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396077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3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20120024.0

申请日:

2008.06.17

公开号:

CN201212156Y

公开日:

2009.03.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31/02申请日:20080617授权公告日:20090325终止日期:20110617|||授权

IPC分类号:

E02D31/02; E02D19/20; E02D29/045

主分类号:

E02D31/02

申请人:

朱邃科; 朱文江; 夏 勇

发明人:

朱邃科; 朱文江; 夏 勇

地址:

310020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里新城竹苑1幢6单元4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江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由位于地下室工程顶板部分的顶板处排水系统和位于底板部分的底板处排水系统及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组成;顶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覆土顶板上的排水层、检查井、地漏孔、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组成,水平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底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盲沟、集水检查井、侧渗沟及排水立管组成,集水检查井内设有水泵,底板上设有与盲沟或排水层相互连通的底板地漏孔,排水立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所述的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为墙基及其细部构造,本实用新型将截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结合,防排水效果好,工程造价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包括地下室工程的顶板和底板及外墙墙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排水系统由位于地下室工程顶板部分的顶板处排水系统和位于底板部分的底板处排水系统及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组成;所述的顶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覆土顶板上的排水层、检查井、地漏孔、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组成,水平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所述的底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盲沟、集水检查井、侧渗沟及排水立管组成,集水检查井内设有水泵,底板上设有与盲沟或排水层相互连通的底板地漏孔,排水立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所述的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为墙基及其细部构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为:将外墙的墙基深入到不透水或微透水的岩土层或成层水泥土层中0.5-1.0m以构成主干截水构件,并且采取原槽浇混凝土或在基槽的底面及侧面设置遇水膨胀材料以构成墙基细部构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的垫层由组合式防水层构成,自地基向上依次为:无砂砼基层或贫砂砼基层或砂石基层,防水砼或防水水泥土面层,垫层之上为结构底板,基层的下部为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基层的上部为水泥砂浆;地下室工程的顶板的找坡层由组合式防水层构成,在顶板结构层之上依次为:防水水泥土或防水砼构成的找坡层,膨胀土浆或防水卷材层,砼保护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盲沟设置在底板垫层的透水性无砂砼基层或贫砂砼基层下或在底板垫层的面层下的砂石基层兼排水层内,盲沟由主盲沟和次盲沟构成,联成网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沟为石子沟或石子加渗水管的沟,主盲沟的渗水管为直径200-250mm的穿孔大排水管,次盲沟的渗水管为直径50-150mm的穿孔小排水管,次盲沟通向主盲沟,主盲沟间距40-60m,次盲沟间距7-20m,盲沟坡度0.2-0.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渗沟为盖板式的明沟,盖板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平齐,沟底标高比底板垫层的基层低,沟壁上设有渗水孔且沟壁的外侧有渗水层,渗水层外侧还有抗风化的渗水性贫砂砼或无砂砼。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顶板处排水系统局部地段为承压式排水管,这部分排水管铺设于底板处的侧渗沟或地沟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室工程顶板覆土层内设有生活污水无动力式厌氧处理的暗渠,所述的暗渠出水后的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通。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盲沟内或侧渗沟内设有铺设管线的护套管,在护套管内布置有管线,在盲沟及侧渗沟内还铺设有专用于地下室给排风的管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室工程的覆土与顶板之间设有反框架梁及反次梁、反柱帽、反加腋或厚板结构,反加腋构件的顶部受力钢筋穿过暗渠及风管的顶板。

