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40975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746.7

申请日:

2005.01.26

公开号:

CN1631125A

公开日:

2005.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发明人:

张帆; 张君明; 罗晨

地址:

100089北京市西郊板井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文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和繁殖丽蚜小蜂蜂种;(2)生产寄主;(3)接蜂;(4)收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繁蜂和放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丽蚜小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温室粉虱、烟粉虱等农林害虫,满足生产的需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和繁殖丽蚜小蜂蜂种: a.采集蜂种:在粉虱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被丽蚜小蜂寄生的 粉虱若虫,即黑蛹; b.蜂种提纯和优选:将采集的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5-27℃、RH.60~70 %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烟粉虱若虫体内,然后通过对寄生率、羽 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卵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 择优良蜂种; c.蜂种扩繁:对选择优良丽蚜小蜂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的丽蚜小蜂种 蜂数量; d.蜂种保存:丽蚜小蜂发育到初蛹期时,立即贮入10-12℃、RH.50~60% 条件下保存; (2)生产寄主:寄主植物选择番茄、甘蓝或黄瓜;寄主昆虫为烟粉虱或温 室粉虱; a培育寄主植物番茄苗:在光照充足,20-27℃变温条件下的培养箱或清洁 室内,培育番茄苗,当番茄苗生长到7-8片真叶时,移入到粉虱产卵笼罩中; b.接粉虱虫卵:按番茄苗每叶片上5头粉虱成虫的比例接入粉虱成虫,接 种产卵时间为24-48小时; c.熏杀残余粉虱成虫:接种产卵完成后,轻轻摇动粉虱产卵笼罩中的番 茄植株,赶走粉虱成虫,然后移入到塑料薄膜密封罩中,用吸有敌敌畏原液2-3 滴的滤纸条熏蒸10-12小时,药液不与植株直接接触; d.培育粉虱若虫:将经过熏蒸处理过的、带有烟粉虱卵的番茄植株移入另 一笼罩内培育13-17天,即粉虱若虫发育到2-3龄时备用; (3)接蜂:按蜂、虫比例为1∶20-30将丽蚜小蜂黑蛹或成蜂接种到上述 发育到2-3龄的粉虱若虫上,接蜂时间为8-9天; (4)收集制卡:接蜂后8-9天,被寄生的粉虱若虫变成黑蛹,待未被寄生 的粉虱若虫羽化为成虫后,将番茄苗用敌敌畏进行熏蒸,杀死滞留在叶片上的 粉虱成虫,然后采摘带有黑蛹的叶片,并在室内阴干1-2天,然后粘制蜂卡,进 行包装保存或直接应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 种产卵时间为24-28小时。

说明书


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的繁殖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粉虱已在世界各地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损失超过3亿美元。我国近几年不但温室粉虱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同时外来入侵害虫烟粉虱更是猖獗危害。世界各地对粉虱的防治均以综合治理为主,尤其是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倍受重视,通过释放天敌防治烟粉虱的工作至今已有30年历史。但在我国由于其优势天敌昆虫—丽蚜小蜂的大量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忽视了种蜂选择对丽蚜小蜂繁殖效率及产品质量的严重影响,最适的接种比例、繁殖条件、寄主昆虫龄期及寄生黑蛹的储存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没有实现工厂化生产,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天敌昆虫进行田间释放,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丽蚜小蜂,满足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和繁殖丽蚜小蜂蜂种:

    a.采集蜂种:在粉虱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被丽蚜小蜂寄生的粉虱若虫,即黑蛹;

    b.蜂种提纯和优选:将采集的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5-27℃、RH.60~70%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烟粉虱若虫体内,然后通过对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卵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择优良蜂种;

    c.蜂种扩繁:对选择优良丽蚜小蜂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的丽蚜小蜂种蜂数量;

    d.蜂种保存:丽蚜小蜂发育到初蛹期时,立即贮入10-12℃、RH.50~60%条件下保存;

