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降低冲击力的加药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械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逐级降低冲击力的加药装
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油井的开发和使用,油井地面集输管线和井下生产管
柱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发生管线腐蚀穿孔事件的频率在逐年增加,故而需要对单井
管线进行加药防腐。因为防腐剂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所以对于单井加防腐剂,
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防腐剂的加注。
现有的加药方式是在基地的加药装置中配置好加药浓度后,由于基地中的加药装
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需要将药剂注入到带有排液管的容器罐内,将容器罐放置在小推
车上运输到油井现场,然后通过容器罐的排液管对油井进行加药;并且,现有的加药装置的
进料是直接在顶部设置一个进料口,液体由进料口进入到罐体,如此,由于罐体具有一定高
度,会导致液体对罐体底部的冲击力较大,使得罐体的底部容易受损,减少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逐级降低冲击力的加药装置,解决现有的加药方式操
作不便、现有加药装置的罐体底部容易因受到冲击力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逐级降低冲击力的加药装置,至少包括2个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
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上,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固定柱的
侧壁铰接有支撑板;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垂直设置有立柱,立柱自上而下依
次设置有多个缓冲板,缓冲板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板,自上而下的缓冲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
影宽度逐渐增大。
现有的加药方式是在基地的加药装置中配置好加药浓度后,由于基地中的加药装
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需要将药剂注入到带有排液管的容器罐内,将容器罐放置在小推
车上运输到油井现场,然后通过容器罐的排液管对油井进行加药,这样的加药方式易导致
对油井的加药操作不便;并且,现有的加药装置的进料是直接在顶部设置一个进料口,液体
由进料口进入到罐体,如此,由于罐体具有一定高度,会导致液体对罐体底部的冲击力较
大,使得罐体的底部容易受损,减少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板与固定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罐体非
固定式设置在由固定板和固定柱的固定装置上,便于罐体的拆卸与安装,以便于随时更换
罐体或固定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滚轮和支撑板,当需要需要移
动时,使支撑板远离地面,推动固定柱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地点后,将支撑
板放置在地面上用于固定制成固定柱使之不再移动,确保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用于固定立柱,所述缓冲板用于缓冲进料口导入的液体的冲
击力,所述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宽具体是指缓冲板的弦长;所述缓冲板的中心均落在立柱
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液体由进料口进入到罐体后,首先与最上端的缓冲板
接触,由于最上端的缓冲板与进料口之间的距离较短,对最上端的缓冲板的的冲击力相对
较小,由于缓冲板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板,冲击到最上端缓冲板上液体顺着缓冲板到下一个
缓冲板,液体如此逐级流向下一个缓冲板,直到流到罐体底部,由于经过多级缓冲板,使得
进入到罐体底部的液体具有较小的冲击力,如此,保护了罐体的底部不会受到较大的液体
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级缓冲板,液体自进料口到罐体
底部需经过多级缓冲板,多级缓冲板对液体的缓冲力逐级削弱,进而较小液体对罐体底部
的冲击力,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加药装置的罐体底部容易因受到冲击力受损的问
题。
进一步地,罐体的侧壁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罐体的上端和下端连
通,所述旁通管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旁通管的设置有利于随时观察罐体内的液位。
进一步地,排料管上设置有计量泵。
计量泵能够准确控制加药的速度。
进一步地,排料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接头。
接头的设置便于连接管道,以便将药剂导入更深的井液。
进一步地,固定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配合的限位板。
限位板具体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用于阻止当支撑板固定时的移位,提高了整个
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进料口的出口端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有利于减弱药剂对罐体底部的冲击力,提高罐体的使用是寿命。
进一步地,缓冲板为以立柱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有利于液体均匀分布在缓冲板上且均匀流向下一个缓冲板。
进一步地,多个缓冲板具有相同的弧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罐体非固定式设置在由固定板和固定柱的固定装置上,便于
罐体的拆卸与安装,以便于随时更换罐体或固定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柱的底
部设置滚轮和支撑板,以便整个药剂注入装置的随时移动和固定,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级缓冲板,液体自进料口到罐
体底部需经过多级缓冲板,多级缓冲板对液体的缓冲力逐级削弱,进而较小液体对罐体底
部的冲击力,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加药装置的罐体底部容易因受到冲击力受损的
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
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罐体,2-进料口,3-旁通管,4-排料管,5-固定板,6-固定柱,7-支架,8-缓冲板,
9-立柱,41-计量泵,42-阀门,43-接头,61-支撑板,62-滚轮,6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逐级降低冲击力的加药装置,包括2个固定柱6,固定柱6上设置有固定
板5,固定板5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1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5上,罐体1的顶部
设置有进料口2,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4,排料管4上设置有阀门42,所述固定柱6的底
部设置有滚轮62,固定柱6的侧壁铰接有支撑板61;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7,支架7上
垂直设置有立柱9,立柱9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4个缓冲板8,缓冲板8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板,
自上而下的4个缓冲板8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宽度逐渐增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罐体1的侧壁设置有旁通管3,旁通管3的
两端分别与罐体1的上端和下端连通,所述旁通管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排料管4上设置
有计量泵41;所述排料管4的出口端设置有接头43;所述固定柱6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61
配合的限位板63;所述进料口2的出口端的内径沿着水流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缓冲
板8为以立柱9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4个缓冲板8具有相同的弧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
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