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020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98469.8

申请日:

2008.04.04

公开号:

CN104775299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M 13/00申请日:20080404|||公开

IPC分类号:

D06M13/00; D06M13/17; D06M13/292; D06M13/46; D06M13/184

主分类号:

D06M13/00

申请人:

ES飞博比琼斯株式会社; ES飞博比琼斯香港有限公司; ES飞博比琼斯LP公司; ES飞博比琼斯APS公司

发明人:

坂本和之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北区中之岛三丁目3番23号

优先权:

2007-098669 2007.04.04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

代理人:

寿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此抗菌除臭性纤维具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2~5wt%的纤维处理剂,纤维处理剂至少包含成分A、成分B及/或成分C: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款冬)、丝瓜﹛丝瓜学名)、木贼﹛问荆)、艾蒿﹛艾草)、牻牛儿苗﹛东亚老鹳草学名)、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萃取物;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C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附着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2~5 wt%的一纤维处理剂,该纤维处理剂至少含有下述成分A、成分B及/或成分 C,在此纤维处理剂中,成分A占20~80wt%,成分B及/或成分C占80~ 20wt%,
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牻牛 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取物;
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 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以及
C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 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植物的 萃取物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占此纤维处理剂的重量的1~20wt%。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成分A的 附着量至少占纤维总重量的0.1wt%。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成分 B的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是选自聚氧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亚烷基 烷基酚、聚氧亚烷基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亚烷基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聚 氧亚烷基高级脂肪族胺、聚氧亚烷基高级脂肪酰胺及聚氧亚烷基烷基烷醇 酰胺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成分 B的多元醇型非离子系界面活性剂是选自丙三醇、季戊四醇、山梨糖醇或山 梨醇的高级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及高级脂肪酸烷醇酰胺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纤维中 含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1~10wt%的范围的氧化锌及/或以下述通式(1)所表 示的复合氧化物
M 2 + ( 1 - x 1 ) M 3 + x 1 - δ O - - - ( 1 ) ]]>
其中,M2+表示锌或以锌为必要成分的二价金属,M3+表示选自Al、Fe、 Ce中的三价金属,x1表示0<x1≦0.5的范围的数字,δ表示阳离子晶格缺 陷。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纤维是含 有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的复合纤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是至少一种 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且此树脂配置于鞘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中抗菌除臭 性纤维为复合纤维,所述氧化锌及/或以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复合氧化物 为金属氧化物,且所述金属氧化物经混练入此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内。

10.
  一种纤维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其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 要求所述的抗菌除臭性纤维。

11.
  一种纤维制品,其特征在于其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成形 品。

12.
  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使至少含有下述成分A与成分B及/或成分C的一纤维处理剂,以占纤 维总重量的0.2~5wt%的方式附着于纤维,其中,
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牻牛 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取物;
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 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
C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 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在该纤维处理剂中,成分A占20~80wt%,成分B及/或成分C占80~ 20wt%,将成分A与成分B及/或成分C同时用于纤维中,或者将成分A用 于纤维中后再使用成分B及/或成分C,或者使用成分B及/或成分C后再使 用成分A。

说明书

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
本发明是2008年4月4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0880010355.1、发 明名称为《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 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更详细而言是关于一种适合 用于尿布、卫生巾、护垫等吸收性物品、医疗卫生材料、生活相关材 料、一般医疗材料、寝具材料、过滤器(filter)材料、护理用品及宠 物(pet)用品等用途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抗菌 除臭性纤维的纤维成形品及纤维制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居住环境的高密度化或气密性的 提高等,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存在各种细菌或霉菌。尤其在如日本这 样的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细菌或霉菌等易于在以吸收性物品为代表的 卫生材料、衣服等纤维材料的表面上增殖。其结果,会引起皮肤病, 或者由于纤维的变质、变色而导致品质下降,或者伴随微生物的繁殖 而产生恶臭。其中恶臭的产生尤其成为问题,因此近年来对于抑制微 生物的增殖、去除恶臭的要求均不断提高。具有代表性的恶臭成分有: 氨、三甲胺等碱性气体,硫化氢或甲基硫醇等含硫化合物,以及自汗 腺、皮脂腺等排出的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乙酸、丁酸、戊酸 及己酸等低级脂肪酸类等。除上述恶臭成分以外,使人感到不快的成 分已知有如吲哚(indole)、粪臭素(skatole)这样的含氮环状化合物等。
去除上述臭气物质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使用活性碳或硅胶 (silica gel)等多孔质体来吸附臭气物质的物理吸附法,藉由中和、 氧化反应等来反应、去除臭气物质的化学方法,利用强烈的芳香来抑 制不快感的感觉式方法等。
另一方面,对于伴随微生物的增殖而产生恶臭,可藉由对纤维赋 予抗菌性来间接地抑制恶臭的产生。藉由与先前所列举的去除臭气物 质的方法并用,可有效率地去除臭气,并抑制其产生。此种方法的代 表,除将银、锌系等无机系抗菌除臭剂赋予纤维中以外,提出有使茶 叶萃取物等中所含有的儿茶素(catechin)类包含于纤维中(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将迷迭香(rosemary)精油等赋予纤维材料中(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2)等。
然而,先前所列举的添加有茶叶萃取物或植物萃取液的抗菌除臭 纤维虽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性,但另一方面,其亦具有容易被外部大 气中的氧化性物质,例如二氧化氮等氮化合物等氧化,从而发生黄变 或赤变等变色的问题。因此,不仅抗菌除臭性下降,而且以纸尿布或 生理期用卫生巾、失禁护垫等为代表的卫生用品可能会因变色而造成 外观不良,从而导致其使用受到较大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303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253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其对细菌具有优异 的增殖抑制效果,进而亦可应对多种臭气性物质,而且难以发生变色, 可维持稳定的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此种抗菌除 臭性纤维的方法。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抗菌 除臭性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以及使用此纤维成形品的纤维制品。
本发明者等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具有 下述构成的纤维可发挥抑制细菌增殖及除臭的性能,而且此纤维难以 发生变色,可长期地维持抗菌除臭性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附着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2~5重 量百分比(wt%)的纤维处理剂,上述纤维处理剂至少包含下述成分A、 成分B及/或成分C,上述抗菌除臭性纤维的特征在于:在此纤维处理 剂中,成分A占20~80wt%,成分B及/或成分C占80~20wt%。
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 牻牛儿苗(Geranium thunbergii)、柿子及葡萄柚(grape fruit)所组 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取物;
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 活性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
C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中的 至少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较好实施态样,可列举:上述植物萃取物中所含有的多 酚(polyphenol)类在此纤维处理剂的重量中占1~20wt%的抗菌除臭 性纤维;上述成分A的含量至少占纤维总重量的0.1wt%的抗菌除臭性 纤维。
上述成分B的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选自聚 氧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亚烷基烷基酚、聚氧亚烷基高级脂肪酸酯、聚 氧亚烷基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亚烷基高级脂肪族胺、聚氧亚烷 基高级脂肪酰胺及聚氧亚烷基烷基烷醇酰胺中。上述成分B的多元醇 型非离子系界面活性剂,具体而言可选自丙三醇、季戊四醇、山梨糖醇 或山梨醇的高级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及高级脂肪酸烷醇酰胺中。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较好的是在纤维中含有占纤维总重量的 0.1~10wt%的范围的氧化锌及/或以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复合氧化物,

