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57568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7489.9

申请日:

2014.09.01

公开号:

CN104149575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60G21/04

主分类号:

B60G21/04

申请人:

杨丰华

发明人:

杨丰华

地址:

072750 河北省涿州市东仙坡镇北务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四轮车的悬架,称为扭曲摆动悬架,悬架中包括一个扭曲摆动机构,在行驶中,车辆的四个车轮随着路面的扭曲变化而发生同步扭曲摆动,使得平顺性、操控性、安全性、和附着力等性都能得到提高,并且车架不承受扭矩。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可设计成车身可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和车身可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前者在车辆转弯时,车身可主动倾斜,可基本排除由于离心作用对安全性的影响,后者使四轮能够等效成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使车辆既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成为“两状态车”,打破了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车辆可大可小,是未来小轿车的发展方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四轮车的各项性能,大幅度减小其重量和尺寸,降低油耗,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一个扭曲摆动机构,该机构由设置在车架前、后、左、右的四个或三个反向传动装置组成,反向传动装置为等臂杠杆或滑轮组合及其绳索,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从竖向看,反向传动装置围成的面积为四边形,相邻的反向传动装置用绳索或鏈杆竖向牵拉连接,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当机构中的某一点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整个机构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四边形的某一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的两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下摆动,与其相隔的另一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会向上摆动,所发生的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扭曲摆动机构与车架的作用关系可以是弹性作用关系,在扭曲摆动机构中至少设置一个弹簧,弹簧设置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处,或串接在往复摆动的环节上,所用弹簧可以是预应力弹簧,预应力弹簧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以便对弹簧提前施加予拉力或予压力,当扭曲摆动机构中含有弹簧时,机构中设有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用以恢复和调节车辆载重变化时,由于弹簧的变形引起的车身左右两个支承点支承力的改变,或者说是横向支承力和支承作用的改变,此装置是通过调节扭曲摆动机构的张紧度来实现或者说是通过调节反向传动装置之间的牵拉力来实现,车轮设置在四边形的四个角点处,车轮通过摆臂与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竖向弹性连接或非弹性连接,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当为弹性连接时,需在两个同侧车轮之间设置车轮牵拉装置,由绳索两端通过杠杆或滑轮向上牵拉两车轮,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防范车轮远离车身,还可把车轮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杆端上,此时的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所述间接连接是指车轮通过多杆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其间接连接,所述多杆导向机构是指单杆导向机构以外的导向机构,所述摆臂包括传统意义的车桥,当扭曲摆动机构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四个车轮发生同步扭曲摆动,摆动时,车辆的支承面会由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部分称为车辆的基本支承面,其余的四个三角形称为防范支承面,菱形的四个顶点称为车辆的基本支承点,在车架与摆动系统之间,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该装置是通过用限定扭曲摆动系统中某一点的摆动幅度来限定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曲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此时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的连接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发过来说,就是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当车身的倾斜受到制止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车辆为非平衡状态,当制止解除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是通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倾斜止动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反过来说,就是对车身的自由倾斜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从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转换,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还设有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范围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角度,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曲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此时左、右两个 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发过来说,就是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主动倾斜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使其摆动成为受控摆动,根据反作用原理,就是使车身自身的倾斜成为主动倾斜,车身的倾角是根据转弯时的离心作用大小进行控制,施加的作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其它动力。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倾斜装置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车速传感器、车身倾斜传感器、方向轮转角传感器、伺服阀、电子计算单元、液压执行器,以及液压供给部分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计算单元,由计算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阀,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门,把控制信号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各悬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与扭曲摆动机构之间设有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扭曲摆动机构的往复摆动。

