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8726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5295.7

申请日:

2014.08.27

公开号:

CN104193269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4B 28/06登记生效日:2017021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江西省石湾环球陶瓷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中利路1号(北欧知识城3G创智广场)2栋13层10号变更后权利人: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石排工业园区|||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4B 28/0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曾德明变更后:骆建民|||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4B 28/06登记生效日:201602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2号附104号一层变更后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中利路1号(北欧知识城3G创智广场)2栋13层10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8/06申请日:20140827|||公开

IPC分类号:

C04B28/06; C04B38/02; C04B14/40(2006.01)N; C04B18/08(2006.01)N; C04B14/10(2006.01)N

主分类号:

C04B28/06

申请人:

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德明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2号附104号一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代理人:

谭新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高强度隔热复合砖,主要解决了现有隔热复合砖强度不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45wt%的高岭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本发明具有耐压强度高、质量轻、隔温效果极佳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0~45wt%的高岭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镁、碳酸氢钠、碳化硅、水玻璃或碳黑。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45wt%的高岭土、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2wt%二氧化硅微粉、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7.
  5wt%的高岭土、10wt%的铝酸钙水泥、6wt%的石棉纤维、23wt%的Al2O3、22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0wt%的高岭土、15wt%的铝酸钙水泥、8wt%的石棉纤维、20wt%的Al2O3、25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5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4mm。

说明书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复合砖,具体涉及的是高强度隔热复合砖。
背景技术
现有隔热复合砖就陶瓷饰面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缺陷进行了改进,现有隔热复合砖由面层和底层组成,面层至少可以是陶瓷耐磨砖、陶瓷耐磨防滑砖、仿古陶瓷砖等各种陶瓷砖或已开割好的人造(天然)石板,底层至少可以是有机泡沫板、无机微孔泡沫板作隔热和隔音层,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磨、防腐、防水、美观、保温、隔热、隔音功能的陶瓷泡沫板饰面砖。
只要在楼层面铺贴该面砖,可以隔开楼层间的噪音滋扰,在建筑物表面铺贴该砖除了具有陶瓷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美观耐用外,还能将室内和室外温差、嗓音隔开,使人们在室内可以免受严寒酷暑以及噪音的侵扰,给人们一个冬暖夏凉,环境幽静的居室,大大减少开暖气冷气的时间,节约大量能源,减少污染,是理想的环保节能新型建筑材料。
但现有隔热复合砖隔热效果效果虽然较好,但强度不够,只能贴在墙壁的表面,其在建筑过程中会有多一道工序,投入的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隔热复合砖强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度高、隔热效果极佳、隔音效果好且质量轻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0~45wt%的高岭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镁、碳酸氢钠、碳化硅、水玻璃或碳黑。本发明中,作为最优的设置方式,所述发泡剂优选为碳化硅。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45wt%的高岭土、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2wt%二氧化硅微粉、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7.5wt%的高岭土、10wt%的铝酸钙水泥、6wt%的石棉纤维、23wt%的Al2O3、22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
作为最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30wt%的高岭土、15wt%的铝酸钙水泥、8wt%的石棉纤维、20wt%的Al2O3、25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5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4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强度高、隔热效果优且质量轻的优点;本发明可直接做墙砖使用,能极大地减少建筑时的人工投入;同时,本发明还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效果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由以下步骤组成:
(1)先将45wt%的高岭土、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和2wt%的二氧化硅微粉与水混合均匀,在1500~1700℃下保温1~3h;
(2)将温度降到600~700℃后,再加入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和2wt%的发泡剂,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再在900~1000℃下保温3~5h;
(3)保温完成后,在室温条件下养护24~48h,将半成品砖脱出模具,然后在100~120℃条件下干燥20~36h;最后在1400~1550℃条件下保温3~5h,即得成品;
所述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μ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黑。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443kg/m3,抗压强度为16Mpa,导热系数为0.07w/(m·k)。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具体各组分的其重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高岭土为37.5wt%、铝酸钙水泥为10wt%、石棉纤维为6wt%、Al2O3为23wt%、粉煤灰为22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wt%。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酸镁,该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643kg/m3,抗压强度为18Mpa,导热系数为0.09w/(m·k)。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具体各组分的其重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高岭土为30wt%、铝酸钙水泥为15wt%、石棉纤维为8wt%、Al2O3为20wt%、粉煤灰为25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5wt%。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化硅,该石棉纤维的长度选择为0.5~4mm。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513kg/m3,抗压强度为17Mpa,导热系数为0.08w/(m·k)。
通过检测可知,本发明的中隔温效果极高,同时其强度远远高于普通砖的抗压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强度隔热复合砖.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326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3269A21申请号201410425295722申请日20140827C04B28/06200601C04B38/02200601C04B14/40200601C04B18/08200601C04B14/1020060171申请人成都市容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地址610000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北四段2号附104号一层72发明人曾德明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代理人谭新民54发明名称高强度隔热复合砖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是高强度隔热复合砖,主要解决了现有隔热复合砖强度不够的问题。本发。

