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
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网架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在装修施工中,网架结构与转换层的
连接方式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传统施工中,转换层通过方钢通连接于网格架
上的球节点上,且是采用焊接方式,这种做法的缺陷是,焊接会造成网格架
上的球节点应力不均,对球节点有一定的破坏性;其次,在施工中采用大量
焊接,就会造成安全隐患,增加施工难度与成本。再者,由于钢结构转换层
的构成组件全部采用焊接方式,对转换层的平整度控制不利,且不易于进行
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
的抱箍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牢固、施工安全、安装方便、灵活性好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
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包括网架结构上的球节点、抱箍、连接杆、转换层;所
述连接杆的上端是平板段,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是螺纹段;所述转换层包括多
条水平杆件和连接钢板,每条所述水平杆件的相平行地固定于连接钢板的凸
出台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钢板的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在通孔内固定
有适配的螺帽;
所述抱箍环绕于球节点的最大直径处,所述抱箍上的两个安装耳向下垂
直于转换层,所述连接杆的平板段插置于两个所述安装耳之间,并通过第一
螺栓紧固;所述连接杆的螺纹段与所述连接钢板中间的螺帽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抱箍是由横截面的弧度与球节点尺寸适配的弧形板
材弯曲形成的圆形抱箍。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水平杆件是角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钢板是十字架形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螺帽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钢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式,每条所述水平杆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连接钢板的上表
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与现
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首先,在网格架上的球节点外表面采用抱箍连接
的的形式,避免网架结构球节点焊接,避免对球节点的破坏而导致球节点承
载力降低和应力不均的现象,不会对球节点的外表面造成损坏,影响美观度
和网格架的稳固性;其次,抱箍和连接杆的连接固定采用螺栓加固,避免了
施工中采用焊接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简单,提高转换层的安装效率,降
低人工成本;再者,转换层的水平杆件和连接钢板之间也是通过螺栓固定,
安装简单,节省人工,避免了采用焊接方式导致转换层的不平整度的缺陷。
转换层和连接杆是螺纹连接,可以调节转换层与球节点之间的间距,灵活性
更好。
另外,抱箍是由横截面的弧度与球节点尺寸适配的弧形板材弯曲形成的
圆形抱箍,以使抱箍与球节点固定更加牢固。
再者,水平杆采用常规的角钢,取材方便,强度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仰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球节点、20-抱箍、21-安装耳、22-第一螺栓、30-连接杆、31-
平板段、32-螺纹段、40-转换层、41-水平杆件、42-连接钢板、43-第
二螺栓、50-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架结构吊顶与转换层
连接的抱箍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网架结构上的球节点10、抱箍20、
连接杆30、转换层40;抱箍20相适配地环抱于网架结构上的球节点10的
最大直径处的外表面,抱箍20优选设计为横截面的弧度与球节点10尺寸适
配的弧形板状圆形抱箍,以使抱箍20与球节点10固定更加牢固。所述抱箍
20上的两个安装耳21向下垂直于转换层40。
转换层40包括多条水平杆件41和连接钢板42,所述连接钢板42是根
据转换层40的结构来确定形状,如图2所示,优选方式是十字架形状;每
条所述水平杆件41的相平行地贴合于连接钢板42的凸出台的上表面,并使
水平杆41上的螺纹孔与连接钢板42上的螺纹孔对齐后,插入第二螺栓43
固定,形成转换层40;所述水平杆41优选为角钢,取材方便,强度可靠。
在连接钢板42的中间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固定有适配的螺帽50,螺
帽5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连接钢板42的厚度;连接杆30的螺纹段32螺纹连
接于螺帽50中,将转换层40固定于连接杆30的下端。根据现场装修需求,
可旋转连接杆30,以增大或减小转换层40与球节点10的间距,方便实用。
连接杆30的平板段31插置于两个所述安装耳21之间,使连接杆30平
板段31上的螺纹孔与两个安装耳21上的螺纹孔对齐后,插入适配的第一螺
栓22,拧紧螺帽固定,将连接杆30的上端固定于抱箍20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