说明书

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车辆的悬架,具体说,是四轮车的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气的温室效应已经很明显,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小轿车的尾气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所以,社会上正在提倡经济型轿车,也就是减小其重量和尺寸,以减小其行驶时的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降低油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片面减小其重量和尺寸,就会降低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所以是行不通的。
在自然界,能够快速奔跑的四足动物,无论大小,都有四条修长的腿,并且身体宽度也不大,如:大象、狮子、马、狗等,对于起伏不平的路面,一般的四足动物是用腿去适应其变化,而使车身保持平稳,现有技术的四轮车,尤其是小轿车,因为没有“腿”,只能用整个身体去“适应”,因而车身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具体地说,现有技术的四轮车,其支承面是一个四边形平面,不平的路面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扭曲变化的曲面,所以,其振动是平面与曲面相互矛盾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由于各车轮间受力不均匀变化引起的,所述振动可以分解为横向摆动、纵向摆动和竖向摆动,其中影响安全性和平顺性的主要是横向摆动。
影响安全性和平顺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转弯时的离心作用,现有技术四轮车的对称面与支承面的夹角是固定的,相互垂直,不能倾斜,所以,转弯时会产生离心作用。
此外,一般的四足动物是属于“平衡行驶”,与二轮摩托车是一样的,身体的平衡不是依靠支承面,而是依靠改变运动方向,对于摩托车而言,是依靠方向轮的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二轮摩托车只有前后两个支点,所以,不会发生横向摆动,另一方面,转弯时车身内倾,没有离心作用,其唯一的缺点是可能会由于转弯时因侧滑而翻车,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只有两个车轮,附着力小,二是没有支承面,不能设置防范倾倒的限位装置,如果使四轮车的行驶状态能够等效成二轮车,使其既具有二轮车的舒适性,又具有四轮车的安全性,并且既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成为两状态车,则上述缺点就能克服,所以说,“两状态车”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关于两状态车可参见本发明人的另一项发明“踏面、踏线两状态动力车”专利号02159041.9。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四轮车有“脚”无“腿”的问题,使四轮车的悬架具有腿的功能,具体说,就是使悬架成为扭曲摆动悬架,四个车轮随着路面的扭曲变化而发生同步扭曲摆动,从根本上消减振动,使得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在平顺性和安全性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小车辆的横向尺寸和重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把悬架设计成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转弯时车身可以主动倾斜,减小发生侧翻的可能性,可大幅度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车辆的横向尺寸和重量可大幅度减小。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把悬架设计成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使四轮车能够等效成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打破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其平顺性和安全性 与重量和尺寸无关,车辆可大可小。
所述扭曲摆动悬架包括一个扭曲摆动机构,该机构由设置在车架前、后、左、右的四个或三个反向传动装置组成,反向传动装置为等臂杠杆或滑轮组合及其绳索,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从竖向看,反向传动装置围成的面积为四边形,相邻的反向传装置用绳索或鏈杆相互竖向牵拉连接,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当机构中的某一点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整个机构发生同步摆动,当四边形的某一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的两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下摆动,与其相隔的另一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会向上摆动,所发生的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扭曲摆动机构与车架的作用关系也可以是弹性作用关系,就是在扭曲摆动机构中设置至少一个弹簧,弹簧设置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处,或串接在往复摆动的环节上,一般是串接在绳索上,所用弹簧可以是预应力弹簧,预应力弹簧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以便对弹簧施加予压力或予拉力。当扭曲摆动机构中设有弹簧时,载重的改变会引起车身左右两个支承点的支承力发生改变,所以需设置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用以恢复和调节横向支承力,此装置是通过调节扭曲摆动机构的张紧度来实现恢复和调节,或者说是通过调节反向传动装置之间的牵拉力来实现恢复和调节,车轮设置在四个角点处,车轮通过摆臂与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竖向弹性连接或非弹性连接,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当为弹性连接时,需要在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设置车轮牵拉装置,由绳索两端通过杠杆或滑轮向上牵拉两个车轮,防范其远离车身,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车轮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杆端上,此时的杠杆兼作非独立摆臂,所述间接连接是指通过多杆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其间接连接,所述多杆导向机构是指单杆导向机构以外的导向机构,例如: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双横臂或双纵臂导向机构等,所述摆臂包括传统意义的车桥。
在行驶中,当某一车轮因路面不平而发生摆动时,会通过扭曲摆动机构牵动其他车轮发生同步摆动,摆动时,车辆的支承面由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部分称为基本支承面,四个顶点称基本支承点,基本支承面在一般情况下起支承作用,其余的四个三角形称为防范支承面,防范支承面在一般情况下不起支承作用,只有在车辆发生意外翻滚时,才起支承作用,防范其倾倒。在车架与扭曲摆动系统之间,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该装置是通过限定摆动系统某一点的摆动范围来限定扭曲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在车架与扭曲摆动系统之间,还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扭曲摆动系统的摆动,此装置用于停车时,增大支承面。
所述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增设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此时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的连接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相对于车身而言,则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倾斜,当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不受约束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相对于两侧车轮而言,受路面影响会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自由摆动,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通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置倾斜止动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反过来说,就是对车身的倾斜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车身的自由倾斜受到制止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车辆为非平衡状态,制止解除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从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车辆既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相互转换,在车架与左右传动 装置之间还需设置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范围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角度,防范平衡行驶时,发生意外倾倒。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
所述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是在车架与上述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置主动倾斜装置,是由车架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对其往复摆动进行控制,根据反作用原理,就是使车身(车架)本身的倾斜成为主动倾斜,施加的作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其它动力。在实际应用时,主动倾斜装置可采用电液伺服系统,所述电液伺服系统由车速传感器、车身倾斜传感器、转向传感器、伺服阀、电子计算单元、液压执行器、以及液压供给部分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计算单元,由计算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阀,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门,把控制信号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
扭曲摆动悬架的扭曲摆动为自由摆动,与普通悬架及其车轮的约束摆动含义不同,自由摆动的摆动幅度较大,对车架不产生扭矩,车架可用较薄的材料制作,以减轻自重,扭曲摆动悬架能把某一车轮遇到的冲击荷载分散给其它车轮及其弹簧,大约三分之一的冲击能量被抵消、吸收和转化,所述转化是指把横向或纵向摆动转化为竖向摆动,使车辆的安全性、平顺性、操控性、附着力等性能可大幅度提高,其中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的提高幅度更加明显,在各项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小其重量和尺寸,以减小车辆的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降低油耗。横向尺寸最小可设计成横向两座位,其重量也相应减少三分之一
