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变生物电场调制的人体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利用微交变生物电场(Micro-Alternating-fieldBiotechnology,简称MAB)技术生产的人体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免疫调节剂用于患病的机体、虚弱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使破坏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抗病、治病的目的。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纵观世界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课题是集中在如何防治人类疑难病症方面。但至今能够应用在人类疑难病症治疗上的产品十分罕见。一个基因虽然了解到了它的序列,但基因所表达酶机制、酶催化底物的机制,以及酶催化底物的活性依然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难题,极大的限制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如上所述,为什么生物技术研究处于这种不利局面呢?本发明认为关键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常规生物技术研究采用的是生物化学、生物分子学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由常规的化学方法衍变过来的。化学方法基本上是研究非生命物质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等变化。生物则是有生命地物质,这些生命物质每时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老一代死去新一代复生,交替不变。仅是在组成机体的最小单位—细胞中物质的代谢、物质的转换有序的进行着,从不会停止。当今生物技术研究把肉体这种有形的物质作为生命全部实际上是十分不完全的。本发明的研究认为,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最基本地应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肉体,即有形物质;另一部分是常规理论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一“灵魂”。这里所指的“灵魂”并不是那种封建迷信所说的“幽灵”,而是存在于每一个生物体上的“生命电波”。在一个活的生命体上,这种生命电波不停的发射,当这种无形的“生命电波”失去以后,生命也就停止了,肉体也就成为死的物质—尸首(肉体)。当今世界的所有研究都是只研究死的物质—肉体,而从没有人研究“生命电波”。从某种意义上说肉体是一种死的物质,“生命电波”才是活的物质,肉体只是“生命电波”的宿主,即发射源。只有当肉体和“生命电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生命的物质—生物。综上所述,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上,“生命电波”的研究比肉体的研究更为重要!当然“生命电波”的研究一定要结合肉体才能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研究。
近200年来是化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后70年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化学产品。从人类使用的工具、穿着的衣服、食用的食品、装饰用的化妆品以及建筑材料等都是化学产品;化学品使传统的农业变成了化学农业,无论是使用的肥料,还是防病、杀虫、除草都是化学物质;为了获得高产使用化学物质刺激作物快速生长也是使用的化学物质。在医学上,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占据100%的市场,就是在中国也占领了近82%的市场。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无处不在。今日的世界无论是在自己的家庭还是繁华的世界每一个角落,到处是玲琅满目的化学品。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认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发展,但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健康的危害。这是因为大量的化学品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论是人类食用的食物,还是饮用的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化学品的污染;大量的化学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干扰素类、激素类药物危害更大;就连从来不使用抗生素,甚至从来不吃药的人也无法逃避从农产品、肉、蛋、奶以及它们的制品带来的化学物质对身体的危害。人类摄取了大量的化学物质,造成了奇奇怪怪的疑难病症无法医治。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造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降低甚至缺失。另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诱发了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从近年来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报道可知,当今病原微生物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致病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造成了人类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奇怪,越来越难治疗。比如各种各样的肿瘤、肝炎、糖尿病、尿毒症等十分普遍,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医治办法。纵观世界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大量的科学家从事医学的研究,各国政府投入了无数的资金支持医学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推向市场然而不但传统的疾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反而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难杂症不停的向医学界发出挑战!如艾滋病、疯牛病等相继出台,医学界束手无策!
综上所述,按照世界目前的医学研究方向和方法发展下去,不但传统的疾病得不到有效地预防与治疗,反而还会诱发更多、更新、更难治疗的疾病。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安全的控制疾病的办法是当今世界急不可待的大事。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特定的无线电波处理酵母细胞以制备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酵母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上述方法获得的酵母细胞。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酵母细胞作为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剂。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上述酵母细胞在制备用于调节、矫正或激活免疫细胞的药物以及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采用微交变生物电场(MAB)调制的“生命电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使这些酵母变成具有激活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再经过本发明微交变电场的“生命电波”条件下的驯化培养,然后制成高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并将这些生物制剂应用到人体免疫调节上,使免疫功能下降、损伤或缺失的机体快速恢复,从而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
本发明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获得用于多种疾病防治的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品,关键是采用与常规生物技术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研究“生命电波”能够寄宿在肉体上的必要条件,同时利用“生命电波”对宿主物质的组成的调控。通过这种利用成功地获得了世界首创的生物免疫调节剂。实验表明,这种免疫调节剂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对那些由于患多种肿瘤、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乙型肝炎等疾病,造成的免疫功能减弱、损伤或缺失,具有快速恢复的功能,从而使患病的机体得到康复。本发明生物制剂的特点是:
