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4329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0623.X

申请日:

2004.03.30

公开号:

CN1652242A

公开日:

2005.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1B21/16

主分类号:

G11B21/16

申请人:

雷美蒂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荣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04.02.05 KR 0007516/200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杨晓光;李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本发明中,顶部连接板这样与主体分开,以便当插入记录介质时,顶部连接板处于升起状态,以防记录介质在输送期间于缝隙中受挤压,然后,顶部连接板下降以夹紧记录介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是记录介质插入缝隙中而不在其中受挤压,并有效地减少装置厚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适于通过缝隙插入或排出盘式 记录介质,该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 顶部连接板,在一侧具有缝隙,并具有夹具,记录介质通过 所述缝隙插入和排出,而所述夹具用于夹紧上述记录介质; 主体,所述主体与所述顶部连接板分开,并具有旋转装置用 于旋转所述记录介质; 控制装置,被构造成通过检测所述记录介质插入上述顶部连 接板而控制所述顶部连接板下降,并启动所述旋转装置,并且还 构造成根据输入的命令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信号控制所述连接板 上升,并停止启动所述旋转装置;及 升降装置,用于将所述顶部连接板连接到所述主体上用于垂 直移动,并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升降所述顶部连接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铰接连接件,枢轴式将所述顶部连接板固定连接到所述主体 的一端上; 降升装置,用于使所述顶部连接板从上述主体枢轴旋转;及 升降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启动所述升降装 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中所述顶部连接板包括: 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缝隙的入口和内部之 间运送,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弹性件,装备在所述缝隙入口的内壁处,并具有伸出部分, 所述伸出部分成形为朝两个倾斜方向产生弹力,并接触所述记录 介质的侧表面,其中所述两个斜向部件分别设置成面向所述缝隙 的入口和内部;及 杠杆装置,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缝隙内部朝入口方向 推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所述缝隙的入口还装有止动 件,所述止动件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并与所述记录介质 的侧表面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所述缝隙的内部还装有导向 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凹形槽,所述记录介质的侧表面被插入 槽中并在其中滑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操纵杆,具有凹形槽;及 杠杆驱动部分,用于通过启动所述操纵杆拉回所述操纵杆或 使操纵杠杆恢复到原始位置。

说明书


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度减小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光盘或磁盘作为盘式记录介质。通过光束可读出和记录光盘记录介质的数据,而利用磁性能,通过磁盘表面的相位变化可读出和记录磁盘记录介质的数据。

    光盘记录介质有各种尺寸,主要是小型光盘(CD)和数字通用盘(DVD)。

    光盘记录介质通过另外的驱动装置记录或读出所希望的信息,并可以根据所记录的信号和数据内容分成音频、视频、或数据记录用光盘。

    驱动光盘记录介质的装置装载和转动记录介质,并同时移动一个光学拾取装置以便读出和记录信号。这种装置可以根据装载记录介质的方法分为托盘式和插槽式。

    在托盘式装置中,如果按压按钮,则托盘从主体的内部伸出。因此,如果在记录介质安放在伸出的托盘上之后按压按钮,则托盘被拉回到主体中并承载记录介质。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插槽式是在带缝隙(没有托盘)的前面形成,并且其外观为类似箱体的壳体C。参见图2,如果将记录介质插入前面缝隙1中,则安装在缝隙1入口处的传感器(未示出)检测插入记录介质2的情况。缝隙1内部的移动机构3通过电力开始运行,并将记录介质2输送到缝隙中。

    参见图3,通过移动机构3在缝隙内部输送记录介质2之后,顶部连接板4降下,设置在顶部连接板4中央处的夹具5向下夹紧记录介质2。一个转盘(未示出)旋转以转动记录介质,并且一个光学拾取装置工作以从记录介质2中读出或向其中记录信号。

    由于没有用分开的托盘,如上所述构成的插槽式驱动装置厚度比托盘式薄。然而,常规的插槽式驱动装置应在其中保留使顶部连接板4能在装置中垂直移动的空间(Δt01),和安装移动机构3的空间(Δt02),所述移动机构3通过电力启动,因而在减少其厚度方面受到限制(Δt0=Δt01+Δt02+Δt03,其中Δt03指记录介质的厚度)。

