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堵漏器,特别涉及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
背景技术
石油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料,石油开采一般在陆地和海洋进行,石油在采油过程中,有些油井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取,原油层储量被采尽,此时未将油井的原进油孔堵塞,进而将采出大量的水,抽出的水与石油混合,影响了石油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具有将原进油孔快速堵塞,保证石油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包含膨胀堵塞管,所述膨胀堵塞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膨胀堵塞管内填充有炸药,所述膨胀堵塞管内设有雷管,所述雷管的一端设有伸出第一端盖的起爆导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进油孔不再有油时,需将原进油孔堵塞,由于膨胀堵塞管可以膨胀,因此用于将原进油孔堵塞,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设置便于和膨胀堵塞管形成密闭空间,又膨胀堵塞管内填充有炸药,因此炸药在密闭空间爆炸时可以产生强的爆轰波,进而使得膨胀堵塞管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向两侧扩张,直至与井管的内壁抵触,进而将井管内壁上的原进油孔堵塞,使原进油孔的水不会被采出,与之前采出的石油混合,保证石油的质量,雷管的设置便于引爆炸药,引爆导线的设置便于在井上通过电发火将引爆导线引燃,进而雷管爆炸,使得炸药爆炸,操作简单,安全,且膨胀堵塞管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快速向外扩张,将与井管内壁紧密贴合,不易于井管内壁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堵塞管内沿径向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伸出第一端盖并设有吊环,另一端伸出第二端盖并通过锁紧螺母与第二端盖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轴上吊环的设置,有利于将膨胀堵塞管从井上放置原进油孔的位置,锁紧螺母的设置便于将芯轴与第二端盖固定,进而与膨胀堵塞管固定,使得操作者通过吊环将膨胀堵塞管放置需要堵塞的原进油孔的位置时,芯轴不易从膨胀堵塞管中脱离出来,且在爆炸后膨胀堵塞管向外膨胀后便于通过吊环将芯轴从井管中拉出,从而使得井管中位于原进油孔下端的有油的进油孔可以通过膨胀堵塞管继续采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堵塞管为铝合金纵向波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纵向波纹管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的作用下,可以向两侧扩张,且不易生锈,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轴的轴线与膨胀堵塞管的轴线重合,所述雷管的轴线与芯轴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轴轴线与膨胀堵塞管的轴线重合,因此通过芯轴上的吊环放置膨胀堵塞管时,膨胀堵塞管不会倾斜,进而使得膨胀堵塞管竖直的放置在原进油孔的位置,在膨胀堵塞管膨胀时将原进油孔完全堵塞,将雷管的轴线与芯轴的轴线重合可以使得雷管引爆炸药时,雷管周边的炸药有相同的量,进而使得炸药产生的爆轰波对周边的膨胀堵塞管产生相同的力,同时将井管周边的原进油孔堵塞,避免膨胀堵塞管只将一侧的进油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轴与第一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芯轴与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膨胀堵塞管内填充有炸药,而井管内会有水进入膨胀堵塞管内使得炸药受潮,不能产生爆炸,因此在芯轴与第一端盖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以及在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阻止水分通过芯轴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缝隙进入膨胀堵塞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堵塞管与第一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膨胀堵塞管与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水分通过膨胀堵塞管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缝隙进入膨胀堵塞管内部,使得炸药受潮,影响使用,因此设置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膨胀堵塞管的外壁上涂覆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膨胀堵塞管将原进油孔堵塞后