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本发明生物制剂,具有以下特性:
1.采用模拟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电波”的微交变电波(MAB)方法,与传统生命科学研究完全不同;
2.创造出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力的生命活性物质;
3.这种生命活性物质具有快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4.通过免疫功能的快速调节,达到患有多种癌症、尿毒症、肝炎、糖尿病等患者快速恢复机体健康之效能;
5.本发明生物制剂不是中药,也不是西药,更不是抗生素类、干扰素类、激素类等,而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
6.具有极强的专一性,对于不同疾患造成的免疫力下降、损伤或缺失必须使用不同的生物免疫调节剂。本说明书包括如下附图图1是基因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人工模拟“生命电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方法示意图。图3是特异性酵母环境适应性培养的示意图。图4是激活后特异性酵母扩大培养工艺的示意图。图5是特异性酵母液混合工艺的示意图。图6是特异性酵母液的浓缩工艺的示意图。图7是成品冷却包装工艺示意图。图8是隐性功能基因激活装置(2)的又一实施例说明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1是基因结构示意图。在此,先说明本发明的机理。
各种各样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都与机体的免疫力有关。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时各种疾病都不会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机体的老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激素等造成机体免疫力细胞的损伤,免疫细胞代谢紊乱,免疫基因不能正常的表达,致使免疫功能衰退。免疫力衰退的机体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病原菌的侵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有毒物质的危害,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按照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很难发现的。因为常规方法检测机体会发现机体内的B、T、K、NK等免疫细胞数量正常。本发明的研究认为,免疫细胞的数量正常与否只能是机体免疫功能指标之一,但并不表示免疫基因表达正常,更不能标志免疫酶的性质、活性也是正常的。这就是说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应只是B、T、K、NK细胞数量的多少,还要辨认这些免疫细胞中的免疫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是否正常,免疫酶的催化活性是否足够。本发明认为,免疫基因所表达的免疫酶不但数量要足,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催化效力,也就是说,当机体B、T、K、NK细胞数量正常时,所表达的免疫酶数量并不一定足量,当免疫酶数量足够时,也并不一定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免疫基因和其他基因一样,按照其作用分为两大部分,见图1中所示,图的左侧部分为免疫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其中包括启动基因。启动基因担负着启动右侧功能结构基因表达免疫酶的数量、表达的时间等功能。图的右侧称为功能结构基因部分,其中主要是结构基因,结构基因决定了该基因所表达酶的结构,即酶性质,也就是说只要结构基因碱基序列和基因链的卷曲结构不变,其所表达酶结构及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但其所表达的数量和表达时间、何时表达酶量少一些、何时表达酶量多一些、何时表达酶到最高峰等,完全受启动基因的控制。当B、T、K、NK免疫细胞的免疫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影响,造成表达异常时,直接影响到功能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数量、表达时间曲线。当免疫基因的功能结构基因部分受到外因子干扰,造成其碱基或卷曲形状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功能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或者是活性,机体的免疫力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常规的检测并不容易发现。另外当免疫基因所表达的免疫酶数量、性质不变时,免疫基因对有害因子影响,作出表达反应的时间是否相一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所说的免疫基因应答能力,当免疫基因的应答能力下降,或应答时间提前或滞后时都会表现出免疫力的下降,造成机体患病。为什么机体的B、T、K、NK细胞的免疫基因会有上述问题呢?本发明的研究发现许多带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自由基”、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类物质,以及多种神经障碍、各种辐射源等都可能造成B、T、K、NK免疫细胞基因变异或“僵化”,对这种僵化的基因,在本发明中称之为“隐性基因”,这种隐性基因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和多种致病因子不能及时的抵御,造成机体患病。
本发明多年的研究发现,各种免疫基因在各自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会发射出一种特异性的“生命电波”,不同的免疫基因所发射的“生命电波”不同,免疫基因靠这些“生命电波”传输免疫信息对侵害机体的有害因子作出免疫反应。因此当免疫基因发生变化时,所发射的“生命电波”就会发生变化,那管是一种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生命电波”的变化。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发现了基因的“生命电波”会因有害因子造成改变,但也可以在带有有益电波物质的调控下恢复正常,被有害因子造成“僵化”的“隐性基因”,可使用有益因子激活。可用于本发明的电波(MAB)的频率范围是1800MHz-56000MHz,优选3500-36000MHz,更优选7000-11500MHz。电波的强度为115-445mv/cm。
本发明根据以上原理,采用模拟机体免疫基因“生命电波”的人工电波,创造一种“有益因子”,并将这种有益因子物质制成生物制剂,使用这种生物制剂来调控变异的免疫基因,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调控免疫功能,使机体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使患多种病患的机体快速恢复。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要通过人工模拟(MAB)“生命电波”获得一种能够调控免疫基因的活性物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本发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现,自然界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中人类利用的仅是“九牛一毛”,这是因为人们对微生物基因功能了解得不多。时至今日,人类所了解全部基因组成和功能的微生物仅有26种,而且这26种微生物也仅是结构简单的种类,对于复杂的真核微生物人类还不了解。特别是人类经常使用的酵母微生物中,含有大量没被利用的基因,这些基因由于长期得不到应用已经变成了“僵化基因”,本发明称这些“僵化基因”为“隐性功能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隐性功能基因”中存在着本发明所需要的,能够用于调控人类机体免疫功能的有益蛋白类物质。本发明就是利用人工模拟生命电波的方法激活酵母中能够表达调控机体免疫功能蛋白物质的“隐性功能基因”实现的。
