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52218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7307.1

申请日:

2003.12.08

公开号:

CN1631389A

公开日:

2005.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申请人:黄海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38号银湖大厦11H, 邮政编码:510030; 申请人:黄美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路157号1栋704房, 邮政编码:510300变更后权利人:申请人:黎丽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杏坛大街3号5F, 邮政编码:510240登记生效日:2005.1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A61P11/04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A61P11/04

申请人:

黄海波; 黄美红

发明人:

张建浩; 黄海波

地址:

510030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38号银湖大厦11H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是由青蒿、柴胡、牛蒡子、成灵仙、黄芩和甘草按一定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该药物具有解表通络、祛风利咽、清热解毒等功效,尤其用于治疗外感初起,恶风发热、急性咽炎和扁桃腺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 备而成: 青蒿      100-250, 柴胡      100-300, 牛蒡子    100-300, 威灵仙    100-300, 黄芩      150-350, 甘草      0-200。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 配比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50-200, 柴胡      150-250, 牛蒡子    150-250, 威灵仙    150-250, 黄芩      200-300, 甘草      50-150。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 配比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70, 柴胡      200, 牛蒡子    200, 威灵仙    200, 黄芩      250, 甘草      100。
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可以是口服液、 胶囊、片剂、软胶囊、颗粒剂、口含片、散剂、喷雾剂、注射剂、丸剂或滴丸 剂型。
5: 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 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 器保存; b.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 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 c.加入乙醇,充分搅拌,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量稀释后, 调节PH,5℃下放置48小时,滤过; d.依次加入薄荷油、挥发油、单糖浆和山梨醇,搅拌均匀,加水至规定量,调 节PH
6: 0,室温下放置过夜,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6.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 下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 器保存; b.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 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 c.加入乙醇,充分搅拌,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喷雾干 燥成细粉; d.向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壳中,即成成品。
7: 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 下步骤: a.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 器保存; b.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 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 c.加入乙醇,充分搅拌,静置,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浸膏; d.向浸膏中加入蔗糖、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制成颗 粒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种。

    急性咽炎主要因为病毒、病菌感染,或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咽粘膜、粘膜下组织、淋巴组织的急性充血肿胀,疼痛等炎性反应。

    慢性咽炎是因为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口腔、鼻腔疾患或长期遭受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和多种全身性慢性痰病等引起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淋巴组织弥漫性炎症。

    中医把急、慢性咽炎纳入喉痹范畴,认为发病机理为外感风热、上蒸咽喉;风寒外袭、郁肺化热、上壅咽喉;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湿热内生、肺胃蕴热、熏蒸咽喉或劳伤过度、脏腑失调、虚火上炎、熏燎咽喉所致。急性咽炎多属风热喉痹,慢性咽炎多属阴虚喉痹。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造成肺肾阴虚、津亏液少,则会演变为慢性咽炎。久治不愈,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目前,市售治疗咽炎的药剂颇多,有丸剂,片剂,还有液态的喷雾剂。原材料不甚相同,配伍更不一致,制作方法多较复杂,其制备的药物有的有副作用,有的药物长期使用后,各种病毒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疗效不够理想,治愈率不高。有些中成药也存在治标不治本,只治急性、不治慢性等不足,如现有的“冬灵草”、“六神丸”、“喉疾丸”均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尤其对于急性咽炎、扁桃腺炎等炎症,现有的中药制剂抗菌作用弱,疗效慢,使患者的痛苦时间延长。因此,人们仍在不断研究疗效更显著的中药制剂,满足临床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药物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具有解表通络、祛风利咽、清热解毒等功效,尤其用于治疗外感初起,恶风发热、急性咽炎和扁桃腺炎。本发明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既能治疗急性咽炎,又能治疗慢性咽炎。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00-250,

    柴胡         100-300,

    牛蒡子       100-300,

    威灵仙       100-300,

    黄芩         150-350,

    甘草         0-200。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50-200,

    柴胡         150-250,

    牛蒡子       150-250,

    威灵仙       150-250,

    黄芩         200-300,

    甘草         50-150。

    本发明最优选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70,

    柴胡         200,

    牛蒡子       200,

    威灵仙       200,

    黄芩         250,

    甘草         100。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可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包括口服液、胶囊、片剂、软胶囊、颗粒剂、口含片、散剂、喷雾剂、注射剂、丸剂或滴丸等。

    在各种剂型中,优选一种由下述方法制成的口服液,该制备方法为:

    1.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

    2.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

    3.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适量稀释后,调节PH3.0,5℃下放置48小时,滤过;

    4.依次加入薄荷油、挥发油、单糖浆和山梨醇,搅拌均匀,加水至规定量,调节PH6.0,室温下放置过夜,滤过,灌封成10ml,灭菌,即得。

    具体服用方法和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0-20ml。急性咽炎连续3天为一疗程,慢性咽炎连续7天为一疗程。

