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55157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102752.5

申请日:

2012.03.19

公开号:

CN203947448U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12; E02B3/14

主分类号:

E02B3/12

申请人: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芳; 李文双; 刘嘉峰; 刘雨佳; 郭宏凯; 周希; 孙艳艳; 李婉; 王丹; 王钟毓

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秋实街绣菊园7号楼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护岸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护岸的安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协调统一。该系统由两个砌块即砌块1和砌块2两个单体通过砌块设置的连接孔由锚链连接组合而成,砌块1、2均为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分别为向上、向下倾斜的斜面,砌块组合以后上部形成V形种植槽以及下部三角形生物廊道。植生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生物廊道为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这样护岸系统不仅增强了其抗水流冲击的能力而且在河道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微生物共生共存的小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两种三角形棱柱砌块依照固定的组合搭建而成,将“∧”型棱柱命名为砌块I型(1),“∨”型砌块命名为砌块II型(2),为防止砌块底层的不均匀沉降,护岸最底层设置一混凝土基座(7),砌块I型(1)与砌块II型(2)在基座(7)上顺次交替排放,铺设好最底层后,第二层砌块按照同样方法排放在第底层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搭建,每一层砌块通过连接部件(8)穿过每个砌块上的连接孔(4)进行串联锚固,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形成三角形的生态廊道(6),对水生生物起到生态保护作用,植物根系能够透过多空无砂混凝土的砌块,将护岸连接成牢固的耐冲刷的整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种砌块(1)、(2)主体部分为中空的三角形棱柱,两种砌块(1)(2)的迎水面一端根据护坡的坡度将棱柱一端切为与护坡相同角度的斜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1)、(2)搭建方式为自上而下分层排列,砌块I型(1)与砌块II型(2)在基座(7)上顺次交替排放,铺设好底层后,第二层砌块(1)、(2)按照同样方法排放在底层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直至坡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 
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3)发芽生长的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护岸砌块(1)、(2)上形成一个横穿两个对置端部的连接孔(4),直径为50mm,通过上述连接孔(4),插入连接部件(8),使相互邻接的护岸砌块(1)(2)不脱离原来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I型,其特征在于: 
砌块I型(1)主体形状为“∧”型,三角形架空结构对护岸整体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下方中空空间为水生生物提供生态廊道和避难空间(6)。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II型,其特征在于: 
砌块II型(2)主体形状为“∨”型,放置于两块I型砌块(1)之间,上方中空空间填入土壤,种植花草(3),起到植生槽(5)的作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护岸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在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河道岸坡防护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诟病。以往的护岸只能满足岸坡安全稳定的要求,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形态呆板,景观性较差,因此许多工程机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应用生态护岸来保护河岸,美化环境。
目前,河道护岸做法多样,各有特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刚性护岸和柔性护岸。刚性护岸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浆砌石挡土墙、混凝土连锁砌块等形式,柔性护岸主要有土工袋、生态袋、铅丝石笼等形式。两种护岸方式各有利弊,刚性护岸优点在于能抵抗较大水流流速的冲击,保护河岸,其缺点在于其生态性较差,不能适应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柔性护岸的优点在于其能在护岸上构建一定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构建自我修复,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生机活力,其缺点在于抵抗水流冲刷较弱。柔性护岸大多数都受到水流流速的限制,对于能抵抗较高流速的生态护岸,一般都采取混凝土预制砌块连锁而成,但是其生态调节效果并不理想,景观性也较为单一。
本护岸技术在于研究探索既能保证护岸的安全稳定,又能与周边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为河道生态景观护岸的构建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护岸系统利用独特的砌块构造及组合方法,形成同时具备防冲、生态、美观的护岸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本护岸系统主要由预置混凝土砌块组合而成。这种混凝土砌块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它由两个砌块即砌块1和砌块2两个单体组合而成,其中砌块1是一个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为向上倾斜的一个斜面,砌块2也是一个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为向下倾斜的一个斜面,砌块1和砌块2组合以后形成上部为V形种植槽、下部为三角形生物廊道的护岸系统。植生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生物廊道为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种群提供了繁衍生存的场所。这样就能在河道护岸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共生共存的微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周边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同时,护岸砌块上设置的植生槽,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或者特殊节日的需要,栽植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草,搭配出不同的造型和图案,形成一面在河道中的景墙,使其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1、砌块主体骨架由混凝土砌块交错堆砌而成,这样可以提高护岸的抗冲流速,减少河道水流及岸坡雨水对护岸的侵蚀,增强的护岸的安全稳定;
2、砌块前端下部的生物廊道内,水流流速较小,为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种群提供生存栖息的场所,特别是洪水来临期间,水生动物可以到护岸的廊道内躲避洪水,进行产卵繁衍,这样就在河道护岸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岸边的生态调节、恢复功能;
3、砌块上部的植生槽,可以根据季节河道水位变化或者特殊节日气氛的需要,栽植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草,搭配出不同的造型和图案,形成一面在河道中变化多彩的景墙,使其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
4、护岸的生物廊道,能为河道内小型鱼虾蟹蚌等水生动物,提供躲避洪水及繁衍生长的场所,维护河道内生物链的持续稳定。同时为微生物种群提供巨大的生存空间,提高河道水流的的自净能力;
5、护岸建成后表面可以生长阶梯状植物层,可以截留净化河道两岸雨水初期径流,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河道水质;
6、护岸系统由锚链把各个砌块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可以抵抗最大不超过5m/s的河道水流流速;
2、可以在植生槽内生长3-4种水生景观植物;
3、在护岸系统生物廊道内产生5-6种河道水生动物活动繁衍;
4、对河道净化能力达到BOD消减率达到40%,TN消减率达到30%,TP消减率达到30%;
5、对河道沿岸雨水面源污染较生态护岸实施之前消减30%。
四.附图说明
图1-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砌块1前视图
图2-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砌块2前视图
图3-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前视图
图4-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正立面图
图5-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侧立面图
图中:1、砌块1,2、砌块2,3、V型植生槽,4、生物廊道,5、连接孔,6锚链,7、植物。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预制砌块1正面如图1所示,砌块2正面如图2所示,护岸系统前视图如图3所示,护岸系统正立面如图4所示,护岸系统侧立面如图5所示。护岸系统由砌块1开口向下,砌块2开口向上,横向交错排列而成,竖向错位叠加排列。砌块堆列时每两块砌块1(1)中间排列一块砌块2(2),且用锚链(6)通过砌块上的连接孔(5)将各砌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本护岸系统,如图3所示。其上端由砌块2所形成的V形植生槽(3),下端形成三角形生物廊道(4)。护岸系统构成以后,护岸内部形成的生物廊道,水流可以通过护岸系统上的生物廊道进入护岸内部,小鱼,小虾可以在廊道内穿梭游动,繁衍生存。护岸表面形成多行植生槽,在里面填土喷洒草籽进行种植,根据河道水位的变化以及造景需要,在护岸上搭配植物(7),形成各种造型、文字及艺术图案等,形成河道中的一面景墙。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7448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9CN203947448U(21)申请号 201220102752.5(22)申请日 2012.03.19E02B 3/12(2006.01)E02B 3/14(2006.01)(73)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秋实街绣菊园7号楼2层(72)发明人王芳 李文双 刘嘉峰 刘雨佳郭宏凯 周希 孙艳艳 李婉王丹 王钟毓(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护岸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护岸的安。

