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板模壳快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业技术施工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密肋楼板结构施工 过程中的模壳快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混凝土密肋楼板现场浇筑普遍存在, 模板周转工期期长, 混凝土用料多, 由 于使用竹胶板、 木胶板等材料做模板, 既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法存在模板周转工期长, 浪费资源, 污 染环境等问题, 发明一种在现浇混凝土密肋楼板结构建造中使用的模壳快拆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楼板模壳快拆方法, 其特殊之处是包括支设模 壳、 模壳拆除 ; 支设模壳包括模壳系统放线、 模壳支撑系统安装、 模壳安装, 模壳拆除包括拆 模时间、 拆模操作。
1、 支设模壳
(1) 模壳系统放线 : 在楼地面上放出钢立柱轴线, 根据钢立柱轴线确定钢制主龙 骨轴线, 以钢制主龙骨轴线排列模壳线。
(2) 模壳支撑系统安装 : 钢支柱的基底平整坚固, 在钢立柱的下端放置立柱铁垫 座, 钢支柱的平面布置设在模壳的四角点支撑上, 每隔 2m 设置纵横水平拉杆一道, 把钢制 主龙骨放置在钢立柱的柱头板 ( 或托座 ) 上, 用螺栓将钢制主龙骨固定于钢立柱的柱头板 上 ( 或托座 ) 上, 安装钢制主龙骨时, 拉通线控制, 以保证钢制主龙骨间距准确, 横平竖直, 以顶丝调整钢立柱的高度, 钢制主龙骨找平调直后, 在钢制主龙骨的两侧安装 L 型角钢模 壳支撑。
(3) 模壳安装 : 在一个柱网内, 由中间向两边排列模壳, 边肋不能使用模壳时, 用 木模板嵌补, 根据已分好的模壳线, 将模壳依次排放安装在主龙骨 1 两侧的 L 型角钢模壳支 撑上 ( 或桁架梁的翼缘上 ), 模壳与 L 型角钢模壳支撑之间加缝内衬泡沫板, 防止漏浆, 且易 于模壳的拆除, 采用气动拆摸时, 模壳的进气孔应先用胶布粘贴封闭。
2、 模壳拆除
(1) 拆模时间 : 钢立柱跨度间距≤ 2m 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50%时, 可拆 除模壳 ; 钢立柱跨度> 2M、 ≤ 8m 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时, 可拆除模壳和钢制 主龙骨 ; 钢立柱 4 跨度> 8m 时, 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100%时, 方可拆除钢立柱。
(2) 拆模操作 : 人工拆模, 先敲下固定 L 型角钢模壳支撑的销钉, 拆除 L 型角钢模 壳支撑, 或敲击钢立柱的柱头板的支持楔, 拆下桁架梁 ; 然后用撬杠轻轻撬动并拆下模壳, 运至楼地面, 清理干净, 涂刷脱模剂, 运至堆放地点放好 ; 最后拆除钢立柱及拉杆。气动拆 模: 将耐压胶管安装在气泵上, 胶管的另一端安上气枪, 气枪嘴对准模壳的进气孔, 开动气 泵 ( 空气压力 0.4-0.6mpa), 压缩空气进入模壳与混凝土的接触面, 促使模壳与混凝土脱开。最后拆除钢立柱及拉杆。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可以实现一种模壳周转期短, 提高经 济效益高的现浇混凝土密肋楼板模壳快拆的施工技术。因肋梁和模壳可独立拆除, 模壳拆 除后, 只相当于拆除了肋梁的侧模, 所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 50%时, 即可拆除模壳, 有效提 高模壳的利用率, 明显缩短使用周期, 提高经济效益 ; 附图说明
图 1 是模壳支撑系统示意图。
图 2 是模壳安装系统示意图。
在图中, 1 钢制主龙骨、 2L 型角钢模壳支撑、 3 顶丝、 4 钢立柱、 5 立柱铁垫座、 6 木垫 板、 7 缝内衬泡沫板、 8 销钉、 9 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 支设模壳 : 先在楼地面上放出钢立柱 4 的轴线, 根据钢立柱 4 的轴线确 定钢制主龙骨 1 的轴线, 然后以钢制主龙骨 1 的轴线排列模壳 9 的模壳线。模壳支撑系统 安装 : 钢支柱 4 的基底平整坚固, 在钢立柱 4 的下端放置立柱铁垫座 5, 钢立柱 4 的柱底垫 木垫板 6, 楔子楔紧, 并用钉子固定 ; 钢支柱 4 的平面布置设在模壳 9 的四角点支撑上, 对于 大规格的模壳 9, 钢制主龙骨 1、 钢立柱 4 可适当加密 ; 按照设计标高, 钢立柱 4 的高度超过 3.5m 时, 每隔 2m 设置纵横水平拉杆一道, 以增加钢立柱 4 的稳定性并可作为操作架子 ; 把 钢制主龙骨 1 放置在钢立柱 4 的柱头板 ( 或托座 ) 上, 用螺栓将钢制主龙骨 1 固定于钢立 柱 4 的柱头板上 ( 或托座 ) 上, 安装钢制主龙骨 1 时, 拉通线控制, 以保证钢制主龙骨 1 间 距准确, 横平竖直 ; 以顶丝 3 调整钢立柱 4 的高度, 钢制主龙骨 1 找平调直后, 在钢制主龙骨 1 的两侧安装 L 型角钢模壳支撑 2。模壳安装 : 在一个柱网内, 由中间向两边排列模壳 9, 边 肋不能使用模壳 9 时, 用木模板嵌补 ; 根据已分好的模壳线, 将模壳 9 依次排放安装在主龙 骨 1 两侧的 L 型角钢模壳支撑 2 上 ( 或桁架梁的翼缘上 ) ; 模壳 9 与 L 型角钢模壳支撑 2 之 间加缝内衬泡沫板 7, 防止漏浆, 且易于模壳 9 的拆除, 采用气动拆摸时, 模壳 9 的进气孔应 先用胶布粘贴封闭 ; 模壳 9 安装好后涂刷一遍脱模剂。
模壳拆除 : 选择拆模时间, 钢立柱 4 跨度间距≤ 2m 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50%时, 可拆除模壳 9 ; 钢立柱 4 跨度> 2M、 ≤ 8m 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时, 可拆除模壳 9 和钢制主龙骨 1 ; 钢立柱 4 跨度> 8m 时, 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100%时, 方可拆除钢立柱 4。拆模操作, 人工拆模先敲下销钉 8, 拆除 L 型角钢模壳支撑 2, 或敲击钢 立柱 4 的柱头板的支持楔, 拆下桁架梁 ; 然后用撬杠轻轻撬动并拆下模壳 9, 运至楼地面, 清 理干净, 涂刷脱模剂, 运至堆放地点放好 ; 最后拆除钢立柱 4 及拉杆。 气动拆模, 将耐压胶管 安装在气泵上, 胶管的另一端安上气枪, 气枪嘴对准模壳 9 的进气孔, 开动气泵 ( 空气压力 0.4-0.6mpa), 压缩空气进入模壳 9 与混凝土的接触面, 促使模壳 9 与混凝土脱开。如果模 壳 9 与钢制主龙骨 1 接触处有少许漏浆, 用撬杠轻轻撬动即可取下模壳 9 ; 取下模壳 9, 运至 楼地面, 清理干净, 涂刷脱模剂, 运至堆放地点放好 ; 最后拆除钢立柱 4 及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