其中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可以把四轮车等效为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把二轮车的舒适性和四轮车的安全性结合于一体,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打破了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也是轿车的发展方向,平衡行驶可充分发挥车轮的陀螺效应,速度越快,平稳性越好。平衡行驶的车辆尺寸不受限制,可大可小,平衡行驶的意义还在于:随着世界上第一个自行车机器人的诞生,自动平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车辆平衡可自动完成,可排除人为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所以,平衡行驶的代步工具将会取代非平衡行驶的轻型代步工具。
本发明悬架简单实用、造价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扭曲摆动悬架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中相同的部件一般简单情形下只标注一个
图1为第一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投影图。
图3为图1的四面展开图。
图4为第二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
图5为第三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
图6为第四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
图7为第五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
图8为第六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
图9为双轴线摆动摆臂。
图10为含有双轴线摆动摆臂的麦弗逊式非独立导向机构。
图11为含有双轴线摆动摆臂的双横臂非独立导向机构。
图12为电液伺服主动倾斜控制系统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分别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投影图和四面展开图,可以看出:车架5的四周分别由前杠杆1、后杠杆2、左杠杆3、右杠杆4四个反向传动装置围成四边形,各杠杆的支点9连接在车架上,相邻杠杆之间由鏈杆6相互反向牵拉连接,组成扭曲摆动机构,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车轮7安装在前杠杆1和后杠杆2的两端,此时的前、后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当角点13处的杆端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角点14和23处的杆端向下摆动,并牵动与其相隔的角点24处的杆端向上摆动,并带动四个车轮发生同步摆动,此种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摆动时,四个车轮接地点围成的支承面由原来的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8称为基本支承面,其余四个三角形11称为防范支承面,菱形的四个顶点称为基本支承点,车架5上固连的两个挡块10为限位装置,用来限定杠杆2的摆动幅度,从而限定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
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扭曲摆动机构的四面展开图,扭曲摆动机构由后杠杆2、左杠杆3、右杠杆4组成,相邻杠杆由鏈杆6竖向连接,两个限位挡块10固连在车架5上,各杠杆支点9连接在车架5上,车轮连接在左杠杆3和右杠杆4的两端,在车架与左杠杆3之间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两个曲杠杆48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两个曲杠杆和连杆50构成双摇杆机构,当牵动连杆往复摆动时,会带动曲杠杆绕其支点同步转动,使杠杆的两个端点抵触左杠杆3的两侧,从而制止扭曲摆动。弹簧49为复位弹簧。
图5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悬架的扭曲摆动机构由车架5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滑轮组合1——4及其绳索组成,每组有两个滑轮,其支点连接在车架5上,称为定滑轮,四个角点处的车轮通过摆臂23并通过弹簧21与扭曲摆动机构的绳索竖向连接,四个摆臂23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由车轮牵拉装置16由绳索两端通过滑轮向上牵拉两个车轮,滑轮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在反向传动滑轮组合2的绳索上设有摆动限位装置10,该装置由固连在车架上两个限位挡块和设置在两个限位挡块之间的游动块18组成,游动块18的游动范围限定在两个挡块之间,游动块固连在绳索上,从而限定扭曲摆动系统的最大摆动幅度,在反向传动滑轮组合的绳索上还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19。其基座固连在车架上,通过夹持绳索来制止扭曲摆动。
图6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由前、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1、3、4和后反向传动杠杆2组成,其中滑轮组合3和4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可动滑轮28,在左、右滑轮组合3和4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17,由两个定滑轮及其绳索组成,绳索两端分别与两个可动滑轮的支点连接,并相互牵拉,当该绳索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两个可动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从而牵动左、右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会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在左右传动装置的绳索上设有车身倾斜止动装置25和车身倾斜限位装置27。当止动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通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当止动装置夹持绳索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此时车辆的状态为非平衡状态,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转换,此时的车辆称为两状态车。车身倾斜限位装置26是限定车身的最大倾斜角度,限位装置的游动块27固连在绳索上,在反向传动杠杆1的两端附近设有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24,该装置为螺母螺杆结构,通过调节螺杆两侧的长度来调节绳索的张紧度,从而恢复和调节横向支承力。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装置的绳索上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19和扭曲摆动限位装置10,其作用与第三种实施方式相同。游 动块18固连在绳索上。
两前轮通过麦弗逊式导向机构的竖杆间接连接在摆臂23上,摆臂支点与车架5连接,两后轮通过双横臂导向机构的竖杆间接连接在后杠杆2的两端,此时的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该非独立摆臂称为双轴线摆动摆臂,该摆臂如图9所示:其平面轮廓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点30铰接在车架下部居中位置,三角形底边中点设滑动柱37,滑动柱可以在滑动间隙35内上下滑动,也就是摆臂能够绕通过铰接点的横向轴线31摆动,还能够同时绕自身对称轴线32摆动。包括该摆臂在内的非独立双横臂导向机构如图11所示:下横臂为双轴线摆动摆臂2,上部结构与普通双横臂导向结构相同,摆臂中间由弹簧21与车架竖向连接,
图7为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的四个反向传动装置为前滑轮组合1、后滑轮组合2、左杠杆3和右杠杆4,在左杠杆3和右杠杆4之间设有左右传动杠杆17,杠杆17的两端由绳索分别连接左杠杆3和右杠杆4的支点,四个车轮分别通过四个摆臂23连接在角点处的绳索上,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5上,当左右传动杠杆17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杠杆3和右杠杆4及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会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在杠杆17的绳索上设有车身倾斜止动装置25,其基座固连在车架5上,通过夹持绳索来制止杠杆17的摆动,两个限位挡块26为车身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杠杆17的摆动幅度,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幅度。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原理与上述图6所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
图8为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由前反向传动杠杆1和后、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2、3、4组成,其中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可动滑轮28,在左、右反向滑轮组合之间设有反向传动装置17,该装置与前述第四种实施方式相同,在车架5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主动倾斜液压执行器22,执行器22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执行器由液压缸、活塞、活塞杆及活塞杆端的卡口48等组成,左右游动块27卡在卡口内,左右游动块固连在左右传动装置的绳索上,当活塞往复移动时,会带动绳索及绳索两端的动滑轮发生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相对于车身来说,会发生向左或向右侧倾,车身的倾角是根据转弯时的离心作用大小进行控制。前反向传动杠杆和后反向传动滑轮组合是通过支重弹簧21对车架施加向上作用力,在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的绳索上串有预应力支承弹簧20,弹簧20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29,为螺母螺杆结构,对弹簧施加予拉力或予压力,该绳索上还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10。前杠杆1的两端附近设有支承力恢复装置24,为螺母螺杆结构,作用与上述图6所示方式相同。两前轮通过双横臂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前反向传动杠杆1的两端间接连接,杠杆1兼做非独立摆臂,称为双轴线摆动摆臂,如图9所示,包括该摆臂在内的非独立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如图10所示:与普通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基本相同,只是双轴线摆动摆臂1两端与上部的连接为万向节34。三角形底边中点通过弹簧35与车架竖向连接。
图11,为电液伺服主动倾斜控制系统构成图,为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由车速传感器42、方向轮转角传感器44、车身倾斜传感器45、电子计算单元41、伺服放大器43、伺服阀46、液压执行器22和液压源47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子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放大器,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把液压源的液压能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从而推动游动块27往复移动,控制的基本依据是圆周运动公式。