(M2+表示锌或以锌为必要成分的二价金属,M3+表示选自Al、Fe、Ce 中的三价金属,x1表示0<x1≦0.5的范围的数字,δ表示阳离子晶格 缺陷)。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的形态之例,可列举含有至少两种热塑 性树脂的复合纤维,进而可列举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 且此树脂配置于鞘侧的芯鞘型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的较好态样,可列举上述金属氧化物经 混练入此复合纤维的鞘成分内的复合纤维。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抗菌除臭性纤维的纤维成形品、及 使用此纤维成形品的纤维制品。
本发明进而提供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含以 下步骤:使至少含有下述成分A与成分B及/或成分C的纤维处理剂, 以占纤维总重量的0.2~5wt%的方式附着于纤维,在此纤维处理剂中, 成分A占20~80wt%,成分B及/或成分C占80~20wt%,将成分A 与成分B及/或成分C同时用于纤维中,或者将成分A用于纤维中后再 使用成分B及/或成分C,或者使用成分B及/或成分C后再使用成分A。
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 牻牛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取物;
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 活性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
C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中的 至少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可藉由经赋予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 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牻牛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 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取物,而显现出针对细菌的良好的增殖 抑制性能及优异的除臭性能。此外,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可藉由 含有特定的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或阴离子界面活性剂,而抑制纤维的 变色,维持良好的外观并长期发挥抗菌除臭性能。
由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所形成的纤维成形品具有优异的抗菌 性、除臭性能,因此可在例如尿布、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 手术袍、手术服等医疗卫生材料,墙纸、窗户纸、地板材料等室内装 饰材料,遮布、含水分垃圾用遮布等生活相关材料,抛弃式马桶、马 桶盖等卫生制品,宠物垫、宠物用尿布、宠物用毛巾等宠物用品,一 般医疗材料,寝具材料,过滤器材料,护理用品等各种用途中,发挥 良好的抗菌除臭性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 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附着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2~5wt%的纤 维处理剂,在上述纤维处理剂至少包含下述成分A、成分B及/或成分 C,在此纤维处理剂中,上述各成分的重量比率为成分A在20~80wt% 的范围内,成分B及/或成分C在80~20wt%的范围内。
成分A是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 艾蒿、牻牛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的萃 取物,成分B是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 离子界面活性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以及 成分C是选自由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及磷酸酯盐所组成的族群 中的至少一种阴离子界面活性剂。
在本发明中,成分A中所使用的植物是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 小竹、蜂斗菜、丝瓜、木贼、艾蒿、牻牛儿苗、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 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为了使被用作成分A的植物萃取物中所存 在的有效成分,例如多酚类多样化,较好的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植 物的萃取物。
植物萃取中所使用的部位可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果实、果皮 或种子中的任一部位。除了该些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以外,进而亦 可使用扁柏、山毛榉、扁柏叶、鱼腥草、橙、香水树(ylang ylang)、 黄金菊(chamomile)、葡萄柚、檀香木(sandalwood)、肉桂(cinnamon)、 茉莉(jasmine)、鼠尾草(sage)、天竺葵(geranium)、茶树(tea tree)、 罗勒(basil)、薄荷(peppermint)、柠檬(lemon)、桉树(eucalyptus)、 酸橙(lime)、熏衣草(lavender)、柠檬草(lemon grass)、迷叠香等植 物的萃取物。
获得植物萃取物的方法之例,可列举:使用水、无机酸水溶液、 有机酸水溶液、无机碱水溶液、有机溶剂等的一种或者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混合溶剂作为萃取溶剂,自生的植物直接萃取,或者将植物干燥、 切细或不切细而萃取。将所获得的萃取液过滤后藉由减压浓缩等进行 浓缩,从而获得植物萃取液。或者亦可作为使萃取溶剂蒸发后的干固 物而获得植物萃取物。
萃取液状态或干固物状态的植物萃取物在赋予给纤维时,能够以 植物萃取液的状态使用,若为干固物,则可使用适当的溶剂使其溶解, 或者使用成分B及/或C以及任意的适当溶剂使其溶解后使用。
用作萃取溶剂的无机酸水溶液,例如可列举:盐酸、硫酸、硝酸 水溶液等,较好的pH值为2~6。有机酸水溶液,例如可列举:乙酸、 柠檬酸水溶液等,较好的pH值为2~6。无机碱水溶液,例如可列举: 重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柠檬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氢氧 化钾、柠檬酸钾水溶液等,较好的pH值为8~12。另外,亦较好的是 使用上述无机酸水溶液与上述碱水溶液的混合缓冲液。
有机溶剂除己烷等烷烃类以外,可列举:醚类、酮类、醇类等, 特别好的是使用碳数为1~3的低级醇、丙三醇、丙二醇、1,3-丁二醇、 聚乙二醇及该些醇的水溶液。
萃取处理可藉由冷浸、温浸、加热回流、渗滤法(percolation  method)等方法进行。另外,对于具体的萃取方法并无限定,例如可例 示:使用水蒸气进行萃取的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使二氧化碳达到 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 state)后再进行萃取的超临界萃取等方法。 关于此种萃取方法,例如可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8-296173号公报的实 施例、日本专利特开平9-131393号公报的实施例、日本专利特开 2006-249599号公报的实施例。
亦可使用市售品来作为用作成分A的植物萃取物,作为此种市售 品例如可列举:环境科学开发公司制造的“L-17W”(小竹、蜂斗菜、 丝瓜、木贼、艾蒿萃取物),太阳化学公司制造的“SunFlavon”(茶叶 萃取物),伊藤园公司制造的“Thea-flan”、“Thea-flan 30A”(茶叶 萃取物,40%的茶多酚),白井松新药公司制造的“Neobamboos 2000” (竹子萃取物),利利丝(Rilis)科学公司制造的“Pancil”(柿子萃取 物,5%的柿多酚)、“Desfan”(葡萄柚萃取物)等。用作成分A的植物 萃取物若为满足本发明的必要条件的构成,则无特别限定。