说明书

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地下室工程的截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地下室工程排水系统设计是将顶板覆土层底的雨水在顶板上表面排至场外,用防水层将水与围护结构隔离,以围护结构件来抵抗水的浮力和渗透,抗浮设计水位高于常年最高水位,地下室的顶板相当于水池,当防水层失效时,顶板及底板及外墙很容易出现渗漏水现象,从而导致这些结构体很容易受损。这种设计方法导致围护结构及防水、顶板排水方法复杂,当地下室很大时,顶板的排水路经很长,底板及顶板找坡层过厚,施工工期长且结构及防水层耐久性及可靠性不好,地下工程建设成本太高,一些地区地下室建设开发成本甚至超过销售价格。传统的设计还将消防及照明等管线放在地下室顶板结构内及顶棚处,其削弱了顶板承载力,易导致顶板渗水并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及可靠性,地下室竖向空间利用率低下且顶棚不美观。
传统地下水的排水设计没有将地下水的排水与以外墙墙基做为截水构件相结合,排水量很大或无法控制,因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中极少有采取排水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的。
现有的地下室设计将地下水的排放与地下室内的地面水及雨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完全分开,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增加地下工程建设成本,如在结构底板之上设有一层300mm厚的砼层以便排地面水,而且现在许多住宅小区的地下都是地下室,相应污水处理设施无处可建。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610062166.1)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物的控制水位的方法及系统,通过在地下建筑物的侧壁的一定高度上设置排水管道,通过所述排水管道将室外地下水引入到地下建筑物内进行汇聚,再进行排出,以解决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和底板造价高的问题。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排水管将地下室外侧的地下水位降低。另外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38548.6)公开了一种解决地下建筑物上浮的方法与装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内设置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有用于地下水渗透入排水通道的孔隙,排水通道将地下水汇集后再排除,排水通管道为碎石盲沟,在盲沟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排水口,再用排水管将排水口内的地下水输送到室外。该专利申请仅在地下室的周边设置截断设施以阻挡来自地面的雨水进入底板之下。以上二项专利申请所提出的方案皆没有提出截住地下室周边的地下水的要求,其措施和方案也不能有效地阻挡地下水进入到底板之下,对底板下的地下水提出的排水技术方案不理想且排水量很大,无法或难以计算排水泵的功率,实施起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截排水结合的系统,达到防排水效果好,工程造价降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兼做为防水层的底板垫层及顶板的找坡层,可让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同与围护结构相同,提高防水层及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包括地下室工程的顶板和底板及外墙墙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排水系统由位于地下室工程顶板部分的顶板处排水系统和位于底板部分的底板处排水系统及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组成;所述的顶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覆土顶板上的排水层、检查井、地漏孔、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组成,水平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所述的底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盲沟、集水检查井、侧渗沟及排水立管组成,集水检查井内设有水泵,底板上设有与盲沟或排水层相互连通的底板地漏孔,排水立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所述的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为墙基及其细部构造。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为:将外墙的墙基深入到不透水或微透水的岩土层或成层水泥土层中0.5-1.0m以构成主干截水构件,并且采取原槽浇混凝土或在基槽的底面及侧面设置遇水膨胀材料以构成墙基细部构造。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的垫层由组合式防水层构成,自地基向上依次为:无砂砼基层或贫砂砼基层或砂石基层,防水砼或防水水泥土面层,垫层之上为结构底板,基层的下部为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基层的上部为水泥砂浆;地下室工程的顶板的找坡层由组合式防水层构成,在顶板结构层之上依次为:防水水泥土或防水砼构成的找坡层,膨胀土浆或防水卷材层,砼保护层。