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9575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9575A21申请号201410437489922申请日20140901B60G21/0420060171申请人杨丰华地址072750河北省涿州市东仙坡镇北务村72发明人杨丰华54发明名称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57摘要本发明涉及的是四轮车的悬架,称为扭曲摆动悬架,悬架中包括一个扭曲摆动机构,在行驶中,车辆的四个车轮随着路面的扭曲变化而发生同步扭曲摆动,使得平顺性、操控性、安全性、和附着力等性都能得到提高,并且车架不承受扭矩。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可设计成车身可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和车身可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

2、架,前者在车辆转弯时,车身可主动倾斜,可基本排除由于离心作用对安全性的影响,后者使四轮能够等效成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使车辆既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成为“两状态车”,打破了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车辆可大可小,是未来小轿车的发展方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四轮车的各项性能,大幅度减小其重量和尺寸,降低油耗,并且降低制造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9575ACN104149575A1/2页21一种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一个扭曲。

3、摆动机构,该机构由设置在车架前、后、左、右的四个或三个反向传动装置组成,反向传动装置为等臂杠杆或滑轮组合及其绳索,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从竖向看,反向传动装置围成的面积为四边形,相邻的反向传动装置用绳索或鏈杆竖向牵拉连接,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当机构中的某一点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整个机构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四边形的某一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的两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下摆动,与其相隔的另一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会向上摆动,所发生的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扭曲摆动机构与车架的作用关系可以是弹性作用关系,在扭曲摆动机构中至少设置一个弹簧,弹簧设置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处。

