雨板右侧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件的下端两侧和第二组件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固定槽,且所述
连接件与固定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臂呈斜坡状安装于底板的下端,且所述底板的右侧与第二
连接臂的角度为五十到八十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组件为一体式浇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第一组件和
第二组件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便于对该型材的生产,生产难度大大降低,第二组件包括底
板,底板的下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有挡雨板,使挡雨板与底板流出一端间隙,便于通
风孔的进风工作,底板和第一组件上均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挡雨板的一侧位于通风孔
的下方,用于通风孔的挡雨工作,底板下端的另一侧和中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
接臂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挡雨板留有用于进风的间隙,便于通风孔的正常进风,该实
用新型不仅解决了门窗型材的通风工作而且解决了防雨的工作,且造型美观,生产难度低,
有很高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组件、2第二组件、3连接件、4通风孔、21底板、22第一连接臂、23挡雨
板、24第二连接臂、25第三连接臂、2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包括第一
组件1,所述第一组件1的下端两侧通过连接件3安装有第二组件2,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底板
21,所述底板21的下端左侧通过第一连接臂22连接有挡雨板23,所述底板21下端右部的左
右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臂24和第三连接臂25连接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与挡雨板23
位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固定板26的左端与挡雨板23的右端留有缝隙,所述第一组件1的下
端中部与底板21的中部均设有通风孔4,且所述通风孔4位于挡雨板23右侧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件1的下端两侧和第二组件2的上端两侧均设有固定槽,且
所述连接件3与固定槽连接,便于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的连接固定,使生产难度大大降
低,便于大规模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臂24呈斜坡状安装于底板21的下端,且所述底板21的右
侧与第二连接臂24的角度为五十到八十度,便于正常的进风工作,和挡雨工作,防止雨水倒
灌进入通风孔4。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件2为一体式浇筑结构,连接强度高,使用寿命更长。

结构原理: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通过连接件3活动连接,便于对该型材的生产,
生产难度大大降低,第二组件2包括底板21,底板21的下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臂22连接有挡
雨板23,使挡雨板23与底板21流出一端间隙,便于通风孔4的进风工作,底板21和第一组件1
上均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4,挡雨板23的一侧位于通风孔4的下方,用于通风孔4的挡雨工
作,底板21下端的另一侧和中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臂24和第三连接臂25安装有固定板26,
且固定板26与挡雨板23留有用于进风的缝隙,便于通风孔4的正常进风,室外风可通过挡雨
板23和固定板26留有的缝隙进入底板1上的通风孔4,再通过第一组件1上的通风孔4进入室
内,完成进风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窗中柱的通风结构,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的下端两侧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第二组件,便于对该型材的生产,生产难度大大降低,第二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下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有挡雨板,使挡雨板与底板流出一端间隙,便于通风孔的进风工作,底板和第一组件上均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孔,挡雨板的一侧位于通风孔的下方,用于通风孔的挡雨工作,底板下端的另一侧和中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安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