    作为参考,需要顶部连接板4垂直移动的空间以防止移动机构3和记录介质2在移动期间在主体中被挤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插槽式装置厚度的减少。

    在当今的电子产品中,已经把各种功能组合起来,例如:电视机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声频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盒式放像机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电视机顶盒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以及汽车监视器和光盘驱动装置的组合等。

    为了利用相关电子产品地有限空间,插槽式驱动装置通常用作光盘记录介质的驱动装置,上述插槽式驱动装置适用于上述各种电子产品的组合。

    最近的电子产品都倾向于比轻而小型的结构中专用的常规产品更轻、更细长和更小体积。

    然而,光盘式驱动装置的一个缺点是,其内部机构的结构在减小厚度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调整结构以便使厚度减至最小。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供一种其厚度减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在一侧处具有一个缝隙和一个夹具,一种记录介质穿过上述缝隙插入和排出,而上述夹具用于夹紧该记录介质。主体与顶部连接板分开,并形成为具有使记录介质转动的旋转装置。控制装置成形为通过检测记录介质插入顶部连接板的情况控制顶部连接板降下并启动旋转装置,并且它还成形为根据命令排出记录介质的信号的输入控制顶部连接板升起并停止旋转装置的启动。升降装置将顶部连接板连接到主体上,用于垂直移动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升降顶部连接板。

    升降装置包括将顶部连接板枢轴式固定到主体一端的铰接件耦合部件。升降设备使顶部连接板从主体绕枢轴旋转。升降驱动器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启动升降设备。

    顶部连接板包括移动装置,它在缝隙的入口和内部之间承载记录介质。移动装置包括一个弹性件和一个杠杆装置,其中弹性件装备在缝隙入口的内壁处,并具有一个伸出部分,上述弹性件成形为朝两个斜方向产生弹性力并接触记录介质的侧表面,其中各斜的部件设置成分别面对缝隙的入口和内部,并且杠杆装置将记录介质从缝隙的内部向入口方向推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和目的,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常规的典型插槽式驱动装置外部透视图;

    图2是在取下壳体情况下图1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记录介质在图2装置中的插入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5a示出了在插入记录介质之前的顶部连接板;

    图5b示出了与图5a有关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4所示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方框流程图;

    图7a示出了从图5a的状态插入顶部连接板的记录介质;

    图7b是与图7a有关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8a示出了从图7a的状态降下的顶部连接板;

    图8b是与图8a有关的主要部件侧视图;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包括顶部连接板10和主体20,其中主体20通过铰接件10a与顶部连接板10的一端枢轴式连接。

    盒形顶部连接板10使记录介质(M)通过在板的一侧处形成的缝隙11滑动进出板的内部。用于夹紧记录介质的夹具12在顶部连接板10的上部旋转式形成,而顶部连接板10的下表面被分段式切去,使主体20的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后面说明)接触记录介质的底表面。

    盒形主体20的前面形成了多个用于功能操作的操作钮21。参见图5a和5b,主体20的顶部部分形成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其中转盘22使记录介质(M)旋转,拾取部分23从记录介质(M)的记录表面读出和记录数据。主体20中装备有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升降顶部连接板10。

    升降装置30和31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装置,只要该装置能利用杠杆、齿轮装置,电动机等升起和降下物体就可以。

    图6是图4所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示意方框流程图。流程图包括操作器40,检测器50,信号处理器60,控制器70,传递装置80,升降驱动器90,转盘驱动器100和进给驱动器110。

    在操作装备在主体20前面的操作按钮21之后,操作器40产生相应的操作信号,然后将该信号输入到控制器70中。检测器50分别检测记录介质(M)插入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11入口中的情况和记录介质(M)朝夹具12安装部分方向运动的情况,并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

    信号处理器60处理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器60通过拾取部分23从记录介质(M)中读出信号,并把信号输入到控制器70。信号处理器60还处理从控制器70输出的记录数据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拾取部分23。

    控制器70根据从操纵器40和检测器50输入的信号,控制拾取部分23、信号处理器60、传递装置80、升降装置90、转盘驱动器100和进给驱动器110。

    当把记录介质被插入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11的入口时,传递装置80将记录介质(M)朝夹具12部分输送,并同样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将记录介质(M)从夹具12部分输送到缝隙11的入口。传递装置80包括运动装置和动力产生装置,该运动装置用于夹持和输送记录介质(M),而该动力产生装置用于将动力提供给移动装置。