本发明采用(MAB)模拟生命电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培育出了4种分别激活B、T、K、NK4种免疫细胞的特异性酵母,制成了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本发明为了使这4种特异性的酵母在食用后顺利通过胃,并保证在胃中不会被大量的酸性物质杀死,本发明又将这4种特异性酵母做了耐pH≤2.5的条件培养。培养后的酵母细胞将会顺利通过胃器官到达小肠。在小肠多种酶的作用下特异性酵母细胞被裂解,释放出包装在细胞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酶(蛋白)。这些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酶“专一性”的激活、调控机体相对应免疫细胞中免疫基因的表达。本发明所涉及的4种机体免疫调节特异性酵母,由于它们都是人类长期食用或生产上使用的微生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这些特异性酵母细胞内释放出的活性酶,具有瞬间激活、调节机体内免疫基因正确、高效表达的作用,然后将会随着机体内的代谢很快失掉活性转变成机体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不会造成在机体中内残留。
本发明所涉及的(MAB)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简要说明如下: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生物制剂中的核心成分是4种具有分别激活机体B、T、K、NK“隐性免疫基因”的蛋白,这4种蛋白又分别包藏在4种特异性酵母中。这4种酵母就是本发明采用人工模拟“生命电波”激活的微生物,在本发明中称这4种被模拟“生命电波”激活“隐性功能基因”的酵母为特异性酵母。这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中分别含有被激活免疫调节功能酶,这些免疫调节功能酶专一性地激活机体内免疫B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T细胞和免疫NK细胞免疫基因恢复、活化,使这些免疫基因正确高效表达。这些特异性的酵母是通过各自特异性的模拟“生命电波”条件培养出来的。本发明所使用的激活机体B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MAB)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B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电波”决定的;激活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MAB)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T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电波”决定的;激活机体K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MAB)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K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电波”决定的;激活机体NK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MAB)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NK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电波”决定的。这4种不同功能的特异性酵母,经过隐性基因激活、(MAB)模拟“生命电波”条件培养,使细胞内产生了具有激活、调控上述4种免疫基因的活性酶(蛋白)。使用这4种特异性酵母制剂时,特异性酵母进入机体的小肠内,在小肠多种酶的作用下细胞裂解,裂解后的细胞释放出免疫基因激活调控酶。这些免疫基因激活调控酶立即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分别运送到4种免疫细胞内,从而达到激活、调控4种免疫基因正确表达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本发明免疫功能生物调节剂,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步骤实现的。第一个步骤是采用特异性的(MAB)模拟“生命电波”激活普通酵母,使这些酵母变成具有调节B、T、K、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并将这些酵母作耐低pH条件培养;第二步骤是在特异(MAB)模拟生命电波的条件下,扩大培育这些特异性酵母,然后将这些特异性酵母制成调控免疫功能使用的生物制品。这两个方面的实施过程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一.激活酵母功能“隐性基因”
在以上的叙述中,说明了本发明采用微交变生物电场(MAB)模拟“生命电波”方法激活普通酵母,使酵母中隐性功能基因复活,分别表达出具有激活、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T细胞免疫基因、K细胞免疫基因和N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蛋白。众所周知,普通酵母是一类发酵淀粉、糖类、蛋白类等多种物质的发酵菌,多用于造酒、制作面包、制造各种食品、制造医药及其多种产品的菌种,虽然酵母菌的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但从没有人利用酵母所表达的特异性蛋白,分别激活、调节B、T、K、NK免疫基因功能,当然这些酵母细胞在没有使用本发明专利之方法进行隐性基因激活之前是不具备上述功能的。
(一)激活用于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
大量的基因技术研究证明,一个完整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由两大部分组成(见图1),一部分为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另一部分为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决定了它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控制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数量、免疫活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即免疫酶的效价。因此,要保持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所表达酶的性质不变,必须设法保持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DNA序列不变;要达到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高效表达,并保持所表达免疫酶最佳免疫活性和及时的免疫应答能力,必须设法使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高效启动。本发明通过人工模拟“生命电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获得具有表达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
参阅图2,本发明所涉及采用人工模拟“生命电波”激活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采用本图或图8所示的微交变生物电场(MAB)装置,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表3),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为T1,培养H1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1,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L1,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115-44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115-445mv/cm)×100=11.5-4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温度条件,激活H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
(二)激活用于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同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原理与步骤类似,即:
参阅图2,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表3),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为T1,培养H1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2,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L1,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115-44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115-445mv/cm)×100=11.5-4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温度条件,激活H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这就是具有表达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