作为优选,盲沟设置在底板垫层的透水性无砂砼基层或贫砂砼基层下或在底板垫层的面层下的砂石基层兼排水层内,盲沟由主盲沟和次盲沟构成,联成网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盲沟为石子沟或石子加渗水管的沟,主盲沟的渗水管为直径200-250mm的穿孔大排水管,次盲沟的渗水管为直径50-150mm的穿孔小排水管,次盲沟通向主盲沟,主盲沟间距40-60m,次盲沟间距7-20m,盲沟坡度0.2-0.5%。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渗沟为盖板式的明沟,盖板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平齐,沟底标高比底板垫层的基层低,沟壁上设有渗水孔且沟壁的外侧有渗水层,渗水层外侧还有抗风化的渗水性贫砂砼或无砂砼。
作为优选,顶板处排水系统局部地段为承压式排水管,这部分排水管铺设于底板处的侧渗沟或地沟内。
作为优选,在地下室工程顶板覆土层内设有生活污水无动力式厌氧处理的暗渠,所述的暗渠出水后的排水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通。
作为优选,在盲沟内或侧渗沟内设有铺设管线的护套管,在护套管内布置有管线,在盲沟及侧渗沟内还铺设有专用于地下室给排风的管道。
作为优选,在地下室工程的覆土与顶板之间设有反框架梁及反次梁、反柱帽、反加腋或厚板结构,反加腋构件的顶部受力钢筋穿过暗渠及风管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1、地下室工程地下水的排水系统中有截住地下室周边地下水的构件,底板下的地下水的排水量很小而且是可控制的,日常运行过程中,1万平方米的地下室的地下水的排水量可控制在于20吨以内且多数工程可控制在2吨以内,地下水位高度能可靠地且以很低的运行费用控制在底板面以下,底板不承受地下水的浮力而且不受地下水的侵蚀,因而底板的结构及防水的工程造价可大幅度下降,施工进度加快;2、底板垫层及顶板找坡层用防水砼或水泥土材料构成,使其具有防水功能并兼做防水层,提高了防水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有利于避免砼中的钢筋生锈,从而提高了围护结构的耐久性及可靠性;3、将部分主干管线布置到底板下排水系统内,而且将底板上的地面水汇于底板处的排水系统内,顶板上表面即覆土层底的雨水分区块汇集于地下室内后再排至室外,节约了工程竖向空间,降低了工程成本;4、在覆土层内设立生活厌氧处理容器即暗渠,生活污水在暗渠内处理后再排到市政排水管网中,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地下室工程外墙(2)的墙基(1)深入到不透水或微透水岩土层或软土地层的地基(9)中0.5-1.0m,当地基(9)为软土地层时,则事先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成连续厚层状水泥土层。在墙基(1)辅以细部构造的截水措施以防止外墙(2)外侧的地下水通过墙基(1)的底面及墙基的结构体进入底板(6)之下,并保护墙基(1)结构体不受地下水的浸蚀,这种墙基细部构造由原槽浇砼或在基槽的底面及侧面铺设遇水膨胀材料构成。
地基(9)之上为垫层,垫层由基层(8)及面层(7)组成,基层(8)具透水功能,可让地下水渗流到盲沟(3)或侧渗沟(5)内;基层(8)为透水性的无砂砼或贫砂砼,厚度50-150mm,贫砂砼的砂率小于20%。本实用新型对垫层采用垫层兼防水层的设计方法,垫层由组合式防水层构成,其结构为:垫层的50-150mm厚的无砂砼或贫砂砼基层或砂石基层(8),垫层的50-100mm厚防水砼或防水水泥土面层(7),基层的下部为厚0-20mm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基层的上部为10-20mm厚的砂浆。当底板(6)的垫层不需要做为地基(9)抗水平力的传力层时,可用砂或石或塑料排水板替代无砂砼或贫砂砼基层。采取组合式防水层垫层加上截排水措施,底板(6)不受地下水浸泡,将防水环境变为防潮环境,因此底板(6)可不设抗浮功能的地梁。没有地梁,可避免底板下的局部沉降,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并且从根本上避免了地梁处后浇带的防水及结构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难题。
同样,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对顶板(38)的找坡层(39)也采用找坡层兼做防水层的设计方法,找坡层(39)采取防水水泥土或防水砼构成,最小厚度不小于30mm,坡度0.3-1%,坡长小于30m,找坡层(39)分层施工;找坡层(39)上刷一遍具有防水兼隔离层作用的厚1-5mm膨胀土(膨胀土可为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或累托石)浆或防水卷材(40),然后浇30-60mm厚的C20-C30砼保护层(41),膨胀土遇水后可形成一层防水膜而且可扩散到砼的孔隙及裂缝内以防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主要由位于顶板部分的顶板处排水系统和位于底板部分的底板处排水系统组成。底板处排水系统主要由相互连通的盲沟(3)或排水层、底板地漏孔(25)、集水检查井(4)、侧渗沟(5)、排水立管(27)组成,集水检查井(4)内设有水泵(22)。