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55396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7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03227.4

申请日:

2012.08.24

公开号:

CN103087442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L 27/06申请公布日:201305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27/06申请日:20120824|||公开

IPC分类号:

C08L27/06; C08K13/02; C08K3/16; C08K5/57; C08F114/06

主分类号:

C08L27/06

申请人:

苏州宝津塑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培君

地址:

215431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闸南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徐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试验,研究了聚合体系中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物料,将其加入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料温105℃后,放入低速混合机中,至料温40~50℃,放料待用;
物料塑化:物料在Brabender塑化仪上压片,把塑化好的物料迅速放入压机,压制成所需片材,保压、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裁剪成50 mm×50 mm 的方片待测试。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VC的基本配方:PVC树脂,100.0;有机锡TM‑181,1.0~2.0;DOP,0~10.0;AC ‑ 316A,0~1.0;颜料,适量。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工艺:检查设备气密性,喷涂防粘釜剂,抽真空,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抽真空排除釜内氧气,加入氯乙烯单体,搅拌10 min左右,升温到所需聚合温度开始聚合,1.5 h后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达到规定压降后加入终止剂,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放料,离心,干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试聚合试验配方:氯乙烯单体,2700.0 g;去离子水,3790.0 g;引发剂,9.00~10.00 g;分散剂1,20.00~25.00 g;分散剂2,8.000~10.000 g;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 g;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 g;终止剂,3.000~5.000 g;FeCl3,变量。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化学药品性能、耐腐蚀性和难燃性,广泛用于生产建筑用管材、板材及薄膜、人造革、电线电缆等,是能耗低、成本低、用途广的大宗通用塑料。近几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行业发展迅猛,新建、扩建项目纷纷上马,产能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但各企业生产的聚氯乙烯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透明制品,有些企业生产的聚氯乙烯不能满足要求。 
据有关资料介绍可知,原料及各种助剂(如氯乙烯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等) 中含有的Fe3+会对聚合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 ①延长诱导期,减缓反应速度;②使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变差,产品带色;③Fe2+会与过氧化物引发剂反应,消耗部分引发剂,延长聚合时间。因此,在实际生产和试验中,应严格控制Fe3+的含量。为了考察Fe3+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发明进行了破坏性试验,在聚氯乙烯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铁,考察聚合后聚氯乙烯的基本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试验,研究了聚合体系中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 
1.      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样的制备工艺为: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物料,将其加入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料温105℃后,放入低速混合机中,至料温40~50℃,放料待用。物料塑化:物料在Brabender塑化仪上压片,把塑化好的物料迅速放入压机,压制成所需片材,保压、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裁剪成50 mm×50 mm 的方片待测试。 
2.      步骤1所述的PVC的基本配方:PVC树脂,100.0;有机锡TM‑181,1.0~2.0;DOP,0~10.0;AC ‑ 316A,0~1.0;颜料,适量。 
3.      步骤1所述的聚合工艺:检查设备气密性,喷涂防粘釜剂,抽真空,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抽真空排除釜内氧气,加入氯乙烯单体,搅拌10 min左右,升温到所需聚合温度开始聚合,1.5 h后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达到规定压降后加入终止剂,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放料,离心,干燥。 
4.      步骤3所述的小试聚合试验配方(g):氯乙烯单体,2700.0;去离子水,3790.0;引发剂,9.00~10.00;分散剂1,20.00~25.00;分散剂2,8.000~10.000;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终止剂,3.000~5.000;FeCl3,变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步骤3所述的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合反应时间和转化率影响不大。 
步骤3所述的氯乙烯小试聚合体系中加入Fe3+明显影响了聚氯乙烯性能,增塑剂吸收量减小,白度和老化白度变差,分子质量略有增加,粒径变大,粒度分布变宽。 
步骤3所述的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影响较大,透光率变差,黄色指数大幅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过程性能的影响,在氯乙烯小试聚合试验中加入FeCl3溶液,考察聚合体系中分别加入m(Fe3+):m(VCM) 为0、3、6、9 mg/kg的Fe3+对聚合反应水浴温度、聚合温度、聚合压降、聚合时间、转化率等的影响。VCM悬浮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通过其放热曲线可以掌握反应进程、反应强度及反应过程中物料的变化情况,而水浴温度曲线能够间接反应聚合放热过程。小试聚合中反应水浴温度曲线、聚合温度曲线和聚合釜内压力曲线都比较平稳,说明加入试验量的Fe3+后聚合反应平稳。Fe3+含量对聚合时间和转化率的影响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合反应时间和转化率影响不大。 
表1 Fe3+含量对聚合时间和转化率的影响 m(Fe3+):m(VCM)/mg/kg聚合时间/ min转化率/%031085.9331287.6632286.9931686.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在氯乙烯聚合体系中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合反应过程影响不大,但对氯乙烯小试聚合产品部分性能影响较大,见表2。
 从表2可知,树脂外观有明显的变化,当聚合体系中加入m(Fe3+):m(VCM) 为6 mg/kg时树脂的颜色发暗,当m(Fe3+):m(VCM)为9 mg/kg时,树脂的颜色呈微黄色;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密度没有影响,但其增塑剂吸收量、白度、老化白度随Fe3+加入量的增多呈下降的趋势;数均分子质量和重均分子质量随Fe3+加入量的增多逐渐增大,当m(Fe3+):m(VCM)为6 mg/kg时树脂的分子质量有一较大值,分子质量分布指数没有变化;个数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指数随Fe3+加入量的增多逐渐增大。 
表2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树脂性能影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影响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因素很多,如聚氯乙烯、各种助剂的质量,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等,其中聚氯乙烯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制品的透光率、雾度、黄色指数等。一般选择聚合度为700~800、老化白度高、热稳定性能好的聚氯乙烯。笔者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加入试验量Fe3+的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 中可知,随着聚合体系中Fe3+含量的增加,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透光率逐渐下降,雾度变化不大,但黄色指数增加的幅度很大。 
表3 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 m(Fe3+):m(VCM) / mg/ kg透光率/ %雾度/ %黄色指数089.25.25.3388.35.97.5687.65.310.4986.45.514.5