    (2)生产寄主:寄主植物选择番茄、甘蓝或黄瓜;寄主昆虫为烟粉虱或温室粉虱;

    a 培育寄主植物番茄苗:在光照充足,20-27℃变温条件下的培养箱或清洁室内,培育番茄苗,当番茄苗生长到7-8片真叶时,移入到粉虱产卵笼罩中;

    b.接粉虱虫卵:按番茄苗每叶片上5头粉虱成虫的比例接入烟粉虱成虫,接种产卵时间为24-48小时;

    c.熏杀残余粉虱成虫:接种产卵完成后,轻轻摇动粉虱产卵笼罩中的番茄植株,赶走粉虱成虫,然后移入到塑料薄膜密封罩中,用吸有敌敌畏原液2-3滴的滤纸条熏蒸10-12小时,药液不与植株直接接触;

    d.培育粉虱若虫:将经过熏蒸处理过地、带有烟粉虱卵的番茄植株移入另一笼罩内培育13-17天,即粉虱若虫发育到2-3龄时备用;

    (3)接蜂:按蜂、虫比例为1∶20-30将丽蚜小蜂黑蛹或成蜂接种到上述发育到2-3龄的粉虱若虫上,接蜂时间为8-9天;

    (4)收集制卡:接蜂后8-9天,被寄生的粉虱若虫变成黑蛹,待未被寄生的粉虱若虫羽化为成虫后,将番茄苗敌敌畏进行熏蒸,杀死滞留在叶片上的粉虱成虫,然后采摘带有黑蛹的叶片,并在室内用阴干1-2天,然后粘制蜂卡,进行包装保存或直接应用。

    优选地,所述接种产卵时间为24-28小时。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选择出适宜的寄主植物,即番茄、甘蓝和黄瓜;确定了寄主昆虫最佳接蜂龄期,为2-3龄若虫;筛选优良的丽蚜小蜂品系或个体作为种蜂;提出了丽蚜小蜂大量繁殖的技术,包括接蜂比例和时间、发育及储存条件等技术参数,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丽蚜小蜂,满足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参见附图1,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如下:

    1、采集和繁殖丽蚜小蜂蜂种

    在粉虱发生严重的田间植株叶片上,采集寄生有丽蚜小蜂的粉虱若虫,即黑蛹,将采集的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置于26℃、RH.65%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烟粉虱若虫体内,然后通过对其发育历期、成虫耐饿力、寄生率、羽化率、繁殖力、性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卵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择优势蜂种。然后对选择出的优势丽蚜小蜂蜂种进行扩繁,积累足够的丽蚜小蜂种蜂数量。在扩繁过程中,当丽蚜小蜂发育到初蛹期时,立即贮入温度10-12℃、RH.50-60%条件下保存备用。

    2、生产寄主:寄主植物选择番茄、甘蓝或黄瓜;寄主昆虫为烟粉虱或温室粉虱。

    (1)培育寄主植物番茄苗:在光照充足,20-27℃变温条件下,在15平方米左右的清洁苗栽培室中,按常规栽培方法,播种、移苗和定植番茄,当苗长到35天(5片真叶时),将其单株定植于25厘米的花盆内。每批苗160株。45天(7-8片真叶)时,即可接种粉虱。

    (2)粉虱的接种繁殖:

    粉虱的接种繁殖室为10平方米,在开始繁蜂前3周,将7-8片真叶的的清洁番茄苗21盆放入繁蜂室,接种粉虱成虫5000头,当子代粉虱成虫大量羽化时备用。此时搬入77盆待接种的番茄苗,接种30小时。期间,经常摇动作为粉虱虫源的植株,同时也轻轻晃动新苗5次,使其产卵均匀。当叶背面每平方厘米有卵35粒以上时,结束接种。之后,摇动植株,赶走大量粉虱成虫,并将其中的,留下7盆植株,用于更换作为虫源的老植株,每周换7盆,3周换完。更换时将老植株拔下,待粉虱成虫全部羽化再清理出去。将上述搬出室外的70盆番茄苗放入密闭容器中,每隔3株挂一敌敌畏纸条,熏蒸4小时,杀死遗留粉虱成虫,移入粉虱若虫发育室。

    (3)粉虱若虫的培育:粉虱若虫培育室为8平方米,将熏蒸后的70盆移入,剪去生长点,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叶片生长。2周后,粉虱若虫发育到2-3龄时,用于接种丽蚜小蜂。