    升降装置驱动器90启动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升降顶部连接板10。转盘驱动器100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起动转盘22。

    进给驱动器110包括进给器,所述进给驱动器110使拾取部分23相对于记录介质(M)的记录表面移动到规定的方向。进给驱动器110通过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启动进给器来移动拾取部分23。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此构造的本发明工作效果。

    参见图5a和5b,当记录介质(M)没装在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11内时,顶部连接板通过升降装置30和31上升。这是由于,一旦顶部连接板下降,夹具12和转盘22就相互接合,通过在它们之间挤紧防止记录介质(M)朝夹具12输送。

    当顶部连接板10上升并且用户将记录介质(M)推入顶部连接板10的缝隙入口中时,检测器50检测它并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器70根据信号控制传递装置80。

    如图7a和7b所示,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传递装置80将记录介质(M)输送到夹具12部分。当检测器50检测记录介质的输送情况并发射检测信号时,控制器70控制升降驱动器90,以便放下顶部连接板10。

    升降驱动器90根据控制器70的控制起动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降低顶部连接板10,因而夹具12、记录介质(CM)和转盘22如图8a和8b所示相互接合。

    接着,转盘22旋转,记录介质(CM)随控制器70控制转盘驱动器100而自转。

    控制器70通过控制进给驱动器110使拾取部分23移动,并同时通过信号处理器60读出和记录来自记录介质(M)记录表面的信号。

    在记录介质(M)从顶部连接板10松开的情况下,操作将与插入方向相反。

    如果用户操作安装在主体20前面处的各操作按钮21中的一个操作按钮,命令记录介质(M)排出,则控制器70根据操作器40中相应的操作信号的产生,通过控制转盘驱动器100使转盘22停止旋转。

    随后,随着控制器70通过控制升降驱动器90启动升降装置30和31,顶部连接板10上升,而记录介质(M)从被夹具12和转盘22锁紧的状态松开。控制器70控制传递装置80,并将记录介质(M)朝缝隙11的入口方向输送。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顶部连接板10与主体20分开。也就是说,当插入记录介质时,顶部连接板上升,防止记录介质在移动到缝隙11期间受挤压。然后,将顶部连接板10降下以夹紧记录介质,因此,可以消除为输送记录介质所需的高度(Δh)而不在缝隙11中被卡住,同时使装置能减少其厚度。

    参见图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中顶部连接板220的结构与图4的实施例不同,尤其是,顶部连接板200内部的记录介质移动机构不同。然而,主体20的结构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因此,主体的每个构造部件以相同的元件标号表示,并因此省略对这些元件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顶部连接板200在缝隙201的入口两壁处包括一对止动件210,211和一对弹性件220,221。一对操纵杆230,231安装在缝隙201内部的两壁处。介质检测器240和盘杠杆250安装在内部缝隙201的一端处。

    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造的止动件210和211安装成与记录介质的侧表面接触。因此,当记录介质被放开时,止动件摩擦式夹持记录介质,并防止记录介质利用弹性件220和221的弹性从缝隙201中伸出。

    弹性件对220和221被设计成通过弯曲一板簧在一侧伸出,并以伸出部分220a和221a为基础朝两个斜的方向产生弹力。将每个伸出部分220a和221a设置成与记录介质的侧表面接触。

    操纵杆230和231分别形成细长的凹槽,记录介质的侧表面被插入槽中并在其中导向。当记录介质在中央插入并且顶部连接板200下降时,各伸出的杠杆总是被杠杆驱动部分230a和231a拉回到杠杆驱动部分230a,231a的壳体中,上述杠杆通过控制器(未示出)操作。

    操纵杆230和231导向记录介质,用于稳定地输送。即使万一驱动装置垂直安装并且记录介质垂直安放等,操纵杆也支承记录介质,以防止记录介质倾斜或落下。另外,一旦顶部连接板下降,各杠杆就被构造成在杠杆驱动部分230a和231a壳体内部迅速被驱动,以使记录介质平稳旋转。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操纵杆230和231与顶部连接板200相互作用并退回,无需分开的动力装置的协助,而是通过一个装置机构,当顶部连接板200下降时,上述装置机构与顶部连接板200相互作用。

