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56540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4981.8

申请日:

2004.05.03

公开号:

CN1568656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7/00

主分类号:

A01G7/00

申请人:

雷思忠;

发明人:

雷思忠

地址:

715200陕西省澄城县雷家洼街二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单茬旱薄地亩产小麦叁仟斤,涉及一种小麦无行距种植法,包括用旋耕机深旋,比通常播种期提前2天,播种行距:0,播种量每亩12-14kg,土壤深旋度33至36厘米,施肥量为常规量的3倍、5倍,无行距硬腿式播种机,m2成穗1000至1600株,播种深度8至11厘米、12至15厘米。发明人采用本发明在相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田间试验,在小麦生育期内大旱220天,没有浇一次水,小麦平均穗粒50颗、千粒重55g、亩产3000斤,获得平均亩产3000斤。采用本发明种植的小麦与同一地区相同(除施肥量外)条件下现有技术种植小麦相比较,产量提高了五分之四,与现有技术条件下常规麦田面积相比较,麦田面积扩大了五分之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小麦无行距种植法,包括使用旋耕机深旋,其特征在于:比 通常的小麦播种期提前2天;播种行距为0;播种量每亩12至14kg;土 壤深旋度33至36厘米;无行距硬腿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良田为8至 11厘米,旱薄地12至15厘米;施肥量为良田常规量的2至3倍,旱薄地 常规最高量的4至5倍。

说明书


小麦无行距种植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小麦无行距种植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小麦播种行距这个课题上,都是在常规宽度范围内的一般性研究与分析。引证文件:

    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农业技术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合编: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7年8月第一版第三章第四节第42页第15至16行:“种植规格”。由中国农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一版,小麦高产精密播种第三章第三节第61页第17至18行“精密播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小麦播种技术中关于行距等方面的缺点,从根本上解决小麦种植区域,小麦产量(质量)基本上(特别是单茬产量)没有较大的突破性——单茬亩产200斤、500斤、1000斤左右,而未达到或超过单茬亩产2000斤,提供一种无环境污染、大旱灾出现时也只是浇一次水、小麦产量高、小麦质量稳定的小麦无行距种植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植小麦田块的休闲期需等待杂草长至40至50厘米高时,必须一次性用旋耕机深旋耕,旋耕深度必须达到33至36厘米,使土壤与杂草形成带有相当数量自然青肥的土壤海绵层,形成雨水可以说是只能进而很少出,并带有较大数量自然青肥的天然土壤肥水库,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内肥、水的无效蒸发。从而起到杂草变青肥、伏水可春用、春夏两旱可秋抗和暴雨也可使耕地、良田、庄稼不被水毁的水土保持作用。

    播种小麦前,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量应为:优质良田是现有常规麦田施肥量的2至3倍,旱薄麦田施肥量是现有常规旱薄麦田施肥最高量的4至5倍。化肥应施磷肥、有机、无机小麦专用肥等,农家肥为一般农家肥均可。小麦播种前又必须第二次一次性深旋耕,旋耕深度必须达到33至36厘米,此时禁止又用其它整地方式再次整地,应直接用播种机播种。

    播种时间:根据各个小麦种植区通常的小麦播种前墒情,时间提前2天。

    播种行距:0厘米。使早期麦田至小麦成熟收割时始终得到最佳状态的自身绿色覆盖。

    播种机种类:必须采用无行距硬腿式播种机播种。

    播种量:每亩12至14kg。

    每m2成穗数:需达1000株至1600株。最多不能超过1800株。

    播种品种:国泰1号、民安1号及各地区低、中、粗杆优质品种都可播种。(注:“国泰1号、民安1号”均系本发明人研究培育而成)。

    播种深度:优质良田8至11厘米、旱薄麦田12至15厘米。

    出苗时间:10至14天出齐。

    在现有技术中,小麦常规种植行距规格在15、20、25、30厘米之间,每平方米成穗数为200株、300株、400株、500株左右,平均行距约在20、25厘米,而小麦行自身出土所占有的耕地(麦田)地表宽度仅都在3至4厘米之间。深入的分析计算一下,便会得出这样一个似呼奇怪的论点——即一米宽的耕地(麦田)就有80厘米宽的土地表面处于似种植而实非种植、似非闲置而实况闲置的实情下。而一米宽的实际占用宽度仅在20厘米,以此类推:竟有80%的耕地(麦田)面积,只因遵守常规小麦种植技术,而被“理所当然”的长期闲置着。

    在自然界中,虽然不可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与法则,使现耕地(种植麦田)面积,由一亩变二亩;但却可以使种植小麦田块的单位面积产量——成倍甚至数倍增长的假说变为现实,从而在旱薄地单茬亩产能获得3000斤的高产优质小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小麦无行距种植法栽培技术,使现有耕地(种植小麦田块)面积地实际利用率达到了成倍或数倍的增长。