排水立管(27)的下端与水泵(22)相连接,排水立管(27)的上端与市政污水管道(64)或雨水管道(63)相通。盲沟(3)设置在底板垫层的透水性砼基层(8)下或面层(7)下厚50-150mm的砂石基层兼排水层内,由主盲沟与次主盲沟组成并联成网络状,按7-20m间距设立深0.3-0.7m的次盲沟,按40-60m间距设立一条深0.6-1.0m的主盲沟,盲沟(3)联成网状并且坡度0.2-0.5%;盲沟为石子沟或石子加透水管的沟,一般为后者,次盲沟内的渗水管为直径50-150mm的穿孔的小排水管,主盲沟的渗水管为直径200-250mm的穿孔的大排水管,次盲沟通向主盲沟。一般不需设专用于渗水的砂石排水层,当工程不需以垫层(6)及(7)做为抗浮抗隆起及抗水平力的传力层时,可设立砂石排水层以替代透水性的砼基层;当地基为透水性的砂石层时可不设盲沟或不设次盲沟而仅设主盲沟,也可不设透水性的砼基层或砂石基层。底板地漏孔(25)按7-20m间距设置,孔边2m内坡度不小于0.5%。底板地漏孔(25)用以排室内地面水及施工积水。底板下的地下水通过盲沟(3)及排水层而地面水(10)通过侧渗沟或地漏孔及盲沟或排水层汇集于集水检查井(4)内,井内的水再用水泵(22)经排水立管(27)排至地下室外的市政污水管道(64)或雨水管道(63)中。地下室的地面设立深0.3m宽0.2m以上的排水沟即侧渗沟(5),侧渗沟的间距为7-20m,侧渗沟为盖板式的明沟,盖板的上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平齐,沟底标高比的基层(8)低,沟壁(19)上有渗水孔,沟外侧按2-4m间距设渗水层(20)即贴宽0.15-0.2m竖向渗水板或渗水的土工布,透水材料的外侧浇灌50-100mm厚无砂砼或贫砂砼(21)以防岩土风化,沟底上0.1-0.2m处设反滤渗水孔,孔径30-50mm,地下水位高时地下水渗至侧渗沟(5)内再汇集水检查井(4)内然后抽排至室外市政污水管道(64)或雨水管道(63)中;侧渗沟(5)可替代部分盲沟(3),在同一个柱网内已有盲沟时则侧渗沟可减化为一条普通的地沟即沟的侧面不需设立渗水孔及渗水层。侧渗沟(5)和盲沟(3)不仅用于排地下水、室内地面水还可用于铺设供排风管(24)、电缆及给水管的主干管线(23)。如图1所示,地下室工程一部分主干管线(23)还可布置在底板(6)下的盲沟(3)或侧渗沟(5)中。一般可采取盲沟(3)或侧渗沟(5)内布置排风管(24)及消防栓给水主管、生活给水主管及电缆等主干管线(23),为了利用盲沟(3)或侧渗沟(5)内铺设管线及供排风道,相应在盲沟(3)或侧渗沟(5)内增设专用于铺设管线的护管及专用的风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顶板部分的排水系统主要由覆土顶板上的检查井(30)、检查井(30)内的顶板地漏孔(29)、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26)组成,检查井(30)通过设于其内的顶板地漏孔(29)与水平排水管(26)相通,覆土层底的雨水通过顶板地漏孔(29)汇至水平排水管(26)后再排至相通的市政雨水排水管道(63)中,排水坡度为0-0.3%,局部地段可采取承压排水管,承压排水管可铺设于底板处的侧渗沟或地沟内,以构成倒虹吸排水方式将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63)。另外,顶板覆土层内还可设有暗渠(32),暗渠(32)做为生活污水无动力式厌氧处理的容器,生活污水经在暗渠(32)内处理后再排至市政污水管道(64)。
本实用新型将渗入土层内的雨水在地下室内排放,即:顶板覆土层(44)底即排水层(42)内的雨水可通过设置在检查井(30)内的顶板地漏孔(29)及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26)自流排放至场外,水平排水管(26)的坡度为0.0-0.5%;顶板周边的覆土层底的雨水可在顶板上表面漫流排放至场外。
本实用新型为了让地下室覆土层底的雨水在室内汇集及节约竖向空间,将工程所在建筑的主干管线及排风排烟道铺设在顶板覆土层内,如图1所示,在覆土(44)与顶板(38)之间设置了反框架梁(35)及反次梁(36)、反柱帽、反加腋或厚板结构。反加腋构件的顶部受力钢筋穿过暗渠或排风排烟道(32)的顶板以形成一个完整反梁系统;顶板结构(38)内尽量不铺设管线,若顶板结构(38)内必须铺设管线则其套管应为厚壁的钢管以避免结构被削弱,顶板覆土层内铺设有主干及支管线;各区块顶板结构(38)施工后尽量在一个月内完成找坡兼防水层(39)及膨胀土浆或防水卷材(40)、砼保护层(41)、排水层(42)及过滤土工布层(43)的施工并填一层保温隔热用的厚0.1-0.3m的土。由于柱网内板中点的弯矩最大,在十字形反梁的基础上,设柱间对角形反次梁(36)形成以板块中点为中心的米字形反梁系统。为便于铺设管线及建造污水处理装置及排风排烟道,采取呈米字形反梁柱网与反柱帽或反加腋结构或厚板结构相间布置相结合,采取将覆土地下室的土层底的雨水通过顶板处的地漏孔汇集至室内的水平排水管再排至市政雨水管,顶板面的排水坡的长度可控制在20-30m以内,从而缩短了排水路径并减小了排水找坡层的厚度,并且有利于顶板避免处于一种蓄水环境。

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地下室工程截排水系统,由位于地下室工程顶板部分的顶板处排水系统和位于底板部分的底板处排水系统及外墙墙基的截水构件组成;顶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覆土顶板上的排水层、检查井、地漏孔、贴地下室顶棚设置的水平排水管组成,水平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相通;底板处排水系统由相互连通的盲沟、集水检查井、侧渗沟及排水立管组成,集水检查井内设有水泵,底板上设有与盲沟或排水层相互连通的底板地漏孔,排水立管与市政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