4、,或串接在往复摆动的环节上,所用弹簧可以是预应力弹簧,预应力弹簧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以便对弹簧提前施加予拉力或予压力,当扭曲摆动机构中含有弹簧时,机构中设有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用以恢复和调节车辆载重变化时,由于弹簧的变形引起的车身左右两个支承点支承力的改变,或者说是横向支承力和支承作用的改变,此装置是通过调节扭曲摆动机构的张紧度来实现或者说是通过调节反向传动装置之间的牵拉力来实现,车轮设置在四边形的四个角点处,车轮通过摆臂与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竖向弹性连接或非弹性连接,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当为弹性连接时,需在两个同侧车轮之间设置车轮牵拉装置,由绳索两端通过杠杆或滑轮向上牵拉两车轮,杠杆或滑轮。

5、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防范车轮远离车身,还可把车轮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杆端上,此时的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所述间接连接是指车轮通过多杆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其间接连接,所述多杆导向机构是指单杆导向机构以外的导向机构,所述摆臂包括传统意义的车桥,当扭曲摆动机构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四个车轮发生同步扭曲摆动,摆动时,车辆的支承面会由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部分称为车辆的基本支承面,其余的四个三角形称为防范支承面,菱形的四个顶点称为车辆的基本支承点,在车架与摆动系统之间,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该装置是通过用限定扭曲摆动系统中某一点的摆动幅度来限定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曲。

6、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此时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的连接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发过来说,就是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当车身的倾斜受到制止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车辆为非平衡状态,当制止解除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是通。

7、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倾斜止动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反过来说,就是对车身的自由倾斜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从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转换,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还设有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范围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角度,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曲摆动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权利要求书CN104149575A2/2页3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

8、,此时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发过来说,就是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主动倾斜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使其摆动成为受控摆动,根据反作用原理,就是使车身自身的倾斜成为主动倾斜,车身的倾角是根据转弯时的离心作用大小进行控制,施加的作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其它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倾斜装置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车速传感器、车身倾斜传感器、方向轮转角传感器、伺。

9、服阀、电子计算单元、液压执行器,以及液压供给部分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计算单元,由计算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阀,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门,把控制信号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各悬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与扭曲摆动机构之间设有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扭曲摆动机构的往复摆动。权利要求书CN104149575A1/6页4用于四轮车的扭曲摆动悬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车辆的悬架,具体说,是四轮车的悬架。背。

10、景技术0002目前,大气的温室效应已经很明显,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而小轿车的尾气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能源短缺的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所以,社会上正在提倡经济型轿车,也就是减小其重量和尺寸,以减小其行驶时的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降低油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片面减小其重量和尺寸,就会降低其安全性和舒适性,所以是行不通的。0003在自然界,能够快速奔跑的四足动物,无论大小,都有四条修长的腿,并且身体宽度也不大,如大象、狮子、马、狗等,对于起伏不平的路面,一般的四足动物是用腿去适应其变化,而使车身保持平稳,现有技术的四轮车,尤其是小轿车,因为没有“腿”,只能用整个身体去“适应”,因。

11、而车身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具体地说,现有技术的四轮车,其支承面是一个四边形平面,不平的路面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扭曲变化的曲面,所以,其振动是平面与曲面相互矛盾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由于各车轮间受力不均匀变化引起的,所述振动可以分解为横向摆动、纵向摆动和竖向摆动,其中影响安全性和平顺性的主要是横向摆动。0004影响安全性和平顺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转弯时的离心作用,现有技术四轮车的对称面与支承面的夹角是固定的,相互垂直,不能倾斜,所以,转弯时会产生离心作用。0005此外,一般的四足动物是属于“平衡行驶”,与二轮摩托车是一样的,身体的平衡不是依靠支承面,而是依靠改变运动方向,对于摩托车而言,是依靠方向轮的转。

12、向来控制车身平衡,二轮摩托车只有前后两个支点,所以,不会发生横向摆动,另一方面,转弯时车身内倾,没有离心作用,其唯一的缺点是可能会由于转弯时因侧滑而翻车,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只有两个车轮,附着力小,二是没有支承面,不能设置防范倾倒的限位装置,如果使四轮车的行驶状态能够等效成二轮车,使其既具有二轮车的舒适性,又具有四轮车的安全性,并且既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成为两状态车,则上述缺点就能克服,所以说,“两状态车”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关于两状态车可参见本发明人的另一项发明“踏面、踏线两状态动力车”专利号021590419。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四轮车有“脚”。