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FESUP3/SUP作为PVC助剂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74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CN103087442A*CN103087442A*(21)申请号 201210303227.4(22)申请日 2012.08.24C08L 27/06(2006.01)C08K 13/02(2006.01)C08K 3/16(2006.01)C08K 5/57(2006.01)C08F 114/06(2006.01)(71)申请人苏州宝津塑业有限公司地址 215431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闸南工业园区(72)发明人徐培君(74)专利代理机构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代理人徐蓓(54) 发明名称一种。

2、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试验,研究了聚合体系中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7442 ACN 103087442 A1/1页21.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物料,将其加入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料温105后,放入低速混合机中,至料温4050,放料待用;物料塑化。

3、:物料在Brabender塑化仪上压片,把塑化好的物料迅速放入压机,压制成所需片材,保压、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裁剪成50 mm50 mm 的方片待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VC的基本配方:PVC树脂,100.0;有机锡TM-181,1.02.0;DOP,010.0;AC - 316A,01.0;颜料,适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工艺:检查设备气密性,喷涂防粘釜剂,抽真空,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抽真空排除釜内氧气,加入氯乙烯单体,搅拌10 min左右,升温到所需聚合温度开始聚合,1.5 h后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达到规定压降。

4、后加入终止剂,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放料,离心,干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试聚合试验配方:氯乙烯单体,2700.0 g;去离子水,3790.0 g;引发剂,9.0010.00 g;分散剂1,20.0025.00 g;分散剂2,8.00010.000 g;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 g;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 g;终止剂,3.0005.000 g;FeCl3,变量。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87442 A1/3页3一种利用 Fe3+作为 PVC 助剂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5、0002 聚氯乙烯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化学药品性能、耐腐蚀性和难燃性,广泛用于生产建筑用管材、板材及薄膜、人造革、电线电缆等,是能耗低、成本低、用途广的大宗通用塑料。近几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行业发展迅猛,新建、扩建项目纷纷上马,产能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但各企业生产的聚氯乙烯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透明制品,有些企业生产的聚氯乙烯不能满足要求。 0003 据有关资料介绍可知,原料及各种助剂(如氯乙烯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等) 中含有的Fe3+会对聚合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 延长诱导期,减缓反应速度;使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变差,产品带色;Fe2+会与过氧化物引发剂反应,消耗部分引发剂。

6、,延长聚合时间。因此,在实际生产和试验中,应严格控制Fe3+的含量。为了考察Fe3+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发明进行了破坏性试验,在聚氯乙烯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铁,考察聚合后聚氯乙烯的基本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试验,研究了聚合体系中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和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 0005 1.一种利用Fe3+作为PVC助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样的制备工艺为: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物料,将其加入混合机中,高速混合至料温105后,放入低速混合机中,至料温4050。

