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48140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33905.1

申请日:

2014.03.24

公开号:

CN203795867U

公开日:

2014.08.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21/04申请日:20140324授权公告日:20140827终止日期:20170324|||授权

IPC分类号:

E04G21/04

主分类号:

E04G21/04

申请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王清江

发明人:

王清江; 王悦

地址:

400052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科园一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黄书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建筑中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操作难度大,楼板、墙和柱的强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楼板、墙和柱的强度高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料漏斗的下部设有阀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脚,支撑脚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底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的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柱垂直,滚轮设于支撑柱的下端。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料漏斗的内壁竖直设有体积刻度线。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和支撑柱之间设有斜撑杆。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墙、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大多采取墙模板、柱模板与楼板模板同步安装,绑扎钢筋,墙、柱混凝土一次浇筑施工,一层浇筑完成后,向上安装,依次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时,通常使用布料管在楼板模板上部移动,混凝土从布料管中打出,从而将混凝土从墙模板、柱模板上部的楼板模板处灌入墙模板、柱模板内,由于布料管依靠人工移动,因此,移动难度较大,在混凝土从布料管中打出时,当布料管接近楼板模板的上表面时,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稍差,另外,布料管移动难度较大,操作难度大,因此,就会造成混凝土洒落在楼板模板表面上的现象,当气温较高时,洒落在楼板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易凝固,待后续向上浇筑混凝土时,凝固后的混凝土难以与刚泵出的混凝土融为一体,因此,造成楼板混凝土难以形成整体,降低楼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另外,在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和重力在模板内压实成型,而由于布料管移动难度大,因此,墙、柱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过高,来不及利用流动性和重力使得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从而使得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形成蜂窝状,使得墙、柱的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建筑中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操作难度大,楼板、墙和柱的强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楼板、墙和柱的强度高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两列轨道用于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移动方便,支架给予轨道支撑作用。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移动车的滚轮在轨道上滚动,带动移动车移动,放料漏斗被架于移动车上部,随着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放料漏斗内注入混凝土,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随着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从而将混凝土从放料漏斗的下部流出,从而将混凝土注入楼板模板下方的墙柱模板内。仅以均匀速度使得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同时混凝土从放料漏斗的下端流出,从而将混凝土来回分层注入墙柱模板内,操作简单方便,混凝土从墙柱模板的一侧匀速注入至另一侧,再从另一侧返回注入一侧,均与铺垫,使得混凝土能在墙柱模板内铺设均匀,避免形成蜂窝状,提高墙柱混凝土的强度,使得墙和柱的强度高;另外,放料漏斗的下端仅在墙柱模板的上方直线运动将混凝土注入,避免左右摇摆,因此,避免混凝土洒落在楼板模板上部,从而避免布料管布料时将混凝土洒在楼板模板的表面,影响楼板整体性的现象,进而使得浇筑的楼板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的放料漏斗的下部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放料漏斗的关闭和打开,自由控制是否放料,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脚,支撑脚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底部。三角支撑脚更稳定,使得支撑板更稳定,进而使得轨道固定牢固,保证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更稳定。
进一步,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的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柱垂直,滚轮设于支撑柱的下端。移动车仅包括支撑柱、支撑架和滚轮,结构简单,放料漏斗架设在支撑架上,既轻便又移动方便,操作方便。
进一步,所述的放料漏斗的内壁竖直设有体积刻度线。放料漏斗内壁的体积刻度线使得加料时方便控制,可根据楼板模板内需要的混凝土体积注入等体积的混凝土, 再使得移动车在轨道上匀速前进,从而使得每分钟加入一定体积墙柱模板内的墙柱混凝土的量一定,从而避免出现密实性不一致,影响墙柱的强度,使得墙柱混凝土的密实性一致,强度高。
再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架和支撑柱之间设有斜撑杆。斜撑杆用于加强支撑架和支撑柱的强度,使得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1和两列轨道2,两列轨道2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2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2匹配的滚轮3,放料漏斗1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1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所述的放料漏斗1的下部设有阀门4;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板5和支撑脚6,支撑脚6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5底部;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8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1的支撑架7,支撑架7与支撑柱8垂直,滚轮3设于支撑柱8的下端;所述的放料漏斗1的内壁竖直设有体积刻度线;所述的支撑架7和支撑柱8之间设有斜撑杆9。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移动车的支撑架7为矩形框,支撑柱8为四根,分别与矩形框的拐角处垂直固定,支撑架7的其中一个边上设有手推把手;放料漏斗1的上端开口为矩形,且放料漏斗1的上端开口边缘设有卡在支撑架1上部的卡台;放料漏斗1下部的阀门4包括弧形挡板和控制杆件,弧形挡板横向挡在放料漏斗1的下部且与控制杆件连接,两列轨道2用槽钢制成。在使用时,将三角状支撑脚6和支撑板5放置于墙柱模板上方的楼板模板两侧且对称设置,两列轨道2分别放置于楼板模板两侧的支撑板5上,再将移动车推上轨道2,使得移动车两侧的滚轮3位于两列轨道2上,放料漏斗1放置于支撑架7矩形框上,支撑柱8起支撑作用,斜撑杆9加强支撑架7和支撑柱8的强度,向下拉动阀门4,将放料漏斗1的下部开口关闭。向放料漏斗1内注入所需混凝土的量,可直视放料漏斗1内壁的刻度线加入适当的混凝土的量,向上抬起控制杆件,使得弧形挡板呈竖直状态,打开放料漏斗1下部开口,同时,推动移动车匀速向前移动,此时,混凝土从放料漏斗1中漏出,随着移动车的前进,匀速漏至墙、柱模板内,来回反复操作,直至混凝土接近墙、柱模板的上边沿,此时,拉动阀门4的控制杆件,使得放料漏斗1的下部开口缩小,混凝土少量漏下,至混凝土填满墙、柱模板内部即可,完成布料。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586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7CN203795867U(21)申请号 201420133905.1(22)申请日 2014.03.24E04G 21/04(2006.01)(73)专利权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地址 400052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科园一路专利权人王清江(72)发明人王清江 王悦(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代理人黄书凯(54) 实用新型名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

