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轮快速安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吊轮的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滑门的吊轮、既可以快速安装,并且兼具安全的固定装置机构。
背景技术
将门板固定在门框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以铰链固定最为常见外,利用滑轮及滑轨固定机构而使门板能横向移动开启或关闭也非常普遍。而在利用滑轮及滑轨使门板横向移动的方法中,门框的底侧及顶侧分别设有一组滑轨,门板的底侧及顶侧分别设有一滑轮组及一吊轮组,使滑轮组及吊轮组分别在两滑轨中滑动,因此门板可以横向移动。
其中吊轮组具体的安装方法,是将滑轨先设置在门框内或者是墙壁上,然后将吊轮组放入滑轨内,最后才将设有固定座的门板与吊轮组嵌合。然而,现有的固定座是从吊轮组的横向一侧面嵌合进吊轮组中,但是当横向推动门板以使固定座与吊轮组嵌合时,吊轮组也会跟着在滑轨上横向移动,反而不易将门板与吊轮组嵌合。
鉴于此,提供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吊轮快速安全固定装置,其用以安全地嵌合一吊轮组并固定门板。其中,该吊轮组具有一固定栓。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吊轮快速固定安全装置具有:
一固定座,其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位于该固定座的顶面,并用以嵌合该吊轮组;该凹槽形成有一开口,其位于该固定座的长边;
一枢轴,其直立地设置于该固定座;
一定位片,其设置于该固定座,并能以该枢轴为转轴枢转;该定位片的一侧边突出形成有一推抵部,其选择性地位于该凹槽的上方;
一卡掣块,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并选择性地抵靠该定位片的侧边或底面;以及
一弹性元件,其设置于该固定座,并向上推抵该卡掣块;
当该凹槽嵌合该吊轮组的该固定栓前,该推抵部位于该凹槽的上方,且该卡掣块抵靠该定位片的底面;当该凹槽嵌合该固定栓后,该推抵部枢转离开该凹槽的上方,且该卡掣块抵靠于该定位片的侧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座凹槽的开口是位于固定座的长边上,而固定座的长边又平行于门板及吊轮组的移动方向,因此在将门板安装在吊轮组上时,是推动门板朝垂直固定座长边的方向移动,使固定座的凹槽嵌合于吊轮组。换言之,固定座嵌合吊轮组的方向垂直于吊轮组的移动方向。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安装门板时,是推动门板朝平行门板及吊轮组的移动方向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在安装门板时不会将吊轮组推开,而可顺利安全地嵌合在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门板及吊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吊轮的固定栓结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门板及吊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轮快速安全固定装置(以下简称为固定装置),其用以嵌合一吊轮组A。吊轮快速安全固定装置具有一固定座10、一枢轴20、一定位片30、一卡掣块40以及一弹性元件50(图4示出)。吊轮组A具有一固定栓A1及一滑轮部A2,而固定栓A1凸出形成有一上卡合部A11及一下卡合部A12,上卡合部A11与下卡合部A12间隔设置。
接着请参考图3至图6。固定座10形成有一凹槽11、一止挡块12及一容置槽13。凹槽11用以嵌合固定栓A1。凹槽11位于固定座10的顶面,并形成有一开口111,开口111位于固定座10的长边。凹槽11的宽度由开口111向内渐小,因此组装时即使固定栓A1没有完全的正对凹槽11,仍可沿开口111的边 缘滑进凹槽11内。
请一并参考图7,凹槽11还形成有一外凸缘112及一内凹缘113。外凸缘112位于凹槽11的上缘,而内凹缘113位于外凸缘112的下方。具体而言,凹槽11在于内凹缘113间的宽度大于外凸缘112间的宽度。
止挡块12位于固定座10的上侧面,且定位片30选择性地抵靠于止挡块12。容置槽13的开口朝上,并用以容置卡掣块40及弹性元件50。
如图3及图4所示,枢轴20直立地设置于固定座10,而定位片30设置于固定座10并能以枢轴20为转轴枢转。具体而言,定位片30具有一近端边31及一远端边32,且定位片30形成有一凹部33、一推抵部34及一勾扣部35。近端边31与枢轴20的距离小于远端边32与枢轴20的距离。凹部33形成于定位片30的底面,且位于枢轴20与远端边32间。
推抵部34突出形成于定位片30的一侧边,并选择性地位于凹槽11的上方,且在本实施例中推抵部34更可选择性地抵靠于止挡块12。请一并参考图6及图7,勾扣部35突出成形于定位片30的一侧边,并选择性地勾扣吊轮组A的固定栓A1。具体而言,勾扣部35具有一缺口351,缺口351选择性地容置固定栓A1以勾扣吊轮组A。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卡掣块40可在容置槽13内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10,并选择性地抵靠定位片30的侧边或底面。在本实施例中,卡掣块40选择性地抵靠近端边31或定位片30的底面。换言之,当卡掣块40抵靠定位片30的底面时,是抵靠于定位片30位于远端边32与枢轴20间的底面。