    介质检测器240被装备成当记录介质从中央插入时,放下顶部连接板200并夹持记录介质。介质检测器检测记录介质完全插入,并将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器,并且当顶部连接板200下降时,介质检测器迅速退回,用于记录介质的平稳旋转。

    盘杠杆250通过杠杆驱动机构260操作,并通过把记录介质朝缝隙201的入口方向推而松开记录介质。

    用于夹紧记录介质的夹具270在顶部连接板200的上面部分内旋转式形成,而顶部连接板200的下表面被分段式切断,使主体20的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能接触记录介质的底部表面。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顶部连接板200的记录介质的移动方法。

    当用户将记录介质插入并推进顶部连接板200的缝隙201中时,在记录介质直径的两个端点P1,P2通过弹性件220,221的伸出部分220a,221a之前,由于弹性件220和221的插入阻力,所以平稳插入记录介质将是不可能的。

    然而,如果用户持续地将记录介质推入缝隙中,则记录介质直径的两个端点P1和P2通过弹性件220和221的伸出部分220a和221a,并朝正方向施加弹性件220和221的弹性,因而记录介质利用弹性件220和221的弹力向下滑进缝隙201的夹具270部分中。

    当记录介质利用弹性件220和221的弹性朝夹具270移动时,介质检测器240检测记录介质的移动情况,而控制器启动升降装置30和31用于下降顶部连接板200。

    接着,控制器启动杠杆驱动部分230a和231a,以便将操纵杆230和231拉入杠杆驱动部分230a和231a中,以防止记录介质运转的任何中断,然后,转盘22和拾取部分23开始其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操作主体20前面操作按钮中的一个来命令记录介质排出,则控制器检测命令信号,并停止转盘22的旋转,启动杠杆驱动部分230a和231a,以便使操纵杆230和231恢复到它们的原始位置。记录介质被导向,然后顶部连接板利用升降装置230和231的操作而上升。

    随着控制器启动杠杆驱动机构260,盘杠杆250朝缝隙201的入口方向旋转,并推动记录介质以便引导记录介质直径的两个端点P1和P2通过弹性件220和221的伸出部分220a和221a。

    倘若记录介质直径的两个端点P1和P2根据盘杠杆250的操作通过弹性件的伸出部分220a和221a,则逆向施加弹性件220和221的弹性,并利用弹性件220和221的弹性力将记录介质朝缝隙201的入口方向拉出。

    由于安装在缝隙201入口处的止动件210和211弹力的结果,记录介质不从缝隙201中伸出,而是被夹持在缝隙201的入口处。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利用来自弹性件的弹力而不是采用利用电力的移动机构来输送记录介质,因此,该实施例能比图4实施例减少厚度,图4的实施例采用电力移动机构(Δt0>Δt1>Δt2)。

    使用电力来输送记录介质的移动机构需要将记录介质夹持在两侧的夹持器,承载记录介质的辊和启动夹持器和辊电力传动装置,因此,同时需要一定附加的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不依靠夹持器,辊和电力传动装置实施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但需要一定量的空间,以使记录介质能滑入缝隙,形成更薄的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改变和修改。

    正如从上面说明所明显看到的,在本发明中,将顶部连接板与主体如此分开,以便当记录介质插入顶部连接板的缝隙中时,顶部连接板处于升起状态,以防记录介质在移动期间在缝隙中受挤压,然后,顶部连接板下降以便夹紧记录介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高度使记录介质在其中不被抓住的情况插入缝隙中,并且装置厚度大大减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被构造成利用弹性件的弹力移动记录介质的移动机构,而不实际使用夹持记录介质的夹持器,移动记录介质的辊和启动夹持器和辊的动力传动装置,因此可以缩小输送记录介质的空间并使装置的总厚度减至最小。

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薄插槽式驱动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本发明中,顶部连接板这样与主体分开,以便当插入记录介质时,顶部连接板处于升起状态,以防记录介质在输送期间于缝隙中受挤压,然后,顶部连接板下降以夹紧记录介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是记录介质插入缝隙中而不在其中受挤压,并有效地减少装置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