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55229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59452.6

申请日:

2016.03.30

公开号:

CN205604708U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G9/05; B32B21/10; B32B7/12; B32B27/02; B32B27/04; B32B27/30; B32B27/32; B32B27/34; B32B27/36; B32B3/06; B32B37/06; B32B37/10; B32B37/12

主分类号:

E04G9/05

申请人:

青海柴达木杰青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桂生; 刘明昌; 鲁小城; 赵磊; 李兰杰

地址:

81709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乌兰东路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吴林松;孔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该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包括芯层、分别在芯层的两个底面上依次设置的粘结层和增强层以及用于至少密封芯层和增强层各自的侧面的密封层,粘结层包括粘结介质层和粘结剂层;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防水性能,使用寿命长,重复利用次数高,有效节约了木材,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分别在所述芯层的两个底面上依次
设置的粘结层和增强层以及用于至少密封所述芯层和所述增强层的侧面的密封层,所述粘结层
包括粘结介质层和粘结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与
所述芯层相接触并且其另一个底面与所述粘结介质层相接触,所述粘结介质层的不与所述粘结
剂层相接触的底面与所述增强层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介质层至少以熔融温度
大于聚丙烯的塑料无纺布为生产原料;或者,所述粘结剂层以聚氨酯类粘结剂、酚醛树脂类粘
结剂和环氧树脂类粘结剂中的任意一种为生产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无纺布为涤纶无纺布、
锦纶无纺布和腈纶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塑料无纺布的克重为80‐12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由多块木
质单板通过胶黏剂层层胶合而成的木胶合板;
优选地,所述木质单板的厚度为1.0‐2.0mm;或者,所述木质单板的含水量为6.0%‐14.0%;
或者,所述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更优选地,所述木胶合板的层数为奇数层;或者,所述木质单板为软木单板或硬木单板;
最优选地,所述木质单板为杨木单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由至少两
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以0°/90°的铺层方式铺层并热压而成;
优选地,所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的厚度为0.2mm‐0.4mm;或者,所述单
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含有30wt%‐50wt%的玻璃纤维以及50wt%‐70wt%的聚丙烯;
或者,所述增强层含有2‐6条所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为聚氨酯
类防水胶、酚醛树脂类防水胶和环氧树脂类防水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密封层
的涂胶量为100‐200g/m2。

