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55702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35270.7

申请日:

2016.05.24

公开号:

CN205653780U

公开日:

2016.10.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2D 5/34申请日:20160524授权公告日:20161019放弃生效日:20171121|||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34

主分类号:

E02D5/34

申请人:

黄淮学院

发明人:

方前程; 马俊; 商丽; 赵莹; 彭俊杰; 吉俊

地址: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开源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拉伸连带、立筋、连筋、安装套和连接柱,顶部连带顶部设有连筋卡槽,连筋卡槽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一侧设有挡耳,顶部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拉伸连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柱,拉伸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连筋包括第一连筋、第二连筋和第三连筋,顶部连带通过立筋与拉伸连带相连接,顶部连带设置在拉伸连带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便和携带方便的优点,通过夹紧片能够将钢筋夹紧在安装套内,因此,便于整体框架的架设,从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架设效率;通过顶部连带上设有卡槽,能够将钢筋夹紧在卡槽内,便于现场安装时对钢筋进行折弯,通过整体能够进行拆解,因此,便于野外施工的运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拉伸连带、立筋、连筋、安装套
和连接柱,其特征在于,顶部连带顶部设有连筋卡槽,所述的连筋卡槽均匀的
排列在顶部连带顶部,连筋卡槽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一侧设有挡耳,顶部
连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柱,顶部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
列在顶部连带的周围,所述的安装套与连筋卡槽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安装套圆
周上分别设有夹紧片和展开口,所述的夹紧片设置在展开口的两侧;拉伸连带
内侧安装有连接柱,拉伸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列在
拉伸连带的周围;立筋底端设有连接弯头,连接弯头顶端设有限位环;连筋包
括第一连筋、第二连筋和第三连筋,所述的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
别安装在连筋卡槽内,所述的第一连筋搭接在第二连筋的顶部,第二连筋搭接
在第三连筋的顶部,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别与拉伸连带相连接,
立筋安装在安装套内,所述的立筋通过夹紧片固定在安装套内,顶部连带通过
立筋与拉伸连带相连接,顶部连带设置在拉伸连带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筋卡
槽的深度尺寸为连筋4直径尺寸的3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筋卡
槽为U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
带、拉伸连带表面设有网格状的凹槽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套
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
带、拉伸连带为锻压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
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相互交叉设置。

说明书

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框架结作为现代建筑物中的“骨骼”起着重要的作用,钢筋框架能够
将混凝土整体化,因此,能够增加墙体或立柱的支撑和拉伸强度,提高建筑的
抗震能力,在钢筋框架结构架设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筋折弯机将钢筋加工成预
定的形状,将加工后的钢筋按照预定的形状拼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框
架结构,现有的建筑桩框架结构,通常将直径大的带肋钢筋作为支撑立筋垂直
于地面架设,将直径小的环状钢筋围绕在垂直架设支撑立筋周围,并且使用钢
丝,手工将其连接固定,由于需要的连接位置较多,并且垂直架设的支撑立筋
高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增大,尤其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难度
加大,因此,设计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桩框架在架设过程中,由于钢筋之
间捆绑连接的位置多,并且使用钢丝,手工进行逐一捆绑,导致人工劳动强度
增大,架设效率降低,尤其在野外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短缺,工作环境差,
整体架设完成的建筑桩框架又难以运输,因此,需要在野外进行架设,从而增
加现场施工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拉伸连带、立筋、连
筋、安装套和连接柱,顶部连带顶部设有连筋卡槽,所述的连筋卡槽均匀的排
列在顶部连带顶部,连筋卡槽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一侧设有挡耳,顶部连
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柱,顶部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列
在顶部连带的周围,所述的安装套与连筋卡槽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安装套圆周
上分别设有夹紧片和展开口,所述的夹紧片设置在展开口的两侧;拉伸连带内
侧安装有连接柱,拉伸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均匀的排列在拉
伸连带的周围;立筋底端设有连接弯头,连接弯头顶端设有限位环;连筋包括
第一连筋、第二连筋和第三连筋,所述的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别
安装在连筋卡槽内,所述的第一连筋搭接在第二连筋的顶部,第二连筋搭接在
第三连筋的顶部,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分别与拉伸连带相连接,立
筋安装在安装套内,所述的立筋通过夹紧片固定在安装套内,顶部连带通过立
筋与拉伸连带相连接,顶部连带设置在拉伸连带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的深度尺寸为连筋4直径尺寸的3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为U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拉伸连带表面设有网格状的凹槽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套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拉伸连带为锻压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筋、第二连筋、第三连筋相互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便和携带方便的优点,
通过夹紧片能够将钢筋夹紧在安装套内,因此,便于整体框架的架设,从而降
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架设效率;通过顶部连带上设有卡槽,能够将钢筋夹紧
在卡槽内,便于现场安装时对钢筋进行折弯,通过整体能够进行拆解,因此,
便于野外施工的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顶部连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伸连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连带,101.连筋卡槽,102.安装口,103.挡耳,2.拉伸连带,
3.立筋,301.连接弯头,302.限位环,4.连筋,401.第一连筋,402.第二连筋,
403.第三连筋,5.安装套,501.夹紧片,502.展开口,6.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
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
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
件。

