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绝缘梯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梯,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绝缘梯。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整个电网的枢纽,在电力的安全运行与可靠传输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带电检测和带电维护是确保变电站运行可靠的重要技术手段。变电站内设备开展带电作业工作方法中,作业人员依靠绝缘梯进出电场,但目前的绝缘梯均为整体式,梯子长度一定,梯子的结构外形固定,根据不同使用高度需要更换不同的梯子,根据不同的作业空间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梯子,因此作业时需要配备的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的梯子,需要携带的梯子很多,过于笨重,不便于搬运、存放和试验,增加了现场作业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绝缘梯,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空间的作业,便于搬运、存放和试验。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装绝缘梯,包括第一支撑梯、一端与第一支撑梯连接并配合形成人字梯的第二支撑梯,第二支撑梯与第一支撑梯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均包括梯身以及与梯身连接的梯腿,梯腿设有至少两个沿梯身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孔,梯身设有与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件。
绝缘梯使用时,可根据使用空间需要可以将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进行拆分和组装,拆分时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都可以作为单边梯,组装时,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形成人字梯;且根据使用高度需要,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配合调节梯身和梯腿的连接位置,实现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的人字梯的伸缩,或者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作为单边梯的 伸缩;梯身和梯腿拆分后,各自也可以作为单边梯使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空间的作业,实现一梯多用,现场作业时无需携带多个梯子,便于搬运、存放和试验,降低现场作业难度,使用更灵活。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梯腿与梯身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孔。梯腿通过连接件与梯身连接,使安装拆卸更方便。
进一步的是,连接件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梯腿设有与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之间连接有第二紧固件。连接件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二紧固件的配合固定在梯腿上。
进一步的是,第二支撑梯与所述第一支撑梯连接的一端还与第一支撑梯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活动连接,则可以根据现场作业空间调整人字梯的开度,使用更灵活。
进一步的是,第一支撑梯设有第一转孔,第二支撑梯设有与第一转孔配合的第二转孔,第一转孔和第二转孔之间连接有固定轴。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通过第一转孔、第二转孔和固定轴实现活动连接,结构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是,第一支撑梯的梯身设有所述第一转孔,第二支撑梯的梯身设有所述第二转孔。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通过各自的梯身进行连接,并通过各自的梯腿进行支撑,使配合形成的人字梯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是,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均还包括支撑脚,梯腿远离梯身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支撑脚设有与第三连接孔配合的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之间连接有第三紧固件。通过在梯腿上安装支撑脚,使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形成的人字梯和各自形成的单边梯固定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是,第四连接孔还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配合连接。当梯身和梯腿拆分后,还可以将支撑脚安装在梯身上,使梯身单独作为单边梯使用时,固定地更稳固,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的是,两个梯腿之间连接有拉紧带。使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形成的人字梯更安全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使用空间需要可以将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进行拆分和组装,拆分时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都可以作为单边梯,组装时,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形成人字梯;且根据使用高度需要,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配合调节梯身和梯腿的连接位置,实现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配合的人字梯的伸缩,或者第一支撑梯和第二支撑梯作为单边梯的伸缩;梯身和梯腿拆分后,各自也可以作为单边梯使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空间的作业,实现一梯多用,现场作业时无需携带多个梯子,便于搬运、存放和试验,降低现场作业难度,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绝缘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支撑梯,20.第二支撑梯,30.梯身,310.第二连接孔,320.第一转孔,40.梯腿,410.第一连接孔,420.第一连接件,421.第一固定孔,430.第三连接孔,50.支撑脚,510.第四连接孔,520.第二连接件,60.固定轴,70.拉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组装绝缘梯,包括第一支撑梯10、一端与第一支撑梯10连接并配合形成人字梯的第二支撑梯20,第二支撑梯20与第一支撑梯10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均包括梯身30以及与梯身30连接的梯腿40,梯腿40设有至少两个沿梯身30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孔410,梯身30设有与第一连接孔410配合的第二连接孔310,第一连接孔410和第二连接孔310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件(附图未标识)。
绝缘梯使用时,可根据使用空间需要可以将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进行拆分和组装,拆分时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都可以作为单边梯, 组装时,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配合形成人字梯;且根据使用高度需要,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孔410和第二连接孔310的配合调节梯身30和梯腿40的连接位置,实现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配合的人字梯的伸缩,或者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作为单边梯的伸缩;梯身30和梯腿40拆分后,各自也可以作为单边梯使用,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空间的作业,实现一梯多用,现场作业时无需携带多个梯子,便于搬运、存放和试验,降低现场作业难度,使用更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梯腿40与梯身3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20上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410,梯身30上也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310,梯腿40通过第一连接件420与梯身30连接,使安装拆卸更方便。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将第一连接孔410设在梯腿40上,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第一连接孔410、一个以上第二连接孔310。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件420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421,梯腿40设有与第一固定孔421配合的第二固定孔(附图未标识),第一固定孔421和第二固定孔之间连接有第二紧固件(附图未标识)。连接件通过第一固定孔421、第二固定孔和第二紧固件的配合固定在梯腿40上。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均还包括支撑脚50,梯腿40远离梯身30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430,支撑脚50设有与第三连接孔430配合的第四连接孔510,第三连接孔430和第四连接孔510之间连接有第三紧固件(附图未标识)。通过在梯腿40上安装支撑脚50,使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配合形成的人字梯和各自形成的单边梯固定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5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520,第二连接件520上设有两个第四连接孔510,梯腿40上也设有两个第三连接孔430,支撑脚50通过第二连接件520与梯腿40连接,使安装拆卸更方便。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将第四连接孔510设在支撑腿上,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以上第三连接孔430和第四连接孔510。
如图1所示,第四连接孔510还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或第三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310配合连接。当梯身30和梯腿40拆分后,还可以将支撑脚50安装在 梯身30上,使梯身30单独作为单边梯使用时,固定地更稳固,使用更安全。
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梯20与第一支撑梯10连接的一端还与第一支撑梯10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活动连接,则可以根据现场作业空间调整人字梯的开度,使用更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梯10的梯身30上设有第一转孔320,第二支撑梯20的梯身30上设有与第一转孔320配合的第二转孔(附图未标识),第一转孔320和第二转孔之间连接有固定轴60,固定轴60上还套接有第四紧固件(附图未标识)。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通过第一转孔320、第二转孔和固定轴60实现活动连接,结构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如图1所示,两个梯腿40之间连接有拉紧带70。使第一支撑梯10和第二支撑梯20配合形成的人字梯更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