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902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2CN203939024U(21)申请号 201420301208.2(22)申请日 2014.06.06E02D 5/58(2006.01)E02D 5/30(2006.01)E02D 5/72(2006.01)(73)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福景大厦3号楼20-21层专利权人深圳市晟辉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72)发明人尚增弟 宋明智 于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 实用新型名称。
2、预应力管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包括桩身、连接在桩身下端的管桩接头以及连接在管桩接头下端的管桩桩尖,所述管桩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管桩桩尖外周相邻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管桩施,其管桩接头的下端,设置多个导向板,该多个导向板环绕在管桩桩尖的外周,这样,预应力管桩成桩的过程中,导向板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出现孔斜现象,且可以平衡预应力管桩如土端时承受的应力,抵消部分动能,有效减少断桩几率,增加成桩过程,预应力管桩对土层的穿透能力,使得预应力管桩较为容易的穿过填石层,大大提高施工效率。(51。
3、)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39024 UCN 203939024 U1/1页21.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管桩包括桩身、连接在桩身下端的管桩接头以及连接在管桩接头下端的管桩桩尖,所述管桩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管桩桩尖外周相邻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下端呈尖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下端的外侧呈倾。
4、斜状,于下端形成所述尖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下端的两侧分别呈倾斜状,且于下端相交形成所述尖端。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内侧连接于所述管桩桩尖的外周。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接头的侧壁中设有双向泄水孔。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的侧壁中设有双向泄水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39024 U1/4页3预应力管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预应力管桩。背景技术0002 随着沿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会进行。
5、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一大批超高、超深建筑也会在填海区拔地而起,在这些填海区域中,大直径超深预应力管桩(直径在800mm以上,孔深超过50m)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预应力管桩具有成桩质量好、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且在成孔过程中无需泥浆护壁,避免产生大量泥浆废渣,实现绿色施工。0003 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法、静压法等,如图1所示,为预应力管桩1施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预应力管桩1成桩时,通过锤击、静压等方式提供外力F,该外力F作用在预应力管桩1桩身的上端,在预应力管桩1桩身的下端,设置有十字型钢桩尖11,在外力F的作用下,该钢桩尖11逐渐挤入土层中,。
6、依序穿过杂填土层6、填石层3、残积层4,并最后落在基岩5上,完成预应力管桩2成桩的效果。0004 在现有的填海区中,由于深厚填石层3的广泛分布,且受填石层3无序堆填和填石块的块度大小不一(块度粒径300mm2000mm)的影响,往往在填海区中施工大直径(800mm)预应力管桩1时,经常会遇到预应力管桩1难以穿过深厚填石层3的困难,因此,预应力管桩1的下端难以达到基岩5上,导致成桩失败,或者需要消耗长时间的施工,才能实现成桩,施工效率低,大大难以延迟施工周期。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应力管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施工中,存在预应力管桩难以穿过填石层导致成桩失败、施工。
7、效率低的问题。000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包括桩身、连接在桩身下端的管桩接头以及连接在管桩接头下端的管桩桩尖,所述管桩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导向板,多个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管桩桩尖外周相邻布置。0007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下端呈尖端。0008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下端的外侧呈倾斜状,于下端形成所述尖端。0009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下端的两侧分别呈倾斜状,且于下端相交形成所述尖端。0010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内侧连接于所述管桩桩尖的外周。0011 进一步地,所述管桩接头的侧壁中设有双向泄水孔。0012 进一步地,所述桩身的侧壁中设有双向泄水孔。0013 与现有技。
8、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管桩施,其管桩接头的下端,设置多个导向板,该多个导向板环绕在管桩桩尖的外周,这样,预应力管桩成桩的过程中,导向板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出现孔斜现象,且可以平衡预应力管桩如土端时承受的应力,抵消部分动能,有效减少断桩几率,增加成桩过程,预应力管桩对土层的穿透能力,使得预说 明 书CN 203939024 U2/4页4应力管桩较为容易的穿过填石层,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0014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的原理示意图;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潜孔锤及全护筒开钻主钻孔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填海区中形成填砂孔。