如图1-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总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顶部连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所提供的拉伸连带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1、拉伸
连带2、立筋3、连筋4、安装套5和连接柱6,顶部连带1顶部设有连筋卡槽
101,所述的连筋卡槽101均匀的排列在顶部连带1顶部,连筋卡槽101顶部设
有安装口102,安装口102一侧设有挡耳103,顶部连带1内侧安装有连接柱6,
顶部连带1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所述的安装套5均匀的排列在顶部连带1的周
围,所述的安装套5与连筋卡槽101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安装套5圆周上分别
设有夹紧片501和展开口502,所述的夹紧片501设置在展开口502的两侧;拉
伸连带2内侧安装有连接柱6,拉伸连带2外侧安装有安装套5,所述的安装套
5均匀的排列在拉伸连带2的周围;立筋3底端设有连接弯头301,连接弯头301
顶端设有限位环302;连筋4包括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和第三连筋403,
所述的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安装在连筋卡槽101内,
所述的第一连筋401搭接在第二连筋402的顶部,第二连筋402搭接在第三连
筋403的顶部,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与拉伸连带2
相连接,立筋3安装在安装套5内,所述的立筋3通过夹紧片501固定在安装
套5内,顶部连带1通过立筋3与拉伸连带2相连接,顶部连带1设置在拉伸
连带2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101的深度尺寸为连筋4直径尺寸的3倍,当第一
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之间进行搭接时,能够保证第一连筋401、
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均完全的安装在连筋卡槽101内,并且便于挡耳103
夹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筋卡槽101为U形结构,便于连筋4的安装和固定,
并且能够防止顶部连带1从连筋卡槽101处被撕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1、拉伸连带2表面设有网格状的凹槽结构,当
建筑桩框架整体进行混凝土浇灌时,混凝土包裹在建筑桩框架周围,当混凝土
凝固后与建筑桩框架成为一个整体时,通过网格状的凹槽结构,能够增加顶部
连带1和拉伸连带2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增加顶部连带1和
拉伸连带2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套5采用低碳钢材料制成,通过安装套5被夹压塑
形变形,能够将立筋3固定在安装套5内,并且利于安装套5与顶部连带1之
间的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连带1、拉伸连带2为锻压件,能够提高顶部连带1、
拉伸连带2的抗拉强度,并且便于批量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相互交叉设
置,能够在顶部连带1顶部形成网状的连筋结构,当建筑桩整体承受压力时,
能够将压力分散在连筋4上,因此,能够提高建筑桩整体的支撑强度。

具体安装过程,通过展开口502将安装套5分开,将立筋3放入安装套5
内,使用钳子夹压夹紧片501,使立筋3被夹紧固定在安装套5内,并且通过立
筋3将顶部连带1与拉伸连带2相连接,通过限位环302保证每个立筋3的安
装高度一致;将第三连筋403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三连筋403与连筋
卡槽101底部接触,再将第二连筋402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二连筋402
搭接在第三连筋403顶部,并且使第二连筋402与第三连筋403之间的夹角为
60°,最后将第一连筋401安装到连筋卡槽101内,使第一连筋401搭接在第
二连筋402的顶部,并且使第一连筋401与第二连筋402之间的夹角为60°,
用锤子向下敲打挡耳103使将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分别
固定在连筋卡槽101内,向下折弯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
使第一连筋401、第二连筋402、第三连筋403与拉伸连带2相接触,通过连接
弯头301将架设后的建筑桩框架整体与地基钢筋结构连接,最后将架设好的建
筑桩框架整体进行混凝土灌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
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
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桩框架结构,包括顶部连带、拉伸连带、立筋、连筋、安装套和连接柱,顶部连带顶部设有连筋卡槽,连筋卡槽顶部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一侧设有挡耳,顶部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拉伸连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柱,拉伸连带外侧安装有安装套;连筋包括第一连筋、第二连筋和第三连筋,顶部连带通过立筋与拉伸连带相连接,顶部连带设置在拉伸连带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便和携带方便的优点,通过夹紧片能够将钢筋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