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沟.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55448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080774.4

申请日:

2016.01.27

公开号:

CN205617446U

公开日:

2016.10.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31/08; E02D19/18

主分类号:

E02D31/08

申请人:

江苏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国伟; 陈翀; 赵光福; 陈荣节; 孙健; 陈伟姚; 吴彩升; 叶国太; 吴洋

地址: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石门坎102号华鑫大厦11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代理人:

代宇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沟,它包括一圈地连墙(1),该圈地连墙(1)包括两排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和两排沿着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地连墙(1)的底部深度超过减震沟的深度;在地连墙(1)的一半深度的标高处设有沿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部内支撑(2);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的内侧经膨胀螺丝连接有至少一层防震板(3);减震沟的沟底还插接有泄压管(4),泄压管(4)底部比减震沟底部低1米以上,泄压管(4)顶部设有向外的弯头(5),弯头(5)高于地面;减震沟内填满泡沫(6)。该减震沟能避免沟内积水、能大幅度提高深度、使得减震及隔震效果理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减震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圈地连墙(1),该圈地连墙(1)包括两排
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和两排沿着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地
连墙(1)的底部深度超过减震沟的深度;
在地连墙(1)的一半深度的标高处设有沿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部内支撑(2),
相邻的两中部内支撑(2)的间隔也是4~6米;
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的内侧经膨胀螺丝连接有至少
一层防震板(3);
减震沟的沟底还插接有泄压管(4),泄压管(4)底部比减震沟底部低1米以上,泄
压管(4)顶部设有向外的弯头(5),弯头(5)高于地面;减震沟内填满泡沫(6)。

说明书

一种减震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施工防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进行桩基施工时将施工现场与周
边环境隔开以实现减震或防震功能的减震沟。

背景技术

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夯实土体、用冲击锤杂碎岩层、吊车及混凝土罐装车在施工地
面行驶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从施工现场向周边环境传播扩散,
震松周边土体,使得周边土体发生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周边建筑物发生
倾斜,或者导致埋在周边土体中的地下管线发生刚性的断裂破坏,影响周边管线和周边
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一些重大项目的地下管道如煤气管道的连接部位是采用胶粘
连接在一起的,振动会使得上述管道的粘结处发生松动,导致管道泄漏,使得管道无法
正常使用,而且污染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减小桩基施工产生的振动对周边建筑物及管线造成的影响,一般会在施工工地
与周边被保护的目标之间设置一定深度和一定宽度的减震沟。其常规做法就是打两排钢
板桩,再在中间挖空一定深度;或者仅打一排钢板桩、挖沟填砂;甚至不打钢板桩,只
挖沟填砂,更有甚者,只挖沟连砂都不填。

上述现有技术的减震沟存在以下弊端:一、沟内容易积水,而振动产生的纵波是能
通过液体传播的,沟积水后自然起不到减震或隔震的效果;二、上述的减震沟无内部支
撑体系,挖的太深就可能造成坍塌,而如果要起到减震或隔震效果往往要求沟的深度达
到被保护目标物深度的2倍以上,现有技术的沟深度有限,客观上达不到减震、隔震的
要求;三、上述减震沟内部结构过于简单,仅仅挖空一道槽,靠槽内的空气或填砂减震,
而振动的纵波能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故现有技术的减震沟作用不明显,减震效
果很不理想;四、从施工现场向外传播振动的途径还有一种,即施工现场及周边建筑物、
地下管线的下方还存在地下水,振动的纵波会顺着地下水系统以水为介质向外传播,由
于该传播途径位置很低,故这部分振动很难被消减和隔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避免沟内积水、能大幅度提高深度、能使
得减震及隔震效果理想的一种减震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沟,它包括一圈地连墙,该圈地连墙
包括两排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和两排沿着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地
连墙的底部深度超过减震沟的深度;

在地连墙的一半深度的标高处设有沿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部内支撑,相邻的两
中部内支撑的间隔也是4~6米;

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的内侧经膨胀螺丝连接有至少一层
防震板;

减震沟的沟底还插接有泄压管,泄压管底部比减震沟底部低1米以上,泄压管顶部
设有向外的弯头,弯头高于地面;减震沟内填满泡沫。

施工本实用新型减震沟的方法为:先打好一圈地连墙作为减震沟的轮廓,然后下挖
直至到达地连墙深度的一半,浇筑中部内支撑混凝土,再一直下挖到沟底,随后在靠近
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内侧用膨胀螺丝固定防震板,再将泄
压管插入减震沟底部,最后,将减震沟内填入泡沫。

采用以上结构的一种减震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该减震沟外侧铺设了一圈地连墙,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防止外部的水渗入减
震沟内,这样,在隔绝了外部进水的前提下,减震沟内部的水会很快从沟底渗走,这就
避免了减震沟积水,阻断了振动的纵波经减震沟内的积水向外传播,从而提高减震及隔
震效果;二、该减震沟的一圈地连墙和中部内支撑共同构成了整体式的支撑体系,该整
体式支撑体系能有效支撑土体的侧压力,避免坍塌,故其深度可以大幅度增大,确保减
震沟的深度达到被保护目标如建筑物地下基础及地下管线深度的两倍以上,进一步确保
了被保护物的减震和隔震效果;三、在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的沿长度方向布设的地连
墙的内侧均固定有一层到两层的防震板,防震板对振动的纵波有反射作用,减少了向被
保护目标传播的纵波,进一步加强了减震和隔震效果;四、减震沟内填充有泡沫,而泡
沫对纵波起到漫反射的作用,使得原本整齐统一地朝向被保护目标传播的振动被分散成
向各个方向无规律传播的振动,更进一步减少了向被保护目标传播的振动,又更进一步
提高了减震和隔震效果,而且泡沫本身材料便宜,成本也低;五、当振动经地下水系统
向外传播时,会随着地下水从泄压管向上泄掉,这样,现有技术无法消除的沿着地下水
向保护目标传播的这部分振动就被释放掉了,故还进一步的提高了减震和隔震效果,而
且,泄压管排出的水会顺着弯头流到减震沟的一圈地连墙的外侧,不会滞留在沟里,不
会降低减震和隔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沟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地连墙,2、中部内支撑,3、防震板,4、泄压管,5、弯头,6、泡
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沟,它包括一圈地连墙1,地连墙1就是地
下连续墙的简称。该圈地连墙1包括两排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和两排沿着
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上述四排地连墙1首尾连接一圈,构成了该减震沟的轮
廓。地连墙1的底部深度超过减震沟的深度。

在地连墙1的一半深度的标高处设有沿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部内支撑2,相邻的
两中部内支撑2的间隔也是4~6米。每根中部内支撑5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沿减震沟长度
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连接。

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的内侧经膨胀螺丝连接有至少一
层防震板3;也就是说,该地连墙1的内侧连接有一层或两层防震板6。每层防震板6的
厚度为5~10cm。

减震沟的沟底还插接有泄压管4,泄压管4底部比减震沟底部低1米以上,泄压管4
顶部设有向外也就是远离施工现场的方向的弯头5,弯头5高于地面且弯头5的出口位于
地连墙1的外侧。减震沟内填满泡沫6。

一种减震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减震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减震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减震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震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沟,它包括一圈地连墙(1),该圈地连墙(1)包括两排沿减震沟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和两排沿着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地连墙(1)的底部深度超过减震沟的深度;在地连墙(1)的一半深度的标高处设有沿减震沟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部内支撑(2);靠近施工现场的那一排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地连墙(1)的内侧经膨胀螺丝连接有至少一层防震板(3);减震沟的沟底还插接有泄压管(4),泄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