成分A的植物萃取物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是类黄酮(flavonoid), 尤其是儿茶素、单宁(tannin)等多酚类或萜烯(terpene)、类萜 (terpenoid)、柠檬烯(limonene)等各种成分等。其中,关于多酚类, 其虽具有非常良好的抗菌除臭性,但由于其在来自植物的有效成分中 特别容易因氧化而变色,故在附着于纤维的纤维处理剂中,多酚类的 重量比率特别理想的是1~20wt%。多酚类的比率若在此范围内,则不 仅可抑制黄变或赤变等变色,而且可表现出所需的抗菌除臭性。
成分A中所使用的植物,较好的是茶叶、竹子、小竹、蜂斗菜、 丝瓜、木贼、艾蒿、柿子,尤其好的是使用茶叶、竹子、小竹、蜂斗 菜、丝瓜、木贼、艾蒿。
定性、定量地确认赋予给纤维的纤维处理剂中的多酚类的含量的 方法,可列举以下方法:用包括水等极性溶剂及/或非极性溶剂的溶剂, 自纤维中萃取纤维表面上所附着或者含有的纤维处理剂,然后以 Folin-Denis法、Folin-Ciocalteu法等比色分析法(colorimetric  analysis)的方法,或者以使用感测器的电化学分析法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例如东洋纺公司制造的“多酚测定器 PA-20”)等,对萃取液进行确认。
另外,除多酚类以外,成分A中含有先前所列举的萜烯、类萜、 柠檬烯等各种成分,该些成分例如能够藉由使用十八烷基硅烷 (OctaDecyl Silane,ODS)管柱等的逆相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或气相层析-质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法)等气相层析法来 进行定性、定量化。此外,该些方法亦可分析多酚类,且并不限定于 所例示的该些方法,亦可以其他方法进行确认。当然,亦较好的是并 用该些方法。
藉由使用由上述有效成分所构成的成分A,可表现出良好的抗菌除 臭性。然而,仅使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成分A附着或含有在纤维表面上, 则加工成纤维、纤维成形品或纤维制品后,纤维对于外部大气中氧化 性物质的耐变色性并不充分,将导致品质稳定性明显下降。因此,藉 由使成分B及/或成分C与成分A混合后再附着于纤维上,或者将成分 A附着于纤维上后再附着(表面涂布)成分B及/或成分C,可发挥在外 部大气中的长期耐变色性,进而可获得比仅附着成分A时更优异的抗 菌除臭性能。
由于外部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臭氧等氧化物发挥作用,而在以多 酚类为代表的植物萃取物中会生成醌(quinone)等共轭化合物或硝基 化合物等有色化合物。其确切的作用并不明确,但若作为假设来列举, 则认为是在上述反应的过程中,在纤维表面的pH值超过8时,生成为 副产物的亚硝酸等经反应、消耗,从而进一步促进上述反应。然而, 在成分B及/或成分C存在时,藉由将纤维表面的pH值保持在4~8附 近来抑制变色。此外,藉由包覆植物萃取物而将其与外部大气的反应 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抑制因挥散等所引起的自然损失。
植物萃取物所具有的亲水性与抗静电性在纤维加工中并未达到足 够的程度,在将纤维加工成棉网(web)、纤维束(sliver)的加工步骤中, 存在由于梳棉机(carding machine)或气纺机(air-laid machine)与纤 维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此将导致加工性下降的倾向。因此,藉由使成 分B及/或成分C与成分A混合,或者包覆于成分A上,则在高速梳棉 加工下亦可发挥充分的抗静电性,同时可具有防止纤维表面的植物萃 取物剥离的性能。因此,可获得比仅附着成分A时更优异的抗菌除臭 性能。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成分B,可列举选自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 性剂(称为成分(B1))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称为成分(B2))中 的非离子界面活性剂。
构成成分B的非离子界面活性剂的烷基,可使用碳数为12~24的 烷基。此烷基的任意-CH2-亦可由-CH=CH-、环亚烷基或环亚烯基取代。 此烷基可为来自棕榈油、牛油、菜籽油、米糠油、鱼油等天然油脂的 烷基,亦可为合成系烷基。
成分(B1)可藉由以下方式获得,即直接将环氧烷加成于高级醇、 高级脂肪酸或烷基胺等,或者使高级脂肪酸等与将环氧烷加成于二醇 类而获得的聚乙二醇类进行反应,或者将环氧烷加成于使高级脂肪酸 与多元醇反应所获得的酯化物。
构成成分(B1)的环氧烷,可列举: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 烷以及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或嵌段加成物,其中,较好的是环 氧乙烷、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或嵌段加成物。加成摩尔数较好 的是5~50摩尔,且较好的是可加成的环氧烷中的50~100wt%为环氧 乙烷。再者,环氧乙烷有时略记为EO,在加成n摩尔时,有时记为EO(n)。
成分(B1)可列举:聚氧亚烷基烷基醚{成分(B1-1)}、聚氧亚烷基 高级脂肪酸酯{成分(B1-2)}、聚氧亚烷基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成分 (B1-3)}、聚氧亚烷基烷基苯基醚{成分(B1-4)}、聚氧亚烷基烷基胺基 醚{成分(B1-5)}、聚氧亚烷基烷基烷醇酰胺{成分(B1-6)}等。
构成成分(B1-2)、成分(B1-3)、成分(B1-6)及成分(B2)的高级脂 肪酸,通常可利用来自棕榈油、牛油、菜籽油、米糠油、鱼油等天然 脂肪酸的高级脂肪酸,亦可使用化学合成的高级脂肪酸。
构成成分(B1-3)及成分(B2)的多元醇,可列举:丙三醇、三羟甲 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山梨醇、蔗糖等3~8元醇。特别好的 是丙三醇、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及山梨醇。
构成成分(B1-4)的烷基苯基,可列举具有碳数为8~12的烷基的 单烷基苯基或二烷基苯基。
构成成分(B1-5)的烷基胺基,可列举具有碳数为8~24的烷基的 单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此烷基的任意-CH2-可由-CH=CH-、环亚烷基 或环亚烯基取代。
构成成分(B1-6)的烷基烷醇酰胺基是由烷醇胺与高级脂肪酸进行 脱水反应所获得的基团。烷醇胺可列举: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单异 丙醇胺等。
上述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即成分B之中,特别好的是成分(B1-1)~ 成分(B1-3),(B1-6),包括丙三醇、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及山梨醇等 的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
成分B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亦可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阴离子界面活性剂即成分C可为羧酸盐、磺酸 盐、硫酸酯盐、磷酸酯盐中的任一者。具体而言,羧酸盐可利用油酸 钾、十二酸钠等的皂类。另外,磺酸盐可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 烷基磺酸钠等烷基磺酸盐类,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烷基苯磺酸盐类。 硫酸酯盐可利用十八烷基硫酸酯钠盐等烷基硫酸酯盐、将氧亚烷基加 成于十二烷基醇而形成的化合物的硫酸酯钠盐等硫酸烷基(聚氧亚烷 基)酯盐。磷酸酯盐可利用十八烷基醇等高级醇,或者将聚氧亚烷基加 成于此十八烷基醇等而形成的化合物的磷酸酯盐。其中,高级醇、加 成由聚氧亚烷基的硫酸酯碱金属盐及磷酸酯碱金属盐因抗静电性优异 而较好,磷酸酯碱金属盐因纤维的平滑性亦优异而特别好。