说明书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材料和木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
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人工费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
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
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
2010年,我国的建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几乎一半的建筑
在中国建设,有1.5万亿的市场规模,并且这个市场规模还会增长。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常用模板主要为主要由木材制成的胶合板模板,其耐用度不高,重
复利用次数较低,若大量使用,则不仅浪费森林资源,同时对环境也造成危害,因此,对胶
合板模板的使用一方面面临木材资源匮乏、天然森林砍伐严重、木材废料率高的问题,另一
方面面对大量废旧塑料的产生的问题,在资源与环境两方面都经受着严重考验。随着建筑业
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施工对建筑模板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统一协调
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常用办法有两种,一是改变建筑模板的原材料,
如采用金属建筑模板(如钢模板)、竹集成板材或铝合金模板等替代胶合板;二是提高木胶合
板模板的周转次数,如采用钢框或铝合金框加固胶合板而制成钢框或铝合金框‐胶合板组装模
板,但是上述建筑模板仍然有较多缺陷。金属建筑模板(如钢模板)的比重大,不仅自身成
本较高,而且运输和安装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虽然周转次数多,但是一次性成本投入
很大;竹集成板材是由多层竹片粘结集成,一般能够使用8‐10次,故用作建筑模板时耐用度
难以达到要求。如果通过钢框或铝合金框‐胶合板组装模板来提高木胶合板的使用次数,将会
因木胶合板本身不耐用影响组装模板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具有高强度,而且重复利
用次数较多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包括:芯层、分别在芯层的两个底面上依次设置的粘结层
和增强层以及用于至少密封芯层和增强层的侧面的密封层,粘结层包括粘结介质层和粘结剂
层。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粘结剂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与芯层相接触并且其另
一个底面与粘结介质层相接触,粘结介质层的不与粘结剂层相接触的底面与增强层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粘结介质层至少以熔融温度大于聚丙烯的塑料无纺布为
生产原料;粘结剂层以聚氨酯类粘结剂、酚醛树脂类粘结剂和环氧树脂类粘结剂中的任意一
种为生产原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塑料无纺布为涤纶无纺布、锦纶无纺布和腈纶无纺布中
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塑料无纺布的克重为80‐120g/m2。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芯层为由多块木质单板通过胶黏剂层层胶合而成的木胶
合板。木质单板的厚度可以为1.0‐2.0mm;木质单板的含水量可以为6.0%‐14.0%;木胶合板
的胶合强度可以≥0.70MPa。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木胶合板的层数可以为奇数层;木质单板可以为软木单
板或硬木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增强层由至少两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以0°/90°的铺层方式铺层并热压而成。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的厚度可以为
0.2mm‐0.4mm;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可以含有30wt%‐50wt%的玻璃纤维以及
50wt%‐70wt%的聚丙烯;增强层可以含有2‐6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密封层可以为聚氨酯类防水胶、酚醛树脂类防水胶和环
氧树脂类防水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密封层的涂胶量可以为100‐200g/m2。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在芯层的两个底面上依次设置了粘结层和增强
层,由连续纤维增强增强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增强层用于增强芯层,粘结层用于将增强层和芯
层粘结在一起。增强层由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制成,不仅具有较低的成本和
较高的强度,还对芯层起到较好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整体上的重复使用次数。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还在芯层、粘结层和增强层的两侧均设置用于
密封上述各层的侧面的密封层,该密封层能够阻止水等液体进入芯层,有利于防止液体对芯
层的腐蚀,提高芯层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加了胶合板的重复使用次数,使其使用次数达到
30次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1、芯层2、增强层3、密封层4、粘结层5、粘结介质层6、粘结剂
层7、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10、第二粘结介质层20、第二粘结剂层21、芯层22、第一增强
层23、密封层24、第一粘结层25、第二增强层26、第二粘结层27、第一粘结介质层28和
第一粘结剂层2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1包括芯层2、粘结层5、增强层3和密封层
4。

其中,芯层2可以为木胶合板。木胶合板由多块木质单板通过胶黏剂层层胶合而成,可以
优选为由奇数层木质单板胶合而成,还可以优选为由7层、9层、11层或13层木质单板胶合而
成。由于木胶合板的结构是相邻两层的木质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又必须符合对称原则,
因此它的总层数必定是奇数。如:三层板、五层板、七层板等。奇数层的木胶合板弯曲时最
大的水平剪应力作用在中心单板上,使其有较大的强度。偶数层的木胶合板弯曲时最大的水
平剪应力作用在胶层上而不是作用在木质单板上,容易发生胶层破坏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木
胶合板强度。木质单板可以为软木单板或硬木单板,优选为杨木单板。每块木质单板的厚度
可以为1.0‐2.0mm,含水量可以为6.0%‐14.0%,木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胶黏剂可以为酚醛树脂。

粘结层5设置在芯层2和增强层3之间,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相接触,并将芯层2和增
强层3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粘结层5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如图2所示,如果粘结层5为双层结构,则
包括粘结介质层6和粘结剂层7。

其中,粘结介质层6的其中一个底面与粘结剂层7相粘结,另外一个底面(即不与粘结剂
层7相接触的底面)与增强层3相粘结。粘结介质层6以熔融温度大于聚丙烯的塑料无纺布为生
产原料制成。塑料无纺布可以为涤纶、锦纶和腈纶无纺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由于聚丙烯
为非极性聚合物,与极性木材质粘结性较差,因此,可以采用增大界面接触面积来增强界面
粘结作用,因为无纺布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增大了接触面,聚丙烯树脂可以很好地深入
无纺布中,从而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另外,为了保证无纺布表面在热压粘结时不被破坏,
应选择熔融温度较聚丙烯更高的塑料无纺布。塑料无纺布的克重可以为80‐120g/m2。无纺布
的克重不宜过低(即小于80g/m2),也不宜过重(即大于120g/m2),需要考虑无纺布自身的
性能,选择合适克重、性能的无纺布。