(三)激活用于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同(MAB)調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原理舆步驟類似,即:
参阅图2,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表3),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为T1,培养H1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3,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L1,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115-44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115-445mv/cm)×100=11.5-4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温度条件,激活H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这就是所要的具有表达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
(四)激活用于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同(MAB)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原理与步骤类似,即:
参阅图2,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表3),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为T1,培养H1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4,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L1,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115-44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115-445mv/cm)×100=11.5-4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温度条件,激活H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这就是所要的表达调控NK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二.特异性酵母耐酸(耐低pH)的驯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采用人工模拟“生命电波”的方法,分别激活酵母不同“隐性功能基因”,获得4种分别用于激活、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T细胞免疫基因、K细胞免疫基因和N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但这4种特异性酵母还不能直接用于调控各种免疫基因,这是因为它们还不能适应机体内的环境。众所周知,机体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而且各种环境因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当这4种特异性的酵母通过口腔、胃进入小肠的途径时,很难保障其细胞的完整性,更难保障酵母细胞内目的酶的活性,因此保障酵母细胞活性是十分关键的。本发明采用了对4种特异性酵母的环境因子(MAB)驯化培养,驯化培养采用图3的微交变电场装置(MAB),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本发明4种功能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驯化是通过如图3所示的方法实现的:
参阅图3,本发明4种特异性酵母环境适应性驯化的方法步骤分别说明如下:(一)驯化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
1.按照表2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步骤1中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图3的容器中,
3.取调控B细胞的特异性酵母液10ml(酵母液活细胞含量≥1×108个/ml),注入图3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3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F1上,
5.调节如图3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V2=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2-90℃的温度条件培养H3=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T3=-2-15℃的条件下备用。(二)驯化调控T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
1.按照表2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步骤1中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图3的容器中,
3.取调控T细胞的特异性酵母液10ml(酵母液活细胞含量≥1×108个/ml),注入图3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3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调控T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F2上,
5.调节如图3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V2=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2-90℃的温度条件培养H3=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T3=-2-15℃的条件下备用。(三)驯化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
1.按照表2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步骤1中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图3的容器中,
3.取调控K细胞的特异性酵母液10ml(酵母液活细胞含量≥1×108个/ml),注入图3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3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F3上,
5.调节如图3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V2=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2-90℃的温度条件培养H3=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T3=-2-15℃的条件下备用。(四)、驯化调控N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
1.按照表2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步骤1中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图3的容器中,
3.取调控NK细胞的特异性酵母液10ml(酵母液活细胞含量≥1×108个/ml),注入图3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3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调控N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专一性(MAB)频率F4上,
5.调节如图3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V2=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2-90℃的温度条件培养H3=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T3=-2-15℃的条件下备用。三.本发明免疫功能调节剂的制法
本发明生物制剂的制法主要分为特异性酵母的培养、混合、浓缩、罐装等主要工序,示意如下:(一)4种特异性酵母的培养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共4种。这4种特异性酵母经过上述方法获得后仅是获得了种子,要制成大量的本发明生物制剂,必须有足量的特异性酵母,因此需要扩大培养。本发明分别经过以上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获得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送入4种酵母液的混合工艺。4种特异性酵母培养是分别通过以下方法步骤实现的:
