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篷架顶部架杆及凉篷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凉篷架顶部架杆及凉篷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凉篷架顶部架杆,如图1和图2,包括一顶座10’和若干组顶篷杆组20’。该每
一顶篷杆组20’都包括第一顶篷杆21’和第二顶篷杆22’,该第一顶篷杆21’一端转动连接在
顶座10’,该第二顶篷杆22’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顶篷杆21’另一端。该第一顶篷杆21’和第
二顶篷杆22’需要通过一个转动关节30’进行转动连接,通过限制第一顶篷杆21’、第二顶篷
杆22’相对转动关节30’的最大展开角度实现上述的限转功能。它存在有如下不足:1、第一
顶篷杆21’和转动关节30’连接至少需要一根螺钉,该第二顶篷杆22’和转动关节30’连接也
至少需要一根螺钉,因此每组顶篷杆组20’都需要配置一个转动关节和两个螺钉,用料多,
装配时间长,生产成本高,不环保;2、转动关节30’一般采用塑胶制造,塑胶存在断裂可能,
导致使用寿命缩短,降低连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凉篷架顶部架杆及凉篷架,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凉篷架顶部架
杆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凉篷架顶部架杆,包括一顶座(10)和若干组顶篷杆组(20),该顶篷杆组(20)包括
第一顶篷杆(21)和第二顶篷杆(22),该第一顶篷杆(21)一端转动连接在顶座(10),该第二
顶篷杆(22)一端和第一顶篷杆(21)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二顶篷杆(22)一端和第一顶篷杆
(21)另一端并排靠接,另配设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穿过第一顶篷杆(21)另一端部和第二
顶篷杆(22)一端部以将它们能转动连接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顶座(10)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顶篷杆(21)最大展开角度的限位
结构(30)。
一实施例之中:该顶座(10)具有若干个环形间隔布置的连接槽(11),该连接槽
(11)开口朝外朝下设置且连接槽(11)顶部设有限转部(31),该第一顶篷杆(21)一端转动连
接在连接槽(11)内,通过限转部(31)顶抵在第一顶篷杆(21)之上以限制第一顶篷杆(21)向
上最大转动角度,该限转部(31)构成限位结构(30)或限位结构(30)的部分。
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槽(11)具有间隔的两槽壁(313),该限转部(31)包括一固接
两槽壁(313)的固接部(311)和一由固接部分(311)顶边缘向下延伸的顶抵部(312),通过顶
抵部(312)顶抵在第一顶篷杆(21)之上以限制第一顶篷杆(21)向上最大转动角度。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顶篷杆(21)相对顶座(11)的转动轴线位于该对应的连接槽
(11)的顶抵部(312)之下,位于顶抵部(312)之内。
一实施例之中:该顶抵部(312)和两槽壁(313)固接。
一实施例之中:该顶座(10)具有一中部(12),该中部(12)之外环面环形间隔固设
有若干对耳板,该每对耳板之间构成上述的连接槽(11)。
一实施例之中:该中部(12)顶部固设有一盖板(13),该盖板(13)还固接在耳板之
上,该盖板(13)之对应连接槽(11)的部分构成限转部(31)或限转部(31)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包括上述的凉篷架顶部架杆的凉篷架,还包括若干立柱(40),该立柱(40)顶
部固设有固座(41),该立柱(40)上滑接有滑座(42);该相邻的两立柱(40)之间连接有剪叉
式机构(50),该剪叉式机构(50)的四个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相邻的两立柱(40)的固座(41)
和滑座(42);该若干第二顶篷杆(22)的另一端分别枢接在若干立柱(40)的固座(41),该滑
座(42)上转动连接有支杆(43),该支杆(43)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顶篷杆(22)。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顶篷杆和第二顶篷杆只通过一根枢轴连接,节省了另一根枢轴和转动关节,
成本低,连接强度高,装配成本低。
由于在顶座上设有限位结构,通过顶座的限位结构限制第一顶篷杆最大展开角
度,该最大展开角度是指帐篷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顶篷杆所处的角度,因此无需在每篷