,膨胀堵塞管会外壁与水经常接触产生腐蚀,影响膨胀堵塞管的使用,因此在膨胀堵塞管的外壁上设置防水层,阻止水对膨胀堵塞管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端盖下方设有与井管配合的导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膨胀堵塞管在井管内的竖直移动,因此在第二端盖的下方设置与井管配合的导向板,在膨胀堵塞管下降的过程中,导向板沿着井管移动,避免膨胀堵塞管倾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膨胀堵塞管内填充炸药,而炸药通过雷管引爆后产生爆轰波使得膨胀堵塞管向外扩张,直至将井管内壁上的原进油孔堵塞,完成堵漏任务,芯轴上吊环的设置便于操作者通过吊环将膨胀堵塞管放置井管内部,且在爆炸完毕后通过吊环将芯轴拉出,利于后续进油孔中油的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堵漏弹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吊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管;11、原进油孔;2、雷管;21、起爆导线;3、膨胀堵塞管;31、第一端盖;311、第一密封垫;32、第二端盖;321、第二密封垫;322、导向板;33、通孔;331、芯轴;3311、锁紧螺母;3312、吊环;332、第一密封圈;333、第二密封圈;34、炸药;35、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参照图1,膨胀堵塞管3在原进油孔11不再有油时,通过膨胀将原进油孔11堵塞,膨胀堵塞管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第一端盖31、第二端盖32和膨胀堵塞管3形成密闭空间,在膨胀堵塞管3内填充有炸药34,炸药34在密闭空间爆炸时可以产生强的爆轰波,进而使得膨胀堵塞管3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向两侧扩张,直至与井管1的内壁抵触,进而将井管1内壁上的原进油孔11堵塞,使原进油孔11的水不会被采出,与之前采出的石油混合,保证石油的质量,膨胀堵塞管3内设有雷管2,便于引爆炸药34,雷管2的一端设有伸出第一端盖31的起爆导线21,便于在井上通过电发火将引爆导线引燃,进而雷管2爆炸,使得炸药34爆炸,操作安全简单,且在较短时间内将原进油孔11堵塞,避免原进油孔11内水的一直渗透,影响油的质量,膨胀堵塞管3的外壁上涂覆有防水层35,避免膨胀堵塞管3外壁与水经常接触产生腐蚀,影响膨胀堵塞管3的使用,因此在膨胀堵塞管3的外壁上设置防水层35,阻止水对膨胀堵塞管3产生影响。
参照图1,膨胀堵塞管3为铝合金纵向波纹管,铝合金纵向波纹管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在炸药34爆炸产生的爆轰波的作用下,可以向两侧扩张,且不易生锈,增加使用寿命。膨胀堵塞管3与第一端盖3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311,膨胀堵塞管3与第二端盖3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321,为了避免水分通过膨胀堵塞管3与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之间的缝隙进入膨胀堵塞管3内部,使得炸药34受潮,影响使用。第二端盖32下方设有与井管1配合的导向板322,使膨胀堵塞管3在井管1内的竖直移动,避免膨胀堵塞管3倾斜。
实施例2:一种石油井管堵漏弹,参照图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膨胀堵塞管3内沿径向设有芯轴331,芯轴331的一端伸出第一端盖31并设有吊环3312,有利于将膨胀堵塞管3从井上放置原进油孔11的位置且在爆炸后膨胀堵塞管3向外膨胀后便于通过吊环3312将芯轴331从井管1中拉出,另一端伸出第二端盖32并通过锁紧螺母3311与第二端盖32固定连接,进而与膨胀堵塞管3固定。
参照图2,芯轴331的轴线与膨胀堵塞管3的轴线重合,在放置膨胀堵塞管3时,膨胀堵塞管3不会倾斜,使得膨胀堵塞管3竖直的放置在原进油孔11的位置,在膨胀堵塞管3膨胀时将原进油孔11完全堵塞,雷管2的轴线与芯轴331的轴线重合,使得炸药34产生的爆轰波对周边的膨胀堵塞管3产生相同的力,同时将井管1周边的原进油孔11堵塞,避免膨胀堵塞管3只将一侧的进油管堵塞。芯轴331与第一端盖3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32,芯轴331与第二端盖3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333,第一密封圈332和第二密封圈333阻止水分通过芯轴331与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之间的缝隙进入膨胀堵塞管3,进而使得膨胀堵塞管3内的炸药34受潮,影响使用。
具体操作过程:在井管1内原进油孔11内采出大量的水时,需将原进油孔11堵塞,因此用缆绳与吊环3312固定,将膨胀堵塞管3吊至原进油孔11位置,此时导向板322在井管1内滑动,避免膨胀堵塞管3倾斜,在井上用电发火,通过起爆导线21将雷管2引爆,进而将炸药34引爆产生爆轰波,在爆轰波的作用下,膨胀堵塞管3将向外扩张,进而与井管1内壁贴合,堵住原进油孔11,完成堵漏任务,此时由于膨胀堵塞管3向外扩张而使得芯轴331与第一端盖31以及第二端盖32之间的间隙增大,通过缆绳可将芯轴331从膨胀堵塞管3中抽出,进而使得位于原进油孔11下端的进油孔依然可以采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