A、调节B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图4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图4,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
1.按照表4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图4的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MAB)生命电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图4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MAB)生物电波为F1,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MAB)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T4=2-80℃条件下培养H4=12-96小时。
5.当B罐中调节B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
B、调节T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图4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图4,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
1.按照表4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图4的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MAB)生命电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图4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MAB)生物电波为F2,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MAB)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T4=2-80℃条件下培养H4=12-96小时。
5.当B罐中调节T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
C、调节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图4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图4,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
1.按照表4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图4的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MAB)生命电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图4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MAB)生物电波为F3,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MAB)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T4=2-80℃条件下培养H4=12-96小时。
5.当B罐中调节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
D、调节N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图4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图4,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
1.按照表4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图4的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MAB)生命电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图4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MAB)生物电波为F4,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MAB)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T4=2-80℃条件下培养H4=12-96小时。
5.当B罐中调节N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二)4种特异性酵母的混合工艺
本发明所涉及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混合工艺,是按照下表的比例进行的。特异性酵母液混合比例一览表(以4000L混合液计) 特异性酵母液种类 数量 比例 要求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功能酵母液 1000L 25% 以培养液计调控T细胞基因免疫功能酵母液 1000L 25% 以培养液计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酵母液 1000L 25% 以培养液计调控NK细胞基因免疫功能酵母液 1000L 25% 以培养液计本发明特异性酵母液的混合是按照图5的方式进行的。参阅图5,本工艺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将4种特异性酵母液分别输入到A、B、C、D罐中。
2.将A、B、C、D罐中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按照等量的比例输入到混合罐M中进行混合。
3.将混合后的酵母液注入到图6所示的浓缩工艺中,准备浓缩。(三)特异性酵母浓缩工艺,用图6说明,参阅图6,浓缩工艺是将上述混合工艺中4种特异性酵母液混合后的液体浓缩,浓缩的目的是达到灌封成品时的要求设定的。浓缩工艺分为两级,第一级浓缩后再输送到第二级浓缩,最终达到浓缩度为64%左右。
本发明所涉及特异性酵母液的浓缩,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1.将经上述混合工艺混合后的混合液,输送到图6所示的浓缩工艺第一级浓缩机设备。
2.在第一级浓缩罐中将特异性酵母混合液,浓缩至80%(以容积计算),然后输送到第二级浓缩机中浓缩。浓缩可采用冷冻真空浓缩、常温半真空浓缩或加温浓缩等方法,但无论哪种浓缩方式都必须以保持特异性酵母细胞的活性为基准。
3.在第二级浓缩罐中再次浓缩至80%,有关浓缩的要求依然同步骤2中的条件。浓缩后立即输送到灌封工艺准备罐封。(四)灌封工艺,用图7说明,参阅图7,本发明所涉及的灌封工艺分为冷却、计量和灌封三个过程。冷却的目的是将浓缩过程中造成的温升将下来,以免灌封后产生气体;计量是为了检验浓缩是否达到总量的控制要求,并为灌封所用的瓶子数量做准备;灌封是将特异性酵母液制成成品主要工艺的最后一步。本工艺是按照图7所示的步骤实现的:
1.将浓缩后的特异性酵母混合液输送到图7所示的冷却罐中,冷却到12-15℃。
2.将经过冷却罐冷却的混合液,输送到计量罐中计量。将计量后的混合液输送到灌封机种灌封,制成成品。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描述。虽然在每一个实施例中仅涉及一种具体的酵母菌,但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用其他的酵母菌菌株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实施例的描述实施例1:激活用于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021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021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T1=2-80℃之间,培养H1=12-96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MAB)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1=7200-10700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115-445mv/cm,
