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0811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49017.7

申请日:

2005.02.01

公开号:

CN1647826A

公开日:

2005.08.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L 27/44申请日:20050201授权公告日:20070801终止日期:201002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L27/44

主分类号:

A61L27/44

申请人:

翁文剑; 邹超; 邓旭亮; 罗永明; 胡晓阳; 孙志辉; 李洪; 张明志

发明人:

翁文剑; 邹超; 邓旭亮; 罗永明; 胡晓阳; 孙志辉; 李洪; 张明志

地址:

322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介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纳米级β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组成,β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50%~67%和50%~33%。通过胶原与β相磷酸三钙的原位络合,在胶原基体上沉积纳米级β相磷酸三钙粉末,并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本发明制备出的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具有组分均匀、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材料孔径大小合适,适宜作为骨修复材料应用在医疗方面。

权利要求书

1: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由纳米级β相磷酸三钙和胶 原组成,其中β相磷酸三钙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67%,胶原的质量百分比 含量为50%~33%。
2: 根据权利1所述的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纳米级β 相磷酸三钙的颗粒尺寸为200nm-500nm。
3: 根据权利1所述的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是包括下列步骤: 1)将浓度为1×10 -4 ~10×10 -3 g/ml的胶原溶解在pH值为2~3的酸性溶液 中,同时搅拌,直至形成乳白色溶液; 2)搅拌下将β相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加入到胶原溶液中,加入的β相磷酸三 钙与胶原的质量之比为1∶1~2∶1; 3)搅拌下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戊二醛,加入的戊二醛与胶原的质量之 比为1∶10; 4)持续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悬浮物质,停止搅拌并静置,待絮状 物质全部沉积后,继续搅拌溶液,并逐滴滴加碱溶液,直至pH值为6~7时停 止滴加; 5)将溶液静置,除去上清后,放入模具中,然后冷冻、干燥、放入乙醇中 反复浸泡,再次冷冻干燥,消毒,即可。

说明书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意外事件或疾病使人的骨骼、牙齿等硬组织产生损伤或缺失,从而形成了医用修复材料的巨大市场。通常,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骨移植被用来作为治疗骨缺损的方案。但是自体骨的来源有限,不能用于大范围的治疗;异体骨虽然来源广泛,但存在免疫反应,甚至可能会发生病毒传染。目前骨修复材料研究已经覆盖了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多个领域,但是这些材料各有不足:有的长期在体内存留,容易产生生物排斥效应,有的在体内随时间的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太快,不能满足骨修复材料的要求。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可生物降解的骨修复材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这种材料植入体内后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地被体液环境吸收,成为活的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风险,而且材料中的成分能够促进组织的生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β相磷酸三钙在胶原基体中分散均匀的可降解生物医用磷酸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由纳米级β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组成,其中β相磷酸三钙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67%,胶原地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33%。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浓度为1×10-4~10×10-3g/ml的胶原溶解在pH值为2~3的酸性溶液中,同时搅拌,直至形成乳白色溶液;

    2)搅拌下将β相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加入到胶原溶液中,加入的β相磷酸三钙与胶原的质量之比为1∶1~2∶1;

    3)搅拌下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戊二醛,加入的戊二醛与胶原的质量之比为1∶10;

    4)持续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悬浮物质,停止搅拌并静置,待絮状物质全部沉积后,继续搅拌溶液,并逐滴滴加碱溶液,直至pH值为6~7时停止滴加;

    5)将溶液静置,除去上清后,放入模具中,然后冷冻、干燥、放入乙醇中反复浸泡,再次冷冻干燥,消毒,即可。

    本发明中,所说的β相磷酸三钙的颗粒尺寸为200nm-500nm。用于溶解胶原的酸可以是盐酸或乙酸。滴加的碱溶液可以是NaOH、NH4OH或KOH。步骤5)放入乙醇中反复浸泡,一般3~6次,每次12~24h。

    为了减少材料冷冻干燥的时间,通常以采用表面带有微孔的模具为好。

    本发明以原位络合的方式制备了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该材料由纳米β相磷酸三钙和胶原分子依靠分子间基团络合而成,在胶原基体上沉积β相磷酸三钙粉末,并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在微观尺度上具有分布均匀的特点。通过这种生物相容性好、降解完全的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在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孔径尺寸在10μm~150μm、孔内部连通的骨修复材料,可以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在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出的骨修复材料具有组分分布均匀、β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在体内最终完全降解,没有残留物质存在,可作为植入材料应用在骨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制得的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例中所用胶原为sigma公司从牛根腱上提取的I型胶原。

    实施例1

    将1g胶原溶于300ml 0.01M的盐酸溶液中,同时搅拌,待乳白色溶液形成后将1.5gβ相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加入到胶原溶液中,然后加入10ml 1%的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直到白色絮状悬浮物质出现,待其完全沉积后加入NaOH溶液至pH值为6,静置24h后除去上清,所得材料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塑料模具在液氮中冷却10min,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72h,材料取出后放入乙醇中浸泡24h×3次,再次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8h,取出后在环氧乙烷蒸汽中消毒2h。

    实施例2

    将0.4g胶原溶于100ml 0.5M的乙酸溶液中,同时搅拌,待乳白色溶液后将0.8gβ相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加入到胶原溶液中,然后加入8ml 0.5%的戊二醛溶液,连续搅拌直到白色絮状悬浮物质出现,待其完全沉积后加入NH4OH溶液至pH值为7,静置36h后除去上清,所得材料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塑料模具在液氮中冷却30min,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72h,材料取出后放入乙醇中浸泡24h×3次,再次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8h,取出后在环氧乙烷蒸汽中消毒3h。本实例所得产物经扫描电镜测试,材料内部形貌如图例1所示,从图可见,制得的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内部的孔相连通。

    实施例3

    将0.5gβ相磷酸三钙粉末均匀加入到400ml胶原溶液中,胶原溶液浓度为0.5mg/ml,然后加入25ml 0.2%的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直到白色絮状悬浮物质出现,待其完全沉积后加入KOH溶液至pH值为7,静置48h后除去上清,所得材料放入表面有微孔的塑料模具在液氮中冷却60min,然后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96h,材料取出后放入乙醇中浸泡24h×3次,再次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干燥60h,取出后在环氧乙烷蒸汽中消毒1h。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Β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纳米级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组成,相磷酸三钙和胶原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为5067和5033。通过胶原与相磷酸三钙的原位络合,在胶原基体上沉积纳米级相磷酸三钙粉末,并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本发明制备出的相磷酸三钙/胶原复合材料具有组分均匀、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材料孔径大小合适,适宜作为骨修复材料应用在医疗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