13、无“腿”的问题,使四轮车的悬架具有腿的功能,具体说,就是使悬架成为扭曲摆动悬架,四个车轮随着路面的扭曲变化而发生同步扭曲摆动,从根本上消减振动,使得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在平顺性和安全性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小车辆的横向尺寸和重量。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把悬架设计成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转弯时车身可以主动倾斜,减小发生侧翻的可能性,可大幅度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车辆的横向尺寸和重量可大幅度减小。说明书CN104149575A2/6页50008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把悬架设计成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

14、,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使四轮车能够等效成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打破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其平顺性和安全性与重量和尺寸无关,车辆可大可小。0009所述扭曲摆动悬架包括一个扭曲摆动机构,该机构由设置在车架前、后、左、右的四个或三个反向传动装置组成,反向传动装置为等臂杠杆或滑轮组合及其绳索,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从竖向看,反向传动装置围成的面积为四边形,相邻的反向传装置用绳索或鏈杆相互竖向牵拉连接,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当机构中的某一点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整个机构发生同步摆动,当四边形的某一个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的两个角点处的杆端或。

15、绳索向下摆动,与其相隔的另一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会向上摆动,所发生的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扭曲摆动机构与车架的作用关系也可以是弹性作用关系,就是在扭曲摆动机构中设置至少一个弹簧,弹簧设置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处,或串接在往复摆动的环节上,一般是串接在绳索上,所用弹簧可以是预应力弹簧,预应力弹簧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以便对弹簧施加予压力或予拉力。当扭曲摆动机构中设有弹簧时,载重的改变会引起车身左右两个支承点的支承力发生改变,所以需设置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用以恢复和调节横向支承力,此装置是通过调节扭曲摆动机构的张紧度来实现恢复和调节,或者说是通过调节反向传动装置之间的牵拉力来实现恢。

16、复和调节,车轮设置在四个角点处,车轮通过摆臂与角点处的杆端或绳索竖向弹性连接或非弹性连接,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当为弹性连接时,需要在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设置车轮牵拉装置,由绳索两端通过杠杆或滑轮向上牵拉两个车轮,防范其远离车身,杠杆或滑轮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车轮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杆端上,此时的杠杆兼作非独立摆臂,所述间接连接是指通过多杆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其间接连接,所述多杆导向机构是指单杆导向机构以外的导向机构,例如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双横臂或双纵臂导向机构等,所述摆臂包括传统意义的车桥。0010在行驶中,当某一车轮因路面不平而发生摆动时,会通过扭曲摆动机构牵动其他车轮发生同步摆动,摆动时,。

17、车辆的支承面由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部分称为基本支承面,四个顶点称基本支承点,基本支承面在一般情况下起支承作用,其余的四个三角形称为防范支承面,防范支承面在一般情况下不起支承作用,只有在车辆发生意外翻滚时,才起支承作用,防范其倾倒。在车架与扭曲摆动系统之间,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该装置是通过限定摆动系统某一点的摆动范围来限定扭曲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在车架与扭曲摆动系统之间,还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用来制止扭曲摆动系统的摆动,此装置用于停车时,增大支承面。0011所述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是在扭曲摆动悬架的基础上,增设左右传动装置,该装置是把左、右两侧的两个反向。

18、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支点相互连接,在左右传动装置的杠杆或滑轮的作用下相互牵拉,此时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的支点与车架的连接为移动连接,当左右传动装置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右两个反向传动杠杆或滑轮发生往复摆动,并牵动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相对于车身而言,则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倾斜,当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不受约束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相对于两侧车轮而言,受路面影响会发生相说明书CN104149575A3/6页6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自由摆动,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通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

19、间设置倾斜止动装置,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反过来说,就是对车身的倾斜进行制止或解除制止,车身的自由倾斜受到制止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车辆为非平衡状态,制止解除时,车辆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从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车辆既能够行驶于平衡状态,又能够行驶于非平衡状态,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相互转换,在车架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还需设置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范围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角度,防范平衡行驶时,发生意外倾倒。所述车身与车架的含义相同0012所述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是在车架与上述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置主动倾斜装置,。

20、是由车架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对其往复摆动进行控制,根据反作用原理,就是使车身车架本身的倾斜成为主动倾斜,施加的作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其它动力。在实际应用时,主动倾斜装置可采用电液伺服系统,所述电液伺服系统由车速传感器、车身倾斜传感器、转向传感器、伺服阀、电子计算单元、液压执行器、以及液压供给部分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计算单元,由计算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阀,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门,把控制信号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0013扭曲摆动悬架的扭曲摆动为自由摆动,与普通悬架及其车轮的约束摆动含义不同,自由摆动的摆。