6.将装有酵母IFFI1021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F1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L1=1-10米,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2-80℃的温度条件,激活H2=12-96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021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实施例2:激活用于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212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212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T1=2-80℃之间,培养H1=12-96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MAB)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2=7500-10500MHz范围内,
5.将(MAB)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115-445mv/cm,
6.将装有酵母IFFI1212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F2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L1=1-10米,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2-80℃的温度条件,激活H2=12-96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212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实施例3:激活用于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301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301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T1=2-80℃,培养H1=12-96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3=8000-11500MHz范围内,
5.将(MAB)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115-445mv/cm,
6.将装有酵母IFFI1301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F3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L1=1-10米,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2-80℃的温度条件,激活H2=12-96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301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实施例4:激活用于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
1.按照表1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048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048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图2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T1=2-80℃之间,培养H1=12-96小时,
4.打开图2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F4=7300-10800MHz范围内,
5.将(MAB)电波发射仪输出电磁场强度调节到V1=115-445mv/cm,
6.将装有酵母IFFI1048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图2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F4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L=1-10米,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T2=2-8℃的温度条件,激活H2=12-96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048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安瓿或制成粉剂保存。实施例5.免疫调节剂对180腹水瘤的抑制效果
a.取wates大鼠60只,分成A、B、C共3组,每组20只大鼠。A组为实验组,B组为使用环磷酰胺对照组,C为空白对照组。
b.采用180腹水瘤,分别接种各组大白鼠。
c.从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A组给本生物制剂液(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均≥1×108个/ml),剂量为0.6ml/kg;B组给环磷酰胺,剂量为20ug/kg;C组给生理盐水0.6ml/kg。每天一次。
d.七天后解剖检测腹水瘤的大小,如下表: 数据 瘤重 比例% 说明 组别 C组 22g±4.2/只 100%(以此为100%) 平均值 B组 16g±3.7/只 -27.2% 平均值 A组 3g±0.3/只 -86.4% 平均值实施例6.免疫调节剂对U-14实体瘤的抑制效果
a.取wates大鼠90只,分成A、B、C共3组,每组30只大鼠。A组为实验组,B组为使用环磷酰胺对照组,C为空白对照组。
b.采用U-14实体瘤,分别接种各组大白鼠。
c.从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A组给本生物制剂液(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均≥1×108个/ml),剂量为0.6ml/kg;B组给环磷酰胺,剂量为20ug/kg;C组给生理盐水0.6ml/kg。每天一次。
d.服用14天后解剖检测腹水瘤的大小,如下表: 数据 组别 瘤重 比例% 说明 C组 19g±2.2/只 100%(以此为100%) 平均值 B组 17g±1.6/只 -10.5% 平均值 A组 2g±0.2/只 -89.5% 平均值实施例七,本产品简称本制剂经中国北京的医科院肿瘤医院等4所医院的197例15种癌症癌变患者的服用,情况如下:全组患者男性111例(56.34%),女性86例(43.66%)。全组平均年龄54.92岁(范围16-87岁)。收治全部患者的病种如下表(5):试验观察病种表(5)
病种 例数 病种 例数
肺癌 45 恶性淋巴瘤 12
食管癌 24 脑瘤 9
乳癌 47 软组织肉瘤 4
鼻咽癌 12 头颈肿瘤 18
胃癌 3 皮肤癌 3
前列腺癌 2 子宫体癌 4
大肠癌 7 泌尿系统肿瘤 3
其他 4
总计 197方法:口服本制剂,每日三次,每次30ml,连服30天为一疗程。全部患者均服用一疗程以上。患者同时放疗170例(86.29%),放疗剂量在60Gy以上79例(48.2%);50Gy以上145例(88.4%);40Gy以上160例(97.6%);40Gy以下只有4例(2.4%);6例剂量不明。同时化疗27例(14.1%)。化疗方案均为DDP、BLM、ADM等为基本药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一般均用化疗方案2个周期以上。结果 临床观察口服本制剂的疗效如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以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红细胞增加10万/ml以上,白细胞增加100/ml以上,血小板增加1万/ml以上均为有效。治疗后数值分别下降上述相应数值时为无效。治疗前后数值改变在上升与下降之间的范围内为不变。临床观察的各项指标,在辅助放、化疗用药前后的病例改变见表6。肿瘤大小CR+PR+SD为有效,ND为无效。KPS值上升、下降10分为“增加”或“减少”,波动在10分之内为稳定,体重增加和减少1Kg记录为“增加”或“减少”,波动在1Kg之内为不变。客观观察指标如食欲、睡眠、体力、大小便等,均按附表规定填写疗效。表6 口服本制剂后观察指标的改变
观察项目 例数 提高 不变 下降
红细胞 196 103 18 75
白细胞 196 102 4 90
血小板 195 81 30 84
肿瘤大小 164 71 93 0
体重 195 76 74 45
KPS 193 43 144 6
食欲 197 45 128 24
睡眠 197 34 143 20
体力 197 45 120 32
