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底槽易清洁推拉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底槽易清洁推拉窗。
背景技术
如今,推拉窗已经普遍应用于各式建筑物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推拉窗结构为四周边框固定,中间窗扇结构可以沿边框的底槽左右滑动。然而,推拉窗边框的底槽部分易于积累灰尘颗粒,同时,由于中间窗扇结构及窗户边框结构封闭固定的限制,导致推拉窗的底槽部分难于清洁干净。这也成为了人们清洁窗户时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推拉窗底槽部分难以清洁干净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底槽易清洁推拉窗,该推拉窗在保留原有的推拉窗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推拉窗底槽部分的易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底槽易清洁推拉窗,包括窗扇和窗框,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窗框包括上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下底槽和上底槽,所述上边框、左边框、右边框和下底槽首尾固定连接构成矩形框,所述下底槽的上方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上,所述滑杆与所述下底槽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高度与所述上底槽的高度相当,所述上底槽的正面上设有拉手,所述上底槽可活动的被拉出或推入所述空隙中。
将传统的推拉窗框的底槽改为双层底槽结构,下底槽与其他三边的边框固定连接,形成固定安装窗扇的窗框;所述窗扇的下端设于所述滑杆上,沿所述滑杆左右移动;所述上底槽结构优选为槽体内部中部、形成上方开口的凹槽,其可活动的设于所述滑杆与所述下底槽之间,灰尘落入上底槽中,可将所述上底槽拉出与推拉窗分离,从而对凹槽中的灰尘进行清洁。
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底槽内部中空,所述下底槽内设有弹簧按钮,所述上底槽与所述弹簧按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透的卡孔,所述弹簧按钮可卡入所述卡孔内。
所述上底槽与所述下底槽通过所述弹簧按钮与所述卡孔的卡合,其之间更加紧密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按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下底槽左右两端,按下弹簧按钮,将所述上底槽拉出即可。
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按钮包括固定件、弹簧和按压键,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下底槽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固定件内,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压键,所述按压键可在所述固定件内上下活动;按下所述按压键,可将所述上底槽从空隙中拉出或推入。
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底槽上方纵向设有若干支撑板,使上底槽沿着所述支撑板的方向拉出或推入更加轻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推拉窗底槽的充分清洁,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底槽与下底槽分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底槽和下底槽结合状态正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下底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底槽和滑杆结合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底槽结构示意图。
其中,1-窗框,11-下底槽,12-上底槽,13-左边框,14-右边框,15-上边框,2-滑杆,3-卡孔,4-拉手,5-弹簧按钮,51-弹簧,52-按压键,53-固定件, 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底槽易清洁推拉窗,包括窗扇和窗框1,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1连接,所述窗框1包括下底槽11、上底槽12、左边框13、右边框14、上边框15和滑杆2,所述上边框15、左边框13、右边框14和下底槽11首尾固定连接构成矩形框,所述滑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边框13和所述右边框14上,所述滑杆2位于所述下底槽11的上方并与所述下底槽11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高度与所述上底槽12的高度相当,所述下底槽11上方纵向设有若干支撑板6,所述下底槽11内部中空,所述下底槽11内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弹簧按钮5,所述弹簧按钮5包括弹簧51、按压键52和固定件53,所述固定件53设于所述下底槽11的中空部分内,所述弹簧51设于所述固定件53内,所述弹簧5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压键52;所述上底槽12内部中空,形成上方开口的凹槽,其凹槽底部与所述按压键5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透的卡孔3,所述按压键52可卡入所述卡孔3内,所述上底槽12的正面上设有两个拉手4。
平时窗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和所述上边框及所述滑杆卡合,进行左右移动,所述上底槽设在空隙中,将下方的底槽完全的遮盖住,灰尘落入所述上底槽12中;按压所述按压键52,同时将所述上底槽12沿着所述支撑板6向外抽拉出,对所述上底槽12进行清洁,然后压下所述按压键52,将所述上底槽12沿所述支撑板方向推入空隙中,直到所述按压键52与所述卡孔3卡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