成分C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亦可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可使用成分B及成分C两者、或者其中一者来作为 纤维处理剂的成分。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纤维处理剂中,上述成分A与成分B及/或成 分C的重量比率为20/80~80/20,较好的是25/75~75/25,更好的是 30/70~70/30。成分A与成分B及/或成分C的重量比率若在20/80~ 80/20的范围内,则抗菌性、除臭性充分且稳定性良好。再者,在本说 明书中,成分A(植物萃取物)的量是指萃取溶剂蒸发后的残余量,即纯 量。
此外,该些纤维处理剂附着于纤维的附着量占纤维总重量的0.2 ~5wt%,较好的是0.2~3wt%,更好的是0.3~1.5wt%。纤维处理 剂的附着量若为0.2~5wt%的范围,则可同时发挥除臭性、抗静电性。 此外,为了充分地发挥除臭性能,较好的是成分A的附着量至少占纤 维总重量的0.1wt%。
纤维处理剂的附着量的范围通常是为了维持纤维开纤步骤中的加 工性而要求的范围,在步骤结束后制作纤维成形品时,即使超过该些 范围而附着纤维处理剂,亦不会对本发明的效果造成任何妨碍。再者, 将纤维处理剂附着于纤维时,较好的是将纤维处理剂以水稀释后再用 作整理加工剂(finishing agent),以使附着加工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纤维处理剂中,成分B与成分C可分别单独 使用,或者亦可并用,较好的是使成分B与成分C的重量比率为40/60 ~90/10,更好的是45/55~90/10后并用两者,藉此可使抗变色性与 抗静电性的平衡变得良好,由此而提升纤维开纤步骤中的加工性,故 较好。
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纤维处 理剂中添加氯化苯二甲烃铵(benzalkonium chloride)等烷基二甲基苄 基铵盐、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等烷基吡啶鎓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等 四级铵盐、聚离胺酸(polylysine)等阳离子系抗菌剂。
另外,视需要,亦可在纤维处理剂中添加碳数为2~4的烷醇胺等 pH调整剂、四乙酸乙二胺(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聚磷酸钠等螯合剂(chelating agent),角鲨烷(squalane)、玻尿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等护肤剂(skin protective agent),二甲基聚 硅氧烷(硅油)、含有全氟烷基的化合物等斥水剂,苯基乙基醇、己桂 皮醛(skin protecting agent)等香料,防腐剂,防锈剂,消泡剂等。
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纤维中,以强化抗菌除臭性及对植物萃取剂 赋予耐久性为目的,亦较理想的是将氧化锌或者以下述式(1)所表示的 氧化锌系复合氧化物添加于纤维中。
M2+(1-x)M3+x-δO   (1)
(式中,M2+表示Zn或以Zn为必要成分的二价金属,M3+表示选自Al、 Fe、Ce中的三价金属,较好的是表示Al,x表示0<x≦0.5的范围的 数字,δ表示阳离子晶格缺陷)
此氧化锌系复合氧化物是指Al等M3+对ZnO进行置换固溶而形成的 具有与ZnO相同的结晶结构的固溶体(solid solution),或者此固溶 体与尖晶石(spi ne l)(M2+M3+2O4)的混合物,若进行粉末X射线绕射,则 其显示与ZnO几乎相同的绕射图案。
在式(1)中,x的值为小于等于0.5时,在式(1)的固溶体中未混有 或混有Al2O3、Fe2O3、Ce2O3等,均不是会产生问题的量,因此式(1)的 固溶体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故较好。另外,即使x的值较小,只要 M2+为被活性化的范围,则可获得充分的除臭性能。因此,本发明中所 使用的复合氧化物的x的范围为0<x≦0.5,较好的是0.1≦x≦0.4, 更好的是0.2≦x≦0.4。此复合氧化物,例如可使用白水化学工业股份 有限公司制造的“Pazet Series”(氧化锌的Pazet系列,铝掺杂氧化 锌)、或者海水化学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eabio”(抗菌剂、 防霉剂喜克菌)等。再者,即使在此复合氧化物的制造过程中副产生的 Al2O3、Fe2O3、Ce2O3等混合存在于式(1)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状态下, 只要不损及本发明的效果,则可用作抗菌除臭剂。另外,M2+为Zn或以 Zn为必要成分的二价金属,具体而言除Zn以外,藉由并用Ca、Mg、 Cu等可获得提高对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增殖的抑制效果, 除此以外,亦可提高对黑霉菌等霉菌的增殖抑制效果等。
定性、定量地确认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复合氧化物的含量以及M2+、 M3+的混率的方法,可列举以下的方法:藉由荧光X射线分析、X射线光 电子分光分析等对露出于纤维表面的复合氧化物的微粒子进行表面分 析的方法;使用可溶解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溶剂进行溶解,并以 过滤、离心分离等方法将其所含有的复合氧化物分离,然后以先前所 列举的表面分析及原子吸光法(atomic absorption method)、高频交 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发光分光分析法 等方法来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等。当然,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该些方 法,亦可以其他方法进行确认。此外,藉由并用该些方法,易于判定 所含有的无机物为二价及/或三价金属的固溶体,亦或是使不同的金属 氧化物混合而形成的混合物,故较好。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锌系复合氧化物相对于纤维 总重量,适当的是0.1~10wt%,较好的是0.3~5wt%,更好的是0.5 ~5wt%。此量若在0.1~10wt%的范围内,则可显现出充分的除臭性 能,并且不会引起纺丝性的恶化或进行不织布加工时自纤维表面脱落, 从而维持良好的生产性。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为包括一种均匀的热塑性树脂成分的纤 维(单一纤维)时,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成分,可例示:聚烯烃系树脂、 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立体规则性聚苯乙烯树脂、或该些树脂 的混合物等,但并无特别限定。另外,构成本发明的纤维亦可为自以 弹性体(elastomer)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成物所获得者。此处,主 要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弹性体树脂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在常 温(20~30℃)下具有与硫化橡胶(vulcanized rubber)相同的弹性体的 性质(根据分子中的软链段(soft segment)),在高温下其与通常的热 塑性树脂相同,可直接使用现有的纤维成形机而成形(根据分子中的硬 链段(hard segment))。此种弹性体树脂可列举:聚苯乙烯弹性体、聚 烯烃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胺基甲酸酯弹性体。若 使用此种弹性体树脂,则除原本的抗菌除臭性功能以外,亦可具备伸 缩弹性功能。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为复合纤维时,其由至少两种成分的热 塑性树脂构成。本发明中所谓的热塑性树脂,若具有纤维形成性,且 使用通常的熔融纺丝装置可熔融纺出,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例示: 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及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立 体规则性聚苯乙烯树脂、或该些树脂的混合物等,但对于鞘成分而言, 由于下述的原因,特别好的是使用聚烯烃系树脂。
