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框架结作为现代建筑物中的“骨骼”起着重要的作用,钢筋框架能够
将混凝土整体化,因此,能够增加墙体或立柱的支撑和拉伸强度,提高建筑的
抗震能力,在钢筋框架结构架设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筋折弯机将钢筋加工成预
定的形状,将加工后的钢筋按照预定的形状拼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框
架结构,现有的建筑桩框架结构,通常将直径大的带肋钢筋作为支撑立筋垂直
于地面架设,将直径小的环状钢筋围绕在垂直架设支撑立筋周围,并且使用钢
丝,手工将其连接固定,由于需要的连接位置较多,并且垂直架设的支撑立筋
高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增大,尤其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难度
加大,因此,设计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桩框架在架设过程中,由于钢筋之
间捆绑连接的位置多,并且使用钢丝,手工进行逐一捆绑,导致人工劳动强度
增大,架设效率降低,尤其在野外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短缺,工作环境差,
整体架设完成的建筑桩框架又难以运输,因此,需要在野外进行架设,从而增
加现场施工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拉伸连带、立筋、连
筋、安装套和连接柱,顶部连带顶部设有连筋卡槽,所述的连筋卡槽均匀的排
列在顶部连带顶部,连筋卡槽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一侧设有挡耳,顶部连
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柱,顶部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列
在顶部连带的周围,所述的安装套与连筋卡槽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安装套圆周
上分别设有夹紧片和展开口,所述的夹紧片设置在展开口的两侧;拉伸连带内
侧安装有连接柱,拉伸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列在拉
伸连带的周围;立筋底端设有连接弯头,连接弯头顶端设有限位环;连筋包括
第一连筋、第二连筋和第三连筋,所述的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别
安装在连筋卡槽内,所述的第一连筋搭接在第二连筋的顶部,第二连筋搭接在
第三连筋的顶部,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别与拉伸连带相连接,立
筋安装在安装套内,所述的立筋通过夹紧片固定在安装套内,顶部连带通过立
筋与拉伸连带相连接,顶部连带设置在拉伸连带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的深度尺寸为连筋4直径尺寸的3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为U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拉伸连带表面设有网格状的凹槽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套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拉伸连带为锻压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相互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便和携带方便的优点,
通过夹紧片能够将钢筋夹紧在安装套内,因此,便于整体框架的架设,从而降
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架设效率;通过顶部连带上设有卡槽,能够将钢筋夹紧
在卡槽内,便于现场安装时对钢筋进行折弯,通过整体能够进行拆解,因此,
便于野外施工的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顶部连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伸连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连带,101.连筋卡槽,102.安装口,103.挡耳,2.拉伸连带,
3.立筋,301.连接弯头,302.限位环,4.连筋,401.第一连筋,402.第二连筋,
403.第三连筋,5.安装套,501.夹紧片,502.展开口,6.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
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
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
件。
如图1-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顶部连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所提供的拉伸连带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1、拉伸
连带2、立筋3、连筋4、安装套5和连接柱6,顶部连带1顶部设有连筋卡槽
101,所述的连筋卡槽101均匀的排列在顶部连带1顶部,连筋卡槽101顶部设
有安装口102,安装口102一侧设有挡耳103,顶部连带1内侧安装有连接柱6,
顶部连带1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所述的安装套5均匀的排列在顶部连带1的周
围,所述的安装套5与连筋卡槽101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安装套5圆周上分别
设有夹紧片501和展开口502,所述的夹紧片501设置在展开口502的两侧;拉
伸连带2内侧安装有连接柱6,拉伸连带2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所述的安装套
5均匀的排列在拉伸连带2的周围;立筋3底端设有连接弯头301,连接弯头301
顶端设有限位环302;连筋4包括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和第三连筋403,
所述的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安装在连筋卡槽101内,
所述的第一连筋401搭接在第二连筋402的顶部,第二连筋402搭接在第三连
筋403的顶部,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与拉伸连带2
相连接,立筋3安装在安装套5内,所述的立筋3通过夹紧片501固定在安装
套5内,顶部连带1通过立筋3与拉伸连带2相连接,顶部连带1设置在拉伸
连带2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101的深度尺寸为连筋4直径尺寸的3倍,当第一
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之间进行搭接时,能够保证第一连筋401、
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均完全的安装在连筋卡槽101内,并且便于挡耳103
夹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101为U形结构,便于连筋4的安装和固定,
并且能够防止顶部连带1从连筋卡槽101处被撕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1、拉伸连带2表面设有网格状的凹槽结构,当
建筑桩框架整体进行混凝土浇灌时,混凝土包裹在建筑桩框架周围,当混凝土
凝固后与建筑桩框架成为一个整体时,通过网格状的凹槽结构,能够增加顶部
连带1和拉伸连带2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增加顶部连带1和
拉伸连带2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套5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通过安装套5被夹压塑
形变形,能够将立筋3固定在安装套5内,并且利于安装套5与顶部连带1之
间的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1、拉伸连带2为锻压件,能够提高顶部连带1、
拉伸连带2的抗拉强度,并且便于批量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相互交叉设
置,能够在顶部连带1顶部形成网状的连筋结构,当建筑桩整体承受压力时,
能够将压力分散在连筋4上,因此,能够提高建筑桩整体的支撑强度。
具体安装过程,通过展开口502将安装套5分开,将立筋3放入安装套5
内,使用钳子夹压夹紧片501,使立筋3被夹紧固定在安装套5内,并且通过立
筋3将顶部连带1与拉伸连带2相连接,通过限位环302保证每个立筋3的安
装高度一致;将第三连筋403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三连筋403与连筋
卡槽101底部接触,再将第二连筋402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二连筋402
搭接在第三连筋403顶部,并且使第二连筋402与第三连筋403之间的夹角为
60°,最后将第一连筋401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一连筋401搭接在第
二连筋402的顶部,并且使第一连筋401与第二连筋402之间的夹角为60°,
用锤子向下敲打挡耳103使将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
固定在连筋卡槽101内,向下折弯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
使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与拉伸连带2相接触,通过连接
弯头301将架设后的建筑桩框架整体与地基钢筋结构连接,最后将架设好的建
筑桩框架整体进行混凝土灌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
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
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