    3、丽蚜小蜂接种及培养:将已培育的带有2-3龄粉虱若虫的番茄植株移入面积为6平方米的接种与培养室,并移入丽蚜小蜂黑蛹或成蜂6.5万头,以每平方厘米叶片上有一头小蜂成虫为宜,经11天,当小蜂黑蛹零星出现时,即可移出。同时用敌敌畏药条熏蒸1小时,杀死滞留在叶片上的小蜂成虫。

    4、收集制卡:将丽蚜小蜂和粉虱分离,其方法是(1)将带丽蚜小蜂黑蛹的番茄植株移入面积为8平方米的分离室,停留3天,使未被寄生的粉虱大量羽化,然后把番茄苗搬出室外,进行敌敌畏熏蒸,杀死滞留在叶片上的粉虱成虫;(2)在未被寄生的粉虱成虫大量羽化时,在分离室放入3盆番茄清洁苗,诱收分离室的粉虱成虫,每周更换一次;(3)采摘黑蛹叶片,并在室内阴干2天,粘制叶片或纸质蜂卡,即可包装储藏或田间应用。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各工序环环相接,基本上形成一条以活体昆虫为寄主的大批量繁殖丽蚜小蜂生产线。

    试验实施例1:烟粉虱若虫不同龄期对丽蚜小蜂寄生潜能的影响

    将采集的烟粉虱接种在室内盆栽(20×17cm)的番茄植株上(株高15~20cm),连续培养;两个品系的丽蚜小蜂分别接种在寄生于番茄植株上的粉虱若虫上,并定期补充粉虱侵染的植株,及时取出枯萎的番茄植株,连续培养多代备用。

    将盆栽的15~20cm高的无虫番茄苗移入纱笼(72×72×72cm)内,用毛笔将叶片背面的虫卵、异物扫净,接入烟粉虱成虫,产卵24~48h后,DDVP熏蒸12h,以确保无粉虱成虫残留。将着卵番茄苗置于干净纱笼内培养,并加强水肥管理。待粉虱发育至适宜龄期时备用。实验在RXZ-300B型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每处理重复6~8次。

    当粉虱分别发育到1、2、3和4龄时,挑选粉虱分布较均匀的叶片,将带有粉虱若虫的叶片从叶柄处剪下,将叶柄缠绕脱脂棉后置于装有营养液的小三角瓶(6×1.5cm)内。计数若虫数量(每叶片若虫数量不超过100头),用接虫笼(φ=2cm)以小蜂和粉虱若虫1∶20的比例接蜂12h(25±1℃、L∶D 16∶8h、RH70~80%)后去除小蜂(接种用丽蚜小蜂羽化时间不超过24h)。然后置于25±1℃(光照)/18±1℃(黑暗)、L∶D 16∶8h、70~80%RH、光照强度>7000lux的人工气候箱内使其发育。2~3天更换1次三角瓶内的营养液(每升水中含0.2g KNO3,0.2g KH2PO4,0.1g Fe2(SO4)3,0.8g Ca(NO3)2,0.2g MgSO4)。每天观察记录各处理粉虱的发育历期、寄生数量、羽化数量等生命参数。

    分别收集由烟粉虱各龄期寄生蛹羽化出的丽蚜小蜂,单头置于指形管内,不饲喂。每天观察记录其死亡情况,至全部死亡为止。

    试验结果如下:

    1、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寄生能力。

    表1是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各龄若虫的寄生率和羽化率。由表中可以看出,丽蚜小蜂能够寄生烟粉虱各龄若虫并能完成发育,但寄生率和羽化率因丽蚜小蜂品系和烟粉虱若虫龄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3龄若虫的寄生率最高,1龄(英国品系)或1、2龄(美国品系)若虫的寄生率显著低于高龄若虫。此外,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2、3、4龄若虫时,羽化率显著高于1龄若虫,但3、4若虫间差异不显著。

    表1  烟粉虱若虫对2个品系的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寄生率(%)                       羽化率(%)      

    寄主龄期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1龄            41.2±2.4a      43.8±2.1a    79.5±1.0a      83.6±2.3a

