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酒精无酸制备工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究竟制备工艺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秸秆和城市生活垃圾制备工业酒精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众所周知,酒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工业酒精的制备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传统的粮食发酵法,即以粮食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制成工业酒精。这种方法工艺最成熟,技术可靠,容易实施,但浪费有限的粮食资源,成本昂贵,不具备经济意义。另一类称为纤维素酸解法,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工艺流程为例,该方法以秸秆为原料,其主要过程为:首先加入约70%的硫酸进行酸解,再通过膜过滤使纤维素与木糖分离,分离后的木糖经发酵后送入蒸馏塔,纤维素则经水解、葡萄糖发酵,也送入蒸馏塔,与发酵后的木糖一起经蒸馏,制成工业酒精。这种方法原料便宜,资源丰富,但工艺比较讲究,尤其是生产中必须用酸进行催化水解,设备防腐要求高,并且酸解和水解后,都要进行脱酸,工序繁琐,处理困难,技术要求高,难以在我国推广应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人为,用有机原料、尤其是纤维素类的有机原料制备酒精,离开酸解便再无简捷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原料资源丰富、工艺条件容易实现的工业酒精无酸制备工艺方法,从而为工业酒精的制备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本发明工业酒精无酸制备工艺方法的基本步骤为:A.气化——将废弃有机原料和固硫剂混合投入气化炉中,蒸气加热至700-1100℃,此时有机原料将生成以CO、CO2、H2、H2O为主的气体;B.脱硫——将气化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经活性碳脱硫后,送入变换炉;C.变换——温度控制在360-550℃,压力控制在0.8-1.3MPa,使混合气体中的大部分CO和H2O发生的反应;D.合成——将变换后的混合气液送入合成塔,温度控制在230-290℃,压力控制在5-10MPa,使之发生以为主、为辅地反应,生成工业酒精(甲醇);E.分离——将合成产物送入分离器分离,得到含量约85%的甲醇。
为了使以上步骤C中的反应更迅速、充分,可以加入铁镍或铁铬催化剂;为了使以上步骤D的反应更迅速、充分,可以加入C301、C302或NC-501作为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可以吸附在反应物表面,起到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突破了酸解法的框框,所有步骤均无酸运行,工艺条件容易实现,设备可用常规的化工设备,无需防酸处理,也无三废排放,便于推广应用。所用废弃有机原料可以是秸秆或经分拣的城市生活垃圾,因此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就同等生产规模测算,本发明的设备投资仅为酸解法的1/5,生产成本仅为酸解法的1/3-2/5,推广之后,经济效益显著。
下面结合经实验验证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秸秆为原料,其工艺步骤如下:A.气化——将秸秆和固硫剂混合投入气化炉中,蒸气加热至800℃,此时有机原料将生成以CO、CO2、H2、H2O为主的气体;B.脱硫——将气化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经活性碳脱硫后,送入变换炉;C.变换——温度控制在450℃,压力控制在1MPa,使混合气体中的大部分CO和H2O发生的反应;D.合成——将变换后的混合气液送入合成塔,温度控制在250℃,压力控制在8MPa,使之发生以为主、为辅的反应,生成工业酒精(甲醇);E.分离——将合成产物送入分离器分离,得到含量约85%的甲醇;F.精馏——使甲醇的含量大于95%。
实验证明,上述方法所用的设备可以用氮肥厂原有设备改造,其原料极为丰富,因此投资小,生产成本低,十分适合于农村中小氮肥厂产品换代时采纳。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其具体工艺步骤为:A.分拣——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无机物(如金属、玻璃、陶瓷)去除;B.烘干——去除有机物垃圾中的水份;C.气化——将干燥的有机物垃圾和固硫剂混合,加热至1000℃,此时有机原料将生成以CO、CO2、H2、H2O为主的气体;D.脱硫——将气化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经活性碳脱硫后,送入变换炉;E.变换——温度控制在450℃,压力控制在1MPa,使混合气体中的大部分CO和H2O发生的反应;F.合成——将变换后的混合气液送入合成塔,温度控制在250℃,压力控制在8MPa,使之发生以为主、为辅的反应,生成工业酒精(甲醇);G.分离——将合成产物送入分离器分离,得到含量约85%的甲醇;H.精馏——使甲醇的含量大于95%。
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制备酒精,不仅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废物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真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