大小便 196 8 184 4本制剂口服液为生物制品,在抗癌作用上,应属细胞平稳类药物,因此服用本制剂作为放、化疗辅助治疗药物,应将有效及“不变”(平稳)均列为有效,“降低”列为无效。临床观察项目的有效与无效比例例表7。表7 口服本制剂临床观察项目有效率观察项目 例数 有效例数及有效率(95%可信区间) 无效例数及无效率(95%可信区间)红细胞 196 124,63.3%(56.5%,70.0%) 72,36.7%(30.0%,43.5%)白细胞 196 108,55.1%(48.1%,62.1%) 88,44.9%(37.9%,51.9%)血小板 195 112,57.4%(50.5%,64.4%) 83,42.6%(35.6%,49.5%)肿瘤大小 164 164,100% 0,0%体重 195 152,78.0%(72.1%,83.8%) 43,22.0%(16.2%,27.9%)KPS 193 188,97.4%(95.2%,99.7%) 5,2.6%(0.3%,4.0%)食欲 197 173,87.8%(83.2%,92.4%) 24,12.2%(7.6%,16.8%)睡眠 197 177,89.9%(85.6%,94.1%) 20,10.2%(5.9%,14.4%)体力 197 165,83.8%(78.7%,88.9%) 32,16.2%(11.1%,21.3%)大小便 196 192,98.0%(96.0%,99.9%) 4,2.0%(0.1%,4.0%)口服本制剂的197例,均无毒副作用发生。实施例8,本制剂对爱滋病的防治,已在北京的佑安医院进行,对爱滋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负责医生为闵佳和吴昊医师。实施例9,本制剂正在某地某医院中对30名乙肝病患者进行治疗。皆为有效。参阅图8,图8是隐性功能基因激活装置(8)的又一个实施例说明图,所述装置也叫做微交变生物电场(MAB)装置,和图2相比,本图所示为有线激活装置,而图2为无线激活装置,作用相同,图8中示出,本实施例的装置主要包括有电波发生器(81)、放大器(82)、基因激活箱(83),其中,电波发生器(81)与放大器(82)相电讯连接,通常是通过传输线的有线方式连接,基因激活箱(83)中设置有放射板(831)、放大器(82)通过输出线接入到基因激活箱(83)中的放射板(831)上,准备被激活的菌种被置入于基因激活箱(83)内,开启电波发生器(81)到所要求的频率F,放大器(82)将输入的频率为F的生命电波加以放大,按予定要求的功率进行输出,传输到放射板(831)上,放射板(831)即产生微交变生物电场,按频率F辐射电波,激活在基因激活箱(83)中的菌种的隐性功能基因。频率发生器(81)和放大器(82)是常用电子产品,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或自行制作,放射板(831)是无线电波发射天线,可以采用板状、杆状、网状等结构。表1.激活调控(B、T、K、NK)细胞所用酵母“隐性功能基因”
培养基成分表 培养基成分 数量 甘露醇 16g K2HPO4 0.25g MgSO4·7H2O 0.2g NaCl 0.22g CaSO4·H2O 0.5g CaCO3 6.0g Urea 0.2-0.5g 血清 100--300ml 蒸馏水 700--900mL表2.环境条件适应性培养基成分表(以1000ml为例) 培养基成分 数量 说明 酸枣汁 300ml 用干酸枣/水=1g/5ml比例制成 的清液 山定子汁 500ml 用干山定子/水=1g/5ml比例制 成的清液 (NH4)2SO4 0.25g K2HPO4 0.2g MgSO4·7H2O 0.22g NaCl 0.5g CaSO4·2H2O 0.3g CaCO3 3.0g 激活后的特异性 酵母培养液 各20ml 含活酵母细胞≥1×108个/ml
表3.本专利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
(但不仅限于本表所列微生物)所属属类-0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 酿酒酵母原用途-01 酿酒、食用和食品制造ACCC2034 ACCC2035 ACCC2036 ACCC2037 ACCC2038ACCC2039 ACCC2040 ACCC2041 ACCC2042 AS2.1AS2.4 AS2.11 AS2.14 AS2.16 AS2.56AS2.69 AS2.70 AS2.93 AS2.98 AS2.101AS2.109 AS2.110 AS2.112 AS2.139 AS2.173AS2.174 AS2.182 AS2.196 AS2.242 AS2.336AS2.346 AS2.369 AS2.374 AS2.375 AS2.379AS2.380 AS2.382 AS2.390 AS2.393 AS2.395AS2.396 AS2.397 AS2.398 AS2.399 AS2.400AS2.406 AS2.408 AS2.409 AS2.413 AS2.414AS2.415 AS2.416 AS2.422 AS2.423 AS2.430AS2.431 AS2.432 AS2.451 AS2.452 AS2.453AS2.458 AS2.460 AS2.463 AS2.467 AS2.486AS2.501 AS2.502 AS2.503 AS2.504 AS2.516AS2.535 AS2.536 AS2.558 AS2.560 AS2.561AS2.562 AS2.576 AS2.593 AS2.594 AS2.614AS2.620 AS2.628 AS2.631 AS2.666 AS2.982AS2.1190 AS2.1364 AS2.1396 IFFI1001 IFFI1002IFFI1005 IFFI1006 IFFI1008 IFFI1009 IFFI1010IFFI1012 IFFI1021 IFFI1027 IFFI1037 IFFI1042IFFI1043 IFFI1045 IFFI1048 IFFI1049 IFFI1050 IFFI1052 IFFI1059 IFFI1060 IFFI1063 IFFI1202 IFFI1203 IFFI1206 IFFI1209 IFFI1210 IFFI1211 IFFI1212 IFFI1213 IFFI1214 IFFI1215 IFFI1220 IFFI1221 IFFI1224 IFFI1247 IFFI1248 IFFI1251 IFFI1270 IFFI1277 IFFI1287 IFFI1289 IFFI1290 IFFI1291 IFFI1292 IFFI1293 IFFI1297 IFFI12300 IFFI1301 IFFI1302 IFFI1307 IFFI1308 IFFI1309 IFFI1310 IFFI1311 IFFI1335 IFFI1336 IFFI1337 IFFI1338 IFFI1339 IFFI1340 IFFI1345 IFFI1348 IFFI1396 IFFI1397 IFFI1399 IFFI1411 IFFI1413 所属属类-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 Var.ellipsoideus (Hansen)Dekker 椭圆酿酒酵母 原用途-02 酿酒、食用和食品制造 ACCC2043 AS2.2 AS2.3 AS2.8 AS2.53 AS2.163 AS2.168 AS2.483 AS2.541 AS2.559 AS2.606 AS2.607 AS2.611 AS2.612 所属属类-03 Saccharomyces chevalieri Guilliermond 薛瓦酵母 原用途-03 酿酒、食用和食品制造 AS2.131 AS2.213 所属属类-04 Saccharomyces delbrueckii 德尔布酵母 原用途-04 食品发酵 AS2.285 所属属类-05 Saccharomyces delbrueckii Lindner ver.mongolicus(Saito) Lodder et van Rij 蒙古德尔布酵母 原用途-05 食品发酵 AS2.209 AS2.1157所属属类-06Saccharomyces exiguous Hansen少孢酵母原用途-06食品发酵AS2.349AS2.1158所属属类-07Saccharomyces fermentati(Saito)Lodder et van Rij发酵性酵母原用途-07食品发酵AS2.286AS2.343所属属类-08Saccharomyces Logos van laer et Denamur ex Jorgensen洛格酵母原用途-08酿造葡萄酒类、食品发酵等功能AS2.156AS2.327AS2.335所属属类-08Saccharomyces mellis(Fabian et Quinet)Lodder et kregervan Rij蜂蜜酵母原用途-08用糖类、淀粉类发酵AS2.195所属属类-09Saccharomyces mellis Microellipsoides Osterwalder小椭圆酵母原用途-09用糖类、淀粉类发酵AS2.699所属属类-10Saccharomyces oviformis Osteralder卵形酵母原用途-10用糖类、淀粉类发酵AS2.100所属属类-11Saccharomyces rosei(Guilliermond)Lodder et Kreger vanRij罗斯酵母原用途-11用糖类、淀粉类发酵AS2.287所属属类-12Saccharomyces rouxii Boutroux鲁氏酵母原用途-12用糖类、淀粉类发酵,制造食用酱、酱油等AS2.178AS2.180 AS2.370 AS2.371所属属类-13Saccharomyces Sake Yabe清酒酵母原用途-13用糖类、淀粉类发酵ACCC2045所属属类-14Candida arborea树状假丝酵母原用途-14用于饲料、氨基酸类制造、纤维素、淀粉、糖类、蛋白发酵等。AS2.566所属属类-15Candida lambica(Lindner et Genoud)van.Uden etBuckley;朗比克假丝酵母原用途-15用于高温下产酯,制造食用香精等AS2.1182所属属类-16Candida Krusei(Castellani)Berkhout克鲁斯酵母原用途-16用于酿酒、制造饲料、氨基酸类、蛋白等。AS2.1045所属属类-17Candida lipolytica(Harrison)Diddens et Lodder解脂假丝酵母原用途-17 用于石油脱蜡、制造有机酸类物质AS2.1207 AS2.1216 AS2.1220 AS2.1379 AS2.1398AS2.1399 AS2.1400所属属类-17 Candida parapsilosis(Ashford)Langeron et Talice Var. intermedia Van Rij et Verona中型平滑假丝酵母原用途-17 利用糖类、淀粉类发酵制造饲料AS2.491所属属类-18 Candida parapsilosis(Ashford)Langeron et Talice 近平滑假丝酵母原用途-18 利用戊糖类水解液制造饲料AS2.590所属属类-19 Candida pulcherriman(Lindner)Windisch 铁红酵母原用途-19 刺激生长AS2.492所属属类-20 Candida rugosa(Anderson)Diddens et Lodder 皱褶假丝酵母原用途-20 石油脱蜡、生产有机酸等AS2.511 AS2.1367 AS2.1369 AS2.1372 AS2.1373AS2.1377 AS2.1378 AS2.1384所属属类-21 Candida tropicalis(Castellani)Berkhout 热带假丝酵母原用途-21 糖类发酵;纤维素、半纤维素发酵;纸浆业发酵;亚硫 酸烟叶发酵;饲料制造;酵母膏、麦角固醇制造等。