    2龄            46.6±1.6b      45.3±0.9a    88.1±0.9b      89.9±1.4b

    3龄            55.3±2.5c      57.6±0.6b    91.3±0.5c      92.8±0.9b

    4龄            49.6±1.5b      52.9±0.8c    90.9±1.0c      89.9±1.3b

    注:表中数字为M±SE,同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后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丽蚜小蜂寄生不同龄期的粉虱若虫时,寄生蛹出现的时间(即从小蜂产卵至褐蛹出现所需时间)亦有显著差异:寄生3龄若虫时,褐蛹出现时间持续3天,且第2天寄生蛹日累计化蛹率分别为46.3%(英国品系)和48.5%(美国品系),而寄生1龄若虫时,由于发育不整齐,褐蛹出现的时间延长至7天,第3天寄生蛹日累计化蛹率分别为37.5%(英国品系)和27.5%(美国品系)。各品系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不同龄期若虫时第二天(1龄)或第三天(2~4龄)均为褐蛹出现的高峰期。此外,寄生不同龄期的粉虱若虫其成虫羽化持续的时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当英国品系寄生3龄粉虱时,3天内成虫即全部羽化,而美国品系仅需2天,且第2天均为羽化高峰,羽化个体数分别为全部蛹数的53.3%和72.9%。寄生1龄粉虱时,羽化期均延长至5天。当寄生2、3龄若虫时,美国品系的丽蚜小蜂成虫羽化更为集中。

    2、烟粉虱若虫龄期对丽蚜小蜂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不同龄期若虫时,由产卵发育至成虫羽化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成虫的寿命因丽蚜小蜂品系和所寄生粉虱龄期的不同而有差异,见表2。寄生1龄若虫时,丽蚜小蜂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英国品系为24.0天,美国品系为23.4天;当寄生2、3、4龄若虫时,两个品系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8.9~20.1天(英国品系)和15.8~19.2天(美国品系)。英国品系寄生高龄若虫时其发育历期比寄生低龄若虫缩短4~5天,而美国品系寄生高龄若虫时其发育历期缩短了约7天。

    表2  烟粉虱若虫龄期对丽蚜小蜂品系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发育历期(卵—成虫)(d)                              成虫寿命(d)     

    寄主龄期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1龄              24.0±0.76a                 23.4±0.53a    2.5±0.34a         2.5±0.22a

    2龄              20.1±0.52b                 19.2±0.34b    3.1±0.47bc        3.3±0.47b

    3龄              18.9±0.30b                 17.9±0.23c    4.5±0.13c         4.5±0.16c

    4龄              19.3±0.49b                 15.8±0.25d    4.8±0.25d         4.9±0.51d

    由4龄粉虱寄生蛹羽化出的小蜂寿命最长,分别为4.8天(英国品系)和4.9天(美国品系);从1龄粉虱寄生蛹羽化出的小蜂寿命最短,均为2.5天,而两品系间无显著差异。

    试验实施例2: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产卵及发育的影响

    本试验在丽蚜小蜂美国品系产卵寄生过程中观察到89个产卵姿势,其中8个产卵姿势时间短于2分钟,英国品系87个产卵姿势,其中14个产卵姿势时间短于2分钟,平均产卵时间均长于4分钟,并且美国品系产卵时间明显短于英国品系,似乎表明美国品系在产卵寄生时效率较高。

    研究结果还表明,丽蚜小蜂在控制烟粉虱时,表现出在番茄和棉花上的发育历期较短、寄生率较高,而在黄瓜和茄子上的发育历期延长、寄生率降低。丽蚜小蜂的美国品系在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英国品系,寄生率稍高于英国品系,表明美国品系控制烟粉虱的潜能较好。

    1、丽蚜小蜂的发育和存活率

    分别用番茄、黄瓜、甘蓝、茄子和棉花5种寄主作物培育烟粉虱成虫,在烟粉虱3~4龄若虫时每种寄主植物分别接入小蜂后用保鲜膜封口,然后置于人工气候箱内(L25±1℃/D18±1℃,L/D=14/10,70~80%RH,光照强度>7000lux)使其发育。番茄使用离体叶片,其余4种寄主植物使用整株植株。观察记录发育历期、被寄生的数量、羽化的数量等。

    试验结果显示,两个品系丽蚜小蜂幼虫在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上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美国品系(表3)丽蚜小蜂发育历期的长短顺序依次为甘蓝>黄瓜>茄子>番茄>棉花,寄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番茄>棉花>甘蓝>茄子>黄瓜,实验结果表明番茄和棉花上的烟粉虱为美国品系丽蚜小蜂的适宜寄主,而黄瓜上的烟粉虱为较不适宜寄主。

