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属“道路交通”领域,以行驶车辆和行人经过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安全畅通为目的。
二、背景技术:长期以来“道路交通”中突出存在四岔路口的交通问题,主要有三:
1、撞车:常发生在四岔路口,因四方来车均在此交汇。
2、撞人:绿灯亮了行人走斑马线也不够安全,左边、对面、背后三方和交叉路口伺机待行的车辆在短时间内都要横穿同一条斑马线与行人穿插行驶不够安全。
3、堵车:各种车辆向左去要“大拐弯”但与其它行进的车辆和行人交叉行驶,相互干扰成为撞车、撞人、堵车的主要因素。
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立体交叉方式,但它占地广、工程大、投资多,不宜广泛使用。
三、发明内容:
1、目的:两条道路相交形成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安置好来自四方要向前、向左、向右去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有各自的专用车道和人行道,在绿灯示意下通行,均不交叉仅有汇合和分流,互不干扰成为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
2、本发明必须解决的核心技术有:
(1)改革“大拐弯”行进的方式。
(2)开创机动车道向左去的新通道。
(3)为交叉路口减负,减少通过的车次和人次。
(4)为交叉路口分流,分出通过的机动车数量。
(5)合理安排互不干扰的各种专用车道和人行道。
3、解决方法:
(1)改革“大拐弯”进行的方式,各种车辆向左去都沿用“大拐弯”行进的方式,但与其它行进的车辆和行人造成交叉行驶,相互干扰是影响安全畅通的主要因素,必须废除。创新的方法是运用右拐两次等于左拐一次的原理,开创左拐机动车道的新通道。
(2)开创左拐机动车道的新通道是利用交叉路口的空间各铺设一条通道,状如无底的椭圆,作为左拐机动车道的一部分。具体是左拐车辆至交叉路口时不向左拐而继续向前直驶,不远处向右进入联络通道,当出联络通道时再次向右经过交叉路口离去,已达到向左去的目的。
(3)为交叉路口减负,当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交叉路口的车次和人次数量太多,并集中在短时间内通过,稍有不慎便出车祸。为保障安全、方便管理应为它减负,让非机动车和行人离开交叉路口。办法是把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分为内路口与外路口两个部分,以右拐机动车道为界,内路口全为向前、向左、向右去的机动车道,外路口只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由于非机动车道和行人不再进入内路口,机动车道也不进入外路口互不掺合,已实现为交叉路口减负的目的。同时也改革了非机动车“大拐弯”行进的方式。
(4)为交叉路口分流,同样理由应让向左去、向右去的机动车道也离开交叉路口。方法是把向右去的机动车道也放在交叉路口的空间,可提前向右拐,不通过交叉路口,实现了离开交叉路口的分流目的,在交叉路口只通过单一的向前直去的机动车。
(5)合理安置互不干扰的各种车道和人行道:
①在纵、横两条道路上,把向左去、向右去的机动车道,都安置在纵、横两条道路的两侧,而把向前直驶来、往的多条机动车道都安置在纵、横两条道路的中间。
②开创四条双向联络通道,以联通纵、横两条道路。外通道为右拐机动车道,内通道为向左去机动车道的一部分。
③紧靠右拐机动车道由内向外依次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它们与内路口各机动车道互不干扰,保障安全、方便管理。
④在纵、横两条道路的四个进(出)口处,各设一条斑马线用以连接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⑤在交叉路口和斑马线处都有红、绿灯示意,绿灯亮的固定时间,主干道路应比分支道路的时间长,一路三灯的色彩、方向、时间必须同步。绿灯亮后交叉路口只有直通的机动车,两个斑马线上也只有直通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均为单一的向前行进方式。已实现交叉路口的减负、分流、各种车道、人行道互不干扰的目的,不闯红灯便可成为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
4、车道口的不同结构:
(1)车道口合并结构,在车道口左、右拐合并成为一个车道,适用于纵、横两条道路车流量均较小的四岔路口,优点是节约路面宽度。图7中①为12和16合并结构地车道进口,②为12和14合并结构的车道出口。
(2)车道路口分开结构,在车道口左、右拐分开为两个车道,使用于纵、横两条道路车流量均较大的四岔路口,优点是与合并结构比车流量可增加一倍以上,并汇合和分流次数可减少一半,对安全畅通有利。图8中①为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16)、②为分开结构的车道出口(14)、③、④为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和出口(12)。