9、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个副钻孔与主钻孔的俯视示意图;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管桩在填砂孔中成桩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管桩的横向剖切示意图;0020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桩接头的剖切示意图;0021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身与管桩接头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10、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0024 参照图2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0025 本实施例,预应力管桩2包括长筒状的桩身27、连接在桩身27下端的管桩接头28以及连接在管桩接头28下端的管桩桩尖26,在该管桩接头28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导向板25,该多个导向板25沿着桩身2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呈环绕管桩桩尖26外周相邻布置。0026 在管桩接头28下端,通过设置多个导向板25,预应力管桩2的成桩的过程中,导向板25可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出现孔斜现象,且可以平衡预应力管桩2如土端时承受的应力,抵消部分动能,有效减少断桩几率,增加成桩过程,预应力管桩2对土层的穿透能力。0027 具体地,导。
11、向板25的内侧连接在管桩桩尖26的外周上,这样,增强其稳固性,使得其导向效果更好,及具有更佳的穿透能力。0028 本实施例中,导向板25的下端呈尖端29,这样,其导向以及穿透能力更强。0029 具体地,导向板25的下端外侧呈倾斜状,且于下端形成上述的尖端29,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导向板25下端的两侧分别呈倾斜状,并相交形成上述的尖端29。0030 本实施例中,管桩接头28的侧壁设有双向泄水孔281,这样,在成桩的过程中,利用该双向泄水孔281,可以将预应力管桩2内的水排泄出外,从而有效消除地下水浮力的影响,且可以排除预应力管桩2内部的密闭空气,防止发生爆管的现象。0031 另外,在桩身27的。
12、侧壁上也设有上述的双向泄水孔281,其可以起到上述的技术效果。0032 利用上述的预应力管桩2在填海区进行成桩时,填海区的土层,自上而下,分别是杂填土层6、填石层3、残积层4以及基岩5上,采用预应力管桩2施工方法用于将预应力管桩2的下端插设在基岩5中,实现成桩的效果。0033 预应力管桩2施工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说 明 书CN 203939024 U3/4页50034 1)、在填海区待成桩的位置,采用潜孔锤22在填海区开设主钻孔,且利用全护筒21跟随潜孔锤22钻进,也就是全护筒21也插设在该主钻孔中,且随着潜孔锤22的不断朝下移动,该全护筒21在不断朝下插设,直至潜孔锤22穿过填石层3,。
13、同时全护筒21也穿越在填石层3中,即主钻孔穿越填石层3;0035 2)、将潜孔锤22拨出,并在全护筒21内填充砂土,待砂土填充至填海区的上表面后,再拔出全护筒21,从而,主钻孔形成填砂孔23,该填砂孔23穿越填石层3;0036 3)、利用锤击法或静压法等在预应力管桩2上端施加外力,使得预应力管桩2穿过填砂孔23,且下端嵌入在填石层3下方的基岩5中,完成整个预应力管桩2成桩操作。0037 上述提供的预应力管桩2施工方法中,其具有以下优点:0038 1)、成孔速度快0039 在填海区上待成桩的位置,先用大直径潜孔锤22且配合全护筒21跟管钻进开孔,主钻孔穿越填石层3;起拔全护筒21前,用砂土回填主。
14、钻孔,将各孔位处的上部填石层3土体置换为砂土。随后,再利用锤桩机等连续打入管桩,可使管桩轻易穿透填石层3,施工效率大幅提升。0040 2)、施工成本低、工期短0041 由于采用了潜孔锤22引孔技术,施工速度快,单机综合效率高,机械施工成本相对低。与采用冲击引孔使用泥浆护壁工艺,减少了泥浆的使用量和废浆废渣的外运量,减小了施工成本,提升了环保效益。0042 3)、场地清洁、现场管理简化0043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施工不使用泥浆循环,现场施工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不存在废浆废渣外运及处理困难,大大减少了废泥浆储存、外运等日常的管理工作,管理环节得到极大的简化。0044 在步骤3)中,在填砂孔23。
15、中打入预应力管桩2,为了保证形成的填砂孔23中的全部填石层3已经被砂土替换,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之前,以待成桩的位置的轴线为中心,采用潜孔锤22在依序分别在填海区中开设三个副钻孔24,且利用全护筒21跟随潜孔锤22钻进,也就是全护筒21也插设在该副钻孔24中,且随着潜孔锤22的不断朝下移动,该全护筒21在不断朝下插设,直至潜孔锤22穿过填石层3,同时全护筒21也穿越在填石层3中,即副钻孔24穿越填石层3;将潜孔锤22拨出,并在全护筒21内填充砂土,待砂土填充至填海区的上表面后,再拔出全护筒21,从而,副钻孔24形成填砂孔23,该填砂孔23穿越填石层3。0045 上述中开设的三个副钻孔24分别。
16、以待成桩位置的轴线为中心,呈品字状交叉相交布置,也就是环绕状交叉相交布置,且三个副钻孔24分别都待成桩位置的轴线包含在内,这样,则可以充分去除待成桩位置轴线周围的填石层3,也就是将填石层3完全被砂土替换。0046 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上述在步骤1)之前,开设的副钻孔24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只要该三个以上的副钻孔24呈环绕状交叉相交布置,且将待成桩位置的轴线包含在内则可。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说 明 书CN 203939024 U4/4页6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939024 U1/8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9024 U2/8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9024 U3/8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9024 U4/8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39024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