2、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的协调统一。该系统由两个砌块即砌块1和砌块2两个单体通过砌块设置的连接孔由锚链连接组合而成,砌块1、2均为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分别为向上、向下倾斜的斜面,砌块组合以后上部形成V形种植槽以及下部三角形生物廊道。植生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生物廊道为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这样护岸系统不仅增强了其抗水流冲击的能力而且在河道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微生物共生共存的小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

3、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7448 UCN 203947448 U1/1页21.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两种三角形棱柱砌块依照固定的组合搭建而成,将“”型棱柱命名为砌块I型(1),“”型砌块命名为砌块II型(2),为防止砌块底层的不均匀沉降,护岸最底层设置一混凝土基座(7),砌块I型(1)与砌块II型(2)在基座(7)上顺次交替排放,铺设好最底层后,第二层砌块按照同样方法排放在第底层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搭建,每一层砌块通过连接部件(8)穿过每个砌块上的连接孔(4)进行串联锚固,上层砌块与下层砌块形成三角形的生态廊道(6),对。

4、水生生物起到生态保护作用,植物根系能够透过多空无砂混凝土的砌块,将护岸连接成牢固的耐冲刷的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砌块(1)、(2)主体部分为中空的三角形棱柱,两种砌块(1)(2)的迎水面一端根据护坡的坡度将棱柱一端切为与护坡相同角度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1)、(2)搭建方式为自上而下分层排列,砌块I型(1)与砌块II型(2)在基座(7)上顺次交替排放,铺设好底层后,第二层砌块(1)、(2)按照同样方法排放在底层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直至坡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

5、成植被(3)发芽生长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岸砌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护岸砌块(1)、(2)上形成一个横穿两个对置端部的连接孔(4),直径为50mm,通过上述连接孔(4),插入连接部件(8),使相互邻接的护岸砌块(1)(2)不脱离原来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I型,其特征在于:砌块I型(1)主体形状为“”型,三角形架空结构对护岸整体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下方中空空间为水生生物提供生态廊道和避难空间(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II型,其特征在于:砌块II型(2)主体形状为“”型,放置于两块I型砌块(1)之间,上方中空空间填入土壤,种植花草(3),起到植生槽(5)的作用。权。

6、 利 要 求 书CN 203947448 U1/2页3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一 .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护岸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二 . 背景技术0002 随着人们在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河道岸坡防护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诟病。以往的护岸只能满足岸坡安全稳定的要求,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形态呆板,景观性较差,因此许多工程机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应用生态护岸来保护河岸,美化环境。0003 目前,河道护岸做法多样,各有特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刚性护岸和柔性护岸。刚性护岸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浆砌石挡土墙、混凝土连锁砌块等形式。

