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59684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29566.2

申请日:

2012.07.04

公开号:

CN102745436A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5D 90/5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天津兆华领先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天津兆华领先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六号万通中心B-701室变更后:300456 天津市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保税港区)亚洲路6865号金融贸易中心北区1-1-1105-7|||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5D 90/5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天津兆华物流有限公司变更后:天津兆华领先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六号万通中心B-701室变更后: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六号万通中心B-701室|||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90/54申请日:20120704|||公开

IPC分类号:

B65D90/54; B65D90/66; B65D88/74

主分类号:

B65D90/54

申请人:

天津兆华物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鹏; 史军华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六号万通中心B-7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寇海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卸料口;和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及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卸料的快速卸料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卸料装置卸料时间太长,进而提供一种卸料时间短且卸料通畅的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底部设置有卸料口(3);和     设置于所述容器(1)内且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的加热装置(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41),至少有一个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41)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包括     连通管(42),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43)连通;和     直管(40),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3)位于所述容器(1)侧壁上,所述直管(40)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40)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42)中心线大致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所述卸料口(3)内径的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阀(5)为截止阀或球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3)处设置有蝶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卸料孔(41)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1)内卸料孔(41)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2);     (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     (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直至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     (e)关闭卸料口(3)。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2);     (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     (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41)卸料完闭后,关闭卸料口(3);     (e)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此处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此处卸料孔(41)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     (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

说明书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料装置,而且特别地,但是不排他地涉及适用于加热和运送、储存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在常温下呈固体或非常粘稠,运输该类产品时需要对该类产品进行加热达到其液化点温度以上才能实施卸料或装载,例如,现有技术中为了装卸和运输沥青,中国专利文献CN102001500A公开了一种石油沥青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罐体、减压阀、单向阀、卸料阀、两个端筒、两个支撑鞍座、四个防浪板、两个加热管和两个烟道,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两个加热管,且两个加热管均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每个加热管的一端穿出罐体置于罐体的外部,该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烟道的一端连通,烟道的另一端穿出罐体设置在罐体的外部,所述罐体的端部最低处设置有卸料阀,且卸料阀位于两个加热管之间。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石油沥青罐式集装箱,是通过使用位于容器内的加热管对装载在容器内的沥青加热到120度以上使其完全液化后才能通过卸料阀来卸载沥青,而沥青的导热性能很差,要使一个二十多吨重的集装箱中的沥青完全液化往往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仅卸料时间太长、而且需要一直对容器进行加热十几个小时,能耗非常大,直接与加热容器接触的沥青也会因为长时间高温加热而碳化,产品每次加热卸料的损耗大。

经发明人研究,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在加热的过程中,最下层被加热管加热后呈液态的物料会上升,固态的物料下沉,如果能从上往下卸料可以大大减少卸料的时间,但是,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不像水一样加热后直接从固态转变成液态,而是在加热过程中还存在一种半粘调的状态的物料,如果只在最上面设置一个卸料孔,卸料孔以下的物料就不能被卸出,但是从上往下依次设卸料孔,半粘调的物料就会进入卸料孔从而堵塞管道,而使卸料装置失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装置卸料时间太长,能耗太大,进而提供一种卸料时间短节约能耗且卸料通畅的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底部设置有卸料口;和

     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

     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

所述导料管包括

 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连通;和

 直管,所述直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所述卸料口位于所述容器侧壁上,所述直管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中心线大致垂直。

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所述卸料口内径的三分之二。

所述卸料孔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

所述开关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球阀。

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蝶阀。

每个所述卸料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卸料孔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

一种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

     (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进行卸料;

     (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直至打开底部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

     (e)关闭卸料口。

一种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

     (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进行卸料;

     (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卸料完闭后,关闭卸料口;

     (e)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此处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此处卸料孔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卸料口;和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即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在加热的过程中液化的最热的物料会上翻到容器的最上层,通过最上部的卸料孔流入空的导料管内,进而流入连通管,从卸料口流出,而不用等所有的沥青都液化后才从卸料口卸料,待最上部的物料卸载完后,从上往下数,第一个卸料孔和第二个卸料孔之间的物料差不多已液化,依着上述步骤进行卸料,直至最下层物料从卸料口卸出,卸料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节约了加热费用,且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液态沥青都从同一卸料口卸出,不需要反复的套接外管,卸料时间短;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只有打开所述开关控制阀时才能进行卸料,因此,在高处的卸料孔打开并在卸料时,低处的卸料孔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半粘调状的物料就不会进入低位的卸料孔,卸料通畅。