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可利用: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 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均聚物)、以丙烯为主要成分的乙 烯-丙烯共聚物、以丙烯为主要成分的乙烯-丙烯-丁烯-1共聚物、聚丁 烯-1、聚己烯-1、聚辛烯-1、聚4-甲基戊烯-1、聚甲基戊烯、1,2-聚 丁二烯、1,4-聚丁二烯。此外,在该些均聚物中,亦可含有少量除构 成均聚物的单体以外的乙烯、丁烯-1、己烯-1、辛烯-1或4-甲基戊烯 -1等α-烯烃来作为共聚成分。另外,亦可含有少量丁二烯、异戊二烯、 1,3-戊二烯、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等其他乙烯系不饱和单体来作为 共聚成分。另外,可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上述聚烯烃树脂。该 些树脂并非仅为由通常的戚格勒-纳塔触媒(Ziegler-Natta catalyst) 等聚合而成的聚烯烃树脂,亦可较好地使用由二茂金属触媒 (metallocene catalyst)聚合而成的聚烯烃树脂及该些树脂的共聚物。 另外,可较好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融流动速率(melt flow  rate)(以下略记为MFR)若为可纺丝的范围,则并无特别限定,较好的 是1~100g/10min,更好的是5~70g/10min。
上述MFR以外的聚烯烃的物性,例如Q值(重量平均分子量/数量 平均分子量)、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分支甲基链数等物性 只要满足本发明的必要条件,则并无特别限定。
聚酯系树脂可藉由二醇与二羧酸进行缩聚合而获得。聚酯树脂的 缩聚合中所使用的二羧酸,可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 萘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等。另外,所使用的二醇可列举:乙二醇、 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 等。在本发明中聚酯树脂较好的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另外, 该些聚酯树脂不仅可为均聚物,亦可为共聚合聚酯(共聚酯 (copo lyester))。此时,共聚合成分可利用:己二酸、癸二酸、邻苯 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二羧酸成分,二乙二醇、新戊 二醇等二醇成分。除此以外,亦可较好地使用聚乳酸。
聚酰胺系树脂可利用:尼龙-4、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 龙-610、尼龙-11、尼龙-12、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聚对二甲 苯癸酰胺(PXD-12)、聚双环己基甲烷癸酰胺(PCM-12)。此外,亦可利 用以该些聚酰胺树脂中所使用的单体为结构单元的酰胺的共聚物。
作为由13C-NMR法所测定的立体规正性(tacticity),连续多个结 构单位的存在比例例如存在2个时,立体规则性聚苯乙烯系树脂可由 二元组(dyad)表示,存在3个时可由三元组(triad)表示,存在5个时 可由五元组(pentad)表示,但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此立体规则性聚苯乙 烯系树脂,通常是五元组分率(pentad fraction)为大于等于85%、较 好的是大于等于95%的具有间规性(syndiotacticity)的聚苯乙烯、聚 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异丙基苯乙烯等聚烷基苯乙烯,聚氯 苯乙烯、聚溴苯乙烯、聚氟苯乙烯等聚卤化苯乙烯,聚氯甲基苯乙烯 等聚卤化烷基苯乙烯,聚甲氧基苯乙烯、聚乙氧基苯乙烯等聚烷氧基 苯乙烯,聚苯甲酸酯苯乙烯等,当然可单独或混合使用该些聚苯乙烯 系树脂,且此立体规则性聚苯乙烯系树脂亦可为构成该些共聚物的单 体相互构成的共聚物或者以该些单体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
即,上述共聚物为选自上述单体族群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单体 与乙烯、丙烯、丁烯、己烯、庚烯、辛烯、癸烯等烯烃系单体,丁二 烯、异戊二烯等二烯系单体,环状烯烃单体,环状二烯单体或者甲基 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丙烯腈等极性乙烯系单体所构成的具有间规 苯乙烯结构的共聚物。该些单体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可使用市售品。
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之中尤其是熔点较低、容易藉由加热而接着、 且对气体穿透性相对较高的聚烯烃系树脂,藉由以附着或含有等方法 将纤维处理剂添加于纤维表层中,以对臭气物质的反应或细菌的增殖 高效率地进行抑制。即,在上述单一纤维及复合纤维的鞘成分中较好 的是使用聚烯烃系树脂。
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进一步视需要而在本发明中 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中适当添加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 中和剂、成核剂、环氧稳定剂、润滑剂、抗菌剂、阻燃剂、抗静电剂、 颜料及塑化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可藉由利用包含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 的复合纤维,而发挥热接着性能。为了使复合纤维发挥充分的热接着 性能,此复合纤维例如包括芯成分与鞘成分时,较好的是鞘成分的热 塑性树脂的熔点低于芯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且鞘成分露出于纤维表面 为佳。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为热塑性单一纤维时,使其成形为 纤维成形品的主要加工方法有藉由黏合剂进行包覆,或者针刺(needle  punching)、水刺(spun lace)等物理交织法,但该些方法中,存在黏 合剂包覆有效成分的情形,或者针、高压水流使纤维处理剂的有效成 分脱落的情形。然而,藉由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为复合纤维, 由于可利用热加工来成形,故可将因包覆或脱落而导致的抗菌除臭性 能的下降抑制为最小限度。
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的截面形状,不仅可为圆形截面形状, 亦可为异形截面形状(非圆形截面形状)。异形截面形状,例如可列举: 星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多叶形、阵列形、T字形及 马蹄形等,在异形截面形状为该些形状时,因表面积扩大而使抗菌除 臭效果提升。此外,除上述异形以外,亦可使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 维的截面形状为中空截面状。另外,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为复 合纤维时,可例示:芯鞘型、并列型、偏心芯鞘型、多层型、放射型 或海岛型等,但自有效且容易地使复合氧化物露出,以及容易藉由热 接着而不织布化等原因考虑,较好的是芯鞘型、并列型、偏心芯鞘型 截面。
构成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复合纤维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若以鞘 成分/芯成分的形式表示此组合例,则可利用:聚烯烃树脂/聚烯烃树 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 脂、聚烯烃树脂/聚酰胺树脂的组合。聚烯烃树脂/聚烯烃树脂的组合, 可例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低密 度聚乙烯/聚丙烯、丙烯与其他α-烯烃所构成的二元共聚物或三元共 聚物/聚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 密度聚乙烯。