    据实验,如正确严格地采用了该项发明技术,在相同的天时、地理(利)、品种、水等的条件下,于小麦全生育期内经历了220天的大旱灾,旁边麦田半煳焦,而采用了小麦无行距种植法播种的小麦田块却始终保持着十分健旺的长势。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浇(也无需浇)一次水,除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外,无需另外任何一点的多投入,却获得了平均穗50颗,百粒重6.5g,千粒重55g,每平方米1000至1600穗,每平方米产量30008,旱薄地单茬亩产超过3000斤,平均亩产超过3000斤的高产优质好收成。并且使现有耕地——种植小麦田块面积的实际利用率扩大或提高了80%。

    与同一地区相同自然条件下,采用现有常规小麦播种技术而种植的小麦平均产量相比较,产量提高了五分之四。

    与同一地区相同自然条件下,采用现有常规小麦播种行距的麦田面积相比较,耕地(麦田)面积实际利用率扩大或提高了五分之四。

    小麦返青期、拔节期乃至成熟期,不惧干热风,抗倒伏,不青干,虽经严寒而无冻害,全生育期内无须用任何抗病虫害药物,无须追施任何追肥,无需喷打任何叶面肥之类,而始终保持着无病虫害的健旺长势。在小麦拔节期以至成熟收割前,尽可能的少踩踏或不踩踏。

    在一般年份天时的雨水条件下,无须浇水,旱作麦区也无须浇水。大旱灾出现时,只需在种麦前的深旋耕前浇一次水,其后的小麦生长期内,无须浇水——这样可僻免因浇水而产生的严重土地干裂,浇水欲助长,而实则使大量肥水,加速蒸发的非良性循环现象出现。每亩节水可达360至380立方米。(注:关于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对应技术方案,可参见“旱作小麦深种法”)。

    由于每平方米的成穗数在1000株至1600株,所以自然而然的无环境污染的最佳经济状态地大幅度抑制和制约了裸露土壤肥、水的无效蒸发。同时也使小麦株间蒸发的相当一部分肥水在植株蒸腾(生长过程)中被小麦的杆茎、叶面所吸收。虽然小麦无行距种植法的施肥量是现有常规施肥量的2至3倍(指优质良田)、是旱薄麦田常规最高施肥量的4至5倍,因有早期麦田至小麦成熟收割时,最佳状态的自身绿色覆盖和种植深度在8至15厘米等技术指数作保障,所以不会出现小麦生长过程中,中、晚期的因过量施肥,倒致杆特别粗壮,穗特别轻小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最终小麦成熟子粒的品质不高现象,更不会出现小麦生长过程中,随着自然界诸多条件变化而变化,因肥、水比例失调倒致的表面上看,似乎长势良好,而最终小麦收成却甚微的只长草,不收麦现象。

    如该发明能在现有数亿亩乃至更广大区域小麦种植区实施,也可同时对地球大气层质量的改善、地球自然环境生态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较好地实现了自然化与天然化,没有空气化毒污染,没有土地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在小麦种植地区种植小麦的方法步骤如下:

    在小麦种植地区种植小麦,先使用旋耕机深旋耕,休闲期的第一次旋耕需等待杂草长至40至50厘米高时再旋耕。播种期比通常的小麦提前2天,播种行距为0,播种量为每亩12至14公斤,土壤深旋度为33至36厘米,施肥量良田为常规量的3倍、旱薄田块为常规最高量的5倍,无行距硬腿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优质良田为8至11厘米、旱薄麦田为12至15厘米,大旱之年的一次性浇水需在第二次旋耕前,乃至每平方米成穗数在1000株至1600株左右。这种方法使早期麦田至小麦成熟收割时始终得到最佳状态的自身绿色覆盖,大幅度地制约了土壤肥水的大量蒸发。每亩可节水360至380立方米,使麦田产量和麦田面积的实际利用率,可成倍甚至数倍的增加。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益效果,发明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小麦无行距种植法在相同的地理位置、相同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在小麦全生育期内大旱220天,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浇一次水,小麦平均每平方米成穗数1000株至1600株左右,平均穗粒50颗、百粒重6.5g、千粒重55g、每平方米产量3000g、单茬亩产超过3000斤,获得了平均亩产超过3000斤的高产优质好收成。采用本发明种植的小麦与同一地区相同自然条件下现有常规小麦技术相比较,产量提高了五分之四。与同一地区相同自然条件下,采用现有常规小麦播种行距的麦田面积相比较,耕地(麦田)面积实际利用率扩大或提高了五分之四。国内目前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亿亩,小麦可播种面积10亿亩左右。人类小麦播种面积数十亿亩,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口数量增加,耕地面积逾日减少,采用本发明在小麦种植区域种植小麦将会获得大面积的双丰收。

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无行距种植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单茬旱薄地亩产小麦叁仟斤,涉及一种小麦无行距种植法,包括用旋耕机深旋,比通常播种期提前2天,播种行距:0,播种量每亩1214kg,土壤深旋度33至36厘米,施肥量为常规量的3倍、5倍,无行距硬腿式播种机,m2成穗1000至1600株,播种深度8至11厘米、12至15厘米。发明人采用本发明在相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田间试验,在小麦生育期内大旱220天,没有浇一次水,小麦平均穗粒50颗、千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