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分离式锁体触发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防盗锁,特别是一种同步开启、轻松回位的主副分离式锁体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为了提高防盗性能,进户门基本上使用防盗门。目前防盗门生产厂家除了在门框和门扇上增加防撬结构外,防盗锁一般采用开锁容易、上锁方便、防撬性能好的自动防盗锁。自动防盗锁包括壳体、面板、锁舌组件、斜舌触发组件、弹性推动机构、触发机构、开锁机构,锁舌组件上设有锁舌后座,锁舌后座上固定有后导柱,锁舌后座上的后导柱与壳体底板上的后导槽配合,触发机构通过开锁机构控制锁舌组件自动上锁。但现有的自动防盗锁采用的触发机构设计存在缺陷,需要较大的推动力才能灵活顺畅推动锁舌,导致锁体大,需占用较大的空间,无法达到在较小的空间内使触发机构的滚轮进出与锁舌同步。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及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但至今尚未有理想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自动防盗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轻便、所需推动力小、可保证锁舌工作稳定可靠的主副分离式锁体触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壳体、面板、锁舌组件、触发组件、第一触发机构、开锁机构、弹性推动机构,锁舌组件上设有锁舌后座,锁舌后座上固定有后导柱,后导柱可相对壳体底板上的后导槽滑动,所述的第一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钩、第一分离块、活动片、触发顶片,触发钩连接在触发组件上,第一分离块设置在锁舌组件上,活动片和触发顶片铰接在锁舌组件上,触发钩上设有触发钩凸块,活动片上设有活动片台阶和活动片凸块,触发顶片上设有顶片凹槽和顶片锁杆,触发钩上的触发钩凸块在触发组件顶在门框时与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台阶相配合并在触发组件回弹时与第一分离块相配合,使触发钩上的触发钩凸块与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台阶分离,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凸块设置在触发顶片的顶片凹槽上,顶片锁杆与锁舌组件上的锁舌卡槽相配合,触发钩与触发顶片之间设有拉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底板上通过扭簧铰接有同轴设置的锁舌定位片和第二分离片,第二分离片在开锁时与触发钩配合,使触发钩上的触发钩凸块与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台阶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锁舌组件上固定有前导柱,壳体上设有前导槽,前导柱可相对前导槽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开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锁芯、拨动片,拨动片铰接在壳体的底板上,拨动片上设有与锁舌定位片和第二分离片相配合的导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弹性推动机构包括连接板、主弹簧,连接板铰接在壳体的底板上,连接板的一端与前导柱连接,主弹簧连接在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固定销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在关门时,通过触发钩的触发钩凸块与活动片的活动片台阶配合,可以保证触发组件上的滚轮对准锁孔时在第一分离块作用下,使触发钩上的触发钩凸块与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台阶分离后自动上锁,保证同步开启、轻松回位,锁舌组件更加灵活顺畅。二是不管通过钥匙开锁还是把手转动开锁,通过拨动片带动第二分离片,再通过第二分离片带动触发钩上的触发钩凸块与活动片上的活动片台阶第二次分离,触发顶片在拉簧作用下其顶片锁杆从锁舌组件上的锁舌卡槽移出进行止锁,从而达到开锁目的。三是通用性好,可以与其他自动锁体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扇上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扇上锁时的局部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发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发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锁芯,3拨动片,4锁舌后座,5后导槽,6后导柱,7导轮,8第二分离片,9锁舌定位片,10主弹簧,11连接板,12面板,13锁舌组件,14触发钩,15第一分离块,16触发组件,17活动片,18拉簧,19触发顶片,20锁舌卡槽,21前导柱,22前导槽,23触发钩凸块,24活动片台阶,25活动片凸块,26顶片凹槽,27顶片锁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副分离式锁体触发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壳体1、面板12、锁舌组件13、触发组件16、第一触发机构、开锁机构、弹性推动机构,锁舌组件13上设有锁舌后座4,锁舌后座4上固定有后导柱6,后导柱6可相对壳体1底板上的后导槽5滑动,所述的第一触发机构包括触发钩14、第一分离块15、活动片17、触发顶片19,触发钩14连接在触发组件16上,第一分离块15设置在锁舌组件13上,活动片17和触发顶片19铰接在锁舌组件13上,触发钩14上设有触发钩凸块23,活动片17上设有活动片台阶24和活动片凸块25,触发顶片19上设有顶片凹槽26和顶片锁杆27,触发钩14上的触发钩凸块23在触发组件16顶在门框时与活动片17上的活动片台阶24相配合并在触发组件16回弹时与第一分离块15相配合,使触发钩14上的触发钩凸块23与活动片17上的活动片台阶24分离,活动片17上的活动片凸块25设置在触发顶片19的顶片凹槽26上,顶片锁杆27与锁舌组件13上的锁舌卡槽20相配合,触发钩14与触发顶片19之间设有拉簧18。
为了保证开锁,所述壳体1的底板上通过扭簧铰接有同轴设置的锁舌定位片9和第二分离片8,第二分离片8在开锁时与触发钩14配合,使触发钩14上的触发钩凸块23与活动片17上的活动片台阶24分离。所述的锁舌组件13上固定有前导柱21,壳体1上设有前导槽22,前导柱21可相对前导槽22滑动。所述的开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1上的锁芯2、拨动片3,拨动片3铰接在壳体1的底板上,拨动片3上设有与锁舌定位片9和第二分离片8相配合的导轮7。所述的弹性推动机构包括连接板11、主弹簧10,连接板11铰接在壳体1的底板上,连接板11的一端与前导柱21连接,主弹簧10连接在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固定销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开门状态时如图1所示,触发组件16上的滚轮露在面板12的外面。关门时,触发组件16上的滚轮接触门框内移的同时同步带动连接在其上的触发钩14内移,当触发钩14的触发钩凸块23内移到活动片17的活动片台阶24时,触发钩14在拉簧18作用下其上的触发钩凸块23移到活动片台阶24上,当触发组件16正对门框锁孔时,触发组件16在自身弹簧作用下复位并通过触发钩14带动活动片17工作,活动片17在杠杆力的作用下通过其上的活动片凸块25与触发顶片19的顶片凹槽26配合拨动触发顶片19绕铰接销转动,使触发顶片19上的顶片锁杆27与壳体1分离并回到锁舌组件13上的锁舌卡槽20内,从而实现顶片锁杆27的解锁;锁舌组件13在主弹簧10的作用下通过连接板从壳体弹出上锁,与此同时在触发组件16上的滚轮完全复位前,触发钩14的触发钩凸块23在第一分离块15的斜坡作用下与活动片17的活动片台阶24分离,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开门时,用钥匙转动带动锁芯2或转动把手,都通过拨动片3带动锁舌后座4内移,锁舌后座4带动锁舌组件13和触发组件16内移,拨动片3在带动锁舌后座4移动时先通过导轮7推动锁舌定位片9与锁舌后座4的限位槽分离,当锁舌组件13和触发组件16内移即将完成前,拨动片3上的导轮7推动第二分离片8的一端,第二分离片8的另一端推动触发钩14的触发钩凸块23与活动片17的活动片台阶24分离,而触发顶片19在拉簧18的作用下,其上的顶片锁杆27从锁舌卡槽20内拉出,实现顶片锁杆27的止锁,恢复如图1状态。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