杆组的第一顶篷杆和第二顶篷杆之间设置限位结构,能减少用料,简化装配,简化结构,降
低成本,提高强度。
通过枢轴穿过第一顶篷杆另一端部和第二顶篷杆一端部将二者能转动连接在一
起,只需一根螺钉或铆钉或枢轴即可将二者转动连接在一起,无需转动关节,减少用料,简
化装配,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强度。
通过限转部顶抵在第一顶篷杆之上以限制第一顶篷杆向上最大转动角度,该限转
部构成限位结构或限位结构的部分,结构简单,限位牢固可靠,方便转动,方便展开或收折。
限转部包括一固接在两槽壁之间的固接部和一由固接部分顶边缘向下延伸的顶
抵部,限位效果好。
顶抵部和两槽壁固接,顶座强度高。
盖板之对应连接槽的部分构成限转部或限转部的部分,顶座强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凉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图1的A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凉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凉篷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3至图6,凉篷架顶部架杆,包括一顶座10和若干组顶篷杆组20,该组数如
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八个等。该顶篷杆组20都包括第一顶篷杆21和第二顶篷杆22,该
第一顶篷杆21一端转动连接在顶座10,该第二顶篷杆22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顶篷杆21另一
端;该顶座10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顶篷杆21最大展开角度的限位结构30,以使凉篷架维持
在展开状态,如图所示最大展开角度如为B,B小于90度,则相对应的两第一顶篷杆21最大展
开角度为A,A=2B,A小于180度。
本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顶篷杆21和第二顶篷杆22之间连接结构为:另配设第一枢
轴23,该第一顶篷杆21另一端部和第二顶篷杆22一端部并排靠接,该第一枢轴穿过第一顶
篷杆21另一端部和第二顶篷杆22一端部,以将二者转动连接在一起,该第一枢轴如为螺杆
配合螺母,或,铆钉等。
该顶座10具有一中部12,该中部12之外环面环形间隔固设有若干对耳板,该耳板
对数和顶篷杆组数适配,该每对耳板之间构成一连接槽11,该若干个连接槽11环形间隔布
置,该连接槽11开口朝外朝下设置且连接槽11具有间隔的两槽壁313,该两槽壁为该对耳板
之相面向的侧面,使得第一顶篷杆能自收折状态自下往上转动实现打开,能自上往下转动
实现收折。该连接槽11顶部设有限转部31,该限转部31包括一固接两槽壁313的固接部311
和一由固接部分311顶边缘向下延伸的顶抵部312,该顶抵部312和两槽壁313朝外的槽口边
缘固接。该第一顶篷杆21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槽11内,该转动连接如配设第二枢轴111穿过
两耳板和第一顶篷杆21一端以将二者转动连接在一起。通过限转部31的顶抵部312顶抵在
第一顶篷杆21之上以限制第一顶篷杆21向上最大转动角度,该限转部31构成限位结构30或
限位结构30的部分。而且,该第一顶篷杆21相对顶座11的转动轴线位于该对应的连接槽11
的顶抵部312之下,位于顶抵部312之内,该之内是指俯视投影图中转动轴线位于顶抵部312
和中部之间。最好,该中部12顶部固设有一盖板13,该盖板13还固接在耳板之上,该盖板13
之对应连接槽11的部分构成限转部31或限转部31的部分,为了增强第一顶篷杆的支撑强
度,增强限位强度,第一顶篷杆一端末端插设堵头211,该第二枢轴穿过堵头。
一种包括上述的凉篷架顶部架杆的凉篷架,还包括若干立柱40,该立柱40与顶篷
杆组数适配,该立柱40顶部固设有固座41,该立柱40上滑接有滑座42;该每相邻的两立柱40
之间都连接有剪叉式机构50,该剪叉式机构50的四个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相邻的两立柱40
的固座41和滑座42,剪叉式机构50包括至少两组包括两中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杆的剪刀组连
杆,该些剪刀组连杆串联布置,每相邻的两对应的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一起;该若干第二
顶篷杆22的另一端分别枢接在若干立柱40的固座41,该每一滑座42上转动连接有支杆43,
该支杆43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顶篷杆22。该立柱、剪叉式机构、支杆能结构可直接
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
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