(2)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卸料口内径的三分之二,通过导料管的内径来控制卸料速度,确保卸料孔从上向下依次加热连续卸料,减少操作。

(3)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卸料孔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当物料从上到下液化至三分之二处卸料,到二分之一处卸料一次,底部再卸料一次即可以满足快速卸料的目的,又不至于破坏容器的强度,且操作简单。

(4)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蝶阀,当高处的物料已卸完而低处的物料还没有液化完全时,可以暂时通过蝶阀关闭卸料口,等待下次卸料。

(5)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每个所述卸料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卸料孔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当某一处温度计先显示为液化温度时,且上层物料卸载即将完毕时,即可打开该处的开关控制阀进行卸料,方便直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     是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

图2     是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另一实施方式。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容器,2-加热装置,3-卸料口,40-直管,41-卸料孔,42-连通管,43-底部卸料孔,5-开关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上设置有卸料口3;和设置于所述容器1内且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的加热装置2,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41,至少有一个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41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5。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管42和直管40,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卸料孔43连通;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即所述直管40通过所述连通管42侧壁上开设的孔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所述卸料口3位于所述容器1侧壁上,所述直管40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40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42中心线大致垂直;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其中位于三分之二处和二分之一处的卸料孔41设置在所述直管40上,所述底部的卸料孔41独立分布在所述容器1的底部,并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开关控制阀5为截止阀。

进一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替换为5个,所述卸料孔41替换为都分布在所述直管40上,并沿所述直管40从上到下分布,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管42和直管40,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43连通;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即所述直管40在位于所述容器底部卸料孔43处设置的开关控制阀5的侧壁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连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卸料口3处设置有蝶阀。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卸料口3内径的三分之二,确保卸料孔41从上向下依次加热连续卸料,中间没有间断,不需要反复去关闭卸料口3,操作简单,节约卸料时间;所述卸料孔41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的开关控制阀5为球阀,所述球阀阀体安装在所述容器1侧壁上,所述阀芯密封所述卸料孔41,旋转控制所述卸料孔41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所述卸料孔41位置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卸料孔41对应的所述容器1内物料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用于卸载沥青时,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2;

(b)当最上层的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为物料的液化点时,沥青的液化点为120度,从上向下数,打开第一个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最上层到第一个卸料孔41已液化的沥青从第一个卸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

(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直至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因为第一个卸料孔41在卸料时,容器1同时在加热,边加热边卸料,因此,当最上层的沥青卸载完后,第一个卸料孔至第二卸料孔之间的沥青液化的也差不多了,查看第二卸料孔处的温度计,第二卸料孔的温度也达到了120度时,打开第二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继续从卸料口3进行卸料,加热装置2继续加热,从上往下依次卸料,当底部卸料孔43对应位置的容器1内的温度达到120度时,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和卸料口3,对最下层的沥青进行卸料,从而实现对沥青的全部卸料;

(e)关闭卸料口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用于卸载硫磺时,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开启加热装置2;

     (b)当最上层硫磺达到液化点120度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硫磺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

     (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

     (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41卸料完闭后,关闭卸料口3;

     (e)从上往下,硫磺依次达到液化点,打开已液化点处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此处卸料孔41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

     (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

上述卸料方法也可应用于卸载炼油残渣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根据其液化点的不同,操作卸料。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45436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0.24CN102745436A*CN102745436A*(21)申请号 201210229566.2(22)申请日 2012.07.04B65D 90/54(2006.01)B65D 90/66(2006.01)B65D 88/74(2006.01)(71)申请人天津兆华物流有限公司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六号万通中心B-701室(72)发明人沈鹏 史军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代理人寇海侠(54) 发明名称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5。

2、7) 摘要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卸料口;和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及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卸料的快速卸料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卸料装置卸料时间太长,进而提供一种卸料时间短且卸料通畅的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

3、页 附图 2 页1/2页21.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底部设置有卸料口(3);和设置于所述容器(1)内且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的加热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41),至少有一个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41)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管(42),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43)连通;和直管(40),。

