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5777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CN103075777A*CN103075777A*(21)申请号 201310047792.3(22)申请日 2013.02.06F24F 5/00(2006.01)F24F 13/04(2006.01)(71)申请人于向阳地址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路105号(72)发明人于向阳(74)专利代理机构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代理人汤建武(54) 发明名称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
2、方法及其空调装置,该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中吹出的气流形成机组送风,空调机组的送风区域之外的气流形成回风,混合风机通过混合风机进风口吸入机组送风和回风并将其通过混合风机出风口送出。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增加混合风机,提高适当送风流量和送风速度,能够使得人体热舒适性更好,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调节送风和回风混合比,运行中的节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工况应用成为可能,能够有效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形成室内外气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5777 ACN 103075777 A1/1页21.一种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中吹出的气流形成机组送风,空调机组的送风区域之外的气流形成回风,混合风机通过混合风机进风口吸入机组送风和回风并将其通过混合风机出风口送出。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方法中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机组和混合风机,空调机组上设置有送风口,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混合风机,混合风机上有混合风机进风口和混合风机出风口,送风口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混合风机放置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或者混合风机固定在靠近送风口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回风的回风进口,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和回风进口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机组设置在室内,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能够与室外相连通的机组进风口,所述回风为室内回风;混合风机放置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或者混合风机固定在靠近送风口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室内回风的回风进口,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和回风进口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回风进口处。
5、固定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机组采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机组采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机组采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75777 A1/3页3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背景技术0002 室内房间人体的热舒适性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的相对湿度、人。
6、体附近的空气流速、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温度、人体的温度、散热及体温调节及衣服的保温性能及透气性等都与之相关。以上因素中,室内人体附近的空气流速是影响人体对流散热和水分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流速度大时,由于提高了对流换热系数和湿交换系数,使对流散热和水分蒸发散热随之增强,加剧了人体的冷感,所以合理的气流速度场分布对人体热舒适影响十分重要,现有使用的室内空调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送风温度较低时会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吹冷风感,送风温度较高时又会使空调装置的降温作用不明显。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及其空调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
7、解决现有室内空调装置存在的送风温度较低时会使人体产生不舒适的吹冷风感,送风温度较高时又会使空调装置的降温作用不明显的问题。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其按下述步骤进行: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中吹出的气流形成机组送风,空调机组的送风区域之外的气流形成回风,混合风机通过混合风机进风口吸入机组送风和回风并将其通过混合风机出风口送出。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上述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中的空调装置,包括包括空调机组和混合风机,空调机组上设置有送风口,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混合风机,混合风机上有混合风机进风口和混合风。
8、机出风口,送风口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0006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混合风机可放置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或者混合风机可固定在靠近送风口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回风的回风进口,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和回风进口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0007 上述空调机组可设置在室内,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能够与室外相连通的机组进风口,所述回风为室内回风;混合风机可放置在靠近送风口的位置处,或者混合风机可固定在靠近送风口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室内回风的回风进口,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和回风进口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相通。000。
9、8 上述回风进口处可固定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0009 上述空调机组可采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说 明 书CN 103075777 A2/3页4001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增加混合风机,提高适当送风流量和送风速度,能够使得人体热舒适性更好,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调节送风和回风混合比,运行中的节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工况应用成为可能,能够有效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形成室内外气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附图说明0011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至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2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3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4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
10、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混合风机,2为机组进风口,3为送风口,4为混合风机进风口,5为混合风机出风口,6为回风进口,7为风量调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16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17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2、3、4所示,该大流量混合送风的空调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空调机组的送风口3中吹。
11、出的气流形成机组送风,空调机组的送风区域之外的气流形成回风,混合风机1通过混合风机进风口4吸入机组送风和回风并将其通过混合风机出风口5送出。本发明通过混合风机1引入回风,进而提高送风流量和送风速度为切入点,在一定的送风条件下,可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方式应用成为可能;所述空调机组可以为传统空调机组或蒸发制冷空调机组。0019 实施例2:如附图1、2、3、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中的空调装置包括空调机组和混合风机1,空调机组上设置有送风口3,在靠近送风口3的位置处设置有混合风机1,混合风机1上有混合风机进风口4和混合风机出风口5,送风口3与混合风机进风口4相通。0020 可根据实际。
12、需要,对上述实施例2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实施例3:如附图1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混合风机1放置在靠近送风口3的位置处(即混合风机1与空调机组是相互分离的);混合风机进风口4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回风的回风进口6,空调机组的送风口3和回风进口6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4相通。0021 实施例4:如附图2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混合风机1固定在靠近送风说 明 书CN 103075777 A3/3页5口3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4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回风的回风进口6,空调机组的送风口3和回风进口6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4相通。0022 实施例。
13、5:如附图3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5的空调机组设置在室内,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能够与室外相连通的机组进风口2,所述回风为室内回风;混合风机1放置在靠近送风口3的位置处(即混合风机1与空调机组是相互分离的);混合风机进风口4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室内回风的回风进口6,空调机组的送风口3和回风进口6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4相通。通过混合风机1引入部分室内回风,进而提高送风流量和室内送风速度,在一定的送风条件下,可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方式应用成为可能。0023 实施例6:如附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空调机组设置在室内,空调机组上设置有能够与室。
14、外相连通的机组进风口2,所述回风为室内回风;混合风机1固定在靠近送风口3位置的空调机组上;混合风机进风口4与空调机组之间形成能够吸入室内回风的回风进口6,空调机组的送风口3和回风进口6同时与混合风机进风口4相通。通过混合风机1引入部分室内回风,进而提高送风流量和室内送风速度,在一定的送风条件下,可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方式应用成为可能。0024 可根据需要,如附图2、4所示,在回风进口6处固定安装有风量调节装置7,通过风量调节装置7能够调节进入回风进口6的回风大小,从而调节回风与机组送风的混合比例。风量调节装置7可以为现有公知的百叶式风量调节装置。0025 实施例7:如附图1、。
15、2、3、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空调机组采用蒸发制冷空调机组。对于蒸发制冷空调机组而言,由于其利用不饱和空气中蕴含的干空气能制冷,各地区空气的不饱和程度不同,因此,其送风状态参数各不相同,在正常送风状态下,通过本发明使得送风流量和速度的提高,人体热舒适性更佳,在送风温度偏低的情况下,本专利可使得空调机组的容量和功耗减小,经济性和节能效果更好;在送风温度偏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室内人体的热舒适感觉。0026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增加混合风机1,提高适当送风流量和送风速度,能够使得人体热舒适性更好,在不同工况下,通过调节送风和回风混合比,运行中的节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风温度较高的工况应用成为可能;能够有效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并能合理控制新风和回风的混合比,形成室内外气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功能和结构实现简单易行,操作简便,应用形式多样,综合节能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如蒸发制冷空调等低品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空调方式。说 明 书CN 103075777 A1/1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07577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