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式推土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土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式推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推土机主要使用柴油机或者汽油机,不仅耗能大,而且不环保,污染环境,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节能式推土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节能式推土机,所述节能式推土机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右侧的粉碎装置、位于所述本体上方的太阳能装置、位于所述太阳能装置左侧的照明装置、位于所述照明装置下方的推板装置及位于所述推板装置左侧的清理装置,所述本体上设有位于下表面的第一凹槽、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滚轮、位于内部的空腔、收容于所述空腔内的配重块、位于所述本体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左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握持杆、位于所述握持杆左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二斜杆,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太阳能板、位于左侧的电源、位于所述电源右侧的第二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电源上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泡、位于所述灯泡右侧的第三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二竖杆,所述推板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右侧的滑块、位于所述移动杆左侧的推板、位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第三斜杆及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第四斜杆,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二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刷毛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本体轴转连接,所述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收容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持杆呈长方体,所述握持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斜杆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的左端与所述本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右端与所述握持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本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握持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滚轮上设有若干粉碎齿,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本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太阳能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太阳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电源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灯泡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移动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呈长方体,所述滑块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右表面与所述本体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呈弯曲状,所述移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推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的下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方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推土作业方便,并且可以使用太阳能,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对推板进行清理,防止土壤沉积在上面,并且可以先对地面进行粉碎,然后进行推土作业,简单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包括本体1、位于所述本体1右侧的粉碎装置2、位于所述本体1上方的太阳能装置3、位于所述太阳能装置3左侧的照明装置4、位于所述照明装置4下方的推板装置5及位于所述推板装置5左侧的清理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呈长方体,所述本体1水平放置,所述本体1上设有位于下表面的第一凹槽11、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滚轮12、位于内部的空腔13、收容于所述空腔13内的配重块14、位于所述本体1左侧的第一横杆15、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5上方的第二横杆16、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15上的第一弹簧17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17左侧的第二弹簧18。所述第一凹槽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凹槽11呈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凹槽11自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中且与所述本体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中旋转。所述空腔13呈长方体状,所述空腔13位于所述本体1的内部。所述配重块14呈长方体,所述配重块14收容于所述空腔13内且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5的右端与所述本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5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1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1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16的右端与所述本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6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弹簧17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8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粉碎装置2包括握持杆21、位于所述握持杆21左侧的第一斜杆22、位于所述第一斜杆22下方的第三横杆23、位于所述第三横杆23下方的第一竖杆2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24下方的第一支架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的第二滚轮2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的第二斜杆27。所述握持杆21呈长方体,所述握持杆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斜杆22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22的左端与所述本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2的右端与所述握持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23的左端与所述本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23的右端与所述握持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二凹槽251,所述第二凹槽25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竖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2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2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26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轮26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5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架2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26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251中旋转,所述第二滚轮26上设有若干粉碎齿261,所述粉碎齿26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26上且与所述第二滚轮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27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2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27的下端与所述本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支架25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太阳能装置3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的第一连接杆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方的太阳能板33、位于左侧的电源34、位于所述电源34右侧的第二连接杆35及位于所述电源34上方的第二支架36。所述第一支撑杆3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3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3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支撑杆3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太阳能板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太阳能板3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与所述太阳能板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太阳能板33吸收太阳能。所述电源34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板33与所述电源34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太阳能板33产生的电能存储在电源34中。所述第二连接杆3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35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35的左端与所述电源3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6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6的一端与所述电源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6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照明装置4包括灯泡41、位于所述灯泡41右侧的第三支架42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2上的第二竖杆43。所述第三支架4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2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灯泡41固定连接。所述灯泡41与所述电源34电性连接,使得电源34为灯泡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竖杆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4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板装置5包括第一气缸5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1右侧的第四支架52、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2上方的第五支架53、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1下方的第一推动杆54、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54下方的移动杆55、位于所述移动杆55右侧的滑块56、位于所述移动杆55左侧的推板57、位于所述移动杆55下方的第三斜杆58及位于所述移动杆55上方的第四斜杆59。所述第四支架52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2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2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2上设有固定杆521,所述固定杆521呈倾斜状,所述固定杆521的两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3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3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5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5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5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54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横杆1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54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5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54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杆5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5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6呈长方体,所述滑块56竖直放置,所述移动杆55的右端与所述滑块5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6的右表面与所述本体1的左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滑块56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上端与所述滑块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57呈弯曲状,所述移动杆55的左端与所述推板5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用于推土。所述第三斜杆58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58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5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8的下端与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59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59的下端与推板5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5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5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清理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架6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61上的第二气缸6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2右侧的第二推动杆63、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3上的第三滚轮64、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64上的刷毛6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62下方的第二固定架66。所述第一固定架61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6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第二气缸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6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62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3的右端设有第三凹槽631,所述第三凹槽6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滚轮6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64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滚轮6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631中且与所述第二推动杆6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64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631中旋转。所述刷毛65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64上且与所述第三滚轮6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66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6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6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66上设有方孔661,使得所述第三滚轮64可以穿过。所述推板57顶靠在所述第二固定架66的右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使用时,首先握住握持杆21,移动本实用新型,然后启动第一气缸51,使得第一推动杆54向下移动,使得移动杆55向下移动,使得推板57向下移动,同时使得第一弹簧17与第二弹簧28被压缩,从而对所述移动杆55及滑块56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所述推板57开始进行推土作业。然后使得第二滚轮26旋转,使得粉碎齿261开始对对面进行粉碎,方便下次进行推土。当使用完毕后,使得第一气缸51带动第一推动杆54向上移动,使得推板57向上移动,然后启动第二气缸62,使得第二推动杆63向右移动,使得第三滚轮64穿过方孔661,然后使得第三滚轮64旋转,使得刷毛65对推板57的左表面进行刷洗,防止推板57的左表面上沉积土壤。至此,本实用新型节能式推土机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