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及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B超监视下灌肠复位中灌肠液,尤其是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目前,国内非手术治疗肠套叠普遍应用X线下空气灌肠,灌肠时患儿不仅要受X线照射,而且有时灌肠时出现肠破裂的危险。以往B超下灌肠法用等渗盐水,在灌肠时需要对超声水平有较高地要求才能掌握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容易造成复位影像不明显,使操作者对复位是否成功判断困难或错误判断,因此不利于B超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推广。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位影像清晰,能够及时准确进行判断,安全性强的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及制备工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9-27克 单硬脂酸甘油酯0.1-0.20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9-27克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加1000-3000ML的35℃-37℃温水,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0.1-0.2克搅拌即形成本产品。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的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是应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在B超下形成光点的超声反射原理,其中氯化钠是起人体等渗盐水平衡液的作用,单硬脂酸甘油酯起稳定溶液,在半小时-1小时内形成稳定光点的超声反射。将显影剂从肛门灌入肠中,B超下形成光点的超声反射由于显影剂带有散在微小颗粒,在B超影像中仿佛有许多“鱼虫”,当复位成功后套叠团块消失,带有光点的显影剂尤如许多“鱼虫”从回盲瓣进入小肠清晰可见,当小肠见到光点的“鱼虫”流动时,标志着复位成功。由于以往复位方法对B超影像技术要求很高,很难判断复位是否成功也经常错误判断,限制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技术推广,也是很久一来肠套叠B超复位影像技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9克;单硬脂酸甘油酯0.1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9克,加1000ML的35℃-37℃温水中,再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0.1克搅拌即形成本产品。
实施例2::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9克;单硬脂酸甘油酯0.125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加1000ML的35℃-37℃温水中,再加入上述比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125克搅拌即形成本产品
实施例3::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9克 单硬脂酸甘油酯0.15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加1000ML的35℃-37℃温水中,再加入上述比份单硬脂酸甘油酯搅拌形成本产品。
实施例4: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18克;单硬脂酸甘油酯0.15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加2000ML的35℃-37℃温水中,再加入上述比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15克搅拌形成本产品。
实施例5:一种肠套叠B超复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氯化钠27克;单硬脂酸甘油酯0.2克
制备工艺如下:将上述比份的原料氯化钠,加3000ML的35℃-37℃温水中,再加入上述比份单硬脂酸甘油酯0.2克拌形成本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