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的组合,可例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酯、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低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另外,除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外,亦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 酸丙二酯、聚乳酸。
聚酯树脂/聚酯树脂的组合,可例示:共聚合聚酯/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等。
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复合纤维中,较好的是使鞘成分与芯成分 的复合比率为10/90wt%~90/10wt%的范围,更好的是30/70wt%~ 70/30wt%。藉由使鞘成分与芯成分的复合比率为上述范围的复合比率, 而形成两成分均匀配置的截面形状。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复合比率 的单位为wt%。
在本发明中,对将纤维处理剂附着于纤维上的方法并无限制,可 藉由在纺丝及/或延伸步骤中与加油辊(oiling roll)接触、浸渍于浸 渍槽、喷雾器喷雾等,将纤维处理剂附着于纤维上。不仅附着于纤维 上,亦可附着于棉网或纤维成形体上。例如可利用以下方法:在不织 布加工步骤中,利用接触法、浸渍法、喷雾法而使其附着;或者在加 工成纤维成形体后,利用接触法、浸渍法、喷雾法而使其附着。此外, 附着较好的是将上述成分A~C的混合物一次性附着的方法,在纺丝步 骤、延伸步骤或不织布加工步骤中,亦可使除臭成分即成分A与含有 成分B及/或成分C的界面活性剂分别附着。藉由成分B及/或成分C 保护成分A,可在不织布加工步骤中的纤维开纤步骤中抑制静电(抗静 电),且可将成分A的脱落、以及长期保存时因氧化物而引起的变色抑 制为最小限度。
可列举以下的方法作为一例,即在纺丝步骤中,以接触辊筒(touch  roll)等方法,将成分A附着于由干式纺丝法、湿式纺丝法、凝胶纺丝 法、熔融纺丝法等公知方法所制造的纤维上,然后在延伸步骤中,将 包含成分B及/或成分C的界面活性剂附着于成分A的层上。
此外,可列举以下的方法作为其他例,即以接触辊筒、压花辊筒 (gravure roll)等,将成分A附着于由棉网/喷水(water jet)加工法、 短纤维/气纺/热轧(thermalbond)加工法、熔喷(melt blow)纺丝/热轧 加工法、纺黏(spunbond)纺丝/热轧法等公知方法所制作的不织布上, 然后将包含成分B及/或成分C的界面活性剂附着于成分A的层上。然 而,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该些方法。
使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的纤维成形品,可列举:网状物、 棉网、编织物、不织布等,尤其好的是使用不织布。不织布加工的方 法可使用热轧法(通气(through air)法、点式黏合(point bond)法)、 气纺法、针刺法、喷水法等公知的方法。不仅可在利用梳棉机等将短 纤维织成棉网后,再以上述不织布加工的方法将棉网织成不织布,亦 可在利用熔喷法或纺黏法直接制造棉网后,再以上述不织布加工的方 法将棉网织成不织布。另外,亦可以上述不织布加工的方法,将用混 棉、混纺、混纤、交捻、交编、交纤等方法进行混合的纤维织成布状 的形状。再者,可将本发明中所获得的纤维成形品单独使用,亦可将 其与其他不织布、编织物、网眼状物、膜等成形品进行积层或形成一 体后使用。
使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的纤维制品,可用于各种要求具有 亲水性、透水性的纤维制品的用途中,例如尿布、卫生巾、失禁护垫 等吸收性物品,手术袍、手术服等医疗卫生材料,墙纸、窗户纸、地 板材料等室内装饰材料,遮布、含水分垃圾用遮布等生活相关材料, 抛弃式马桶、马桶盖等卫生制品,宠物垫、宠物用尿布、宠物用毛巾 等宠物用品、一般医疗材料、寝具材料、过滤器材料、护理用品等。
尤其,若将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或使用此纤维的不织布用于 吸收性物品,则除具有除臭性以外,可保护皮肤远离尿布疹(diaper  rash)等皮肤炎,故较好。一般认为此尿布疹的原因在于:因存在于皮 肤上的细菌或酶与尿等排泄物接触而产生氨,从而使皮肤的pH值升高, 由此导致蛋白质分解酶(proteinase)或脂质分解酶(lipase)的活性上 升。然而,因成分A中的有效成分与所产生的氨反应,或者具有弱酸 性的缓冲作用,而使皮肤的pH值保持为一定的值,故可抑制尿布疹。
此外,所添加的氧化锌将纤维表面保持为与干燥状态相同的状态, 藉此给纤维整体带来干爽的触感。因此,对于肌肤而言,亦可积极地 提供收缩、消炎、抗过敏作用等护肤的作用。此干燥状态除对肌肤产 生作用以外,亦可防壁虱,即抑制壁虱的增殖。干燥状态可藉由毁坏 壁虱的水分调节平衡,并抑制其繁殖能力而显现出效果。
[实施例]
以下,藉由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该些 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再者,在各例中用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物性评价。
(纤维的耐变色性促进试验)
用罗拉式梳棉(roller card)试验机,在25℃、相对湿度为65%的 条件下,以7m/min的速度将100g的试样纤维织成棉网,然后用针 刺加工机进行加工,从而织成单位面积重量约为80g/m2的针刺不织布。 接着将其切割成8cm×8cm后固定于衬纸上。制作以金属包覆油炉(oil  stove)周围的暴露装置,使其可捕获油炉的燃烧气体。在离油炉火源 80cm的上方悬挂不织布试样,以使装置内的温度保持为约100℃的状 态将试样在燃烧气体下暴露3小时。暴露后,以目视比较前后的试样, 并按以下的基准对黄变、红变等变色的有无进行评价。
○:几乎未发现变色
△:发现些许变色
×:黄变、赤变明显,可发现明显的变色
(纤维处理剂的附着量)
使用快速残脂萃取装置R-Ⅱ型(东海计器(股)制造),藉由快速萃 取法测定附着量。将试样纤维及纤维成形体2g(在短纤维中,于因处 理剂的附着方法而可能产生附着斑等情形时,将短纤维以梳棉机织成 棉网后使用)塞进金属制筒(内径为16mm,长度为130mm,底部为研 钵状且最底部有lmm的孔)内,自上部将25ml的甲醇分数次投入。
用经加热的铝盘接收自底部的孔滴下的液体,使甲醇蒸发。测定 铝盘中的残留物的重量(g),并用下式计算出附着量。
附着量=(残留物的重量/2)×100(单位为%)
(除臭性试验)
按以下方式来测定由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不织布对氨、乙酸 的除臭性能。将特定量(3g)的不织布装入采样袋(Tedlar-bag)(容积为 5升)中并密封。其次,使用注射器将含有特定浓度的臭气成分的空气以 总气体量达到3升的方式注入采样袋内。注入气体并经过一定时间后, 使用气体检测管(Gastec公司制造,乙酸用81型,硫化氢用4LL、4LT 型)直接测定采样袋内的气体,并根据下述式求得臭气成分的去除率。
去除率(%)={(C0-C)/C0}×100
C0:初始浓度
C:经过24小时后的对象臭气物质浓度
(抗菌性试验)
根据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议会(SEK)的统一试验法进行。对杀菌后 在洁净工作台(clean bench)内经干燥的试样0.4g的整体,均匀地接 种0.2ml的试验菌悬浊液,并盖紧经杀菌的封盖,上述试验菌悬浊液 是将事先经高压蒸气杀菌并冰浴冷却的1/20浓度的营养肉汁 (nutrient broth)以活菌数为1×105个/ml的方式制备而成。将其在 37±1℃下培养18小时,测定培养后的活菌数。
试样有标准布(抗菌防臭加工制品的加工效果评价试验手册中所 规定者)与由各实施例制作而成的加工布两种,试验菌是使用黄色葡萄 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P)。然后,以下述式计算出 抗菌性的指标即静菌活性值。
静菌活性值=logB-logC
其中,满足试验成立条件(logB-logA)>1.5
A:标准布刚接种后所回收的菌数的平均值
B:标准布经18小时培养后所回收的菌数的平均值
C:加工布经18小时培养后所回收的菌数的平均值
将静菌活性值为大于等于2.2者判定为具有抗菌性。
(植物萃取物)
成为纤维处理剂的成分A的植物萃取物,是使用以下的物质。
萃取物1:L-17W(商品名:环境科学开发公司制造,小竹、蜂斗菜、 丝瓜、木贼、艾蒿萃取物)
萃取物2:Pancil(商品名:Rilis科学公司制造,柿子萃取物, 5%的柿多酚)
萃取物3:Thea-flan 30A(商品名:伊藤园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茶 叶萃取物,40%的茶多酚)
(纤维处理剂及其添加方法)
对于构成各种纤维处理剂的成分A、成分B、成分C,将组成(单位: wt%)示于以下表1中。
[表1]

