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枇杷茶的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的制备技术领域,应用于将枇杷叶加工成用开水直接冲泡即可饮用的茶。
背景技术
《本草纲目》及现代医学研究都认为枇杷叶具有清肺、降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枇杷叶主要化学成份是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的挥发油类,以及有机酸、苦杏仁甙和Ve、B族维生素、鞣质、糖类等。其中丰富的B17是防癌效果十分显著的成份,因而人们认为枇杷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中国专利公告了一种题为《一种可直接冲泡的枇杷茶制作方法》的技术(申请号为94101639),它采用了如下三道工艺(a)洗净拱干;(b)切片蒸煮;(c)干燥称重包装。其不足是在切片蒸煮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食品添加剂水溶液,由此破坏了所制成品的纯天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纯天然地黄枇杷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这样达到,一种黄枇杷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工序:
(a)鲜叶处理:将鲜叶除茸毛、洗净,去柄和主脉,再进行切片;最后把切好的鲜叶片投入到竹炭和水的混合液中除味,捞起沥干。
(b)杀青闷黄:经过处理的鲜叶摊放到160~170℃的锅中抖闷5~8分钟,至五成干;趁热闷堆13~18分钟后,散开摊凉。在高温锅中抖闷炒达到一定的干度,此过程叫杀青。闷堆一定时间的过程,叫闷黄。杀青的作用在于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杀青同时还具有散发水分、挥发青草气味、发展香发、使叶质柔软的作用。闷黄过程是利用湿热的作用,促进闷堆叶内的化学变化使叶绿素分解进而转化为脱镁叶绿素,让绿色减少黄色显露。
(c)再度杀青闷黄:将摊凉的鲜叶投入到90~110℃的锅中,通过双手搓条整形炒12~18分钟达七八成干时出锅,堆积在竹盘内并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7小时。再度杀青过程中的搓条整形,作用是使叶片发生卷曲的同时,让叶片表面和边缘组织破损,使叶片内组织尽可能地与空气接触,提高闷黄过程中叶绿素转化成脱镁叶绿素的效率。
(d)干燥:闷堆过的鲜叶经剔除团块和花杂叶等物后,投入到70~90℃锅中闷炒,用双手螺旋式地搓条整形,足干后出锅摊凉。所述螺旋式地搓条,它可使叶片在两手撑之间发生卷曲,卷曲的叶缘线在空间分布上呈螺旋线状。干燥中的闷炒,其作用是让叶片水份蒸发,同时将所整的卷曲之形固定下来。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所制成品叶色金黄、呈半圆筒卷形;汤色黄而明亮,味道甘甜醇正,香气清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作进一步的说明。采摘2~8个月鲜绿色的枇杷叶,用毛刷刷去叶片上的茸毛,并用洁净的水把叶片洗净。使用剪刀剪去叶柄和主脉,顺着支脉方向把各叶片剪切成宽约1厘米长2-3厘米的碎方片。碎方片用洁净的水冲洗后再放入重量比为5-8%的竹炭水混合液中浸泡5-10分钟去除有害化学残留物和不纯的气味,捞起摊放。如此完成鲜叶处理工序。然后按下述依次进行杀青闷黄、再度杀青闷黄、干燥工序。
杀青闷黄。把1~1.5Kg处理过的枇杷叶摊放到160~170℃的锅中,抖闷炒5~8分钟;到五成干时趁热闷堆13~18分钟。然后散开摊放。
再度杀青闷黄。将杀青闷黄过的1.5Kg枇杷叶在90~110℃锅中用双手搓条进行整形(叫搓条整形手法),炒12~18分钟达七八成干出锅。出锅后堆积在竹盘内,压实、上盖湿布,闷5~7小时。
干燥。将闷黄过的枇杷叶剔除团块和花杂叶等物,然后投入70~90℃锅中闷炒,用双手搓条整形。搓条时,左右手分别斜向上和斜向下使叶缘呈螺旋线状,故称为螺旋式搓条整形。约炒30分钟足干后出锅,摊凉后即可包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