2、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建筑中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操作难度大,楼板、墙和柱的强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楼板、墙和柱的强度高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5867 UCN 203795867 U1/1页21.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

3、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料漏斗的下部设有阀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脚,支撑脚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的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柱垂直,滚轮设于支撑柱的下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料漏斗的内壁竖。

4、直设有体积刻度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和支撑柱之间设有斜撑杆。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95867 U1/3页3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 在建筑中,墙、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大多采取墙模板、柱模板与楼板模板同步安装,绑扎钢筋,墙、柱混凝土一次浇筑施工,一层浇筑完成后,向上安装,依次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时,通常使用布料管在楼板模板上部移动,混凝土从布料管中打出,从而将混凝土从墙模板、柱模板上部的楼板模板处灌入墙模板、柱模板内,由于布料管依靠人工移动,。

5、因此,移动难度较大,在混凝土从布料管中打出时,当布料管接近楼板模板的上表面时,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稍差,另外,布料管移动难度较大,操作难度大,因此,就会造成混凝土洒落在楼板模板表面上的现象,当气温较高时,洒落在楼板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易凝固,待后续向上浇筑混凝土时,凝固后的混凝土难以与刚泵出的混凝土融为一体,因此,造成楼板混凝土难以形成整体,降低楼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另外,在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依靠混凝土自身流动性和重力在模板内压实成型,而由于布料管移动难度大,因此,墙、柱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过高,来不及利用流动性和重力使得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从而使得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形成蜂窝状,使得。

6、墙、柱的强度低。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建筑中墙柱混凝土浇筑时,操作难度大,楼板、墙和柱的强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楼板、墙和柱的强度高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0005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和两列轨道,两列轨道的底部。

7、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两列轨道用于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移动方便,支架给予轨道支撑作用。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匹配的滚轮,放料漏斗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移动车的滚轮在轨道上滚动,带动移动车移动,放料漏斗被架于移动车上部,随着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放料漏斗内注入混凝土,放料漏斗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随着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从而将混凝土从放料漏斗的下部流出,从而将混凝土注入楼板模板下方的墙柱模板内。仅以均匀速度使得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同时混凝土从放料漏斗的下端流出,从而将混凝土来回分层注入墙柱模板内,操作简单方便,混凝土从墙。

