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生理用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透液性表面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生理用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等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已经使用了对包含在该物品中的吸收性芯部材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用的各种透液性表面片。例如,特开平4-356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是由热塑性合成纤维熔结而成的无纺布形成的,一部分无纺布形成导液管,由该导液管获得通气性。该表面片的导液管通过其周壁与物品内部保持通气。特开平4-5895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是由热塑性纤维熔结而成的无纺布形成的,因此由一部分无纺布形成导液管,在该导液管下面的开口端部形成纤维羽毛状。在该表面片的导液管中,位于下面开口端部的纤维羽毛与芯部接触,发挥优异的毛细管作用,可有效地转移芯部中的体液。特开昭64-6465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液体透过性热塑性树脂薄膜,仅在薄膜的一个面上具有由自由边尾部形成地突起状开口。该开口的最窄断面位于与该薄膜平滑侧平面相对侧的平面上,而且开口断面从具有最窄断面的位置向该突起的自由边沿轴向增大。根据该文献,即使对于具有比水高得多的粘性的液体,也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透过性的多孔性薄膜。在该多孔性薄膜中,在具有最窄断面部位的开口处,毛细管的作用增大。
专利文献1特开平4-35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4-589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昭64-6465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表面片上形成的导液管从导液管上端部向下端部以与垂直方向呈相同的倾斜角度延伸。这种倾斜,使朝向下端部方向的管径变窄、变粗或者不变化。在专利文献2的导液管中,形成纤维羽毛的部分在导液管的延伸方向上是一致的。在专利文献3的薄膜中,制作成突起状开口处的自由边及其附近向着开口的外侧,换言之向开口直径变大的方向延伸。在将这些专利文献1~3公开的表面片和塑料薄膜用作例如生理用卫生巾的表面片的情况下,在废弃生理用卫生巾时,通过该导液管的开口可直接看见透过该表面片被芯部材料吸收的经血。这种卫生巾与难以看见经血的卫生巾相比,在废弃卫生巾时该卫生巾的使用者将感到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上述在废弃这些卫生巾等的穿着物品时,很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不舒适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对象为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表面片,其具有由热塑性塑料薄膜形成的与肌肤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由该接触区域形成周边的多个透液性透孔,所述透孔形成有管状部,该管状部从所述周边,即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肌肤相贴合的上表面向着该上表面内侧的下面延伸,并使所述管状部的下端部分与体液吸收性芯部材料相接触使用。
对于该透液性表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的下端部分在所述管状部的周向上被不规则地并多处加细,加细化的所述下端部分相对于其更上方的部分是弯曲的,并向着所述管状部的径向内侧延伸。
在本发明中,有如下的优选实施形式。
(1)所述透孔具有上方开口部和比所述上方开口部直径更小的下方开口部,所述下方开口部的直径在0.3~2mm的范围内。
(2)夹在所述透孔和透孔之间的所述接触区域的宽度在0.1~1mm的范围内。
(3)在所述管状部,从所述相接触区域的上面到所述下端部分的深度在0.1~2mm的范围内。
(4)在所述接触区域的所述塑料膜的厚度在0.02~0.05mm的范围内。
(5)所述塑料膜在其100重量%中含有25~40重量%的线形罗登式(ロ-デンシティ)聚乙烯、0~10重量%的罗登式(ロ-デンシティ)聚乙烯、25~40重量%的乙烯与α-烯烃共聚体和20~50重量%的硫酸钡,此外还含有合适重量%的着色剂、亲水化剂和润滑剂,每平方米面积的重量为10~50g/m2。
【附图说明】
图1为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剖视斜视图。
图2为表面片的局部放大斜视图。
图3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向视图。
图4为图3的IV-IV线的向视图。
图5为显示一实施形式实例的、与图2一样的图。
图6为显示一实施形式实例的、与图5一样的图。
具体实施形式
以下参照作为体液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透液性表面片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中局部剖视斜视图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1被制成具有纵向A和横向B,且纵向A长的矩形,其由透液性表面片2、不透液性内表面片3和吸液性芯部材料4形成。表面片2和内表面片3从芯部材料4的周边向着侧向延伸并重合,通过熔结或粘结的方式相接在一起,形成向着纵向A延伸的一对侧边部6和向着横向B延伸的一对边缘部7。
表面片2由热塑性塑料膜形成,在被侧边部6和边缘部7包围且覆盖芯部材料4的上面8的内侧部位9中,有多个透液性透孔22。
内表面片3由热塑性塑料形成的不透液性薄膜形成。对于该薄膜,可使用例如聚乙烯制成的薄膜。在内表面片3下面12的所需部位涂布粘结剂(图中未示出),使其可穿着在尿布使用者的短裤上或从短裤脱下。