将纤维处理剂添加于纤维中的方法是如表2所示,在纺丝步骤及/ 或延伸步骤中将其附着。再者,混合有成分A、成分B、成分C的处理 剂是在纺丝步骤中附着。
(金属氧化物及其添加方法)
添加于热塑性树脂中的金属氧化物是使用以下的物质。
氧化物1:ZnO
氧化物2:Zn0.75Al0.25O
将金属氧化物的粉体加以母料(masterbatch)化后添加于鞘成分 中。母料化中所使用的树脂是使用与鞘成分相同的树脂。
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示于表2中。再者,此含量为纤维中的含量。
(热塑性树脂)
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是使用以下的树脂。
树脂1:密度为0.96g/cm3、MFR(190℃,负荷为21.18N)为16 g/10min、熔点为131℃的高密度聚乙烯(简略记号为PE)
树脂2:MFR(230℃,负荷为21.18N)为15g/10min、熔点为162℃ 的结晶性聚丙烯(简略记号为PP)
树脂3:MFR(230℃,负荷为21.18N)为16g/10min、熔点为131℃ 且含4.0wt%的乙烯、2.65wt%的1-丁烯的乙烯-丙烯-1-丁烯三元共 聚物。(简略记号为co-PP)
树脂4:固有黏度为0.6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略记号为 PET)
树脂5:固有黏度为0.92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简略记号为 PPT)
纤维中所使用的树脂与其组合示于表2中。
(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测定)
依据JIS K 7210,进行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此处,MI是依据附 本A表1的条件D(试验温度为190℃,负荷为2.16kg)进行测定,MFR 是依据以条件M(试验温度为230℃,负荷为2.16kg)进行测定。
(不织布化)
不织布化的方法是使用以下的方法与条件。
通气加工(略称为TA):使用表2中所示的热塑性树脂,以表中所 示的比率(重量比)与截面形状进行纺丝,此时,使表1中所示的各种 纤维处理剂接触加油辊,从而将此处理剂附着。经过延伸步骤后,进 行干燥而获得2.2dtex的纤维。其次,用切割器将此纤维切割成长度 为51mm的短纤维,将其用作试样纤维。
利用罗拉式梳棉试验机将试样纤维织成棉网,将此棉网用抽吸干 燥机(suction dryer)进行加工后用作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的不织 布。加工条件为在130℃的加工温度下进行。
[实施例1~8、比较例1]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对以上述方式所获得的复合纤维及使用此纤 维制作而成的不织布的性能进行评价、测定。其结果汇总于表2中。
表2