8、柱模板的一侧匀速注入至另一侧,再从另一侧返回注入一侧,均与铺垫,使得混凝土能在墙柱模板内铺设均匀,避免形成蜂窝状,提高墙柱混凝土的强度,使得墙和柱的强度高;另外,放料漏斗说 明 书CN 203795867 U2/3页4的下端仅在墙柱模板的上方直线运动将混凝土注入,避免左右摇摆,因此,避免混凝土洒落在楼板模板上部,从而避免布料管布料时将混凝土洒在楼板模板的表面,影响楼板整体性的现象,进而使得浇筑的楼板强度高。0006 进一步,所述的放料漏斗的下部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放料漏斗的关闭和打开,自由控制是否放料,操作更方便。0007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脚,支撑脚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底部。。

9、三角支撑脚更稳定,使得支撑板更稳定,进而使得轨道固定牢固,保证移动车在轨道上移动更稳定。0008 进一步,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的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柱垂直,滚轮设于支撑柱的下端。移动车仅包括支撑柱、支撑架和滚轮,结构简单,放料漏斗架设在支撑架上,既轻便又移动方便,操作方便。0009 进一步,所述的放料漏斗的内壁竖直设有体积刻度线。放料漏斗内壁的体积刻度线使得加料时方便控制,可根据楼板模板内需要的混凝土体积注入等体积的混凝土, 再使得移动车在轨道上匀速前进,从而使得每分钟加入一定体积墙柱模板内的墙柱混凝土的量一定,从而避免出现密实性不一致,影响墙柱的强度,使得墙柱混凝土的密实。

10、性一致,强度高。0010 再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架和支撑柱之间设有斜撑杆。斜撑杆用于加强支撑架和支撑柱的强度,使得结构更稳定。附图说明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的墙柱布料装置,包括移动车、放料漏斗1和两列轨道2,两列轨道2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轨道2的支架,支架分别位于楼板模板的上部两侧;移动车的下端设有与两列轨道2匹配的滚轮3,放料漏斗1位于移动车的上部,且放料漏斗1的下端位于楼板模板的上方;所述的放料漏斗1的下部设有阀门4;所述的支架包括支撑。

11、板5和支撑脚6,支撑脚6呈三角状位于支撑板5底部;所述的移动车包括支撑柱8和用于支撑放料漏斗1的支撑架7,支撑架7与支撑柱8垂直,滚轮3设于支撑柱8的下端;所述的放料漏斗1的内壁竖直设有体积刻度线;所述的支撑架7和支撑柱8之间设有斜撑杆9。001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移动车的支撑架7为矩形框,支撑柱8为四根,分别与矩形框的拐角处垂直固定,支撑架7的其中一个边上设有手推把手;放料漏斗1的上端开口为矩形,且放料漏斗1的上端开口边缘设有卡在支撑架1上部的卡台;放料漏斗1下部的阀门4包括弧形挡板和控制杆件,弧形挡板横向挡在放料漏斗1的下部且与控制杆件连接,两列轨道2用槽钢制成。在使用时,将三角状支撑脚。

12、6和支撑板5放置于墙柱模板上方的楼板模板两侧且对称设置,两列轨道2分别放置于楼板模板两侧的支撑板5上,再将移动车推上轨道2,使得移动车两侧的滚轮3位于两列轨道2上,放料漏斗1放置于支撑架7矩形框上,支说 明 书CN 203795867 U3/3页5撑柱8起支撑作用,斜撑杆9加强支撑架7和支撑柱8的强度,向下拉动阀门4,将放料漏斗1的下部开口关闭。向放料漏斗1内注入所需混凝土的量,可直视放料漏斗1内壁的刻度线加入适当的混凝土的量,向上抬起控制杆件,使得弧形挡板呈竖直状态,打开放料漏斗1下部开口,同时,推动移动车匀速向前移动,此时,混凝土从放料漏斗1中漏出,随着移动车的前进,匀速漏至墙、柱模板内,来回反复操作,直至混凝土接近墙、柱模板的上边沿,此时,拉动阀门4的控制杆件,使得放料漏斗1的下部开口缩小,混凝土少量漏下,至混凝土填满墙、柱模板内部即可,完成布料。0015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说 明 书CN 203795867 U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5867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