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49034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0686.5

申请日:

2010.07.20

公开号:

CN101886380A

公开日:

2010.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15/10公开日:201011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5/10申请日:20100720|||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骆华阳

发明人:

骆华阳

地址:

236025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渡口居委会杨协70号

优先权:

2010.05.24 CN 201020200241.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代理人:

张江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包括机架、柴油机、离心风机、吸风管道、出风道、分离舱、出料管、吸嘴,柴油机驱动离心风机工作,离心风机的上端连通吸风管道的一端,离心风机的下端连通出风道的一端,吸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分离舱,出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料管,软吸管的一端连通分离舱,软吸管的另一端连接吸嘴,其特征在于:在吸风管道与分离舱的连接处设有分滤网;机架上设有闭风器,所述闭风器设于分离舱的下方,且闭风器连通分离舱和出风道;机架上还设有减速机,所述闭风器由柴油机通过减速机驱动。本发明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清除蓝藻或水上漂浮物。

权利要求书

1.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包括机架、柴油机、离心风机、吸风管道、出风道、分离舱、出料管、吸嘴,柴油机驱动离心风机工作,离心风机的上端连通吸风管道的一端,离心风机的下端连通出风道的一端,吸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分离舱,出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料管,软吸管的一端连通分离舱,软吸管的另一端连接吸嘴,其特征在于:在吸风管道与分离舱的连接处设有分滤网;机架上设有闭风器,所述闭风器设于分离舱的下方,且闭风器连通分离舱和出风道;机架上还设有减速机,所述闭风器由柴油机通过减速机驱动。

说明书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捞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蓝藻及水上漂浮物的打捞机。

背景技术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由于排入水中的废弃物,常含有许多化学物质,就使得水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导致一些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蓝藻就是其中之一。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目前,国内尚无适用于治理蓝藻污染,且具有综合作业功能的打捞设备。现有处理蓝藻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网拉瓢舀人工打捞,工作效率非常低,并且劳动强度大,成本比较高,安全性能差,并与环境景观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近年来,国内大小湖泊、江河等水面垃圾污染愈发严重,不仅影响了环境的整洁美观,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受到相当严重的威胁。2005年冬天,松花江大片的水资源受到污染,使下游的哈尔滨停水四天;2007年7月2日至4日,江苏省沭阳县自来水停水44个小时,而原因是来自上游的不明污染团。三峡蓄水以来,库区各区县打捞点从江面上捞出的垃圾数量惊人,4天时间捞起的漂浮物装了3000多条编织袋,每袋有30至40公斤,长江上的漂浮物屡捞不绝,令人头疼。相关部门大多采取的是不定期人工打捞的办法,然而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周期长往往是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效果却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其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包括机架、柴油机、离心风机、吸风管道、出风道、分离舱、出料管、吸嘴,柴油机驱动离心风机工作,离心风机的上端连通吸风管道的一端,离心风机的下端连通出风道的一端,吸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分离舱,出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料管,软吸管的一端连通分离舱,软吸管的另一端连接吸嘴,在吸风管道与分离舱的连接处设有分滤网;机架上设有闭风器,所述闭风器设于分离舱的下方,且闭风器连通分离舱和出风道;机架上还设有减速机,所述闭风器由柴油机通过减速机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分滤网和闭风器的设置,可有效地将空气和蓝藻或水上漂浮物的分离,体现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清除蓝藻或水上漂浮物的过程,完全由设备实现,无需人工干预,体现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本发明适用于清除打捞水面的蓝藻,也适用于清除打捞水面的漂浮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柴油机1、离心风机2、吸风管道3、分离舱4、分滤网5、闭风器6、减速机7、出风道8、软管支架9、软吸管10、吸嘴11、机架12、出料管13。

闭风器6主要由叶轮、壳体、叶轮轴、端盖和轴承组成,叶轮由多个叶片组成。当叶轮旋转时,物料由闭风器6的上端进入叶轮的数个封闭腔内,随着叶轮转动,从闭风器6的下端流出。由于叶片于壳体之间的间隙很小,因此可以阻挡空气从闭风器6的一端到另一端。

柴油机1驱动离心风机2工作,吸风管道3的一端与离心风机2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与分离舱4的上部相连,所述吸风管道3将离心风机2与分离舱4连通,在吸风管道3与分离舱4的连接处还设有分滤网5。分离舱4的下部设有与其相通的闭风器6,闭风器6与其下方的出风道8是相通的,离心风机2的下端与出风道8的相通,出风道8的末端连接出料管13。在分离舱4上,还设有与其相通的软吸管10,软吸管10的末端连接吸嘴11,机架12上设有软管支架9,用于支撑软吸管10。另外,在机架12上还设有减速机7,所述闭风器6是由柴油机1通过减速机7驱动的。

所述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的工作原理如下(以下仅描述蓝藻,而水上漂浮物是同样的原理和过程):柴油机1工作带动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旋转时,软吸管10中产生负压,吸风管道3中产生正压,负压气流经吸嘴11将蓝藻吸入,通过软吸管10进入分离舱4。由于在吸风管道3与分离舱4的连接处设有分滤网5,使蓝藻无法进入吸风管道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闭风器6中,经过上述步骤,达到空气与蓝藻分离的目的。减速机7可将电机产生的高转速转化成相对较低的转速,以保证蓝藻顺利落入出风道8中。分离舱4中的空气,被吸入吸风管道3中后,又经离心风机2下端的出口,进入出风道8,最终经出料管13排出。由于气流沿出风道8向出料管13运动,下落的蓝藻,在气流的作用下,从出料管13排出至指定的存放区。

使用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后,无需网拉瓢舀人工打捞,大大提高了效率,适于广泛应用。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藻及水上漂浮物打捞机,包括机架、柴油机、离心风机、吸风管道、出风道、分离舱、出料管、吸嘴,柴油机驱动离心风机工作,离心风机的上端连通吸风管道的一端,离心风机的下端连通出风道的一端,吸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分离舱,出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料管,软吸管的一端连通分离舱,软吸管的另一端连接吸嘴,其特征在于:在吸风管道与分离舱的连接处设有分滤网;机架上设有闭风器,所述闭风器设于分离舱的下方,且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