    表3  美国品系丽蚜小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寄主植物    卵—蛹(d)         蛹—羽化(d)       卵—羽化(d)        寄生率(%)

    棉花        9.2±0.33a        7.1±0.21a        16.3±0.46a        35.5±1.84ac

    甘蓝        10.3±0.40b       7.6±0.25a        17.9±0.53b        35.4±1.85ac

    茄子        9.1±0.26a        8.5±0.16b        17.6±0.35b        33.8±1.47ab

    黄瓜        9.2±0.23a        8.6±0.28bc       17.8±0.23b        29.6±1.63b

    番茄        8.2±0.23c        9.3±0.27c        17.3±0.38ab       39.0±1.35c

    英国品系(表4)丽蚜小蜂产卵寄生烟粉虱若虫后,其幼虫发育历期以寄生番茄和棉花上的烟粉虱较短,丽蚜小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排列顺序与美国品系一致,寄生率排列顺序虽稍有不同,但都表现为番茄上寄生率较高,黄瓜和茄子上寄生率较低。

    表4  英国品系丽蚜小蜂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寄主植物        卵—蛹(d)          蛹—羽化(d)        卵—羽化(d)        寄生率(%)

    棉花            9.3±0.16a         8.1±0.18a         17.4±0.25a        32.2±2.34ab

    甘蓝            11.3±0.25b        8.8±0.25ab        20.0±0.33b        33.4±1.75ab

    茄子            10.1±0.28c        9.2±0.46ab        19.3±0.48b        32.9±1.86ab

    黄瓜            11.1±0.21b        8.6±0.51ab        19.7±0.42b        30.2±2.28a

    番茄            9.7±0.28ac        9.5±0.42b         19.2±0.53b        37.3±1.14b

    表5结果显示,2个品系丽蚜小蜂除寄生棉花上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外,寄生其余4种作物上的烟粉虱时均有差异显著,而两个品系间寄生率无显著差异。

    表5  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发育历期和寄生率的影响

              丽蚜小蜂          棉花            甘蓝            茄子            黄瓜             番茄

    发育      美国品系          16.3±0.46a     17.9±0.53a     17.6±0.35a     17.8±0.23a      17.3±0.38a

    历期      英国品系          17.4±0.25a     20.0±0.33b     19.3±0.48b     19.7±0.42b      19.2±0.53b

    寄生      美国品系          35.5±1.84a     35.4±1.85a     33.8±1.83a     29.6±1.63a      39.0±1.35a

    率(%)    英国品系          32.2±2.34a     33.4±1.75a     32.9±1.86a     30.2±2.28a      37.3±1.14a

    2、丽蚜小蜂寄生选择

    分别挑选长势一致、具有3~4龄粉虱若虫的植株各一株,每株挑选1~2片、粉虱若虫分布较均匀的叶片后去掉其余叶片,计数若虫数量后,将5种植物置于同一纱笼内(温度23~25℃,60~80%RH,L/D=16/8),以小蜂和粉虱若虫1∶20的比例接入小蜂,10天后检查寄生情况。每种植物重复3~5次。

    在寄主植物选择试验中(表6),2个品系丽蚜小蜂对番茄上烟粉虱的寄生率较高,美国品系为62.7%,英国品系为56.3%,寄生黄瓜上烟粉虱的寄生率最低,分别为30.8%和28.9%,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品系间也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与寄主植物非选择试验结果相一致,均表现为丽蚜小蜂较喜欢寄生番茄和棉花的烟粉虱,而对茄子和黄瓜上的烟粉虱较不喜欢。

    表6  两个品系丽蚜小蜂对5种寄主植物烟粉虱选择寄生率(%)

    寄主植物            美国品系            英国品系

    棉花        50.6±1.09a        48.0±1.68a

    甘蓝        37.9±1.40b        31.3±2.32b

    茄子        34.3±2.03bc       31.6±2.52b

    黄瓜        30.8±2.07c        28.9±3.02b

    番茄        62.7±1.60d        56.3±2.89c

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工艺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丽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和繁殖丽蚜小蜂蜂种;(2)生产寄主;(3)接蜂;(4)收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繁蜂和放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丽蚜小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温室粉虱、烟粉虱等农林害虫,满足生产的需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