粘结剂层7的其中一个底面与粘结介质层6相粘结,另外一个底面(即不与粘结介质层6
相接触的底面)与芯层2相粘结。粘结剂层7含有聚氨酯类粘结剂、酚醛树脂类粘结剂和环氧
树脂类粘结剂中的任意一种。

增强层3由多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以0°/90°的铺层方式铺层然后热压
而成。0°/90°表示的是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的铺层方式,即相邻两层单向连续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中连续玻璃纤维的方向互相垂直。每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
丙烯预浸带含有30wt%‐50wt%的玻璃纤维以及50wt%‐70wt%的聚丙烯,其厚度为
0.2mm‐0.4mm。该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中的玻璃纤维含量不宜过低(小于
30wt%),否则会使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的整体强度偏低;同时,玻璃纤维含
量也不宜过高(大于50wt%),否则一方面玻璃纤维难以被聚丙烯均匀地浸渍,另一方面单向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也容易发生露纤现象。

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的制备方法为:将50‐70重量份的聚丙烯料经挤出机
挤出,被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30‐50重量份的连续玻璃纤维于210‐23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其
结构参考CN101474868A)处相遇,实现连续玻璃纤维在聚丙烯熔体中的浸渍,然后经过冷压
辊引出,收卷,得到厚度为0.2mm‐0.4mm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带。
连续玻璃纤维在聚丙烯熔体中的浸渍时间由挤出机、螺杆转速、挤出压力、纤维牵引速度等
参数共同决定。

密封层4将芯层2和增强层3的侧面密封连接,以防止水等液体渗入芯层2内,起到保护芯
层2的作用,有利于延长芯层2的使用寿命,增加其循环利用次数。密封层4的组成为密封胶,
密封胶为聚氨酯、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密封胶的涂胶量为
100‐200g/m2。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70份聚丙烯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30‐50份连
续玻璃纤维在210‐23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并浸渍,经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厚度为
0.2‐0.4mm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以0°/90°的铺层方式铺成多层(如2‐6层),
成为增强层;

(3)、将粘结介质覆盖在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并在160‐180℃的温度下和2‐4Mpa
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粘结介质在增强层的底面上形成粘结介质层;将粘结剂涂刷在芯层的
上底面和下底面上,粘结剂的涂刷量为100‐200g/m2,使粘结剂分别在芯层的两个底面上形成
粘结剂层;

(4)、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上,在室温和1‐2Mpa的压力下维持20‐40min,制成预制板;

(5)、将预制板在90‐140℃的温度下和2‐3Mpa的压力下热压30‐50min,制成建筑模板;

(6)、在上述各层的侧面涂刷防水胶,涂胶量为100‐200g/m2,以形成密封层,即得到混
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其中,在步骤(1)中,该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中连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
30wt%‐50wt%,聚丙烯熔体的含量为50wt%‐70wt%。每条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
带的厚度为0.2mm‐0.4mm。

在步骤(6)中,密封层的铺设方法为:在预制板的侧面涂刷防水胶。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10,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
一增强层23、第一粘结介质层28、第一粘结剂层29、芯层22、第二粘结剂层21、第二粘结介
质层20和第二增强层26以及对上述各层的侧面进行密封的密封层24。