    在各种剂型中,还优选一种由下述方法制成的胶囊,该制备方法为:

    1.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

    2.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

    3.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喷雾干燥成细粉;

    4.细粉加入适量淀粉、微晶纤维,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壳中,即成成品。

    在各种剂型中,还优选一种由下述方法制成的颗粒,该制备方法为:

    1.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0.5-2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

    2.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9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

    3.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浸膏;

    4.向浸膏中加入蔗糖、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制成颗粒剂。

    具体服用方法和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0g。急性咽炎连续3天为一疗程,慢性咽炎连续7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药物中的各味中药均为天然药材。方中的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有效成分,此外还含少量甾醇和氨基酸。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有解热、降压、利尿的作用。

    青蒿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其含多种倍半萜内酯:青蒿素(Qinghaosu、Artemisinin、Arteannuin),为抗疟主要活性成分,以及青蒿素I、II、III、IV、V等,以及其他萜类化合物:青蒿酸,青蒿内酯,青蒿醇等。青蒿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作用。

    柴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柴胡根含挥发油、皂甙、黄酮、植物甾醇、香豆素、脂肪酸等。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牛蒡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牛蒡子含牛蒡甙(arctiin),另含甾醇、维生素B等。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作用。

    威灵仙为毛茛科可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根含多种三萜类皂甙,为齐墩果酸或常春藤皂甙元衍生物。威灵仙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甘草具有镇咳、润肺、解毒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处方中的多药共用,即清疏,解惹,又散结止痛,共达清热利咽,退热之效,对于治疗急性、慢性咽炎、扁桃腺炎效果极其显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是由中草药制备而成,其组方科学、合理,协同性好,疗效非常显著,克服了现有组方药味多、工艺复杂、疗效不显著等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00g,

    柴胡          100g,

    牛蒡子        100g,

    威灵仙        100g,

    黄芩          150g。

    其制备方法为:

    1.称取处方量的青蒿和柴胡剪碎,浸泡1小时,加热蒸馏收集挥发油,另器保存;

    2.蒸馏后的水溶液及药渣与其它四味药材加水至8倍量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

    3.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浸膏;

    4.取浸膏1重量份、蔗糖2重量份、糊精2.5重量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250g,

    柴胡           300g,

    牛蒡子         300g,

    威灵仙         300g,

    黄芩           350g,

    甘草           200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青蒿           170g,

    柴胡           200g,

    牛蒡子         200g,

    威灵仙         200g,

    黄芩           250g,

    甘草           100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的药效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昆明种小鼠和Wistar系大白鼠均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青霉素,广州天心制药厂,批号

    021201;阿斯匹林,徐州恩华药业有限公司。

    1.3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为海南省琼海市海燕琼脂厂生产。胰酶消化大豆胨琼脂为英国OXOID产品。

    2 方法和结果

    2.1 抗细菌作用

    2.1.1 体外抑菌作用  本实验采用引起急性咽炎和扁桃腺炎的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克雷杆菌为试验菌株,共计6种110株临床分离菌。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将受试药物加在已融化的琼脂接着基中作倍比稀释,倾注成含有不同药液浓度的平板培养基。用比浊度的方法,将各菌株稀释至麦氏1号标准管的1/2,将稀释好的菌液分别点种于不同浓度的平板培养基上,每点10μl,37℃培养24小时。同时设有空白对照和青霉素阳性药物对照。记录各株在不同药物浓度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该药物抑制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本实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的抑菌程度。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对所有实验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力,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3.44±39.24mg/ml和36.25±24.64mg/ml,对B族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6.25±27.48mg/ml,对D族链球菌、克雷伯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抑菌能力较弱。

    表1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的体外抑菌作用  实验菌种  菌株数  (株)  细菌  对照  青霉素对照  (100U/ml)  最小抑菌浓度  (MIC)(mg/ml)  MIC范围  (m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  +  -  43.44±39.24  6.25~100  B族链球菌  20  +  -  76.25±27.48  25~100  D族链球菌  20  +  -  151.25±64.11  25~200  肺炎双球菌  20  +  -  161.25±101.46  25~400  表皮葡萄球菌  20  +  -  36.25±24.64  12.5~100  克雷伯杆菌  10  +  -  145.00±59.86  50~200