具体而言,卡掣块40形成有一斜顶面41及一平侧面42。斜顶面41可为一曲面、一球面或一平斜,且朝向与定位片30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定位片30凹部33的形状可对应斜顶面41的形状,且凹部33选择性地容置斜顶面41,而斜顶面41选择性地向上抵靠于定位片30底面的凹部33。平侧面42位于斜顶面41的下方,并与近端边31所形成的端面平行,而平侧面42选择性地抵靠于近端边31的端面。
接着参考图3至图5。弹性元件50设置于固定座10并容置于容置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0可为一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弹性元件50的一端连接固定座10的容置槽13内,另一端连接卡掣块40,并向上推抵卡掣块40。
接着请参考图1至图3。在将门板B与吊轮组A嵌合时,首先将本实用新 型的固定装置固设在门板B上,例如以固定螺丝C锁附在门板B上的凹槽内,且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凹槽11开口111的方向垂直于门板B。换言之,固定座10的长边平行于门板B及吊轮组A的移动方向。此时,吊轮组A已位于滑轨D内,但吊轮组A的固定栓A1自滑轨D内伸出。
接着,将门板B倾斜一角度并将门板B的下边放置在地面或者是门框上,再将固定栓A1对准凹槽11接近开口111的中心位置,然后将门板B朝垂直固定座10长边的方向动转并将门板B推成直立后,固定栓A1即会嵌合进入凹槽11内。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依定位片30枢转的位置可定义一备用状态及一嵌合状态。如图3所示,当固定装置的凹槽11嵌合吊轮组A前为该备用状态,此时定位片30的推抵部34位于凹槽11上方,且定位片30将卡掣块40压到固定座10内,并使弹性元件50蓄积弹力。换言之,此时卡掣块40的斜顶面41向上抵靠于定位片30的底面的凹部33,使定位片30不易枢转而保持于该备用状态。
当将门板B推成直立,而使固定栓A1嵌合凹槽11的过程中,由于凹槽11的开口111的宽度大于凹槽11内部的宽度,若固定栓A1的位置没有正对着凹槽11,固定栓A1会先沿着开口111移动至正对凹槽11的位置,然后推抵定位片30的推抵部34并使定位片30枢转。接着,固定栓A1即进入凹槽11内而与凹槽11嵌合。
另外,由于,门板B往往过于笨重而无法一人完成安装,因此安装前可在门板B下方放置一杠杆机构,以帮助安装者将门板B推至预定位置。而门板B通常高于安装者的身高,也导致安装者无法确定吊轮组A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位置而难以安装。此时,可在邻近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凹槽11的门板B上贴上指示凹槽11中心固定线的标签B1(如图1所示),而在安装门板B时只要先将吊轮组A上的固定栓A1的中心移动至标签附近即可确保凹槽11与固定栓A1可以快速安全的嵌合。
请一并参考图6。定位片30枢转后凹槽11即可嵌合吊轮组A,此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即处于该嵌合状态。在该嵌合状态时,定位片30的推抵部34枢转离开凹槽11的上方,并抵靠于止挡部13而无法继续枢转,但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定位片30上其他部位抵靠止挡部13来防止定位片30继续枢转。 同时,卡掣块40不受定位片30压制而被弹性元件50向上推出并抵靠于定位片30的近端边31,使定位片30无法枢转回来而保持于该嵌合状态,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快速且安全地与吊轮组A固定。
具体而言,当定位片30转动后,只要斜顶面41脱离定位片30的底面,弹性元件50即可向上推动卡掣块40,使卡掣块40的平侧面42露出并抵靠于近端边31的端面,以防止定位片30反向枢转而再次将卡掣块40压下。
此外,在该嵌合状态时,固定栓A1凸出的下卡合部A12卡合在凹槽11的外凸缘112下方,勾扣部35位于凹槽11的正上方并邻近于凹槽11的开口111处,因此固定栓A1被嵌合在凹槽11的外凸缘112及勾扣部35内,而无法主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另一方面,在该嵌合状态时,外凸缘112及勾扣部35位于固定栓A1的上卡合部A11及下卡合部A12间,可避免门板B晃动。
综上所述,固定栓A1嵌合在凹槽11内时,固定座10的勾扣部35以及推抵部34接受到固定栓A1的抵顶后则立刻会将固定栓A1牢牢的扣紧在凹槽11内,而此时定位片30上的钩扣部35会同时钩扣住固定栓A1上的上卡合部A11以及下卡合部A12。当定位片30完全钩扣住固定栓A1后,卡掣块40将会立刻自容置槽13内弹跳出来抵顶住定位片30的近端边31,以确保固定装置不会因为遭受任何外力的撞击导致门板B自轨道上跌落下来,以保障消费者在使用上的安全性。而若要将门板B拆卸时,只要将卡掣块40向下压即可快速安全的将门板B与吊轮组分离。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10凹槽11开口111是位于固定座10的长边上,而固定座10的长边又平行于门板B及吊轮组A的移动方向,因此在将门板B通过吊轮快速安全固定装置安装在吊轮组A上时,是推动门板B朝垂直固定座10长边的方向移动,使固定座10的凹槽11嵌合于吊轮组A。换言之,固定座10嵌合吊轮组A的方向垂直于吊轮组A的移动方向,因此嵌合时不会将吊轮组A上设置的固定栓A1推开,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可达到安装施工简易快速又兼具安全稳固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 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