7、,柔性护岸主要有土工袋、生态袋、铅丝石笼等形式。两种护岸方式各有利弊,刚性护岸优点在于能抵抗较大水流流速的冲击,保护河岸,其缺点在于其生态性较差,不能适应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柔性护岸的优点在于其能在护岸上构建一定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构建自我修复,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生机活力,其缺点在于抵抗水流冲刷较弱。柔性护岸大多数都受到水流流速的限制,对于能抵抗较高流速的生态护岸,一般都采取混凝土预制砌块连锁而成,但是其生态调节效果并不理想,景观性也较为单一。0004 本护岸技术在于研究探索既能保证护岸的安全稳定,又能与周边生态景观的和谐统一,为河道生态景观护岸的构建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8、。三 . 发明内容0005 本护岸系统利用独特的砌块构造及组合方法,形成同时具备防冲、生态、美观的护岸系统。具体内容如下:0006 本护岸系统主要由预置混凝土砌块组合而成。这种混凝土砌块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它由两个砌块即砌块1和砌块2两个单体组合而成,其中砌块1是一个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为向上倾斜的一个斜面,砌块2也是一个V形结构的砌块,其前端为向下倾斜的一个斜面,砌块1和砌块2组合以后形成上部为V形种植槽、下部为三角形生物廊道的护岸系统。植生槽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生物廊道为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种群提供了繁衍生存的场所。这样就能在河道护岸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共生共存的微型生态系统,起到对。

9、河道周边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同时,护岸砌块上设置的植生槽,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或者特殊节日的需要,栽植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草,搭配出不同的造型和图案,形成一面在河道中的景墙,使其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0007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0008 1、砌块主体骨架由混凝土砌块交错堆砌而成,这样可以提高护岸的抗冲流速,减少河道水流及岸坡雨水对护岸的侵蚀,增强的护岸的安全稳定;0009 2、砌块前端下部的生物廊道内,水流流速较小,为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种群提供生存栖息的场所,特别是洪水来临期间,水生动物可以到护岸的廊道内躲避洪水,进行产卵说 明 书CN 203947448 U2/2页4繁衍,这样就在河道护岸。

10、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岸边的生态调节、恢复功能;0010 3、砌块上部的植生槽,可以根据季节河道水位变化或者特殊节日气氛的需要,栽植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草,搭配出不同的造型和图案,形成一面在河道中变化多彩的景墙,使其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0011 4、护岸的生物廊道,能为河道内小型鱼虾蟹蚌等水生动物,提供躲避洪水及繁衍生长的场所,维护河道内生物链的持续稳定。同时为微生物种群提供巨大的生存空间,提高河道水流的的自净能力;0012 5、护岸建成后表面可以生长阶梯状植物层,可以截留净化河道两岸雨水初期径流,减轻面源污染,保护河道水质;0013 6、护岸系统由锚链把各个砌块串联。

11、而成。0014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0015 1、可以抵抗最大不超过5m/s的河道水流流速;0016 2、可以在植生槽内生长3-4种水生景观植物;0017 3、在护岸系统生物廊道内产生5-6种河道水生动物活动繁衍;0018 4、对河道净化能力达到BOD消减率达到40,TN消减率达到30,TP消减率达到30;0019 5、对河道沿岸雨水面源污染较生态护岸实施之前消减30。四 . 附图说明0020 图1-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砌块1前视图0021 图2-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砌块2前视图0022 图3-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前视图0023 图4-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正立面图00。

12、24 图5-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侧立面图0025 图中:1、砌块1,2、砌块2,3、V型植生槽,4、生物廊道,5、连接孔,6锚链,7、植物。五 . 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法进行详细描述:0027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预制砌块1正面如图1所示,砌块2正面如图2所示,护岸系统前视图如图3所示,护岸系统正立面如图4所示,护岸系统侧立面如图5所示。护岸系统由砌块1开口向下,砌块2开口向上,横向交错排列而成,竖向错位叠加排列。砌块堆列时每两块砌块1(1)中间排列一块砌块2(2),且用锚链(6)通过砌块上的连接孔(5)将各砌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本护岸系统,如图3所示。其上端由砌块2所形成的V形植生槽(3),下端形成三角形生物廊道(4)。护岸系统构成以后,护岸内部形成的生物廊道,水流可以通过护岸系统上的生物廊道进入护岸内部,小鱼,小虾可以在廊道内穿梭游动,繁衍生存。护岸表面形成多行植生槽,在里面填土喷洒草籽进行种植,根据河道水位的变化以及造景需要,在护岸上搭配植物(7),形成各种造型、文字及艺术图案等,形成河道中的一面景墙。说 明 书CN 203947448 U1/2页5图1图2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7448 U2/2页6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4744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