21、动幅度较大,对车架不产生扭矩,车架可用较薄的材料制作,以减轻自重,扭曲摆动悬架能把某一车轮遇到的冲击荷载分散给其它车轮及其弹簧,大约三分之一的冲击能量被抵消、吸收和转化,所述转化是指把横向或纵向摆动转化为竖向摆动,使车辆的安全性、平顺性、操控性、附着力等性能可大幅度提高,其中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的提高幅度更加明显,在各项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小其重量和尺寸,以减小车辆的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降低油耗。横向尺寸最小可设计成横向两座位,其重量也相应减少三分之一0014其中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可以把四轮车等效为二轮车,实现平衡行驶,把二轮车的舒适性和四轮车的安全性结合于一体,。

22、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打破了轿车与摩托车的界限,也是轿车的发展方向,平衡行驶可充分发挥车轮的陀螺效应,速度越快,平稳性越好。平衡行驶的车辆尺寸不受限制,可大可小,平衡行驶的意义还在于随着世界上第一个自行车机器人的诞生,自动平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车辆平衡可自动完成,可排除人为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所以,平衡行驶的代步工具将会取代非平衡行驶的轻型代步工具。0015本发明悬架简单实用、造价低。附图说明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扭曲摆动悬架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7图中相同的部件一般简单情形下只标注一个0018图1为第一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平面图。0019图2为图1的投影图。0020图3。

23、为图1的四面展开图。0021图4为第二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说明书CN104149575A4/6页70022图5为第三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0023图6为第四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0024图7为第五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0025图8为第六种扭曲摆动悬架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0026图9为双轴线摆动摆臂。0027图10为含有双轴线摆动摆臂的麦弗逊式非独立导向机构。0028图11为含有双轴线摆动摆臂的双横臂非独立导向机构。0029图12为电液伺服主动倾斜控制系统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0030图1、图2、图3分别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投影图和四。

24、面展开图,可以看出车架5的四周分别由前杠杆1、后杠杆2、左杠杆3、右杠杆4四个反向传动装置围成四边形,各杠杆的支点9连接在车架上,相邻杠杆之间由鏈杆6相互反向牵拉连接,组成扭曲摆动机构,其四面展开图形类似于电子学中的矩形波,车轮7安装在前杠杆1和后杠杆2的两端,此时的前、后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当角点13处的杆端向上摆动时,会牵动相邻角点14和23处的杆端向下摆动,并牵动与其相隔的角点24处的杆端向上摆动,并带动四个车轮发生同步摆动,此种摆动称为扭曲摆动,摆动时,四个车轮接地点围成的支承面由原来的四边形平面转变为马鞍形扭曲面,四边形的内接菱形8称为基本支承面,其余四个三角形11称为防范支承面,菱。

25、形的四个顶点称为基本支承点,车架5上固连的两个挡块10为限位装置,用来限定杠杆2的摆动幅度,从而限定摆动系统的摆动幅度。0031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扭曲摆动机构的四面展开图,扭曲摆动机构由后杠杆2、左杠杆3、右杠杆4组成,相邻杠杆由鏈杆6竖向连接,两个限位挡块10固连在车架5上,各杠杆支点9连接在车架5上,车轮连接在左杠杆3和右杠杆4的两端,在车架与左杠杆3之间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两个曲杠杆48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两个曲杠杆和连杆50构成双摇杆机构,当牵动连杆往复摆动时,会带动曲杠杆绕其支点同步转动,使杠杆的两个端点抵触左杠杆3的两侧,从而制止扭曲摆动。弹簧49为复位弹簧。0032图5为第。

26、三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悬架的扭曲摆动机构由车架5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滑轮组合14及其绳索组成,每组有两个滑轮,其支点连接在车架5上,称为定滑轮,四个角点处的车轮通过摆臂23并通过弹簧21与扭曲摆动机构的绳索竖向连接,四个摆臂23的支点连接在车架上,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由车轮牵拉装置16由绳索两端通过滑轮向上牵拉两个车轮,滑轮支点连接在车架上,在反向传动滑轮组合2的绳索上设有摆动限位装置10,该装置由固连在车架上两个限位挡块和设置在两个限位挡块之间的游动块18组成,游动块18的游动范围限定在两个挡块之间,游动块固连在绳索上,从而限定扭曲摆动系统的最大摆动幅度,在反向传动滑轮组合的绳索上还。

27、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19。其基座固连在车架上,通过夹持绳索来制止扭曲摆动。0033图6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由前、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1、3、4和后反向传动杠杆2组成,其中滑轮组合3和4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可动滑轮28,在左、右滑轮组合3和4之间设有左右传动装置17,由两个定滑轮及其绳索组成,绳索两端分别与两个可动滑轮的支点连接,并相互牵拉,说明书CN104149575A5/6页8当该绳索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两个可动滑轮发生同步往复摆动,从而牵动左、右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会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