其中,由第一粘结介质层28和第一粘结剂层29组成的第一粘结层25将第一增强层23的下
底面和芯层22的上底面粘结在一起,由第二粘结介质层21和第二粘结剂层20组成的第二粘结
层27将第二增强层26的上底面和芯层22的下底面粘结在一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7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3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3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4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3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2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80g/m2的涤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60℃的温度和4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涤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7层厚度为2.0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胶
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10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1Mpa的压力下维持40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90℃的温度和3Mpa的压力下热压50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10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制备而成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性能按照国标《GB/T 17656‐2008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试;吸水性能按照150mm×150mm(长×宽)取样,浸没在沸水中煮3h,测其吸水率。以下
同。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见表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65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35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34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35%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3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90g/m2的锦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70℃的温度和3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锦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9层厚度为1.6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胶
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12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上,在室温和1.5Mpa的压力下维持30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00℃的温度和3Mpa的压力下热压45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12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见表1。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6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4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1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9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4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4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00g/m2的腈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80℃的温度和2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腈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1层厚度为1.4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14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2Mpa的压力下维持20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10℃的温度和2.5Mpa的压力下热压40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14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5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45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5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45%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5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00g/m2的涤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65℃的温度和3.5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涤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1层厚度为1.3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16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1.3Mpa的压力下维持38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20℃的温度和2.5Mpa的压力下热压37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16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5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5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6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10g/m2的锦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75℃的温度和2.5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锦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3层厚度为1.0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18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1.7Mpa的压力下维持26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30℃的温度和2Mpa的压力下热压33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18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5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5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2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20g/m2的腈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75℃的温度和3.5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腈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1层厚度为1.3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20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2Mpa的压力下维持38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20℃的温度和1.5Mpa的压力下热压30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20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5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5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2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20g/m2的腈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75℃的温度和3.5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腈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1层厚度为1.2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20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2Mpa的压力下维持38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20℃的温度和1.5Mpa的压力下热压30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20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高强度防水建筑模板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50份聚丙烯料经挤出机挤出为聚丙烯熔体,让挤出的聚丙烯熔体与50份单向连
续玻璃纤维在220℃交错的双挤出模头处相遇,实现浸渍,然后经过冷压辊引出,收卷,得到
厚度为0.2mm、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50%的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

(2)、将上述单向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带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裁剪、以0°/90°的铺
层方式铺2层,即为增强层;

(3)、在该增强层的其中一个底面上覆盖一层120g/m2的腈纶无纺布作为粘结介质,在
175℃的温度和3.5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使腈纶无纺布在该底面上成型为粘结介质层;

(4)、选择11层厚度为1.1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
胶合板作为芯层,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0.70MPa;

(5)、分别在芯层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涂刷200g/m2的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使该粘结剂分
别在上底面和下底面上形成粘结剂层;

(6)、将粘结有增强层的粘结介质层分别覆盖在位于芯层2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粘结
剂层7上,在室温和2Mpa的压力下维持38min,制成预制板;

(7)、将预制板在120℃的温度和1.5Mpa的压力下热压30min;

(8)、在上述各层的侧面采用聚氨酯类防水胶处理,涂胶量为200g/m2,以形成密封层,
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4h,制得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见表1。

对比实施例

选择由11层厚度为1.4mm,含水量为6.0%‐14.0%的杨木单板在胶黏剂的作用下压制成混凝
土模板用胶合板,将其当成建筑模板并进行物理性能、吸水性能测试,见表1。

表1 性能测试结果表


从表1中实施例二至就和对比实施例的建筑模板的性能可以看出,以木胶合板为芯层,以
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为贴面,大大提高了木胶合板的物理性能,尤其是提高了静曲
强度;作防水胶封边处理形成密封层后,胶合板的吸水率从66.58%降低至小于0.10%。

另外,从胶合板实际的周转次数来看,其使用周转次数在30次以上。因此,胶合板不仅
提高了木胶合板的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木胶合板的吸水率,还延长了木胶合板的使
用周转次数,有效地节约木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
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
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
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该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包括芯层、分别在芯层的两个底面上依次设置的粘结层和增强层以及用于至少密封芯层和增强层各自的侧面的密封层,粘结层包括粘结介质层和粘结剂层;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防水性能,使用寿命长,重复利用次数高,有效节约了木材,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