    注:“+”细菌生长  “-”细菌未生长

    2.1.2 体内抗菌作用

    将体重16~18g的健康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三个不同剂量组(8.5、17和34g/kg)和阳性药物对照组(青霉素)。感染前48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五天,空白对照组动物每日灌胃与药液同体积蒸馏水。青霉素为肌肉注射,感染后半小时开始给药,连续给药三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接种于2mlTSB中,37℃培养7小时,取7小时培养物0.1ml转种10mlTSB中,继续培养17时,将上述7~17小时培养物用胃膜素悬液作7倍稀释,将此菌液以每鼠0.5ml。感染后每日观察并记录动物发病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一星期,统计各组动物的死亡率并进行X2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见表2,3),感染上述二种细菌的小鼠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后,其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当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以17和34g/kg剂量灌喂小鼠时,对腹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45.45%和54.55%,以8.5和17g/kg的剂量灌喂腹腔感染B族链球菌小鼠也显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率为81.82%。

    表2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死亡动物数  死亡百分率                (g/kg) (只)   (只)        (%)对照组          -      11     11          100青霉素组        25万U  11     0           0**实施例3颗粒剂组 8.5    11     9           81.82                17.0   11     6           54.55*                34.0   11     5           45.4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01

    表3    本发明实施例3颗粒剂对B族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死亡动物数 死亡百分率                (g/kg) (只)   (只)       (%)对照组          -      11     8          72.73青霉素组        25万5U 11     0          0**实施例3颗粒剂组 8.5    11     2          18.18*                17.0   11     2          18.18*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2 抗炎作用

    2.2.1 对蛋精致大鼠足跖肿胀影响

    对体重130~140g雄性大鼠按体重分组后,动物连续服药三天,未次给药后1小时用10%蛋清0.1ml注入大鼠右跖的周长,以后每隔1小时测一次,共4次。计算各时间点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行t检验。从表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在所试的剂量范围内,均能明显抑制蛋清所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作用可持续到3小时以上。

    表4  实施例3颗粒剂对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正常足跖    致炎后不同时间与正常足跖的肿胀差值(cm)±s                                            0.5h           1h               2h              3h对照组                  9       3.02±0.09  1.33±0.21     1.12±0.14       0.88±0.91      0.57±0.14阿斯匹林组      0.2     9       3.03±0.07  1.33±0.25     0.88±0.21*      0.61±0.20**    0.40±0.12*实施例3颗粒剂组 6.5     9       2.99±0.06  1.08±0.30*    0.77±0.21***    0.66±0.21*     0.43±0.09*                13.0    10      3.00±0.09  1.04±0.19*    0.75±0.21***    0.62±0.21*     0.43±0.14*                26.0    10      3.03±0.07  0.93±0.22***  0.69±0.18***    0.55±0.19**    0.35±0.17*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P<0.001

    表5  实施例3颗粒剂组对大鼠鲜酵母人工发热的影响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正常足跖     致炎后不同时间与正常足跖的肿胀差值(cm)±s                                                 0.5h         1h             2h              3h对照组                    10        37.3±0.4    1.8±0.5     2.3±0.4       2.1±0.4        1.9±0.4阿斯匹林组        0.2     10        31.73±0.4   0.4±0.7***  0.1±0.25***   0.03±0.6***    0.02±0.3***实施例3颗粒剂组   6.5     10        37.1±0.5    1.2±0.7     1.3±0.7*      1.3±0.9*       1.1±0.7*                  13.0    10        37.4±0.8    1.1±0.9     1.2±0.9*      1.1±0.8***     0.8±0.6***                  26.0    10        37.4±0.5    0.7±0.8***  1.0±0.7***    0.8±0.9***     0.8±0.8**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P<0.001

    2.3 解热作用

    对体重130~140g的雄性大鼠进行肛温测量,挑选肛温在36.3C~38.3℃者作为体温合格者。按体重分组后,连续给药三天,末次给药的当天,按2ml/100g体重的剂量,分别用1.5%鲜酵母混悬液注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于注射酵母液后第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药后1小时开始测肛温,以后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以不同时间所测肛温与基础肛温之差值为体温变化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见表5),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三个剂量对鲜酵母人工发热的大鼠,都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作用可维持4小时左右。

    3 讨论

    药理实验证明了本发明的药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且在体内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引起的动物死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根据以前的报导,动物死亡保护试验,由于引起动物死亡的细菌感染量较大,动物发病也较急,而中药成分复杂,药物代谢后,在血液中具有抗菌活性万分之一的浓度不足以杀死致病菌,所以在体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经动物灌胃给药,很少能保护动物免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而本发明的药物对致病菌既有体外直接抑菌作用又有体内抗菌的能力。目前临床细菌的分离表明,咽炎和扁桃腺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引起,所以本发明的药物临床治疗咽炎和扁桃腺炎有较好的疗效,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药。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是由青蒿、柴胡、牛蒡子、成灵仙、黄芩和甘草按一定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该药物具有解表通络、祛风利咽、清热解毒等功效,尤其用于治疗外感初起,恶风发热、急性咽炎和扁桃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