ACCC2004 ACCC2005 ACCC2006 AS2.164 AS2.402AS2.564 AS2.565 AS2.567 AS2.568 AS2.617AS2.637 AS2.1387 AS2.1397所属属类-22 Candida utilis Henneberg Lodder et Kreger Van Rij 产朊假丝酵母原用途-22 食用和饲料制造AS2.120 AS2.281 AS2.1180所属属类-23 Crebrothecium ashbyii(Guilliermond) Routein=Eremothecium ashbyii Guilliermond 阿舒假囊酵母原用途-23 用于核黄素制造等AS2.481 AS2.482 AS2.1197所属属类-24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白地霉原用途-24 饲料制造;ACCC2016 AS2.361 AS2.498 AS2.616 AS2.1035AS2.1062 AS2.1080 AS2.1132 AS2.1175 AS2.1183所属属类-25 Hansenula anomala(Hansen)H et P sydow 异常汉逊酵母原用途-25 香料制造;提高酒类香味、食品香味等;ACCC2018 AS2.294 AS2.295 AS2.296 AS2.297AS2.298 AS2.299 AS2.300 AS2.302 AS2.338AS2.339 AS2.340 AS2.341 AS2.470 AS2.592AS2.641 AS2.642 AS2.782 AS2.635 AS2.794所属属类-26 Hansenula arabitolenes Fang 阿拉伯糖醇汉逊酵母原用途-26 生产阿拉伯糖醇和甘油;AS2.887所属属类-27 Hansenula jadinii(A.et R Sartory Weill et Meyer) Wickerham杰丁汉逊酵母原用途-27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19所属属类-28 Hansenula saturnus(Klocker)H et P sydow 土星汉逊酵母原用途-28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20所属属类-29 Hansenula schneggii(Weber)Dekker 施氏汉逊酵母原用途-29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S2.304所属属类-30 Hansenula subpelliculosa Bedford 亚膜汉逊酵母原用途-30 从多种制酒原料或糟渣中获得,但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S2.740 AS2.760 AS2.761 AS2.770 AS2.783AS2.790 AS2.798 AS2.866所属属类-31 Kloeckera apiculata(Reess emend.Klocker)Janke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原用途-31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22 ACCC2023 AS2.197 AS2.496 AS2.714ACCC2021 AS2.711所属属类-32 Lipomycess starkeyi Lodder et van Rij 油脂酵母原用途-32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S2.1390 ACCC2024所属属类-33 Pichia farinose(Lindner)Hansen 粉状毕赤酵母原用途-33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25 ACCC2026 AS2.86 AS2.87 AS2.705AS2.803所属属类-34 Pichia membranaefaciens Hansen 膜醭毕赤酵母原用途-34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27 AS2.89 AS2.661 AS2.1039所属属类-35 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Banno 红冬孢酵母原用途-35 未查到应用的报道ACCC2028所属属类-35 Rhodotorula glutinis(Fresenius)Harrison 红酵母原用途-35 发酵糖类、发酵蛋白类、制造食品、调料等AS2.2029 AS2.280 ACCC2030 AS2.102 AS2.107AS2.278 AS2.499 AS2.694 AS2.703 AS2.704AS2.1146所属属类-36 Rhodotorula minuta(Saito)Harrison 小红酵母原用途-36 发酵糖类、发酵蛋白类、制造食品、调料等AS2.277所属属类-37 Rhodotorula rubar(Demme)Lodder 深红酵母原用途-37 发酵糖类、发酵蛋白类、制造食品、调料、饲料等AS2.21 AS2.22 AS2.103 AS2.105 AS2.108AS2.140 AS2.166 AS2.167 AS2.272 AS2.279AS2.282 ACCC2031所属属类-38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Hansen 卡尔斯酵母原用途-38 制造食品、造酒、饲料等AS2.113 ACCC2032 ACCC2033 AS2.312 AS2.116AS2.118 AS2.121 AS2.132 AS2.162 AS2.189AS2.200 AS2.216 AS2.265 AS2.377 AS2.417AS2.420 AS2.440 AS2.441 AS2.443 AS2.444AS2.459 AS2.595 AS2.605 AS2.638 AS2.742AS2.745 AS2.748 AS2.1042所属属类-39 Saccharomyces uvarum Beijer 葡萄汁酵母原用途-39 制造食品、造酒、饲料等IFFI1023 IFFI1032 IFFI1036 IFFI1044 IFFI1072IFFI1205 IFFI1207所属属类-40 Saccharomyces willianus Saccardo 威尔酵母原用途-40 制造食品、造酒、饲料等AS2.5 AS2.7 AS2.119 AS2.152 AS2.293AS2.381 AS2.392 AS2.434 AS2.614 AS2.1189所属属类-41 Saccharomyces sp. 酵母菌原用途-41 制造白兰地酒等AS2.311所属属类-42 Saccharomycodes ludwigii Hansen 路德类酵母原用途-42 没见应用的报道ACCC2044 AS2.243 AS2.508所属属类-43 Saccharomycodes sinenses Yue 中国类酵母原用途-43 没见应用的报道AS2.1395所属属类-44 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 Beijerinck 八孢裂殖酵母原用途-44 没见应用的报道ACCC2046 AS2.1148所属属类-45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ner 栗酒裂殖酵母原用途-45 发酵乳糖、造酒、饲料等ACCC2047 ACCC2048 AS2.214 AS2.248 AS2.249AS2.255 AS2.257 AS2.259 AS2.260 AS2.274AS2.994 AS2.1043 AS2.1149 AS2.1178 IFFI1056所属属类-46 Sporobolomyces roseus Kluyver et van Niel 掷孢酵母原用途-46 发酵乳糖、造酒、饲料、抗生素等ACCC2049 ACCC2050 AS2.19 AS2.962 AS2.1036ACCC2051 AS2.261 AS2.262所属属类-47 Torulopsis Candida(Saito)Lodder 白球拟酵母原用途-47AS2.270 ACCC2052所属属类-48 Torulopsis famta(Harrisn)Lodder et van Rij 无名球拟酵母原用途-48ACCC2053 AS2.685所属属类-49 Torulopsis globosa(Olson et Hammer)Lodder et van Rij 球拟酵母原用途-49ACCC2054 AS2.202所属属类-50 Torulopsis inconspicua Lodder et Kreger van Rij 平常球拟酵母原用途-50AS2.75所属属类-51 Trichosporon behrendii Lodder et Kreger van Rij 贝雷丝孢酵母原用途-51ACCC2056 AS2.1193所属属类-52 Trichosporon capitatum Diddens et Lodder 头状丝孢酵母原用途-52ACCC2056 AS2.1385所属属类-53 Trichosporon cutaneum(de Beurm et al.)Ota 皮状丝孢酵母原用途-53ACCC2057 AS2.25 AS2.570 AS2.571 AS2.1374所属属类-54 Wickerhamia fluorescens(Soneda)Soneda 威克酵母原用途-54ACCC2058 AS2.1388表4.特异性酵母扩大培养基成分表(以1000L培养液计) 培养基成分 数量 山楂液 200L 五味子液 200L 大枣液 200L 大豆汁 200L 苹果液 200L注:1.上表中各种液体均是按照:物料/水=1/10的比例加工制成的。
2.上表培养液要调整到pH2.5±0.2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