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装纵向泄水管以保证下雨时桥梁
的安全,传统的安装方法为使用吊车将泄水管吊装到泄水管安装位置,
人工进行安装,费时费力,安装成本高,且桥梁多为高架结构,人身
安全保障低,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
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其包括:行走系统、
主体框架、起吊系统、操作系统和配重系统,所述主体框架安装在行
走系统上,所述起吊系统、操作系统和配重系统安装在主体框架上,
起吊系统和配重系统位于主体框架的一侧,操作系统位于主体框架的
另一侧,所述操作系统由扶梯和操作平台组成的,操作平台可以收起和
放下,操作系统用于安装桥梁外侧泄水管时,为“L”型,操作系统用
于安装桥梁内侧泄水管时,为“山”字型。
开始工作前,汽车吊先将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吊装就
位,使用前,需进行配重及吊装重量预加载试验,确保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加载试验完成且无安全隐患后,投入使用,在使用时,将泄
水管在桥梁底部对应安装部位存放,通过起吊系统将存放在桥梁底部
的泄水管吊至对应安装位置,人员进入操作系统,并将安全带系在操
作系统的操作平台上,然后由施工人员进行拼装并焊接泄水管固定骨
架,完成该段泄水管安装后,操作人员返回桥面,将可行走桥梁纵向
泄水管安装台车移动至下一安装段落,按上述同样步骤循环继续施工。
优选地,所述行走系统为农用四轮车的车厢底板。
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由等边角钢、槽钢及钢管焊接而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呈矩形。
优选地,所述起吊系统是由一个固定在配重系统边上的电动
提升机、钢丝绳和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定滑轮组成的,用于泄水管起
吊。
优选地,所述配重系统是在主体框架底部加长形成一个可以
堆载的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
安装台车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所述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的结构组成
和工作方式,可在操作时,大大减少人工的使用,且只需要在开始施
工和施工完毕后使用两次吊车辅助施工,节约了机械投入成本,缩短
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安全带的使用,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
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构成的可行走桥梁纵向
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桥梁外侧泄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构成的可行走桥梁纵向
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桥梁内侧泄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行走系统;2-主体框架;3-起吊系统;4-操作系统;5-配重
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
细地描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
本实用新型,并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
况下,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
或者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构成的一
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桥梁外侧泄水管时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
桥梁外侧泄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其由多个部分组成。所述安装车包
括:行走系统1、主体框架2、起吊系统3、操作系统4、配重系统5。
所述行走系统1为农用四轮车的车厢底板,所述主体框架2安装在行
走系统1上,并由10#等边角钢、5#槽钢及直径40mm的钢管焊接而成,
呈矩形,长2.9米,宽1.5米,高0.7米,所述起吊系统3、操作系统4
和配重系统5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起吊系统3和配重系统5位于主
体框架2的一侧,操作系统4位于主体框架2的另一侧,所述起吊系
统3由一个固定在配重系统5边上的起吊重量为500-1000Kg的电动提
升机、钢丝绳和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的定滑轮组成的,所述操作系统4
由一个扶梯和一个操作平台组成,呈“L”型结构,且操作平台可收起,
所述配重系统5是在主体框架2底部加长0.5m形成一个可以堆载的平
台。
实施例2:图2示出了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构成的一
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桥梁内侧泄水管时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可行走桥梁纵向泄水管安装台车用于安装
桥梁内侧泄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其由多个部分组成。所述安装车包
括:行走系统1、主体框架2、起吊系统3、操作系统4、配重系统5。
所述行走系统1为农用四轮车的车厢底板,所述主体框架2安装在行
走系统1上,并由10#等边角钢、5#槽钢及直径40mm的钢管焊接而成,
呈矩形,长2.9米,宽1.5米,高0.7米,所述起吊系统3、操作系统4
和配重系统5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起吊系统3和配重系统5位于主
体框架2的一侧,操作系统4位于主体框架2的另一侧,所述起吊系
统3由一个固定在配重系统5边上的起吊重量为500-1000Kg的电动提
升机、钢丝绳和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的定滑轮组成的,所述操作系统4
由一个扶梯和两个操作平台组成,呈“山”字型结构,且操作平台可
收起,所述配重系统5是在主体框架2底部加长0.5m形成一个可以堆
载的平台。
尽管在上文中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
述,但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原理和范
围内,可以针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配置和细节做出许多修改。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并且权利要求意在涵盖权
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等同物文字意义或范围所包含的全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