(3)车道口合并兼分开结构:在车道口左、右拐有合并为一个车道的,也有分开为两个车道的,适用于纵、横两条道路车流量一个较大、另一个较小的四岔路口,它兼有以上合并或分开两种结构的优点。图9中①、③分别为12、16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②为12和14合并结构的车道出口。
主干道路的车流量多,车辆经过的出、入口,左、右车道均分开。分支道路的车流量少,车辆经过的出、入口,左、右车辆均合并,如图5(总图)所示9、13为向右、向左去的机动车,因来自主干道路,其进、出口均为分开结构。而10号、14号也为向右、向左去的机动车,因来自分支道路,其进、出口均为合并结构。
5、五岔路口也可以改成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更改办法是把五岔路口中相近的两条道路合并为一来、一往的两条单向道路,并增设双向联通的左、右拐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等全部设施成为安全畅通的四岔路口。
6、本发明适用于地面和地下交通。立交桥和高架道路对增设左、右拐的专用车道的效果也会很好。因它们(1)不通行非机动车辆,(2)禁止行人,(3)虽有高差仍可增设左、右拐的专用车道。当前的高架道路是线形的有限交通。有些高架道路集中的地点,它们一条高过一条,如果纵、横多条主干高架和众多分支高架用左、右拐专用车道后,能大面积覆盖城市,甚至为地面减负成为机动车的主要通道。交通将四通八达便利多了,并且万一堵车,疏通也方便。
四、附图说明:
1、本发明以主干道路8个车道与分支道路4个车道两者相交并车道口为合并兼分开结构形成的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为例。总图按田字形分成四幅;图1为左上幅。图2为右上幅,图3为左下幅,图4为右下幅。图5是一览全貌的总图,图6为向左去的行车路线图,图7为车道口合并结构图,图8为车道口分开结构图,图9为车道口合并兼分开结构图。
2、总图中纵、横两条道路有4个进(出)口,每个进(出)口两边的斜道由外向内依次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向右去的机动车道,此外全部直道均为向前直去的机动车道,其中包括两侧向左、兼向前去的机动车道。
3、总图中1至24的各个数字代表车辆的来、去方向与行车路线。1、2、3和4为人行道、5、6、7和8为非机动车道、9、10、11和12为向右去的机动车道、13、14、15和16为向左去的机动车道、17、18、19、20、21、22、23和24为向前去的机动车道。此外,25、26、27和28为向左去的机动车的通道入口。29为四个斑马线,30为一个交叉路口。
4、图6中向左去的机动车道内有两个通道口,后者为进口,如有车从某方来欲向左去应右拐进入后通道口,出自上个方向的前通道口,再右拐后离去,已达到向左去的目的。
5、图7为车道口合并结构,图中①为12和16合并结构的车道进口,②为12和14合并结构的车道出口。
6、图8为车道口分开结构,图中①为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16、②为分开结构的车道出口14。③、④为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和出口12。
7、图9为车道口合并兼分开结构,图中①、③分别为12、16分开结构的车道进口,②为12和14合并结构的车道出口。
五、从总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投入少,比原四岔路口仅多四个双向联络通道。
2、废除了“大拐弯”行进的方式,各车道、斑马线互不干扰,彻底铲除车祸的祸根。
3、交叉路口行车去向单一,无右拐、无左拐、无非机动车、无行人,管理方便。
4、非机动车和行人均可免除辛劳,一、不上天桥,二、不下地道。
5、实现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可造福人民不被车祸伤害、不担惊、不受怕。
六、具体实施方式:
1、建设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前,必须先测定每条道路向前、向左、向右去的车流量,用以决定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数量与宽度以及左、右拐车道口的结构形式。
2、各车道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细分为如公交车道、客车道、轿车道等。
3、每个路口的前方需有醒目告示和路标,便于车辆提前进入各自的专用车道。
4、车辆将于下一个四岔路口拐弯时应随时伺机向右靠,提前准备进入向左、向右拐的专用车道。
5、各种车辆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在车道上不准逆向行驶,但对行人在人行道上是可以逆向行进的。所以行人去何方,哪条人行道近、哪条人行道方便,走哪条人行道。
6、四岔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尽可能与四岔路口以外的对接上。
7、安全畅通平面交叉的四岔路口有4条斑马线和五处红、绿灯。纵向或横向道路的红、绿灯,一路三灯其色彩、方向、时间必须同步。绿灯亮的固定时间主干道路应比分支道路亮的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