芯部材料4是将粉碎的纸浆,或粉碎的纸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粉碎的纸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纤维的混合物等压缩至所需密度而形成的,因此通常用薄纸14将其全部包覆。芯部材料4通过热熔粘结剂等的粘结剂贴合在内表面片3和/或表面片2上。
图2为表面片2的局部扩大斜视图。表面片2具有形成为平坦状、用于与卫生巾使用者肌肤贴紧的肌肤接触区域21和由肌肤接触区域21形成边缘的多个透孔22。肌肤接触区域21具有与卫生巾使用者肌肤相向的上表面23和位于上表面23内侧的下表面24,这两个表面23,24之间的厚度t优选在0.01~0.05mm的范围内。相邻透孔22和22之间的肌肤接触区域21的宽度w优选在0.1~1mm的范围内。透孔22具有由肌肤接触区域21形成边缘的上方开口部26、从开口部26即肌肤接触区域21的上表面23向下表面24延伸的管状部27以及由管状部27的下端部分28形成的下方开口部29。上方开口部26的形状为不定形的,除了如图中示例的分别大概为圆形的情况以外,还可以自由组合长圆形、多边形以及其它任意形状。管状部27从上方开口部26向下方开口部29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管状部27的下端部分28在四周方向上是不规则的,并且被多处加细。该下端部分28对于管状部27中更上方的部分是弯曲的,并向着管状部27的径向内侧延伸。
图3、4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截面图,以及该截面图IV-IV线的向视图,但图3仅显示了芯部材料4的一部分。从这些图可知,管状部27的内径从肌肤接触区域21的上表面23向下表面24的方向逐渐变小,但是下端部分28对于其更上方的部分是弯曲的,并向着管状部27的径向内侧呈花瓶状延伸。在包含该管状部27的透孔22中,塑料薄膜从肌肤接触区域21向着管状部27划出平滑弧状并延伸。在管状部27中,该塑料薄膜的厚度从上方开口部26向下方开口部29逐渐减小。由下方开口部29大致向径向延伸形成的多处裂口31将形成下方开口部29周边部分的下端部分28在四周方向上分割并被多处加细。在其下端部分28处,塑料薄膜的上表面23以与上方开口部26相向的方式向上,下表面24从上方与芯部材料4的薄纸14相接。透孔22由于下端部分28向着径向内侧延伸,其下方开口部29的开口面积有变小的倾向,但是由于存在裂口31,可抑制该倾向。管状部27对于薄纸14所示的水平面L优选具有几乎一致的30~80°,更优选40~75°的倾角。在图4中,与管状部27下端部分28内接的假想线m所示的下方开口部29的最大直径d在0.3~2mm的范围内。优选管状部27从肌肤接触区域21的上表面23至下方开口部29的深度n在0.1~2mm的范围内。
对于形成这种表面片2用的塑料薄膜,优选使用具有10~50g/m2单位面积重量的聚烯烃类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在该聚合物中,包含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和这些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混合物。特别优选的一个塑料薄膜的实例如下:在100重量%的薄膜中,含有25~40重量%的线形罗登式(ロ-デンシティ)聚乙烯、0~10重量%的罗登式(ロ-デンシティ)聚乙烯、25~40重量%的乙烯与丁烯、丙烯、4-甲基戊烯、辛烯等的α-烯烃的共聚物、和20~50重量%的硫酸钡、碳酸钙、滑石等的微粒子材料,此外还含有合适重量%的氧化钛等着色剂、甘油的脂肪酸酯等的亲水剂、脂肪酸酰胺等的润滑材料。在该薄膜实例中,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可赋予薄膜弹性延展性。硫酸钡等的微粒子在延伸薄膜时从表面浮现,可消除表面的光泽,并抑制该表面对肌肤的发粘性。氧化钛等着色剂可隐藏芯部材料4所吸收的经血。通过使用亲水剂,可赋予管状部27上表面23亲水性,流入到管状部27的经血由强烈的毛细管作用可移向芯部材料4。
在由此形成的生理用卫生巾中,吸收经血后,从其上方进行观察时,通过管状部27被芯部材料4吸收的经血在下方开口部29处可直接看到,而在形成下方开口部29和管状部27下端部分28界限的多处裂口31处,裂口31和31之间存在的着色的下端部分28可阻止对经血的直视,经血变得不明显。在使用采用氧化钛而呈乳白色的塑料薄膜时,在下方开口部29的周围可发现经血被白色化。这种生理用卫生巾1可不使管状部27下方开口部29的开口面积显著减少,换言之,不牺牲卫生巾1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而难以直视被芯部材料4所吸收的经血。
图5为显示一实施形式实例的、与图2一样的附图。图例的表面片2具有在肌肤接触区域21的上表面23上互相平行的、沿着卫生巾1纵向A的多条凸起5l。凸起51的顶部52是不刺激肌肤的,优选使顶部52呈适当的圆弧状。凸起51的高度在肌肤接触区域21的厚度t的0.5~2倍的范围内,相邻凸起51相互之间的距离尺寸p在2~8mm的范围内。该凸起51在卫生巾1与肌肤相接触时,可防止肌肤接触区域21大面积地与肌肤贴合,通过在肌肤接触区域21与肌肤之间形成可通气的间隙,可防止肌肤闷热。此外,在向宽度方向B压缩与肌肤相接触的尿布1时,凸起51可限定表面片2上产生的皱纹向纵向A延伸。通过使表面片2上产生的皱纹向纵向A延伸,可抑制经血流向宽度方向B,由此使尿布1难以横向泄漏。另外,在该表面2处,由于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倾向于减小,在尿布1的纵向A和横向B方向上表面片2与肌肤之间的滑动性都很良好,因此表面片2对于肌肤的发粘性也减少。
图6也是显示一实施形式实例的、与图5一样的附图。在图例的表面片2中,肌肤接触区域21局部向上隆起,形成凸起51。该脊状凸起51具有与图5所示脊状凸起一样的作用,但是从上方挤压时,比图5所示脊状凸起更容易变形,因此与肌肤接触时感觉柔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表面片具有透液性透孔,在该透孔中,管状部的下端部分在四周方向上被多处加细,并向管状部的径向内侧弯曲,因此通过管状部被芯部材料吸收的体液,例如经血仅可在透孔的下方开口部直接看到,并被下方开口部外侧的管状部下端部分隐蔽,变得不明显。在将具有该表面片的生理用卫生巾等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废弃时,可缓和由于直接看见由体液造成的污染而产生的不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