如上述表的结果所示,本发明的纤维可发挥抑制细菌增殖及除臭 的性能,另一方面,纤维的变色得到抑制。就抑制纤维变色的观点而 言,较好的是多酚类在纤维处理剂中所占的比率为1~20wt%的范围。
可使用本发明的抗菌除臭性纤维,来制造各种要求具有抗菌除臭 性能的纤维成形品或纤维制品,例如尿布、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 性物品,手术袍、手术服等医疗卫生材料,墙纸、窗户纸、地板材料 等室内装饰材料,遮布、含水分垃圾用遮布等生活相关材料,抛弃式 马桶、马桶盖等卫生制品,宠物垫、宠物用尿布、宠物用毛巾等宠物 用品,一般医疗材料,寝具材料,过滤器材料,护理用品等。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 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 围所界定者为准。

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除臭性纤维以及使用该纤维的纤维成形品与纤维制品.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抗菌除臭性纤维,此抗菌除臭性纤维具有占纤维总重量的0.25wt的纤维处理剂,纤维处理剂至少包含成分A、成分B及/或成分C:A选自由茶叶、芦荟、竹子、小竹、蜂斗菜款冬)、丝瓜丝瓜学名)、木贼问荆)、艾蒿艾草)、牻牛儿苗东亚老鹳草学名)、柿子及葡萄柚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植物萃取物;B选自由环氧烷加成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及多元醇型非离子界面活性剂所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种非离子界面活性剂;C选自由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