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6132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75413.2

申请日:

2014.10.25

公开号:

CN104846954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3B11/16; E03B7/07; E03B7/09

主分类号:

E03B11/16

申请人:

青岛万力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26640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康大联创大厦2单元13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主要由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加压泵组、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送水泵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和智能控制柜组成,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出水连接加压泵组,加压泵组出水连接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出水连接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出水连接送水泵组,再由送水泵组接供水管出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管网叠压无负压二次供水与超滤膜净化处理工艺相结合,不但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资和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而且具有对水质净化处理功能,保障了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与健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主要由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加压泵组、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送水泵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和智能控制柜组成,其特征在于,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在自来水进水管设有进水流量检测装置,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出水连接加压泵组,加压泵组出水连接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出水连接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出水连接送水泵组,再由送水泵组接供水管出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设有膜压力检测表、膜自反洗控制装置和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A、无负压控制装置A和水位监测装置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设有压力检测装置B、无负压控制装置B和水位监测装置B。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供水管设有出水压力检测装置和出水流量检测装置。

说明书

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二次供水是指自来水管网供水不足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要求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水点的一种供水方式,通常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中的用水点对水压或水量的要求超出自来水管网供水的服务压力标准及水量时,须采用二次供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二次供水越来越普遍,对二次供水节能、水质卫生与饮水健康也越来越被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二次供水设置水池、水箱予以储水、加压的方式明显不利于节能,而且占地大,易产生水质污染;另一方面,自来水在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细菌的再生长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水的嗅、味和色度,并可能引发致病细菌的繁殖,使自来水在到达用水点之前水质就变坏、恶化,饮用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二次供水中引入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和实施管网叠压直接串接供水,将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与发展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主要由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加压泵组、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送水泵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和智能控制柜组成,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在自来水进水管设有进水流量检测装置以检测自来水的进水流量,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出水连接加压泵组,在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A、无负压控制装置A和水位监测装置A,用以消除加压泵组工作时因吸程产生的负压影响,实现无负压直接串接,加压泵组出水连接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出水连接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设有压力检测装置B、无负压控制装置B和水位监测装置B,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出水连接送水泵组,再由送水泵组接供水管出水,以保障供水水质、水压及水量满足用水要求,在供水管设有出水压力检测装置和出水流量检测装置,用以监测送水泵组的出水压力、出水流量以及控制送水泵组出水压力恒定。
所述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用于滤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铁锈等的污染物而净化水质,在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设有膜压力检测表、膜自反洗控制装置和水质在线监测装置。
所述加压泵组、送水泵组、进水流量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A、无负压控制装置A、水位监测装置A、膜压力检测表、膜自反洗控制装置、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B、无负压控制装置B、水位监测装置B、出水压力检测装置和出水流量检测装置分别用线与智能控制柜连接,以实现配电与自动化控制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管网叠压无负压二次供水与超滤膜净化处理工艺相结合,不但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资和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而且具有对水质净化处理功能,保障了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与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来水有压进水管,2、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3、加压泵组,4、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5、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6、送水泵组,7、供水管,8、进水流量检测装置,9、压力检测装置A,10、无负压控制装置A,11、水位监测装置A,12、膜压力检测表,13、膜自反洗控制装置,14、水质在线监测装置,15、压力检测装置B,16、无负压控制装置B,17、水位监测装置B,18、出水压力检测装置,19、出水流量检测装置,20、智能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对本发明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主要由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 2、加压泵组3、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4、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 5、送水泵组6、水质在线监测装置14和智能控制柜20组成,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 2与自来水进水管1连接,在自来水进水管1设有进水流量检测装置8以检测自来水的进水流量,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 2出水连接加压泵组3,在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 2装设有压力检测装置A 9、无负压控制装置A 10和水位监测装置A 11,用以消除加压泵组3工作时因吸程产生的负压影响,实现无负压直接串接,加压泵组3出水连接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4,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4出水连接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 5,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 5设有压力检测装置B 15、无负压控制装置B 16和水位监测装置B 17,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 5出水连接送水泵组6,再由送水泵组6接供水管7出水,以保障供水水质、水压及水量满足用水要求,在供水管7设有出水压力检测装置18和出水流量检测装置19,用以监测送水泵组6的出水压力、出水流量以及控制送水泵组6出水压力恒定。
所述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4用于滤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铁锈等的污染物而净化水质,在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4设有膜压力检测表12、膜自反洗控制装置13和水质在线监测装置14。
所述加压泵组3、送水泵组6、进水流量检测装置8、压力检测装置A 9、无负压控制装置A 10、水位监测装置A 11、膜压力检测表12、膜自反洗控制装置13、水质在线监测装置14、压力检测装置B 15、无负压控制装置B 16、水位监测装置B 17、出水压力检测装置18和出水流量检测装置19分别用线与智能控制柜20连接,以实现配电与自动化控制功能。

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管网叠压与超滤膜净化处理相结合的二次供水系统主要由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加压泵组、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送水泵组、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和智能控制柜组成,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A出水连接加压泵组,加压泵组出水连接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装置出水连接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无负压管网叠压稳流补偿装置B出水连接送水泵组,再由送水泵组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