2、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45WT的高岭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本发明具有耐压强度高、质量轻、隔温效果极佳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3269ACN104193269A1/1页21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45WT的高岭。

3、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镁、碳酸氢钠、碳化硅、水玻璃或碳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45WT的高岭土、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2WT二氧化硅微粉、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

4、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75WT的高岭土、10WT的铝酸钙水泥、6WT的石棉纤维、23WT的AL2O3、22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WT的高岭土、15WT的铝酸钙水泥、8WT的石棉纤维、20WT的AL2O3、25WT的粉煤灰、05WT。

5、二氧化硅微粉、15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4MM。权利要求书CN104193269A1/3页3高强度隔热复合砖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复合砖,具体涉及的是高强度隔热复合砖。背景技术0003现有隔热复合砖就陶瓷饰面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缺陷进行了改进,现有隔热复合砖由面层和底层组成,面层至少可以是陶瓷耐磨砖、陶瓷耐磨防滑砖、仿古陶瓷砖等各种陶瓷砖或已开割好的人造(天然)石板,底层至少可以是有机泡沫板、无机微孔泡沫板作隔热和隔音层,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磨、防腐、防水、美观、保温、隔热、。

6、隔音功能的陶瓷泡沫板饰面砖。0004只要在楼层面铺贴该面砖,可以隔开楼层间的噪音滋扰,在建筑物表面铺贴该砖除了具有陶瓷砖和人造(天然)石板的美观耐用外,还能将室内和室外温差、嗓音隔开,使人们在室内可以免受严寒酷暑以及噪音的侵扰,给人们一个冬暖夏凉,环境幽静的居室,大大减少开暖气冷气的时间,节约大量能源,减少污染,是理想的环保节能新型建筑材料。0005但现有隔热复合砖隔热效果效果虽然较好,但强度不够,只能贴在墙壁的表面,其在建筑过程中会有多一道工序,投入的人工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隔热复合砖强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强度高、隔热效果极佳、隔音效果好且质量轻的高强度隔热复。

7、合砖。0007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强度隔热复合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45WT的高岭土、515WT的铝酸钙水泥、48WT的石棉纤维、2025WT的AL2O3、1525WT的粉煤灰、052WT二氧化硅微粉、1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10MM。000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发泡剂为碳酸镁、碳酸氢钠、碳化硅、水玻璃或碳黑。本发明中,作为最优的设置方式,所述发泡剂优选为碳化硅。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45WT的高岭土、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

8、纤维、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2WT二氧化硅微粉、2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0010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75WT的高岭土、10WT的铝酸钙水泥、6WT的石棉纤维、23WT的AL2O3、22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说明书CN104193269A2/3页4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0011作为最优选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包括以下重。

9、量份的组分30WT的高岭土、15WT的铝酸钙水泥、8WT的石棉纤维、20WT的AL2O3、25WT的粉煤灰、05WT二氧化硅微粉、15WT的发泡剂;其中,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054MM。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强度高、隔热效果优且质量轻的优点;本发明可直接做墙砖使用,能极大地减少建筑时的人工投入;同时,本发明还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效果十分显著。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14实施例1高强度隔热复合砖,由以下步骤组。

10、成(1)先将45WT的高岭土、25WT的AL2O3、17WT的粉煤灰和2WT的二氧化硅微粉与水混合均匀,在15001700下保温13H;(2)将温度降到600700后,再加入5WT的铝酸钙水泥、4WT的石棉纤维和2WT的发泡剂,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再在9001000下保温35H;(3)保温完成后,在室温条件下养护2448H,将半成品砖脱出模具,然后在100120条件下干燥2036H;最后在14001550条件下保温35H,即得成品;所述高岭土的粒度小于2MM,AL2O3的粒度为052MM,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度小于02M,石棉纤维的长度为510MM。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步。

11、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黑。0016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443KG/M3,抗压强度为16MPA,导热系数为007W/(MK)。0017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具体各组分的其重量百分比如下所述高岭土为375WT、铝酸钙水泥为10WT、石棉纤维为6WT、AL2O3为23WT、粉煤灰为22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WT。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酸镁,该石棉纤维的长度为26MM。0019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643KG/M3,抗压强度为18MPA,导热系数为009W/(MK)。0020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

12、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具体各组分的其重量百分比如下所述高岭土为30WT、铝酸钙水泥为15WT、石棉纤维为8WT、AL2O3为20WT、粉煤灰为25WT、二氧化硅微粉为05WT、发泡剂为15WT。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发泡剂选择为碳化硅,该石棉纤维的长度选择为说明书CN104193269A3/3页5054MM。0022经检测,本实施例中产品的重量为1513KG/M3,抗压强度为17MPA,导热系数为008W/(MK)。0023通过检测可知,本发明的中隔温效果极高,同时其强度远远高于普通砖的抗压强度。002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932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