4、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3)位于所述容器(1)侧壁上,所述直管(40)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40)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4 2)中心线大致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所述卸料口(3)内径的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阀(5)为截止阀或球阀。7.。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3)处设置有蝶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卸料孔(41)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1)内卸料孔(41)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2);(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直至。

6、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e)关闭卸料口(3)。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2);(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41)卸料完闭后,关闭卸料口(3);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45436 A2/2页3(e)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此处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此处卸料孔(41)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

7、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45436 A1/5页4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料装置,而且特别地,但是不排他地涉及适用于加热和运送、储存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背景技术0002 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在常温下呈固体或非常粘稠,运输该类产品时需要对该类产品进行加热达到其液化点温度以上才能实施卸料或装载,例如,现有技术中为了装卸和运输沥青,中国专利文献CN1020015。

8、00A公开了一种石油沥青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罐体、减压阀、单向阀、卸料阀、两个端筒、两个支撑鞍座、四个防浪板、两个加热管和两个烟道,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两个加热管,且两个加热管均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每个加热管的一端穿出罐体置于罐体的外部,该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烟道的一端连通,烟道的另一端穿出罐体设置在罐体的外部,所述罐体的端部最低处设置有卸料阀,且卸料阀位于两个加热管之间。0003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石油沥青罐式集装箱,是通过使用位于容器内的加热管对装载在容器内的沥青加热到120度以上使其完全液化后才能通过卸料阀来卸载沥青,而沥青的导热性能很差,要使一个二十多吨重的集装箱中的沥青完全液化往往需要十几个。

9、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仅卸料时间太长、而且需要一直对容器进行加热十几个小时,能耗非常大,直接与加热容器接触的沥青也会因为长时间高温加热而碳化,产品每次加热卸料的损耗大。0004 经发明人研究,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在加热的过程中,最下层被加热管加热后呈液态的物料会上升,固态的物料下沉,如果能从上往下卸料可以大大减少卸料的时间,但是,炼油残渣、沥青、硫磺等产品不像水一样加热后直接从固态转变成液态,而是在加热过程中还存在一种半粘调的状态的物料,如果只在最上面设置一个卸料孔,卸料孔以下的物料就不能被卸出,但是从上往下依次设卸料孔,半粘调的物料就会进入卸料孔从而堵塞管道,而使卸料装置失效。发明内容。

10、0005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的卸料装置卸料时间太长,能耗太大,进而提供一种卸料时间短节约能耗且卸料通畅的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及其快速卸料方法。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底部设置有卸料口;和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说 明 书CN 102745436 A2/5页5制阀。0007 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

11、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连通;和直管,所述直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0008 所述卸料口位于所述容器侧壁上,所述直管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中心线大致垂直。0009 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所述卸料口内径的三分之二。0010 所述卸料孔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0011 所述开关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球阀。0012 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蝶阀。0013 每个所述卸料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卸料孔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0014 一种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

12、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进行卸料;(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直至打开底部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e)关闭卸料口。0015 一种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b)当最上层物料达到液化点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物料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进行卸料;(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卸料完闭后,。

13、关闭卸料口;(e)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此处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此处卸料孔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001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卸料口;和设置于所述容器内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至少有一个卸料孔位于所述容器底部;即炼油残渣、沥青、硫磺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在加热的过程中液化的最热的物料会上翻到容器的最上层,通过最上部的卸料孔流入。

14、空的导料管内,进而流入连通管,从卸料口流出,而不用等所有的沥青都液化后才从卸料口卸料,待最上部的物料卸载完后,从上往下数,第一个卸料孔和第二个卸料孔之间的物料差不多已液化,依着上述步骤进说 明 书CN 102745436 A3/5页6行卸料,直至最下层物料从卸料口卸出,卸料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节约了加热费用,且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液态沥青都从同一卸料口卸出,不需要反复的套接外管,卸料时间短;每个所述卸料孔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只有打开所述开关控制阀时才能进行卸料,因此,在高处的卸料孔打开并在卸料时,低处的卸料孔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半粘调状的物料就不会进入低位的卸料孔,卸料通畅。0017 (2)在本发。

15、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卸料口内径的三分之二,通过导料管的内径来控制卸料速度,确保卸料孔从上向下依次加热连续卸料,减少操作。0018 (3)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卸料孔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当物料从上到下液化至三分之二处卸料,到二分之一处卸料一次,底部再卸料一次即可以满足快速卸料的目的,又不至于破坏容器的强度,且操作简单。0019 (4)在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蝶阀,当高处的物料已卸完而低处的物料还没有液化完全时,可以暂时通过蝶阀关闭卸料口,等待下次卸料。0020 (5)在。