7、,放料待用。物料塑化:物料在Brabender塑化仪上压片,把塑化好的物料迅速放入压机,压制成所需片材,保压、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裁剪成50 mm50 mm 的方片待测试。 0006 2.步骤1所述的PVC的基本配方:PVC树脂,100.0;有机锡TM-181,1.02.0;DOP,010.0;AC - 316A,01.0;颜料,适量。 0007 3.步骤1所述的聚合工艺:检查设备气密性,喷涂防粘釜剂,抽真空,加入去离子水、引发剂、分散剂、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抽真空排除釜内氧气,加入氯乙烯单体,搅拌10 min左右,升温到所需聚合温度开始聚合,1.5 h后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达到规定压降后加。

8、入终止剂,回收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放料,离心,干燥。 0008 4.步骤3所述的小试聚合试验配方(g):氯乙烯单体,2700.0;去离子水,3790.0;引发剂,9.0010.00;分散剂1,20.0025.00;分散剂2,8.00010.000;第1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第2次加入链转移剂,1.0002.000;终止剂,3.0005.000;FeCl3,变量。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步骤3所述的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合反应时间和转化说 明 书CN 103087442 A2/3页4率影响不大。 0010 步骤3所述的氯乙烯小试聚合体系中加入Fe3+明显影响了聚氯乙烯。

9、性能,增塑剂吸收量减小,白度和老化白度变差,分子质量略有增加,粒径变大,粒度分布变宽。 0011 步骤3所述的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影响较大,透光率变差,黄色指数大幅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13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的小试聚合过程性能的影响,在氯乙烯小试聚合试验中加入FeCl3溶液,考察聚合体系中分别加入m(Fe3+):m(VCM) 为0、3、6、9 mg/kg的Fe3+对聚合反应水浴温度、聚合温度、聚合压降、聚合时间、转化率等的影响。VCM悬浮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通过其放热曲线可以掌握反应进程、。

10、反应强度及反应过程中物料的变化情况,而水浴温度曲线能够间接反应聚合放热过程。小试聚合中反应水浴温度曲线、聚合温度曲线和聚合釜内压力曲线都比较平稳,说明加入试验量的Fe3+后聚合反应平稳。Fe3+含量对聚合时间和转化率的影响见表1。0014 从表1中可以看出,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合反应时间和转化率影响不大。 0015 表1 Fe3+含量对聚合时间和转化率的影响 m(Fe3+):m(VCM)/mg/kg聚合时间/min转化率/%0 310 85.93 312 87.66 322 86.99 316 86.3实施例2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在氯乙烯聚合体系中加入试验量的Fe。

11、3+对聚合反应过程影响不大,但对氯乙烯小试聚合产品部分性能影响较大,见表2。0016 从表2可知,树脂外观有明显的变化,当聚合体系中加入m(Fe3+):m(VCM) 为6 mg/kg时树脂的颜色发暗,当m(Fe3+):m(VCM)为9 mg/kg时,树脂的颜色呈微黄色;加入试验量的Fe3+对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密度没有影响,但其增塑剂吸收量、白度、老化白度随Fe3+加入量的增多呈下降的趋势;数均分子质量和重均分子质量随Fe3+加入量的增多逐渐增大,当m(Fe3+):m(VCM)为6 mg/kg时树脂的分子质量有一较大值,分子质量分布指数没有变化;个数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指数随Fe3+。

12、加入量的增多逐渐增大。 0017 表2Fe3+含量对聚氯乙烯树脂性能影响 说 明 书CN 103087442 A3/3页5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说明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影响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因素很多,如聚氯乙烯、各种助剂的质量,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等,其中聚氯乙烯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定着制品的透光率、雾度、黄色指数等。一般选择聚合度为700800、老化白度高、热稳定性能好的聚氯乙烯。笔者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加入试验量Fe3+的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光学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 0018 从表3 中可知,随着聚合体系中Fe3+含量的增加,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的透光率逐渐下降,雾度变化不大,但黄色指数增加的幅度很大。 0019 表3 Fe3+含量对聚氯乙烯硬质透明片材光学性能的影响 m(Fe3+):m(VCM)/mg/kg透光率/%雾度/%黄色指数0 89.2 5.2 5.33 88.3 5.9 7.56 87.6 5.3 10.49 86.4 5.5 14.5说 明 书CN 10308744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