28、斜。在左右传动装置的绳索上设有车身倾斜止动装置25和车身倾斜限位装置27。当止动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两点,车身可以向两侧自由倾斜,此时车辆可以行驶于平衡状态,与二轮车相同,通过方向轮转向来控制车身平衡,当止动装置夹持绳索时,车身的基本支承点为前、后、左、右四点,此时车辆的状态为非平衡状态,两种行驶状态可以在行驶中随时转换,此时的车辆称为两状态车。车身倾斜限位装置26是限定车身的最大倾斜角度,限位装置的游动块27固连在绳索上,在反向传动杠杆1的两端附近设有横向支承力恢复装置24,该装置为螺母螺杆结构,通过调节螺杆两侧的长度来调节绳索的张紧度,从而恢复和调节横向支承力。在左、。

29、右两个,反向传动装置的绳索上设有扭曲摆动止动装置19和扭曲摆动限位装置10,其作用与第三种实施方式相同。游动块18固连在绳索上。0034两前轮通过麦弗逊式导向机构的竖杆间接连接在摆臂23上,摆臂支点与车架5连接,两后轮通过双横臂导向机构的竖杆间接连接在后杠杆2的两端,此时的杠杆兼做非独立摆臂,该非独立摆臂称为双轴线摆动摆臂,该摆臂如图9所示其平面轮廓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点30铰接在车架下部居中位置,三角形底边中点设滑动柱37,滑动柱可以在滑动间隙35内上下滑动,也就是摆臂能够绕通过铰接点的横向轴线31摆动,还能够同时绕自身对称轴线32摆动。包括该摆臂在内的非独立双横臂导向机构如图11所示。

30、下横臂为双轴线摆动摆臂2,上部结构与普通双横臂导向结构相同,摆臂中间由弹簧21与车架竖向连接,0035图7为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自由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的四个反向传动装置为前滑轮组合1、后滑轮组合2、左杠杆3和右杠杆4,在左杠杆3和右杠杆4之间设有左右传动杠杆17,杠杆17的两端由绳索分别连接左杠杆3和右杠杆4的支点,四个车轮分别通过四个摆臂23连接在角点处的绳索上,摆臂支点连接在车架5上,当左右传动杠杆17发生往复摆动时,会牵动左杠杆3和右杠杆4及两侧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会使车身发生向左或向右倾斜,在杠杆17的绳索上设有车身。

31、倾斜止动装置25,其基座固连在车架5上,通过夹持绳索来制止杠杆17的摆动,两个限位挡块26为车身倾斜限位装置,通过限定左右传动杠杆17的摆动幅度,来限定车身的最大侧倾幅度。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原理与上述图6所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使车辆成为两状态车0036图8为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四面展开图,为车身能够主动倾斜的扭曲摆动悬架,扭曲摆动机构由前反向传动杠杆1和后、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2、3、4组成,其中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可动滑轮28,在左、右反向滑轮组合之间设有反向传动装置17,该装置与前述第四种实施方式相同,在车架5与左右传动装置之间设有主动倾斜液压执行器22,执行器2。

32、2对左右传动装置的往复摆动施加控制作用力,执行器由液压缸、活塞、活塞杆及活塞杆端的卡口48等组成,左右游动块27卡在卡口内,左右游动块固连在左右传动装置的绳索上,当活塞往复移动时,会带动绳索及绳索两端的动滑轮发生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的车轮发生相对于车身的此起彼落的摆动,相对于车身来说,会发生向左或向右侧倾,车身的倾角是根据转弯时的离心作用大小进行控制。前反向传动杠说明书CN104149575A6/6页9杆和后反向传动滑轮组合是通过支重弹簧21对车架施加向上作用力,在左、右反向传动滑轮组合的绳索上串有预应力支承弹簧20,弹簧20上设有预应力调节装置29,为螺母螺杆结构,对弹簧施加予拉力或予。

33、压力,该绳索上还设有扭曲摆动限位装置10。前杠杆1的两端附近设有支承力恢复装置24,为螺母螺杆结构,作用与上述图6所示方式相同。两前轮通过双横臂导向机构的竖杆与前反向传动杠杆1的两端间接连接,杠杆1兼做非独立摆臂,称为双轴线摆动摆臂,如图9所示,包括该摆臂在内的非独立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如图10所示与普通麦弗逊式导向机构基本相同,只是双轴线摆动摆臂1两端与上部的连接为万向节34。三角形底边中点通过弹簧35与车架竖向连接。0037图11,为电液伺服主动倾斜控制系统构成图,为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主动倾斜控制装置,由车速传感器42、方向轮转角传感器44、车身倾斜传感器45、电子计算单元41、伺服放大器43、伺服阀46、液压执行器22和液压源47构成,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子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放大器,经伺服放大后控制伺服阀,把液压源的液压能转换为液压动力,推动液压执行器工作,从而推动游动块27往复移动,控制的基本依据是圆周运动公式。说明书CN104149575A1/4页10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49575A102/4页11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49575A113/4页12图7图8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49575A124/4页13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49575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