16、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中,每个所述卸料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容器内卸料孔对应位置物料的温度,当某一处温度计先显示为液化温度时,且上层物料卸载即将完毕时,即可打开该处的开关控制阀进行卸料,方便直观。附图说明0021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图2是本发明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另一实施方式。0022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容器,2-加热装置,3-卸料口,40-直管,41-卸料孔,42-连通管,43-底部卸料孔,5-开关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0023。

17、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上设置有卸料口3;和设置于所述容器1内且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的加热装置2,还包括一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导料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多个卸料孔41,至少有一个卸料孔41位于所述容器1底部;且每个所述卸料孔41上都设置有开关控制阀5。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管42和直管40,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位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卸料孔43连通;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即所述直管40通过所述连通管42侧壁上开设的孔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所述卸料口3位于所述容器1侧壁上。

18、,所述直管40大致与所述侧壁平行,所述直管40中心线与所述连通管42中心线大致垂直;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容器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处和底部,其中位于三分之二处和二分之一处的卸料孔41设置在所述直管40上,所述底部的卸料孔41独立分布在所述容器1的底部,并与所述连通管说 明 书CN 102745436 A4/5页742连通,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开关控制阀5为截止阀。0024 进一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卸料孔41的个数替换为5个,所述卸料孔41替换为都分布在所述直管40上,并沿所述直管40从上到下分布,所述导料管包括连通管4。

19、2和直管40,所述连通管42一端与所述卸料口3连通,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底部卸料孔43连通;所述直管40与所述连通管42连通,即所述直管40在位于所述容器底部卸料孔43处设置的开关控制阀5的侧壁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连通管42另一端连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卸料口3处设置有蝶阀。0025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料管的内径是卸料口3内径的三分之二,确保卸料孔41从上向下依次加热连续卸料,中间没有间断,不需要反复去关闭卸料口3,操作简单,节约卸料时间;所述卸料孔41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的开关控制阀5为球阀,所述球。

20、阀阀体安装在所述容器1侧壁上,所述阀芯密封所述卸料孔41,旋转控制所述卸料孔41打开或关闭。0026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所述卸料孔41位置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温度计,用于检测卸料孔41对应的所述容器1内物料的温度。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用于卸载沥青时,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2;(b)当最上层的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为物料的液化点时,沥青的液化点为120度,从上向下数,打开第一个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最上层到第一个卸料孔41已液化的沥青从第一个卸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

21、d)从上往下依次达到液化点时打开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直至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对最下层的物料进行卸料;因为第一个卸料孔41在卸料时,容器1同时在加热,边加热边卸料,因此,当最上层的沥青卸载完后,第一个卸料孔至第二卸料孔之间的沥青液化的也差不多了,查看第二卸料孔处的温度计,第二卸料孔的温度也达到了120度时,打开第二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继续从卸料口3进行卸料,加热装置2继续加热,从上往下依次卸料,当底部卸料孔43对应位置的容器1内的温度达到120度时,打开底部卸料孔43的开关控制阀5和卸料口3,对最下层的沥青进行卸料,从而实现对沥青的全部卸料;(e)关闭卸料口3。0028 。

22、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所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用于卸载硫磺时,使用上述空管式分层快速卸料装置的快速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开启加热装置2;(b)当最上层硫磺达到液化点120度时,从上向下数,第一个卸料孔的开关控制阀5打开,第一个卸料孔以上的已液化的硫磺从第一个卸料孔流入导料管内;(c)打开卸料口3进行卸料;(d)正在卸料的卸料孔41卸料完闭后,关闭卸料口3;(e)从上往下,硫磺依次达到液化点,打开已液化点处卸料孔41的开关控制阀5,此处说 明 书CN 102745436 A5/5页8卸料孔41以上的物料从此处卸料孔41流入导料管内;(f)重复步骤(c)和步骤(d),直至最下层的物料卸料完毕。0029 上述卸料方法也可应用于卸载炼油残渣或类似需经加热液化的物料,根据其液化点的不同,操作卸料。003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说 明 书CN 102745436 A1/2页9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45436 A2/2页10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45436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